古時候的洪水有多大,才能沉積成現在的華北平原?

yjs84010741

首先,華北平原的形成不能說和洪水有多大關係。

眾所周知,華北平原是沖積平原,世界上許多大河的中下游都由於沖積作用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但洪水只是沖積的一種,不發洪水正常情況下河流也在沖積,這和史前的大洪水關係不大,且大洪水的記載往往見於宗教性或者神話文獻中,是不是真的存在還有待考證。那麼華北平原到底怎麼形成的呢?

對於整個地球而言,洪水只是地球出出汗而已,地殼運動才是構成當前地貌的主力,因為地殼運動構成了當前世界的主要結構,後來又因為河流沖積、風化等作用,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地貌。

在數億年前,太行山及其以西黃土高原緩慢抬升,太行山以東整體緩慢下沉,形成了西高東低的狀態。而現在的華北平原所在的地區由於地勢較低,在數億年前是太平洋的一部分,華北平原上有些丘陵地區在當時也就相當於島嶼。怎麼證明呢?從華北平原挖掘發現的各類遠古海洋生物化石和礦產就能看出。

舉個例子,華北平原發現了很多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在遠古就是生活在淺海的淤泥當中。還有山東的石膏礦,石膏的形成就是靠海的池塘裡隨著漲潮退潮,並伴隨蒸騰作用,海水中的硫酸鈣等礦物鹽逐漸沉澱形成結晶,就是石膏礦石。而當時靠海的池塘形成的石膏礦現在都在百米深的地下。

所以,在當時的地貌下,黃河、淮河、海河將黃土高原的土壤帶到入海口逐漸沉積下來,形成了土地,我們也可以看出華北平原的土地都是黃土。就這樣隨著不斷的沖積,河流的入海口也逐漸東移,平原面積也逐漸擴大。

現在處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每年還由於沖積作用增加大約2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知道數百萬年後,我們的海岸線會向東延伸至何方?


此木曰

史前大洪水是指史前地球北半球突然被來歷不明的洪水包圍,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萬鈞之勢,咆哮著衝向陸地,吞沒了平原谷地,吞沒了這些地方的所有生靈。高山在波濤中顫抖,陸地在鉅變中呻吟……這是上古神話傳說和早期宗教裡的記載。有人認為它是人類傳訛附會的記憶,也有人認為它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孰是孰非,千百年無定論。讓我們拋開所有的爭議,實事求是地面對這些人類早期的記憶吧!各國書籍都有記載那次大洪水



古巴比倫

“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吉爾伽美什史詩》

“那種情形恐怖得讓人難以接受,風在空中可怕的呼叫著,大家都在拼命的逃跑,向山上逃去什麼都不顧了。每個人都以為戰爭開始了……” ————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蘇美爾泥版文書(注:公元前3500年泥板符號不能成形,無法詳細辨讀!公元前3100年時烏魯克才有古樸楔形文字,而真正能辨讀的是公元前2600年法拉時期出土的楔形文字。因此公元前3500年是不存在所謂“蘇美泥板文書”一說。詳見《《泥板上不朽的蘇美爾文明》。)

中國

“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

————《山海經·海內篇》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

————《孟子·滕文公》

“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

————《淮南子·覽冥訓》

“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尚書·堯典》

“洪泉極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楚辭.天問》

古代墨西哥

“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內,所有的人都滅絕了,山也隱沒在了洪水之中......”

———— 《奇馬爾波波卡繪圖文字書》

印第安地區

“發生了大洪水......周圍變得一片漆黑,開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傾盆大雨晝夜不停地下......人們拼命地逃跑......他們爬上了房頂,但房子塌毀了,將他們摔在地上。於是,他們又爬到了樹頂,但樹又把他們搖落下來。人們在洞穴裡找到了避難的地點,但因洞窟塌毀而奪去了人們的生命。人類就這樣徹底滅絕了。” ————《波波爾一烏夫》

瑪雅地區

“這是毀滅性的大破壞......一場大洪災......人們都淹死在從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 瑪雅聖書

聖經

有關那次大洪水[1]的過程,《聖經》中有所描述。雖然《聖經》是一本宗教書籍,但很多學者認為《聖經》描述的是真實的人類歷史。以下為《聖經》中關於那次大洪水的摘要:“洪水氾濫地上40晝夜,水往上漲,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山嶺都淹了”;“5個月後,方舟停在拉臘山上;又過4個月後,諾亞離開了方舟,地已全乾了。”那次洪水同時伴隨著大陸的變遷完全摧毀了當時整個地球的人類文明,只有極少數人活下來了。考古學家發現的許多史前遺蹟,如亞特蘭第斯大陸、希臘文明及海底建築物等等均可能因那次洪水而失。



亞特蘭蒂斯在有關於亞特蘭蒂斯覆滅的記載中,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記錄著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亞特蘭蒂斯沉沒於大西洲。而且亞特蘭蒂斯沉沒的時間節點與大洪水出現的時間節點相吻合。

英國的民族學家弗雷澤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個印第安種族中,沒有一個種族沒有以大洪水為主題的神話。事實上,記錄大洪水的並不限於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各大陸上生活的民族中幾乎都有關於大洪水的記載。

大約1萬2千年前左右,上一期人類文明曾遭受一次特大洪水的襲擊,那次洪水也導致大陸的下沉。考古學家陸續發現了許多那次大洪水的直接和間接證據。人類文化學家也通過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民族關於本民族文明起源的傳說則發現: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傳說都普遍述及人類曾經歷過多次毀滅性大災難,並且如此一致地記述了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出現之前的某一遠古時期,地球上曾發生過一次造成全人類文明毀滅的大洪水,而只有極少數人得以存活下來。

全世界已知的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有600多則。例如,中國及日本、馬來西亞、老撾、泰國、印度、澳大利亞、希臘、埃及及非洲、南美、北美土著等各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傳說中都保留著對一場大洪水的記憶。雖然這些傳說產生於自各個不同的民族、文化,卻擁有極其相似的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對於這一切證據和現象,用偶然或巧合是根本無法解釋的







華北平原是一個典型的沖積平原.塑造華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黃河、淮河和海河,故它又稱為黃淮海平原.

這裡地殼下陷,應該是廣闊的海域,由於大量泥沙的沉積,使地勢升高,形成海拔50——60米的平原.

物質的來源主要是黃土高原的黃土,故華北平原的土壤是黃土.

世界上許多大河的中下游都形成有廣闊的沖積平原.


大千世界0088

在我們家鄉發現了許多大洪水的證據,黃土高原的邊緣有因泥石流滑坡帶下來的山體,巨石深入地下,應該是之後又發生更大的洪水,把巨石掩埋。5年前在公路旁土山腳下發現了許許多多的貝殼,顯然這是泥石流形成的。我很當心修公路會把這珍貴的資料毀掉。去年在山上打核桃,發現了許多的碎瓷片,我還撿了幾塊。應該是發生了超乎想像的大洪水沖毀了人類的家園。前幾年在汾河60米以下,打出了淤泥,應該是大洪水抬高了盆地60米海拔,我們這以前叫定陽湖,從此消失了,現在還有關於湖的傳說。 這些所有證據證明4000多年前一定發生了萬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大禹也不可能治水,放現在小水災都治不了,別說是萬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應該是大禹帶著倖存者跑到了山西更高的山上。特大洪水還衝走了平原幾乎所有的動物,也衝出了現在的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也就是為什麼南方古代為什麼人少的原因,頻繁的洪水使得南方人類很難生存。 新聞上說榆林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的駝鳥蛋殼,之前還發現了4000多年楊子鶚皮。這可以說明當時的華北一定是大熱帶。 從挖掘機挖土的拋面上看,黃土高原至少發生過3到4次大的泥石流,而溝壑的形成肯定要晚於土山地下的貝殼。現在黃土高原地下都是一坐坐山脈,黃土不及大洪水之前的百分之10,也遠沒有平原上的黃土多。那種說黃土高原風成說,完全是對黃土高原的不瞭解。要想研究黃土高原,就必須找到最原始的黃土,你從只有4000多年的高原上得出風成說,簡直是笑話。大禹時期,傳說下了13年的大暴雨,地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分之90的動物被沖走,人類幾乎滅絕,山西介休的定陽湖被泥石流添平,河南大象消失,也形成了現在的3大平原,大洪水使極少數倖存者被大禹帶到了山西更高的山上。所以今天說華夏是山西人走出來的,基本可靠。

有些專家說黃土是風成說,這是不科學的,他根本就不瞭解黃土高原。他以為黃土高原有幾百萬年的歷史,所以他在,只有4000年的黃土高原研究黃土的形成,是不嚴謹的,也不科學。我更傾向於黃土的形成源於冰河期,每十萬年一次的再造黃土才不至於被大水沖刷乾淨。如果大禹時期的大洪水再發生一幾次,黃土能存在多少,所以說黃土的再造不應該超過10萬年。當然人類再面對大禹時期的大洪水,我們該往那逃。

戀香惜玉63792524

就一千多年的歷史,黃河的擺動將北方几百個湖泊全部填滿,將沼澤變為平原,而且即便是在現在,每年黃河入海口要造出比澳門還要大的陸地面積,絕對是沖積平原形成的縮影。全世界所有的衝擊平原無一例外,地球在怎麼整體抬升,不會在很大範圍內做到沒有一絲波瀾。值得注意的是,黃河自流形成一條大河的歷史才不過一萬年。

---------- 分割線 -----------

今天的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漢江長江湘江衝擊千萬年的結果,而且有史料顯示,江漢平原的歷史可能只有幾千年的歷史(雲夢澤)。同樣黃河入海口,每年會攜帶12億噸左右的泥沙到大海中,每年製造的心得陸地面積就超過了一個澳門,每年都可以看到地圖上的變化,基本上是沖積平原形成的縮影。而且宋代的河南開封城(清明上河圖)被埋在了3-12米的地層下,不僅如此明代清代的開封城也埋到了地下,同樣民國的的開封城甚至也埋了一半在了地下。(參照了部分央視紀錄片:《黃河入海流》)

---------- 分割線 -----------

史前大洪水是絕對存在的,1.5~1.7萬年前,地球還處於最後一次冰川期末期,北半球的西伯利亞和北美冰原厚度可能達到了3000多米高,而當時地球的海平面比現在要低120多米,意味著現在的渤海、黃海、東海還是一片陸地,東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渤海、黃海、日本、琉球、臺灣、海南連在一塊。

科學家在北美永久凍土帶大約1.5~1.7萬年前,發現了納米級的磚石顆粒,而形成磚石的條件需要極端的高溫高壓條件才有可能,在史前唯一有可能的條件就是天外隕石撞在了北半球冰原,當然冰會融化,所以沒能保留下隕石坑。

在接下的隕石撞擊北半球之後的幾千年裡(3000-5000),全球氣候驟變,北半球適應了寒冷氣候且食譜也比較單一的巨星生物通通滅絕。比如: 恐狼,劍齒虎,猛獁,美洲擬獅,巨型地懶,美洲野馬(現代所有馬類的祖先,從北美逃出到達亞洲)通通滅絕。短面熊是自恐龍滅絕後地球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短面熊大約在一萬年前徹底滅絕,長毛象在埃及金字塔建造的時代龜縮到西伯利亞最北端並最終滅絕。北美史前瀝青坑非常完美的保留了這些史前巨獸的完成化石,其中完整的恐狼化石有5000具,劍齒虎化石也有3000具。

史前足以影響全球氣流的高海拔冰原在北美鑿出了巨大的凹地,並在冰川徹底融化後注入到了今天的北美五大湖。

史前全球性大洪水是不分地域存在於人類神話的共同記憶中。儘管沒有文字記載下來,但是人類現在地球科學、自然科學、人類學、考古學、DNA等各方面的研究通通指向了這點。


GD2018

華北平原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洪水是催化劑,但不是主要原因。

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面積30萬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二大平原,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

華北平原海拔較低,東部地區海拔僅10米左右,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地質活動使華北平原有了最初的形狀,後又經歷了長時間的河流、海洋作用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黃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沖積扇的中間形成了分水脊,將淮河、海河兩大水系分隔南北。黃河在下游部分幾乎沒有大的支流,直奔入海。

黃河在歷史上不斷改道,由於其攜帶的大量泥沙,也是塑造華北平原的有功之臣。

華北平原的大多數地區的沉積厚達超過五百米,開封、徐州等核心地帶甚至超過五千米;另外,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最突出的就是黃河入海口地區,近百年來,黃河在這裡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公里。

過去黃河水患是這一地區最嚴重的災害,新中國成立後對黃河進行了治理改造,水患得以減少。又修建了南水北調工程,來解決生產生活上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風車車看天下

黃河泥沙含量主要在六七八月份的汛期比較多,而華北平原的形成過程是黃河經過至少五千年的沖積。從現在考古發現,黃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大地灣時代,那時候的先民已經進入農耕時代,農耕生產破壞了黃土高原本來就很脆弱的植被,一到夏天,洪水氾濫,導致泥沙俱下,黃河洪水把中游的泥沙帶到下游沉積成陸地,以每年向海洋推進一公里算,五千年就是五千公里,但是黃河下游的河床是遊移不定的,最早應該是向東南方向進入黃海,形成淮河平原,而後由於河床抬高,黃河改道向東北進入渤海灣,沖積成冀北平原。)


太興真人liuyu

華北平原不是沉積的,沉級一般都是河口他確實能帶來肥沃的土地,但是不會出現多大面積,你看尼羅河文明兩河文明的規模就知道。中華文明北方沃土主要是來自沙塵。每當沙塵暴飛起的時候,何嘗不是自然的恩賜,


灌木叢裡的蜈蚣

太行山岩石雖然比較古老,到太行山還是比較年輕,是二百多萬年前剛剛隆起,二百多萬年的歲月裡,雨水從太行山沖刷而下,帶著大量泥沙沉積在華北平原


天高兮雲淡

華北平原的形成與青藏高原有直接聯繫,由於青藏高原阻斷了南來的雨水,導致新疆地區雨水減少,形成我國西北大沙漠,大風起,將滿天黃沙吹到黃土高坡,黃土高坡的沙土是新疆地區吹過來的,因此新疆地區形成了盆地,盆地最低端甚至比海平面還要低。流經黃土高坡的黃河,又將大量沙土帶到下游,形成了現在的華北平原。


船長72610156

我說個簡單明瞭的,並不是洪水有多大,而是看時間有多長,水滴石穿,把這個過程放到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歷史中去看,就不足為奇了!滄海桑田!人類歷史眨眼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