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的師範畢業生沒有教師編制,但這考試三年後就給編!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師範畢業生為70.16萬人,平均每年錄用的教師編制僅為24.85萬人。每年錄用的教師中,至少20%來自非師範生。加上往屆生及代課老師的競爭,每年約60%的師範生未能進入教師崗位。而這些應屆師範生錯失教師編考試,將面臨轉業或就職於非教師編的教師崗位。

60%的師範畢業生沒有教師編制,但這考試三年後就給編!

想獲取教師編制其實還有特崗教師這個方式,三年聘期結束後,對考核合格,自願留在本地學校的,將按照有關規定辦理上編制、核定工資基金等手續,同時將其工資發放納入當地財政負擔範圍,保證其享受當地教師同等待遇。

想考特崗教師的小夥伴,你們的機遇來了!特崗再受重視,教育部發文提高特崗待遇,具體哪些內容呢?一起來看。

1、重視特崗招聘。確保了2018年的特崗招聘計劃的完成,保證了招聘數量。

2、重視特崗計劃和特崗教師的宣傳,塑造特崗教師的形象!

3、從工資、績效獎勵、生活補助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保證特崗教師與公辦教師同等待,併為特崗教師解決宿舍問題。

4、服務期滿後保證特崗教師的入編工作。一般來說,3年服務期滿並考核合格,特崗教師可轉教師編制。

5、確保特崗教師待遇和入編政策落實到實處,加大對特崗實施計劃的督查力度。

6、加強特崗教師培訓,提高特崗教師的素質。提供數據依據。

7、重視特崗教師的管理服務等工作,做好特崗教師跟蹤管理,建立特崗教師數據庫,從而為以後特崗的管理提供數據依據。

由以上7點可以看出教育部對特崗教師開始重視了,那麼特崗教師跟公辦教師有啥區別?

簡單來講,特崗教師考試相對教招考試而言比較簡單,但是服務期滿後才可以納入編制。因此如果你想考教師編的話,也可以走特崗教師這條路,畢竟最後都可以拿編制的。

其實,不論是特崗教師還是編制教師,亦或是三支一扶之支教,大家從事的都是教育行業,都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因此如果你是教師,請珍惜這份殊榮,畢竟你們從事的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人生信仰,肩負著的是祖國的希望。所以,你能報考教師,那麼你就真的很棒!

複習備考攻略

一、明析強弱

按照普遍經驗,開始複習前做一項準備工作,先找一兩份真題,真題最好是選擇有詳細解析的,在考試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照答案後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的模塊。分析清楚自身的強弱項後,能夠在後續的複習中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二、熟悉真題

除了自我查找強弱外,真題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能有“真題無用論”的想法。練習整套的真題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任務。每天掐表,限制自己在1小時55分之內要將全部題做完。一般而言,平均每道題不要花超過50秒的時間思考,一旦超過,立即放棄,適當放棄是為了爭取保證得分率,但放棄時請蒙一個答案,畢竟還有四分之一的正確率。除此,還要意識到考場上的真實場景,我們還要用2B鉛筆塗卡,因此練習時要以考場的狀態嚴格要求自己。

每次練習後一定要總結得失,防止下次犯同樣的錯誤,並且要學會查缺補漏,一步步將沒有掌握的知識學會,將應用不熟練的知識練的更嫻熟。一段時間後,做題速度會有大大提高,請相信熟能生巧!

三、掌握技巧

第一個技巧是做題順序,它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運轉和考試心境,一定要重視。對於一套題,我們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做題順序,可以給出一些參考幫助大家去確定自己的做題順序。一是遵照由易到難的原則,二是自己的做題習慣,這次要在練習中多次推敲,制定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做題方案,並在後續練習中反覆運用,收效會看到。

第二個技巧是各個科目分別獨特的做題技巧,通過前期的複習學會這些技巧,並將技巧多多嘗試應用。比如“資料分析”題要學會估算,儘量能不動筆算就不動筆算,能少動筆就少動筆,節約時間。這需要平時的練習,提高對數字的敏感度。“資料分析”題有時候計算量很大,實際可以通過速算技巧,讓結果快速得出,常用速算方法如:估算法、截位法、化同法、差分法、插值法、公式法等。

第三個技巧是讀題速度。行測考試中,時間固定,閱讀量卻很大,如果不提高閱讀效率,可能會錯過很多後面原本應得的分數。所以要學會快速閱讀,訓練考試思維,提高做題效率,在考試中更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儘量多做題增加得高分的機率。認真訓練,會在考試中看到效果。

四、調整心態

行測考試可以檢測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能否剋制自己、沉著應對壓力的能力,出題者可謂煞費苦心。做行測,心態平和是很重要的,切忌不要因為一道題而慌了整張試卷的陣腳。

在事業單位行測考試中,合理運用數學思想巧解數學運算題不失為解題一大法寶。為考生帶來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答題技巧:方程思想巧解數學運算題。

1.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1)普通方程

(2)不定方程(未知數的個數多於方程的個數)

核心:找到等量關係

2.選用方程法設未知數注意事項

設什麼不重要,怎麼“方便”怎麼設,即可直接設也可間接設未知數,若有比例關係如男女比例3:5,則可設男為3x,女為5x,方便以整數形式表示。

(1)直接設

【例】某村種植果樹的面積比種植水稻的面積少122畝,種植水稻的面積是種植果樹的面積的2倍還多4畝,村裡種植水稻的面積是多少畝?

A.264 B.252 C.248 D.240

【解析】設村裡種植水稻的面積是x畝,則種植果樹的面積是(x-122)畝,由題意得,x=2(x-122)+4,解得x=240。

(2)間接設

【例】一個書架共有圖書245本,分別存放在4層。第一層本數的2倍是第二層本數的一半,第一層比第三層少2本,比第四層多2本,書架的第二層存放圖書的數量為:

A.140本 B.130本 C.120本 D.110本

【解析】設第一層存放圖書的數量為x,則第二層存放圖書的數量為4x,第三層、第四層存放圖書的數量分別為x+2,x-2。依題意有x+4x+x+2+x-2=245,解得x=35,故第二層有35×4=140本

(3)比例關係

【例】甲數和乙數之和是72,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5,求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解析】設甲數是3X,乙數是5X。則有3X+5X=72,8X=72,X=9則3X=27, 5X=45。

3.解方程技巧

(1)消元法

將方程組中的一個方程的未知數用含有另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並代入到另一個方程中去,這就消去了一個未知數,得到一個解,這叫消元法。

剩餘問題為一個數同時滿足除以a餘x,除以b餘y,除以c餘z,其中a、b、c兩兩互質,求滿足這樣條件的數。

1. 特殊情況

(1)餘同(餘數相同)加餘

【例題】某校二年級全部共3個班的學生排隊,每排4人,5人或6人,最後一排都只有2人,這個學校二年級有( )名學生。

A.120B.122C.121D.123

【解析】B。

方法一:代入排除法(略)

方法二:由題意可知該校二年級的學生人數除以4、5、6均餘2,餘數相同,屬於餘同,因此該班學生人數滿足通項公式N=60n+2 ,(n=0,1,2,3……),當n=2時,N=122,選擇B項。

注:n前面的係數60是取4、5、6三個除數的最小公倍數。

(2)和同(除數和餘數的和相同)加和

【例題】某個數除以5餘3,除以6餘2,除以7餘1,求在0至500內滿足這樣的自然數有多少個?

A.3B.2C.4D.5

【解析】A。此題我們通過觀察會發現除數與餘數的和相加均為8,則該自然數應滿足N=210n+8(n=0,1,2……)因此在0至500以內滿足題幹條件的自然數有8,218,428三個數。

注:n前面的係數210是取5、6、7三個除數的最小公倍數。

(3)差同(除數與餘數之差相同)減差

【例題】三位運動員跨臺階,臺階總數在100-150級之間,第一位運動員每次跨3級臺階,最後一步還剩2級臺階。第二位運動員每次跨4級臺階,最後一步還剩3級臺階。第三位運動員每次跨5級臺階,最後一步還剩4級臺階。問:這些臺階總共有多少級?

A.119B.121C.129D.131

【解析】A。方法一:代入排除法(略)。

方法二: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除數與餘數的差均為1,因此臺階數滿足:N=60n-1(n=1,2,3……),可發現A項滿足該通項公式。

在事業單位行測考試中,語法關係經常會出現在類比推理題中。為考生帶來行政能力測試複習資料:類比推理題中的語法關係。

1. 語法關係

一、題型介紹

詞句理解題可以細分為實詞理解題、代詞理解題和語句理解題,分別考察對實詞、代詞和語句意義的理解,大同小異,提問中通常帶有“是指”“指代”等詞語。

二、解題技巧

對於實詞和語句理解題,考生可遵循以下做題步驟:

①在文段中詞語的前後尋找信息;

②從選項中選擇出與文段解釋最為接近的一項;

③將選項的含義帶入文段進行驗證。

具體解題的時候,對於實詞理解題可以尋找實詞的前後句,然後從選項中選出與實詞前後意思最相近或最連貫的選項,最後將選項代入原文中驗證;對於代詞理解題可以就近尋找代詞的前後文,一般在代詞前面找,個別情況下需要代詞後面找,進而鎖定答案。

語法關係既指題幹所給的兩個詞構成的語法關係,也指詞語本身的語法結構,主要有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四種。

(1)主謂結構

由主語(名詞)和謂語組成。如:輪船:起航、寶石:發光。

【例題】 滑翔:飛機

A.俯衝:海燕 B.投擲:鉛球

C.背躍:跳高 D.飛翔:天空

【解析】主謂關係。飛機滑翔,海燕俯衝。B項是動賓關係,C項背躍式是跳高的一種形式,D項天空是飛翔的場所。故答案選A。

(2)動賓結構

由動詞和它所支配或涉及的對象組成。如:討論:問題、風捲:殘雲。

【例題】結構:剖析

A.分享:快樂 B.資源:利用

C.景色:秀美 D.交通:航運

【解析】剖析結構,利用資源。都是動賓結構短語。故答案選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