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第三集,上書房大臣和阿哥們舉薦雍正追繳欠款,康熙為何沒有立即同意?

老鳥黑風洞

康熙徵詢百官和各位阿哥的意見,目的就是為了試探他們

一、康熙預備清查戶部欠款,眾人心急如焚,只好四處求人,想辦法

1,其實康熙一直在暗中觀察各位阿哥對待欠款官員的態度,第四集有個細節,百官在朝陽門碼頭給四阿哥設下鴻門宴,這件事康熙其實是知道的,並且特意安排四阿哥一行人吃了桌御席,因為他知道四阿哥拒絕了百官的宴請。大太監李德全面對四阿哥,直接把這話說開了:“天底下,沒有什麼事瞞的過咱們主子爺。”所以,康熙其實就是想試探四阿哥對待欠款官員的態度。

2,康熙調來戶部案卷,發現國庫虧空竟達一千二百萬兩白銀。而這些錢竟是被大大小小的官員們給借去了,以致泱泱大國,發一次大水卻拿不出錢來。說罷,太子和八阿哥更加害怕了,兩人也都明白這次怕是在責難逃了,便噗通下跪,俯首請罪。可是,康熙知道即使治了他們的罪,國庫依然虧空,而治國需要的是切切實實的辦法。山雨欲來風滿樓,八爺黨心急如焚的跑去八阿哥府上求助,他們想讓八阿哥接任追比大臣,好給彼此行個方便。

3,太子黨也沒有閒著,他們失魂丟魄的找到太子,因為太子曾經以他們的名義,向戶部借了五十萬兩白銀,一旦追比欠款的差事被八阿哥接了,而彼時太子又拿不出這麼多的錢,那可就嗚呼哀哉了。此時,底下有人靈機一動,建議太子舉薦四阿哥接任追比欠款的差事,這樣一來大家就高枕無憂了。

4,八阿哥躲在書房裡裱畫,閉門不出,拒不接客,因為他在想著下一盤大棋。任由九爺、十爺廢盡唇舌,說的面紅耳赤,他卻安之若素。最後還是十四阿哥一語點破:“這一千多萬兩銀子,牽扯到上上下下那麼多人,一下子能追回?就算是追回來了,還不把人都得罪了。”八阿哥看破不說破,接過話茬:“這差事我不接,你們也不要接,讓四哥接?”如圖所示:眾官員齊聚八爺府,祈求八阿哥。

二、康熙試探各位阿哥,發現他們敷衍塞責之後,備感失望之餘,亦覺得傷心頭頂

1,澹寧居上,八阿哥陳述自己掌管戶部,卻未能峻切操持,才導致國庫被挪借虧空,自覺自慚形穢,便想急忙退出。並將這件得罪人的差事推給了四阿哥。康熙藉機準了八阿哥的辭呈,亦是對他失職的懲治,但內心其實是失望的。

2,康熙轉身詢問太子的意見,每當此時,才智平庸太子都會無所適從。唯唯諾諾的附會道:“四阿哥胤禛宜乎接任追比欠款的差事,”面對著康熙,彷彿真是老鼠見了貓一樣,誰叫他自己想做但是沒能力呢。康熙眼看著太子,覺得他像那風裡搖擺的葫蘆,沒有主見只會亂點頭,頓時備感失望,傷心透頂。

3,也許是不死心,亦或是期盼著有位阿哥挺身而上,為君父分憂,康熙接連又詢問了大阿哥、三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可是結果依舊叫他失望。如圖所示:康熙試探各位阿哥。

三、上書房大臣有意推舉四阿哥,康熙高興之餘亦準備親自試探他

1,上書房大臣佟國維再次施展了他兩面派的慣用伎倆:“戶部欠款數額不但巨大,而且牽扯人多面廣,既要將欠款追回,又不能使欠款的官員太過難堪,雍郡王胤禛辦事不講情面,擔當此任原很適宜,但若太過操切也怕激出變故,八阿哥胤祀素有賢名,若能和四阿哥一起共辦差事,必能收互補之效。”

2,康熙對馬齊有過最精準的評價:見事昏聵,隨聲附和,真糊塗蛋!這次馬齊亦不失所望,附會道:“佟國維所見極是,微臣同意他的看法。”

3,張廷玉一向甚明聖心,他知道康熙眼下求的是切切實實的辦法,目的是要追回欠款。並暗示的說道:“如果顧慮太多,恐怕反而誤事。”康熙聽完連說三聲:“好,好,好。”他知道,張廷玉說的就是四阿哥,因為,只有四阿哥辦事不講情面,自然也不會有顧慮。也許是高興之餘亦有期盼,他決定要親自試探四阿哥,看其是否有意替君父分憂,以及一顆敢做孤臣的心。如圖所示:康熙連說三個好。


劇評道長

文 | 小燦哥說歷史

康熙徵求眾阿哥跟大臣意見,詢問讓誰擔任追討國庫欠銀的任務。並不是沒有主見,這恰恰就是康熙高明之處。

康熙的帝王心術,高超的領導藝術

1.朝堂之上,八阿哥舉薦胤禛追討欠銀,並且主動提出辭呈,把戶部交給胤禛管理,他想把這塊難啃的骨頭甩給胤禛,康熙心知肚明,認為老八在大局面前,考慮的仍是個人利益。他同意了老八的辭呈。

2.康熙轉而問太子意見,因為太子與老八不是一派,出乎意料的是,太子也舉薦了老四,這讓康熙覺得太子也屬於明哲保身的人。

3.康熙又徵求了大阿哥的意見,他又是一派,而大阿哥也舉薦了胤禛,三個阿哥舉薦胤禛,康熙更不能立刻表態了。


4.康熙又問了佟國維和張廷玉的意見,他們代表了朝廷大臣的意思,兩人的意思也是趨向於讓胤禛承擔此差事。

詢問到這裡,如果康熙立刻任命胤禛擔任此差事,會讓別人認為康熙無主見,也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理由如下:

1.胤禛是當事人,他不在朝堂,沒有聽取意見,而康熙若同意大家的意見,會顯得獨斷專行,把眾人的意志強壓胤禛之嫌。

2.康熙即使沒有立刻表態,聰明人其實也早已經看明白康熙的意思,正所謂“看透不說透”。


3.通過詢問大家的意見,康熙明白了這裡面的派別,以及誰在大局面前不計較個人得,同時知道大家都願意選擇胤禛,為胤禛後續辦差爭取支持,鋪平道路。

4.康熙讓欠銀子的人看看,不是他康熙指定老四,而是大家的意思,老四辦事不留情面,不怕得罪人,潛臺詞是說並不是康熙不留情面,是大家的意思,是大家舉薦,他還不情願的讓老四擔任此差事。


如果最後老四沒有把庫追討回來,一不能怪康熙不會用人,是大家的意思;二不能怪胤禛沒有能力,是你們舉薦的,並不是他毛遂自薦;三追究責任是大家,既然舉薦老四追討欠款,又不配合工作,追究起來都有份。

所以說,看似一個簡單的細節,其實蘊藏的都是帝王之術,管理心得。



小燦哥說歷史

顯然是在試探。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在電影建國大業裡,老蔣對蔣經國有這麼一段話:腐敗這件事情,不反就要亡國,反腐就要亡黨。

各位要記住,咱們看的是《雍正王朝》,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就是吏治。吏治裡最重要的一篇就是反腐。那麼為何康熙大帝要挨個試探這些阿哥們呢?



原因就在於康熙明白,任何一個皇帝,都要有自己的班底。哪怕這個班底的屁股不乾淨,也要有人去幹活,不然就剩皇帝一個人去幹活,那還不得活活累死。

但是,如何掌握人心,控制住手下人的貪慾,甚至說有揮淚斬馬謖的決心,畢竟手下的親信貪了銀子,你能不能依法辦事,眾位阿哥可都看著呢!所以,反腐決心,就不是每個阿哥都有的了的。

要知道康熙朝後期,吏治腐敗,各種借款把國庫都借空了。幾乎每個官都借款,沒有人不欠著國庫的銀子。他雍正手下人難道就乾淨嗎?顯然不是。那麼雍正能不能接下這個活?敢不敢接下這個活?有沒有能力接下這個活?

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康熙仍然要試探這些阿哥,為什麼?

因為這就是中國政治的智慧了,叫做“扶上馬,送一程”。但凡中國的權力交接,一般都會有這麼一道手續。讓前任給後任鋪路搭橋,建立權威。康熙也是這麼做的,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掃過這些阿哥,其醉翁之意在於壓制這些阿哥以及依附於這些阿哥的官員們的反對聲音。讓雍正可以順利的開展追款的事情,也為了能在雍正登基前建立功勳,用以服眾。

所以,康熙沒有立刻同意雍正接下差事,主要是試探這些阿哥們的態度,也讓同在朝堂上的雍正看清各個阿哥的表現,哪個敷衍,哪個支持,朝堂之上,康熙威壓之下,一目瞭然。而這對於雍正開展追款工作有巨大的幫助。


王斌兔斯基

康熙沒有立即同意有他自己的考量,他不僅僅在試探各位皇子,在他心裡,一開始,四阿哥並不是最理想的人選,所以,他接著又問了其他幾位阿哥的意見,但是卻沒人願意接管這件棘手的事。



康熙手上有個棘手的差使,追繳欠款。國庫空虛,錢都讓王公大臣們借去了。康熙想讓大家還錢,又不能自己出面,挨家挨戶討還,有失皇帝體面。只能找個皇子來做,當時老四還在江南沒有回來,康熙有意讓八阿哥接這件事,但是老八是什麼人啊,一直在拉攏朝廷重臣,這種得罪人的事他才不幹呢。康熙試探老八看他以國家為重還是私人利益為重,結果大失所望,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考察四阿哥。


四阿哥胤禛一開始本來沒有奪嫡之心的,畢竟康熙早早立了太子,太子遲早是要當皇帝的嗎,誰曉得太子不爭氣,好好的牌打得稀巴爛,這才讓眾位皇子看到了希望,開始有了奪嫡的野心,四阿哥也不例外。他明知道追繳欠款會得罪很多人,卻義無反顧去做,即使做一個“孤臣”也不要緊,要想得到康熙的賞識,必須要為國分憂,為父分憂。這件事情讓老四往皇位又靠近了一步,領先了所有的阿哥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典解歷史

不請自來!

我個人認為,這是康熙的為父心理和帝王之術的衝突一下的表現。原因如下分析:

1、試探各位阿哥的擔當責任,這是為父對兒子的期望的考驗

追繳戶部欠款,作為康熙而言,不是找不到合適的人,也不是非要阿哥去追繳,不可能滿朝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能人!可康熙非要從阿哥中選一位來追繳,就是想看下哪些阿哥有擔當,有替國家和他這個父親分憂的責任,結果他失望了……

2、對滿朝文武百官的一個分類和考驗

同時,康熙又藉此機會想要看一下文武官員的心理和狀態,結果官員也讓他失望了,都是些拉幫結派的,除了張廷玉……

3、不同意四阿哥,出於為父心理的慈愛

康熙知道追繳欠款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會得罪滿朝文武,可以說是與百官為敵。而這個時候大家都在推舉四阿哥,他知道,這是大家把難題交給老四,這讓康熙生氣的同時於心不忍,而這個時候老四又沒有京城,而且剛剛在江淮地區籌集了賑災銀兩,立了功,康熙不忍心讓他成為大家的對立面,所以沒有立即同意……

後來康熙有同意了,而且給四阿哥極大的權限,是因為在家國面前,兒女情長,都得讓步,為了大清的江山,他不得不同意……所以,哪怕是逼死了魏東亭,康熙也沒有懲治老四……

所以,沒有立即同意,這是公和私的一個矛盾對立……


志軍翔宇

是試探,康熙在試探眾阿哥,也是在試探雍正。

要看懂《雍正王朝》,首先要明白它的主題,也是主線,那就是“吏治”。這部劇不單單是歷史劇,也是借古喻今的政治劇,結合拍攝時中國社會的狀況,就會明白為什麼要圍繞“吏治”這一主題來拍片子了。

劇中,康熙雖然很有謀略,但是他為人寬仁,對大臣、官僚們過於放縱。因此康熙晚期朝廷腐敗成風,大臣們紛紛去戶部借款,還賴著不還,這名義上是借,實際就是貪汙,還比貪汙的風險小。

黃河一場大水,康熙發現國庫竟然已經被借空了!面臨水災國庫無錢可撥,無糧可調。

康熙因此痛心疾首,他要向官員們追比欠款。但是康熙的眼光並不侷限於眼下,他看到的是將來。他知道自己這一朝想徹底刷新吏治已經不可能了,如果自己的繼任者不能痛下決心整頓官吏,清朝就是下一個元朝。

康熙知道追比欠款的差事不好乾,會得罪很多人,而且很可能吃力不討好,最後未必能成功。但是他要借追比欠款來尋找繼承人,他要找的是敢於得罪人、敢於同官僚們鬥爭的人。

所以他先試探眾阿哥,結果眾位阿哥是能躲則躲,把不在場的四阿哥胤禛推到了前面。

如果康熙直接下旨讓胤禛來幹,胤禛是不得不做。但是康熙要看看胤禛是否真的想幹,是否真的不怕得罪官僚。所以康熙要等胤禛回來,問問他的意見。

其實胤禛知道這是苦差事。鄔先生勸他去做,他推說自己累了要歇息,說明胤禛一開始也在猶豫要不要接下這個差事。

但是在面對康熙時,他被康熙的話打動了,所以才毅然決定要出任追款大臣。

其實在這一刻起,康熙已經有意讓胤禛成為自己的繼承者了。


夢露居士

上書房大臣和阿哥們舉薦雍正追繳欠款,康熙為何沒有立即同意?



康熙也知道追繳欠款這份差事不容易,國庫因為官員爭相競爭:或不得已,或居功自傲,或貪婪。總之就是借了一千多萬兩白銀,致使國庫虧空,牽扯到的朝廷官員幾乎佔了一半。康熙沒有嚴加處罰,怕動搖了朝廷的根本,又讓追繳回欠款,這份差事就不好辦了,官員還是官員,追繳回了欠款就得罪了他們。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大的不利。所以即使康熙說給辦成這叫差事的人封親王這麼大的誘惑,也沒有人敢接。




另一方面,雍正剛剛到水災地區集到賑災款,這也是得罪江南各個官員的差事,這份差事辦下來已經讓雍正得了個“冷心冷面”的名聲。康熙給他封了郡王,得了眾位皇子的一定心理程度上的嫉妒,太過出風頭招致的後果所有人心裡不說,但都清楚。雖然可以封親王,但康熙也知道,這無異於刀山火海的事,還是要問過胤禛的意思。這一方面是一種領導能力,另一方面,康熙心疼大臣,沒有理由不心疼臣子兼兒子的胤禛。如果雍正拒絕,我猜想康熙也不會勉強,但債務也是要追,不過改變策略讓幾個阿哥一起追債。



雍正接收這份差事的時候,康熙對他說了一句:“我就是要讓你做一個孤臣!”用意不可謂不深遠。

想遠一點,康熙說實話對二兒子胤礽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不滿之心,雍正下江南是他向康熙推舉的,胤禛在所有人眼中是一個太子的擁護者。然而在雍正賑災期間,京裡的兒子發燒生病,求到康熙年前,康熙問了一句,太子呢?而太子全然不知,病好了康熙向太子說起,太子才想起讓太醫去看…從這裡康熙看出太子沒有用人之能。

也許潛意識中,康熙已經想要為自己多準備一份雞蛋。

以上皆是《雍正王朝》,不涉及歷史事實,各位看官樂呵樂呵,不涉及歷史事實,我會說明。
說歷史我是認真的,千秋論。

千秋論

康熙皇帝算是有所作為的君主,但是人無完人到康熙後期因為經歷不足所以也開始讓各位皇子開始處理政務同時也是對各位皇子的能力進行考察。所以在追繳戶部欠款這件事上也被康熙作為對眾位皇子的一次大考。所以才有了提出人選以後康熙的拖延,給各位皇子充分的表現空間。



首先作為儲君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可是太子的唯唯諾諾已經讓康熙有所失望,在這件牽扯到國家根基的大事上太子不止不能提出解決方法同時也是戶部的債主。這樣的事太子只能推脫而且人選還必須是自己的人所以才推薦四阿哥。

而作為戶部主管阿哥八阿哥可謂是戶部欠款的直接慫恿者,當整個政府面對大水無錢可用是。八阿哥為了保住自己八賢王的賢名而選擇及時抽身明哲保身同時把這個得罪百官的任務推給自己的爭奪者。這樣的表現讓康熙開始對自己這個很像自己的兒子開始失望。


老陳有話要說

康熙沒有同意,自然有其道理。“追繳欠款”這個活,可不是什麼好活。他弄不好會得罪很多大臣。而康熙之所以沒有同意,是想看看其他阿哥的反應。

那麼結果便是,失望。因為除了雍正,沒有一個阿哥願意接這個苦差事。誰都想得到皇權,而這個過程避免不了大臣的擁護。倘若把大臣得罪了,那麼皇位也就越來越遠了。

其他阿哥的藏頭露尾,畏手畏腳,讓康熙很失望。一個沒有魄力,不夠果斷的人,怎能做一國之君。這也為以後雍正登基做了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