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帝作詩,前兩句百官偷笑,後兩句齊喝彩

歷朝的開國皇帝都是文武雙全,以此來說明這些人做皇帝是應該的,但大多數開國皇帝都是武多於文,畢竟開國那是從刀光劍影中廝殺出來的,此時文才的作用並不大,如果本身的武力不高,那麼也是善於打仗的。

比如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皆是如此,這個也是他們成長的環境決定的,比如劉邦的文化水平相對不高,他年輕的時候是個流氓啊,朱元璋也是如此,參加起義之前做過農民,也做過和尚,飯都吃不上,哪裡有錢讀書。而趙匡胤和李淵相對就比較好,他們在當皇帝之前的家境都不錯,至少受過正規的教育。

但是,古代是文人的天下,自從有了皇帝,就一直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武夫只有在戰爭年代才受歡迎,和平年代受歡迎的是文人,所以這些開國皇帝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也要裝作很高的樣子,反正當皇帝了要沒人敢反駁,劉邦當了皇帝以後,英布作亂,劉邦去平定,在擊破英布軍以後,回長安時,途徑故鄉(沛縣)時,邀集父老鄉親飲酒。酒酣,劉邦擊築(一種打擊樂器)高歌,就作了一首《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個皇帝作詩,前兩句百官偷笑,後兩句齊喝彩

雖然只有三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至於說文采好不好,君和文才不好,不好評判,至少那個時候是沒有人敢說不好的。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朱元璋祖上是八輩貧民,文化水平也不高,從他們家起名字就可以看的出來,朱元璋的爺爺叫朱初一,他的爸爸叫朱五四,他自己則叫朱重八,顯然跟農村的大狗,二狗有點像,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自己參加起義的時候改的,說是要推翻元朝,其中也有認為自己名字太土想改名的原因。

這個皇帝作詩,前兩句百官偷笑,後兩句齊喝彩

朱元璋在軍事和用人上就是厲害,所以才能在元末群雄並起,實力並不突出的情況下笑到最後,建立明朝,成為皇帝的朱元璋也要向大臣證明自己其實是有文化的,而不只是一個大老粗,所以在一次在早朝的時候,朱元璋心情非常好,這個時候,又聽到了外面的雞叫聲,他詩興大發,看了看滿朝的大員,當場吟詩一首:"雞叫一聲撅一撅"。這句一出口,大臣們顯然驚呆了,因為沒有人作詩這麼直白的,還沒等反應過來,第二句又來了:"雞叫兩聲撅兩撅"。大臣們開始偷著樂,心裡感嘆我們的皇帝有文化也只是識字而已,有的甚至在猜測下一句是不是:"雞叫三聲撅三撅"。

這個皇帝作詩,前兩句百官偷笑,後兩句齊喝彩

朱元璋倒是不慌張,彷彿胸有成竹:"三聲喚出東旭日"。此句一出,大臣們安靜下來。緊接著朱元璋拋出了最後一句:"掃退殘星與曉月!"

這首詩聽上去雖有點另類、可笑,但卻反映出新皇帝對新一天的期盼和欣喜之情,其豪邁與大氣磅礴令在場大臣們無不驚歎叫絕。

這個皇帝作詩,前兩句百官偷笑,後兩句齊喝彩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詩,真正的詩講究平仄的,這是一首打油詩,但是能做出如此水平的打油詩,朱元璋的文學水平也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