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沒能約到姑娘一起去看《後來的我們》,現在想想也未必是件壞事。

曝出的票房醜聞給這部電影蒙上了一層陰影,但電影還是應該回歸到電影本身。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有種說法是:以歌名為片名的電影多為爛片。《梔子花開》、《同桌的你》就印證了這一點。

反觀這部《後來的我們》,有一首劉若英的《後來》,有一首陳奕迅的《我們》,還有一首五月天的《後來的我們》,片中男女主角一後一來隔了十年,又暗含著一首陳奕迅的《十年》

可謂是“四面楚歌”。

《後來的我們》

Us and Them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明人不說暗話,我有多喜歡周冬雨,就有多不喜歡這部電影。

劉若英曾經有一段愛而不得的故事,所以拍了一部愛而不得的電影。

讓一對昔日情侶再重逢,回憶他們的十年情路。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井柏然和周冬雨

,無疑都貢獻出了最好的表演。

和李易峰同為2007年《加油好男兒》出品的井柏然,沒有走上流量路線,雖然也演過《捉妖記》那種東西,但在《失孤》中飾演了一位被拐少年,證明了自己的演技。

相比那種經歷過大苦大難的角色,《後來的我們》中的見清是更普通、更生活化的角色,也更難詮釋。

井柏然將見清的各個維度都表達的十分清晰,愣頭青一樣的大學生,好面子的北漂,大男子主義的男友,聽到蒼老師就眼睛發亮的小少男,不同身份不同時期都有著與之相匹配的狀態,當真是個技術活兒。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周冬雨飾演的小曉,是她最常演也最擅長演的“歡脫小妞”類型,出於此型又高於此類。

不同情境下的哭戲,委屈哭、生氣哭或是難過哭都極具層次感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單眼流淚可還行?

兩個人用討喜的演技,卻演了兩個不討喜的人。

如果你在觀影過程中能不被影片的情緒渲染帶動,就會發現許多令人恨鐵不成鋼的地方。

見清畢業於北京某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以後沒發揮學校中所學,去做客服、賣光盤、送快遞,女朋友在身邊時打遊戲,和網友聊天,賺不到錢實屬正常。

偏偏在分手之後,憑藉自己做的遊戲走上人生巔峰。而能自己做出一款遊戲,更是個技術活兒。以我的非專業理解,想要獨立開發出一款遊戲,至少要具備編程、建模、設計等能力,做個程序員完全沒問題,卻偏偏要去地下通道賣黃碟。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小曉這種北漂女,多少也會令人不齒。沒文化又不踏實,想著以自己做籌碼,換一個北京戶口,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傍”也需要資本,小曉沒有資本。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十年之後再重逢,兩人對酌憶往昔。

見清曾表示沒了小曉他的世界就是黑白的,所以兩人的回憶畫面均是彩色,重逢之後的畫面為黑白。

這時的見清已有家室,卻還陪著前任走來走去,只能說是在圓導演劉若英昔年的執念。

當年劉若英深愛陳昇,但陳昇已有家室,對她的感情不做回應,如今劉若英作為導演,將夢中渴望的回應送給了小曉。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凌亂的倒敘,細碎不完整的情節,刻意又文藝的臺詞

,組成了這部被人戲稱為“前任攻略4:後來的我們”的電影。

前任不知從何時開始,好像成了我們邁不過去的一個坎兒。

我們懷念青春,懷念單純的自己,懷念曾經的愛人,懷念年輕時的快樂,將思緒沉浸在過去中,覺得自己的遺憾太美,自己彷彿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

就像片中說的: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習慣性放大感受,卻不分析其中因果。

見清與小曉愛情的泯滅,源於兩人愛情觀念上的區別。

見清的愛建立在物質基礎上,認定愛她就要給她好的生活,具體來說就是買房。

小曉嘴上說想混個北京戶口,實際上後來也願意陪見清過貧苦的生活,隔斷間裡吃泡麵。她的愛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當見清以房子為籌碼請求複合時,小曉並無感動,只覺得自己的愛情受到了侮辱。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悲劇也由此產生,見清試圖成為小曉最初夢寐以求嫁的人,卻漸漸不再是小曉心中值得託付的人。

男性習慣處理問題,女性習慣處理情感,情侶之間分分合合的矛盾大多出於這一點。

結果便是沒有了“後來”,也沒有了“我們”,只有所謂的遺憾。

我也有過遺憾,也曾經和別人組成過“我們”。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商場裡買一大堆鍋碗瓢盆生活用品,一人提著倆大袋子在路口打不到車,坐在花壇上歇口氣,她把頭靠在我肩上,是一段“我們”。

在南京的街頭我揹著她走了一段路,一起坐紫金山的纜車,吃沒有餡兒的湯包,也是一段“我們”。

突然落在腳下的紙條,書桌下面偷偷拉著的手,被窩裡發出的短信,也是一段“我們”。

這些“我們”現在都已不存在,有些緣分在不經意的瞬間戛然而止,驀然回首才意識到已經見過了最後一面,之後天各一方再無往來。

涼就一個字。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逐漸長大的過程讓我發現,遺憾其實很常見,也不止會有一次錯過,我去年還錯過了一個姑娘。

一切經歷帶來的無非就是成長,就像片中見清失戀以後才知道發奮圖強一樣。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所以在後來,

你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的時候,過去早已無法挽回,真正開花結果的機會可能就在下個路口,不要再次辜負才最重要。

結束就結束,遺憾就遺憾,眼睛要向前看,不然的話,

永遠也不會有“後來”,更不會有“我們”。

《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更沒有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