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行走江湖多年,看了不少正規電影,也看了不少不正規的電影。

其中不乏輕解羅裳,寬衣解帶,現出美麗胴體的橋段,給人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但今天電影中的女人脫下衣服,我可以信誓旦旦地說:

看了根本不會有任何生理反應。

《普通女人》

Una mujer fantástica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女主是個變性人,飾演女主的演員也是個變性人。

從髮型、妝容、服飾來看,無疑是個女人。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再看她堅毅的下頜,寬闊的骨架,又非常男人。

院長甚至無法判斷她的乳房有沒有經過激素或手術的改造。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白天做服務生,夜裡唱歌,有個愛人,雖然比她年紀大,卻是真心相愛。

一次約會後,愛人身體不適,摔下樓梯,搶救失敗。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她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醫生對她充滿質疑,盤問兩人關係。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警察來查她的身份證,懷疑她的真實身份,稱她為“先生”。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來自檢察院的女人甚至帶著她去接受男性醫生的檢查。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愛人的前妻不准她參加哀悼會。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愛人的兒子覺得她是個怪物。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彷彿整個世界都站在她的對立面,委屈和憤怒壓得她喘不過氣。

反抗的過程,也是她完成自我認知的過程。

歸根結底,她只想做一個普通的女人,不願承受異樣的目光。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普通女人》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

關注了性少數群體,又理性並剋制地呈現主角的故事。

影片用了諸多象徵性的表達手法來展現女主的矛盾與困惑。

在工人搬運的鏡子中看到自己,鏡中的身影不斷扭曲,讓她無法“看清自己”。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影片結尾,赤身裸體的她躺在床上,把鏡子放在雙腿之間,鏡中映出自己的臉。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主角從鏡中看自己,正是她自我審視的過程,關於性別,關於生活。

走在路上突然颳起大風,她的身體迎著風幾乎與地面呈四十五度角,卻沒有倒下。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這正應了影片引用的尼采名言:what doesn't kill you,makes you stronger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於內尋找自己,於外反抗偏見。

導演沒有過度將變性人的主題加粗加亮,僅僅將她作為一個“普通女人”來描繪,其他人高唱著“我們不一樣”,對她各種攻擊才是錯誤。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女主被膠帶纏臉,大肆侮辱

對於LGBT性少數群體,最好的承認就是

客觀地看待,平靜地接納。

97年之前,還有個罪名叫做“流氓罪”,儘管沒有明確認定同性戀行為就是流氓罪,但當年許多地方的司法審判都以流氓罪來懲罰同性戀者。這一罪名後來在新頒佈的《刑法》中被去除。

2001年,自我認同型的同性戀也被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實現了非病理化。

不犯法不是病,還有什麼好特別對待的?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評論有一篇文章談及了這個問題。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一方面是個體的權利。性傾向,在本質上是一種個人權利,只要不妨礙他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另一方面,則是少數群體的權利。同性戀者在性傾向上是少數群體,保護少數人的權利,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

對於有些網絡作品將之當成賣點的行為,文中評價道:同性戀者也是正常的公民,在主張權利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

如果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這句話反過來看也許更合適:同性戀者也是正常的公民,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可以主張自己的一份權利。

影片的英文片名是“A Fantastic Woman”(一個不可思議的女人),卻譯成了“普通女人”,其中實有精妙之處。

她脫下衣服,告訴世界她只是個「普通女人」

她與常人相比有特殊之處,但她應該以一個普通女人的身份被對待。

無論是片中的主角,還是現實中的性少數群體,都該是普通的、正常的,而非異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