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固定工資,正在拖垮你

阿呆專欄 | 辛辣,鐘意自我的生活美學

你的固定工資,正在拖垮你

90年出生的90後,已經27歲了,妥妥地往奔三的康莊大道上一去不復返。

很多人20歲的時候,都以為自己到了30歲,逝去的青春一定能換來財富的積累,以及財富所帶來的光鮮生活:有車有房有存款,這是起碼的吧?但現實一次次地提醒著我們冷酷的現實:我們很多人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打工族,買不起房、開不起車、生不起二胎……漸漸地,遠離了同學的聚會,漸漸地低調了起來。

然而,也有一些人,遠遠地把同齡人拋在了身後,不管是在事業、還是財富上,都有遠超過同齡人的積累。

究竟是什麼,拉開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呢?

這些人,除了有目標有行動力、內心篤定的精神外,還有很多共同的特徵。這些特徵,幫助他們從大學就開始積累,不管是知識、能力、還是財富。

1 | 主動成長而不是被動成長

上週我準備對一個候選人做電話行為面試訪談,這時候有個實習生敲門進來,問到:我能旁聽學習一下嗎?

我有一些吃驚,爽快地同意了,難得碰到這麼主動好學的小夥伴。我不僅僅讓她全程在旁邊聽完了整個訪談,訪談之後還告訴了她,應該注意什麼。另外,剛好第二天有個行為面試的培訓,叫她一起過來聽。

她只是一個實習生,原本她並不在培訓的名單裡,但機會總是自己爭取來的。

有的人,工作幾年便三級跳,快速升職晉升為領導層,而有些人,工作10年還是固守著同樣崗位的“勞模”。工作2年的“新人”,逆襲反超工作10年的“老員工”。是什麼把這兩種人區別開來呢?

態度認真、按時完成,這只是基本的工作要求。主動成長的人,不僅能完成分內的工作,還會主動思考,刻意練習。比如,同樣是設計方案,有些人可能寫一遍,老闆看完覺得可以萬事OK了。但是有些人會思考:受眾人群的是誰、什麼樣的活動可以打動他們、然後再結合產品的特點來進行具體方案的設計,甚至有些人會寫幾個不同的版本進行A/B測試,看看哪種效果更好,下次如何改進。

主動成長的人,永遠是掌握主動,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被人被事情推著走。而你,想要選擇哪種成長方式呢?

2 | 危機感強,擁抱不確定性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人才招聘的高峰期總結做完了,得失看清了,獎金拿到了,“算賬”過後的職場人可謂一身輕鬆。很多人這個時候就開始蠢蠢欲動,逮到合適的機會就跳槽。要是在從前,如果有人問,什麼樣的工作是好工作?估計很多人都會回答:公務員、事業單位,要不然就是國企或者銀行,反正就是穩定、錢多事少離家近、“鐵飯碗”!

只是,在目前一個互聯網飛速發展、行業快速迭代的今天,所謂的“鐵飯碗”,所謂的“編制”,還能保你到安然退休嗎?

最近,各大銀行都是上萬上萬的櫃員流失,也越來越多的傳統銀行從業人員過來諮詢職業轉型。以此同時,人工智能的概念炒得如火如荼:人工智能的出現,會讓我們很多人失業。

為什麼呢?因為人工智能的優點,實在是比人多多了:①人工智能成本低;②人工智能不犯錯;③人工智能不鬧情緒……不再有什麼一勞永逸的“鐵飯碗”,哪怕是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也會冷不丁的,搞出個34歲以上的“一刀切”。

那麼,你不可取代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呢?

危機感強的人,會主動學習,擁抱變化和不確定性,而不是固步自封,寧願一輩子依附著所謂的"大樹",珠不知,待大廈傾塌,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3 | 愛錢,並早早的開始積累自己的財富

你的固定工資,正在拖垮你

大學以為總覺得拿父母的錢去鍛鍊自己,是可恥的

大學期間,認識一些同學,早早開了股票賬戶,自己炒過股,甚至還炒外匯,有賺有賠。我當時聽了還不屑:不就是拿了父母的錢嗎?股票嘛,不就是賭博一樣,有賺有賠,最後肯定是賠得比賺得多,幸好我沒去折騰這些,白白折騰父母的錢!

後來,我進入了職場,終於可以靠自己的收入生活。我也很少想過要存錢,因為,存錢幹什麼呢?房價那麼高,就是我往死了虐待自己,也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啊!索性不買了吧!既然不花“大錢”,那自然不缺“小錢”了。作為一個吃貨和旅遊愛好者,這兩項的開支真的可以算是個無底洞。

結果幾年下來,等到我的同學開始用自己投資賺來的錢,買房買車的時候,我卻只能看著空空的賬戶,和信用卡的賬單,用“酸葡萄”理論安慰自己。

想起來了一句話: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是平凡難能可貴。大概也就是這種情形吧。

所以,錢,最重要的是取之有道。

你的固定工資,正在拖垮你

只有一份工資,怎麼辦

同樣是應屆畢業生,有人工作5年,便能靠自己攢下房子的首付,甚至用投資收入都可以生活得很好;有的人卻依然“月光”,甚至是負資產,被現在的工作牢牢“縛死”。

30歲了,難道自己的人生還要受制於人嗎?

這回,告訴你一個很實用的答案:開拓更多的經濟來源,也就是,投資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