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百萬富翁是不是遍地走,為什麼?

投資防騙專家

開放改革初期,社會上流傳的富翁是萬元戶,過了幾十年,現在是不是遍地百萬富翁呢?

這樣看百萬富翁怎麼算,是指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債券現金,還是指地產住房,如果住房算進去,資產會非常龐大,在一二線城市別說是百萬富翁,就是千萬富翁也是為數不少。但如果不算地產,淨金融資產百萬富翁實際上並不會很多。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家庭金融研究部首席研究員李鳳副教授帶來了中國家庭資產配置與變動趨勢的最新調研成果。研究顯示,2015年中國家庭平均資產水平為91.9萬元,比2013年增長兩成。我們按照10%左右增長測算,截止17年大約是110萬元。可見平均下來以資產計算人人都是百萬富翁。

遍地百萬富翁是一個事實,但很多人覺得自己被平均了,畢竟中基尼係數是較高的,貧富分化要高於歐美日等國家。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稱,“中國家庭收入不均現象非常嚴重”,“處於收入分佈90%以上分位數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佔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通俗地說,10%的家庭佔有了約57%的家庭可支配收入。19%的城市家庭財產低於10萬元,收入金字塔結構太明顯,貧富不均太顯眼。

但是我們的百萬富翁並沒有感到多大幸福,而是覺得生活壓力十分沉重,這與中國居民的資產結構有關,2015年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產佔比高達69.2%,這比美國的兩倍還多。地產佔比大了,負債也就多了,大家拼命工作就是為了那一堆鋼筋水泥,每個月節衣縮食就是為了歸還銀行的貸款。

個人淨財富在5萬至50萬美元之間即達到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標準,但中等收入人群感到生活幸福嗎?也不見得,被房貸壓得有點喘不過氣來。

地產資產佔比過大“反映出我國的家庭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弱。這和百姓對擁有房產的傳統意識有關,同時也說明了大家的收入還不算高,沒有更多的錢去配置流動性強的金融資產,還有就是中國百姓理財意識還不夠。”沒有更多的錢去配置流動性更強的金融資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更多的錢用於消費,所有的錢都被地產以鋼筋水泥形式固化下來。是百萬富翁, 但生活並不幸福。

有了地產就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離開地產,很多人就是沒有多少資產可言,這就是地產主導經濟的一種現象。


杜坤維

百萬富翁遍地走?總資產確實是,畢竟只要買套房基本就是了,但如果是你所說的是淨資產,其他地方我不清楚,至少本人所在的城市並不多。

一、何為淨資產

淨資產=總資產—總負債。比如你有一套房子,價值100萬,首付30萬,貸款70萬,那麼你的淨資產就只有首付款30萬元,而非100萬。

如果你30萬的首付款部分還是借的,比如15萬元是借的,那麼你的淨資產就只有15萬元。

二、存足百萬的時間?

以本人所在的沿海三線城市為例,2017年人均工資約6000/月(不取最高,也不取最低,取平均,大部分人的水準),一年72000元。

假設你單身狗一個,沒有任何戀愛花費,沒有子女扶養的義務。一個月餐費900(一天30元),房租1000元,交通、水電、物業、手機話費合計300元,與朋友同事聚餐或者看電影以及人情往來(比如隨份子,春節紅包等)一個月平均300,日常生活用品及衣服鞋子一個月平均100元。

單獨一人,一個月在一個三線城市的生活最低也要2600元,在算上偶爾發燒感冒看病及其他未知預料的,估計平均一個月3000是需要的。

通過以上計算,你一年只能剩下36000,100萬需要約28年,考慮到工資的上漲,我們就算20年就好。假設20歲開始工作,最少要到40歲才有100萬。

此外,如果你談戀愛了,結婚了,扶養小孩了,買房了(有貸款利息),雖然多了一個人一起賺,但結過婚的應該清楚,還不如單身一個剩下的多。

三、總結

如果你並非什麼富二代,也非什麼高科技人才,僅僅一名普通打工者,單純靠自己的,絕對沒幾個在50歲之前有100萬的淨資產。

當然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如果把父輩的資產也算上,那應該是蠻多家庭符合的。

PS:以上僅以本人身邊的案例及所在城市分析,有不足之處,望見諒。


鯉行者

看了以上問答,百萬富翁遍地走,想回一句,千萬負翁滿天飛。

一,現在社會你看一個人,只看到他的資產,並且按市價對其身價評估,那確實是百萬富翁遍地走 ,只要你在縣城擁有一套房產,你就是百萬富翁,如果在北京上海擁有一套房產,就是千萬級富翁,其實質呢?一套房子而已。


二,負債呢?大家都相互看不到,有一句話叫落潮時候才看到大家都是裸泳。

2016年全國貸款餘額總計106.6萬億元,中國14億人口,約三億個家庭,大家可以計算一下,平均每個家庭貸款餘額是多少?35.53萬。

當然,這種算法並不科學,但能從一個側面去反應一種現狀。

三,擁有的資產是實物,欠的外債可是真金白銀。

所以說,不要看百萬富翁遍地走,要看千年基業常年青。

多一點危機意識,對整個中華民族有益!


感謝閱讀,希望大家一起關注探討或評論區留言指正!


實體經濟守望者

首先要說的是,在中國,當隨便一套房子的市值就超過一百萬的情況之下,百萬早已不能算富翁了,題目中的“百萬富翁”其實就是一個過去的說法而已,準確地說,現在至少得擁有上億(即中國前首富口中的一個“小目標”)的財富,才是富翁的起點。

好吧,讓我用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根據國家統計局2月28日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聽上去很多,不過,一平均到每個人,人均年收入還不到6萬(59660元)。

總量很驚人,平均下來並不多,更何況那還只是國民收入,分配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話,每年還不到2.6萬(25974元),中位數更低至22408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月每人還不到2000元。

這份統計報告將全國居民分為五等份收入分組:

1、 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

2、 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

3、 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

4、 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

5、 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

顯然,即使最高收入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不到6.5萬/年,即每月只有5400多一點而已,也就是說,中國廣大百姓,即使小老闆的收入也並不如想象那麼多。

上面是全中國的平均情況,讓我選中國最富有的上海再來看吧:

2017年,上海的平均工資為8.5萬多,以三人家庭(一對夫妻加一個孩子)來計算的話,即平均每人57000,每月也不到5千元,這個數據還除去了老弱病殘。也就是說,即使全國最富的上海人,平均而言,除去日常開銷,每年能積累多少財富是可想而知的。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針對這個問題更精準到位的統計:

全中國擁有億萬資產的家庭達12萬戶,按一個家庭三個人計算的話,也就是說,中國每4000人中有1個億萬富豪。在富人最密集城市裡,香港第一位,其次是北京,緊隨其後的是臺北、澳門和上海。深圳、杭州、廣州、珠海和寧波也位列前十。也就是說,在上面那十個城市中,的確能經常遇到億萬富翁,但也絕對還沒有到億萬富翁遍地走的地步。

最後,再強調一下,所謂的億萬富翁是用淨資產來計算的,而房子在家庭的淨資產財富中,最多隻能佔比三分之一,嚴格來說,多出的部分是不能列入淨資產的,這樣的話,真正的億萬富翁的比例將更少。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我的觀點是百萬富翁應該不是遍地走,而是多采用公交車出行。走路費鞋,費體力,這個位置的人應該還沒有膨脹到不在乎的地步。


現在,一二線城市有房子的人隨便都應該有幾百萬的不動產吧!雖然大部分有房貸,但是他們和沒有房產的人最大的區別就是,隨時有變現的機會,2018年之前,房價一直處於上升階段,可以說買房子的人多數資產是升值的。

很多無房者嘲笑有房者是房奴,,所謂的資產不能變現是假的,為銀行打工云云,我很難理解。要知道,他們為了房貸也會更加努力,潛移默化中他們在不斷的提高,也許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時間一長,拋去房子不提,房奴們的能力確實比安於現狀租房的那一批要高一些。不信咱們看看身邊那些人,也許幾年前他和你一樣,現在人家已經開始打算換一套更大的房子生二胎了。


這還是自己買房子的,更有錢的是那些拆遷戶,北京望京就出現過,農民被拆後無所事事,買個寶馬開黑車的現象。鳥巢附近那一批趕得時機更好。

對於拆遷戶,千萬都是很少的。我曾經見過一個手拿十幾個房本的漢子,罵著街擠公交,自己住的四合院。有錢很重要嗎?是的,它讓你從容,有安全感!

孩子出生,人家可以住幾十萬一個月的月子會所。


孩子上學,貴族學校多貴咱都不敢打聽,人家嫌棄沒有語言環境,自己把孩子扔國外留學。


......

再說下去傷心了,不說了。


最後,解釋一下錢不重要,誰讓咱沒有呢!但是有一點很重要,抓緊時間掙錢去啊!


後半夜四點,寫了這四五百字,弄好了能掙幾塊錢,你們看到這,還不加個關注嘛!✌✌✌


向日葵的原野

您好,在金融貨幣持續擴張的當下,擁有百萬資產已經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富翁,而在一線城市中,不少家庭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自住房與流動資產百萬的目標。或許,從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來分析,擁有百萬資產更可能屬於中產階層,而並非富翁。不過,如果在三四線城市,在擁有自住房的基礎上,再擁有百萬的流動資產,這是非常可觀的收入狀態,終究考慮到生活成本、居住成本等因素,這種收入狀態已經是非常樂觀了。

或許,按照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態,除了擁有自住房外,擁有改善投資房與自有汽車,加上千萬流動資產才可能被稱為富翁。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持續改善,相信這個富翁標準也會逐漸提升,而就目前而言,社會中產階層的數量在不斷提升,但富翁階層還是佔比不多,而從整體社會來看,恰恰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而貧富懸殊卻加劇了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

實際上,縱觀我們不少中產階層而言,看似滿足了中產的條件,但實際上還得考慮到他們揹負著龐大的供房貸款以及供車貸款,加上子女教育的開支,而不少的中產階層卻逐漸淪為了偽中產的風險。由此可見,雖然百萬資產人數有所增加,但若考慮身兼負債等因素,壓力卻顯得有增無減。


郭施亮

雖然不能說“百萬富翁”滿地走了,但現在哪個老百姓家裡沒有個幾十萬的積蓄還,那麼為什麼現在的有錢人就這麼多了?

一、貨幣貶值,錢越來越不值錢。以前的時候錢值錢啊,就好像十年前100塊錢可以買一大堆東西,但是現在你去一趟超市就沒了,所以現在雖然你有百萬資產,但是實際上連房子都買不起?這一切都是因為錢不值錢了。

二、不動產增值,身價暴漲。房價不斷上漲,很多人就是憑著一套房子實現了財富的升值,不僅成為了百萬富翁甚至成為了千萬富翁。例如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高達了五六萬的地步,一套房子就好幾百萬,這也是現在房屋多的原因。

三、經濟發展,老百姓賺錢越來越容易。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這就讓老百姓賺錢越來越容易,以前大家只能在農村老家種田根本沒有賺錢的機會,但現在經濟發展了就業機會多了,老百姓賺錢越來越容易,有錢人多也很正常。


樓盤網

這個問題太低端,不就是想要說怎麼才算有錢人嗎?哥這給個標準:在一線城市,一年收入能夠全款買下市中心一套房100平米,年收入1000萬以上吧;同理,二線城市也是年收入能買下100平米房產,杭州5萬一平米,500萬年收入;三線城市或者就說三亞,3萬一平米,年收入300萬吧。四線城市和五線城市同理,其他衡量標準沒意義,因為不是與時俱進的,靜態的標準無法體現當下情況。多年前,2000年前後,北京年收入能夠全款買下一輛奔馳車算有錢,這個標準不如100平米房子有說服力,年收入買輛奔馳車已經無法衡量有錢人的收入了。這裡說的有錢人不是超級富豪,馬雲這類上市公司老闆均不能拿房子衡量,這類人,每天收入都可以買下一線城市上百套房子,吃瓜群眾的我們仰望星空,看他們閃爍就好了。


安居樂業做好人

很多人現在的家庭資產是員數,不是嗎?房價上升,大多數人喜羊羊,部分民眾後悔沒有早行動。人們的心情總是隨著地產行情的波動而變化。是商品就有價格,地產的材料成本加人工成本及上商業利潤到底是多少?不明白的人太多,一堆磚土造的蜂巢樣的小隔間,值的現代人用畢生辛勞才能得到嗎?商品脫離自己本身的價格波動區間,受到人們的狂熱追捧,其價格當然反映商品的本身價值。有些區域樓房得到人們的追捧,有些則無人問津。為什麼?這是因為地價不同,因此房地產價格核心問題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今天這個地段就是這個價。存在就是合理的,沒辦法改變。


人將老

不知道怎麼定義這類人?

我大學同學裡,一個班級90%同學淨資產幾百萬。高中同學裡,班裡50%同學淨資產上百萬,一般都有幾套房子,在浙江小縣城。很普通的一個地方,房價一萬多算是低的。

所以,百萬富翁這個詞真的沒啥用了……還不如大家一起來碗重慶小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