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鑑賞一幅畫?

我在做畢設

這要看是中國畫還是西洋畫了,二者規範不同,形成的審美範式不同,彼此難以通約。

1、欣賞畫的前提是至少要會畫一點畫

很多人喜歡空洞地去談意境、計白當黑、變形、創造力等,其實毫無意義。意境必須通過手段來表現出來,大家都會那個手段了,意境也就沒有了,就要去創新手段。

從人類美術史看,存在著一個技藝不斷深化的發展脈絡。

想欣賞畫,前提就是要會畫畫,才能明白畫家在哪裡有創新,在哪裡技術還不過關,才能明白其構思高明在何處。

這就像寫文章,文章不可能完全是思想的傳聲筒,有了想法,如何表達其實是一個大問題。毋寧說,人類歷史上真正的好想法是不多的,好的表達很重要。

我們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和“大丈夫死則死耳,何辭為”,乃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意思層面就是有接近之處的,但在表達方面,卻有差別。誰好誰壞,這就只有自己寫過詩才能明白。

畫也如此,非常厭倦那些動輒就說氣勢、靈動、深厚之類廢話的人,畫是一筆筆畫出來的,懂得這筆為什麼這麼畫,才能明白畫好在哪裡。

2、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太一樣

學過一點西洋畫,始終比較喜歡那種範式,就是非常準確,其中也是有功力的,同樣一張素描,畫10年的人與剛入門的人之間區別就非常大。

我們說畢加索、達利難懂(說實話,我也不懂,也不喜歡),但看一下畢加索年輕時畫的素描,實在是太好了,非常有才華,再看達利的鋼筆畫,驚為天人,當年在美術館展出,我去看了好幾次。

我只學過很短一段時間素描,因此學會了一點透視、筆觸之類的東西,裡面的學問實在太大了。很多人說的很玄虛,我覺的沒意思,你先把人畫像了,再說畫不像,如果你連像都做不到,你說你有創造力,我反正是不太信。

學過一點素描的人,大體對中國畫有偏見,其實今天學中國畫的人也要學素描,其功底並不差,只是工具不同,中國畫比較風格化,容易形成個人風格,但太早風格化了,這個人發展的潛力就不大了。

我也帶我兒子學畫畫,不過不想讓他幹專業,而是一生覺得有個樂趣就可以了。世界這麼多美,你要沒長眼睛,你就看不到,而學了畫畫,你就能從世界中得到快樂,學畫的人整體上是比較大氣、比較忽視現實利益的(當然,也有醉心功名的),社會不論怎麼發展,繪畫給人類精神的塑造可能依然是重要的。如果只有遊戲能給你快樂,那多少有點膚淺。

我暫時沒讓兒子學國畫,不是國畫不好,而是他太小,暫時別太風格化,否則會限制他的發展。他現在畫的不算太好,特別是不喜歡傳統油畫的醬油色,也許將來會改變吧。

3、欣賞畫是玩,不要誇大

欣賞畫最好的方式,是仿畫,通過仿畫,自然知道其中的奧妙在哪裡,過去用素描仿過不少張梵·高的自畫像,可惜年輕時搬家次數太多,都丟了,畫的並不好,但是個人的一個記憶。

欣賞畫未必比吃頓美食更高尚,這麼多名畫,也不可能張張都喜歡,關鍵是遇到你喜歡的那個,你就走不動路了,那種震驚感是很快樂的。

像很多隻學了皮毛的人一樣,我比較喜歡梵高和八大山人,曾經只要有梵高的畫冊,就會買下來,可惜後來沒時間畫,畫畫這個東西一放下,就不太容易撿起來了,所以後來也就淡了。此外有一段比較喜歡安格爾,此外克里姆特、德拉克羅瓦也是很喜歡的,買過他們的畫冊,但買的不多,而且畫冊太貴。

畫畫是人尋找自己的一個過程,沒必要凝神靜氣,現在畫冊這麼多,欣賞已經超市化了,不太需要一臉敬畏了,好的畫你有仿畫的衝動,我是不太理解為什麼有的人能喜歡那麼多畫家,我喜歡的人不多,好多人還不知道,可能是太不專業的緣故吧。

欣賞畫和讀小說一樣,是一種生活方式,沒必要自卑,也沒必要誇大,裡面也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就是一種技術,發展到成熟的地步,技術本身就不重要了,成為抒寫人本身,你和這個人相遇了,互相喜歡了,你就學會欣賞了。

概括一下我的意見:首先,會畫才能欣賞畫,我不太信不會畫畫的鑑賞家的話;其次,畫畫是愛好,別當成任務和解決方案;其三,你想模仿的那張畫,就是你真正欣賞的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