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通信行业最近出了大手笔。

中国电信放出卫星通信专属号码,号段1740开头。中国电信拥有卫星移动通信拍照,独家运营我国新研制投放使用的卫星通信业务。

资费方面,电信的卫星通信模式,月套餐100元/月,套餐包含60分钟国内通话;年套餐1000元/年,包含720分钟国内通话。套外语音费用为1.6元/分钟,短信0.4元/条。除通话、短信之外,电信还支持数据传输、视频会议、传真等功能。

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卫星通信手机芯片,由电子科技集团五十四所和华力创通(300045.SZ)研制。此外,卫星通信专用手机,也已经在专用网站上挂出。民用船载手持卫星电话售价28800元,民用卫星单模手机以及4G+卫星双模智能机售价12800元,比Iphone X价格高出一些但可以接受。

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说了这么多,卫星通信到底是什么?其实原理很简单。我们日常通话,通过地面上的基站实现信号连接,而卫星通话并不与地面上的基站连接,而是直接与卫星通信。基站建立在地球上,受地理环境和天气影响较大,而卫星通信通过人造卫星建立信息连接,卫星覆盖区内的任意两点都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并且,在同样的通话容量、同样的距离下,卫星通信采用的设备耗费资金较少。

卫星通信本身并不神秘,行业已有多年历史。本次事件的重要性在于,通信卫星的发射、专用手机芯片的研制以及通信运营,全由我们自己完成

2008年汶川地震有震感初期,当地电信分公司的员工用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提供的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了联系,通话仅保持了10秒钟就中断了......

另有中海油员工在一些论坛里聊起工作往事,为出海作业提供信号支持,需要依靠国际海事卫星电话的服务,月租10w+元......

出于应急通信的重要性和降低成本的考量,自主研制使用卫星通信系统是必须达成的任务。2008年地震后,经过3年的论证,项目正式启动。2016年8月,“天通一号”通信卫星发射。2018年3月,天通一号通信系统开始使用。

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天通一号覆盖范围

民用移动通信产业的变革,即将开始。原来国内采用的海事卫星等设备,未来或将逐渐替代成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这无疑会从多个方面利好相关产业链上的国内企业。

移动卫星通信产业链

卫星通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空间段:由通信卫星、网络控制中心(NOC)和网络协调站(NCS)组成,比如卫星母体及星载设备。

2.地面段:指设在海岸附近的地球站,它既是卫星系统与地面陆地电信网络的接口,也是一个控制和接入中心。

3.用户端:由各种用户终端组成,比如手机、便携机、空中移动站、车载站等。不同的终端支持不同的业务,用户可通过终端使信号上达卫星,再经过地面站,通过国际或国内的公众通信网与其他固定或移动用户通信;反过来,公众网等固定或移动用户也可以通过卫星与终端进行通信。

理清了卫星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理清了产业经营中的主要角色:1.通信卫星的研制与发射;2.各类型用户终端的研发和制造;3.通信运营。

产业的发展经验,最直接的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通信系统。

海事公司(Inmarsat):1979年成立,最早为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1999年变更为私人公司,2005年被收购,同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业务种类多元,系统稳定可靠,侧重于大型行业应用,从卫星到终端再到下游运营各个领域均有布局。公司正筹备第五代系统的建设,构建全球宽带无线网络Global Xpress,提供无缝的全球覆盖和移动宽带业务。

铱星公司(Iridium):1991年成立,业务种类同样多元,但更加侧重于个人业务,乐于储备创新技术。与美军合作开展集成GPS和铱星网络通信服务,提供有效载荷搭载服务。

全球星公司(Globalstar)

:大力推广不限时语音通话业务,来打破按通话时长收费的盈利模式,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卫星电话。

轨道通信公司(Orbcomm):数据通信业务专家,全力拓展自动船只识别(AIS)系统市场。

瑟拉亚公司(Thuraya):目前公司是全球唯一的“天地双模”手机业务运营商。

成熟的模式摆在眼前,但我国的天通一号系统刚刚起步,若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国外成熟系统进行赶超,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公司的发展模式

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通信一号卫星研制和发射,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完成。高投入、高技术的研发自然不必多说,后续发射更多通信卫星覆盖地球更多角落,必然需要继续依靠政策和资金支持,暂不做重点说明。

剩余的关注重点,便是各类型终端和运营市场。这里不聊概念股,而是重点看看市场空间的估量。

用户终端爆发

天通卫星通信刚刚放出手机号,国内终端企业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道理很简单,移动卫星通信的自主化,必然兴起国内品牌替代国外品牌的浪潮。逐一计算各个类型终端的需求数量,便可预估市场空间。

军用市场

直接列举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军用飞机4000架,各类舰艇300艘,坦克及装甲车10000辆,海、陆、空士兵150万人。按照北斗的装备率来看,军事装备需100%配备通信终端,士兵需30%配备通信终端。军用市场对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需求量在46万个左右。

海洋渔业

至2017年底,我国机动渔船拥有108万艘,其中海洋渔船30万艘,是主要的卫星移动通信用户。

应急救援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县级以上的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数量共450个,地震应急部门共450个,水利应急部门共460个,交通应急部门共450个。每个部门配5-10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2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共需要1.4万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3606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另外,全国共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万多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每个部门配置2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2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

综合来看,全国在应急领域共有约4.5万个用户,需要10万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9万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

野外作业

野外作业主要包括地质勘查、林业、石油和煤炭等行业。

据国资委和中国统计局统计, 截止2017年,地质勘查、林业、石油和煤炭行业共6382个国有企业,从业人员580万人,按照一个行业按照10%-20%的比例配置终端设备,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用户量大约为80万个。

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农村通信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至2017年6月份,我国还有5万个行政村未通宽带,15万个已通宽带的行政村需要进行宽带技术升级,如果每个村需要2部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2部卫星移动数据终端,卫星移动通信相关设备的需求量在40万个。

航空市场

2014年以前国内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一直未正式获得工信部关于我国开展航空机载通信业务的许可,所以国内一直未开通航空机载通信业务。这一状况在2014年7月得到改善,东方航空MU5108次航班率先实现网上冲浪,是国内首家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空中上网的商业测试航班。

但是,从国外的收费情况来看,美国空中上网费大概为每小时几美元到十几美元,在欧洲一小时的收费约为十几欧元,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暂时难以接受,目前的空中海事上网还是免费的状态,未来如何盈利仍需要探索。但无论如何,国内民航互联网将进入成长期,硬件改造便是第一个着力点。据民航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370架,一架飞机配置2个终端设备,预计所需终端数量在4740台左右。

民用市场

根据福布斯中文版和友邦集团联合公布的《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寿险市场白皮书》,我国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的数量突破110万人。这类人群是通信行业率先拓展民用市场的目标。

各类型终端梳理完毕。格局很清晰,国内移动卫星通信用户数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万人,近期市场爆发容量接近600亿元。终端市场的爆发将引领国内具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公司率先受益。

自主卫星电话问世,新时代开启

通信运营

通信运营业务的分析,要看用户数从每位用户身上获得的平均收入(ARPU)。

上文已经计算过各个领域的大致用户数量,这里再次归为海洋、陆地、航空和民用四类,用户数分别为30万、140万、2370、110万人。ARPU的数据,中国电信公司尚未正式大规模运营卫星业务,只能对标国外的Inmarsat公司。2016年数据,Inmarsat以上四大领域的ARPU分别为900美元、100美元、777美元和44美元。总体年运营收入350亿元左右。不过终端设备的购置需要个3-5年达到稳定状态,电信公司在卫星业务上的运营收入当然不能立即兑现。

至于国内企业的发展路径,上文已经提到,贯穿全产业链的庞然大物型公司诞生的可能性很小,各自发展强项,才是硬道理。

未来5年,你会不会使用卫星电话?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