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陝北農村是什麼樣子?

我給牛股套韁繩2號

真實的陝北農村有很多種樣子,延安市以南是水果基地,延安以北算是陝北了吧。

陝北是一個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的地方,我們就以延安市中心以外為界吧。陝北山路崎嶇,高路公路彎道多而難行,農村房子以前都是以窯洞為主,現在窯洞、平房和樓房都有。農民的收入也相對較少。

但是,到了榆林地區又有一翻景象。榆林市是中國主要的煤炭主產區,擁有府谷和神木產煤大縣,而這兩個縣的煤炭是國內最為優質的,每天去拉煤炭的車輛有幾萬輛。所以當地的農民也相對富裕一點。榆林的北面目則是內蒙古著名的鄂爾多斯市。

下圖是我2015年去玩的時候拍的沙漠,不過這個沙漠只佔很小的一片地方。

相對來說,延安市區以北還是比較貧窮,一直過了榆林的靖邊縣才算比較富裕。很多地方都有煤礦,一家人中只要有一個人在煤場上班月入幾萬沒問題。這幾萬可不是工資哦!而延安市中心以前到了洛川就是全國最大的蘋果種植區。對了,出了延安市區向南10公里就會到達南泥灣,估計很多人的童年都聽過《南泥灣》這首歌!

在靖邊向西到達寧夏的吳忠,著名的枸杞和西瓜產區,當地農民基本以此為生。經常出外的人即使不到大西北,但是對吳忠這個名字一定很熟悉。


路邊哪些事

這才是真正的陝北農村!想知道這是榆林什麼地方,請在評論區評論,啊哈哈!


我給牛股套韁繩2號

有黃土的氣息!

陝西最著名,最實用的就是當地人民居住的窯洞,冬暖夏涼!以前的就真的很簡陋的,很名副其實的窯洞,而現在跟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文化政治的各個領域的發展)窯洞會華麗啦。看起來有獨特的產地美!而


陝西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傳統民居形式,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接口子窯洞多種。我就是陝北人!
我就是地地道道的陝北人,我喜歡瀰漫的黃圖的味道!因為家鄉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有腰鼓,有秧歌!各種特色小吃)


微微一笑很傾城201803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46811c229ee8c15c74ab2118a9d4c7ac\

山溝溝裡頭出來的人


俊利

以前陝北的農村給人的感覺就是住著大窯洞,穿著羊皮襖,裹著羊肚毛巾,抽著一袋家鄉的老旱菸,扭著大秧歌,唱著信天游,哪裡植被稀少,一年四季乾旱少雨,算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氣候,人民生活貧窮落後,但人心底心善良,樸實無華,活的逍遙自在,延安中國革命的搖籃所在地,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一個偉大的紅色旅遊之地 ,現階段的延安自從發現煤炭資源以來,經濟一路上漲,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延安的發展春天已經到來,好多家庭已經搬遷出窯洞,住上了攢新的樓房,家鄉也修通了道路,大多數家庭也購買了汽車,延安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改善,現在的延安和全國人民一樣在奔往小康的路上。


生態農說

本人在陝西關中長大,對於陝北確實有點知之甚少。

外界對於陝北或者陝西的印象,總是持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一方面覺得這邊是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而另一方面或聽說陝西北部多缺水,居住於窯洞之中很多地方還沒有脫貧致富。

我個人對於陝北的印象也只是存在外界見聞,並沒有真實的去過,所以會有一些準確性的缺失。

我想應該同陝西大多數農村現狀一樣,年輕勞動力的缺失,留守兒童的增多和農村普遍老齡化都是一樣的。

而居住條件其實也是因地制宜的,那邊居住於窯洞也挺好的呀,冬暖夏涼可能外觀有些不太好。地理環境也造就了文化水平的差異,但是秧歌和塞鼓也是文化瑰寶。

你覺得呢?


淡然一笑驚長安


掩面談笑

很多人覺得陝北農村像是《平凡的世界》那樣的場景。

其實,那都是幾十年前的歷史了,陝北農村一樣跟得上時代,跟得上經濟的發展,向全國大多數農村一樣。村村通公路,戶戶通水電,在黨的支持下,家家有專業醫生,有專門的指導幹部。


ABC光明磊落

陝北南部主要是黃土高原,大部分人都會在相對寬敞的地方建造房屋,然後至今居住在窯洞的人其實已經不多了。陝北北部是半沙漠地區,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接壤,這裡的一些地方都有煤礦,當然最出名的就是神府煤礦了,靠近煤礦也不是說都是富有的,只有當地人會得到一些補償費,在其他人還是得自食其力,當然有些有頭腦的人會靠著煤礦這個產業做些生意,剩下的人那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靠打工,發展養殖業,務農等行業為主。(我身邊就是這樣,真實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