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格蘭公投獨立,英國還配繼續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嗎?

沉睡的南風

敗軍之將,猶可言勇,戴高樂拯救了法國。

1940年7月巴黎落入了希特勒手裡,300萬法國軍隊在抵抗不到40天時間後投降了,戴高樂被徹底擠出了法國政府。英國派出外交代表團出訪法國,戴高樂接待行程,一切都是外交禮儀,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當英國人訪問結束了,專機啟動返回倫敦,突然飛機艙門打開了,戴高樂疾步奔了上去,登上了飛機,飛往倫敦成立了自由法國流亡政府。



二戰收尾階段,丘吉爾和羅斯福及斯大林坐在一起討論戰後的國際新秩序,凡爾賽體系顯然不合適了,成立聯合國取代國際聯盟,制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成為了當務之急,羅斯福要求帶上蔣介石,丘吉爾在糾結要不要帶上戴高樂,斯大林則不相信虛偽的西方合作伙伴提供的和諧世界大餐。

無論如何,法國還是歐洲傳統強國,雖然歷史上與英國有百年戰爭,不過遇到兩次世界大戰大家都可以背靠背成為戰友,於是五大常任理事國席位誕生了,五個國家領導聯合國安理會,所有成員國每個國家一票,常任理事國有一票否決權。

英國人在二戰後,帝國掌控力開始衰落,加緊對殖民地經濟的掠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印度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取得了勝利,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及其他英屬殖民地都公投獨立,但是大家仍然留在英聯邦國家內,名義上英國女王仍然是元首。

歲月是把殺豬刀,曾經衣冠楚楚的英吉利紳士,已經變成衣冠禽獸和美國的第五十一州,外交上缺乏安全感和影響力,國際事務保守主義和冷戰思維,百年孤獨的影子正在籠罩在倫敦上空,伏地魔們佔領了上下議院,霍格沃資魔法學院開始分裂,英格蘭的英國,威爾士的威爾士,蘇格蘭的蘇格蘭,愛爾蘭的愛爾蘭,英國女王的都城只剩下了倫敦,英聯邦的諸侯們會不會承認她一言九鼎呢?

伊麗莎白以身許國

當年年輕的伊麗莎白正在進行自己的畢業旅行,她和閨蜜住在肯尼亞的大草原上,她們選擇了一個樹屋旅館,這樣可以近距離接觸自然和觀測星空。一覺醒來,伊麗莎白公主被隨從人員稱呼為陛下,伊麗莎白還以為是清晨的玩笑,自己還是公主殿下呢?



伊麗莎白女王受命於危難之際,她需要聚合分崩離析的英帝國,保持英國的影響力。她背後是傑出的海軍將領菲利普親王,他堅定支持她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可以這麼說,英聯邦繼續存在伊麗莎白居功至偉,她把自己嫁給國家。

綜合而言,法國人拿到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是由於政治原因,大家做了交易和諧了世界。英國內政出現了波動,蘇格蘭公投獨立,愛爾蘭獨立,威爾士獨立,英聯邦國家解散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出現了這些事件英國國際影響力不可避免會滑向三流國家。這個時候,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特朗普曾經威脅退出聯合國,美國曆任總統除了羅斯福總統外,沒有人遵守過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

紅與黑,需要致良知。



一個成為三流國家的英國,是否可以服眾呢?我認為從大國之間格局而言,制定國家戰略會保持相對穩定性,沒有大國願意面對分崩離析的二戰秩序,都希望在有利於自己秩序中獲得最大利益。英國可能有三種選擇:

1.繼續留在常任理事國席位,成為美國徹底的附庸,失去外交的獨立主權。

2.退出聯合國理事國席位,向以色列學習與美國成為完全政治經濟安全同盟。

3.舉行一次是否留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中公投,然後向脫歐公投一樣陷入漫漫長夜的糾結。

對於世界而言,如果不是一個建設者,就是一個破壞者,間或一個旁觀者,英國會成為一個什麼人呢?取決於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愛爾蘭人的信仰和價值取向。


唐俊龍55398571

看來很多人不明白美國和英國的權力規則,蘇格蘭獨立了不怕,即使除了倫敦之外的英格蘭宣佈獨立,而英國的國會和王室只在倫敦城內,跟美國簽訂了條約,那麼英國就仍然是常任理事國,這個地位不會發生動搖,除非英國的政府自己宣佈解散,且未進行法統的傳遞流程,那麼英國國家不存在了,它的聯合國安理會的地位就不存在了,也沒有意義了!如果英國發生內亂,國會和王室遷到了澳大利亞或是加拿大甚至是躲到了美國,只要他們租下一個辦公地點,跟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取得聯繫,美國人就會承認他們的地位。

任何敢於質疑英國合法地位的提議都會被視為對美國不友好的舉動,除非英國自己決定取消席位。

將大英帝國的權力和地位與僭主的地位相提並論,簡直是荒唐和不自量力!


帝國曆史觀察者

如果蘇格蘭公投獨立,英國一定不配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我們先來看看蘇格蘭為什麼要獨立?

如果要是以北海漁業做業線為界,蘇格蘭能獲得英國的95%石油資源和60%的天然氣資源,而最讓蘇格蘭不爽的是,每年還要繳納給英國政府近百億英鎊的油氣稅款。可以說,如果蘇格蘭公投獨立的條件成立後,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歐盟,自己的國家戰略安全也能得到足夠的保障。脫離英國後的蘇格蘭,僅僅憑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蘇格蘭人民的小日子也會過得無比滋潤,幸福,要比現在和英格蘭"搭夥"過日子的經濟狀況好上許多。

蘇格蘭也是地傑人靈,人才輩出之地,可以說佔據了英國名人的大半壁江山。

如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貝爾發明了電話。貝爾德發明電視機。麥克里奧德發現了胰島素。弗萊明研究開發青黴素。辛普森研究開發麻醉劑。亞當.密斯奠定現代經濟學。等等的許多名人。

因此說,贊成獨立的蘇格蘭人民不僅僅具有地緣上的優勢感,更具備心裡和精神上的優越感。

我們再來看看和蘇格蘭分家後的英國。

現在的英國是歐洲的第三大產油國和第四大天然氣的生產國。如果蘇格蘭獨立後的英國,將徹底的淪為石油進口國。眾所周知,在1867年以後,沒有任何一種資源能像石油這樣左右著世界各國以及國際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因此它被、稱為"工業的血液,經濟的命脈,外交的武器,國防的保障″。石油的產品包括工業原料,提供給化肥的生產資料和人們生活的各種工業品。

蘇格蘭獨立後的英國,將不得不花費鉅額的資金來建立原油儲備體系,進行戰略物資的儲備。現在的英國已經淪落為二流國家,如果再成為徹底的原油進口貧油國,那英國的實力會下降的更厲害,甚至會淪落為三等,四等的國家,連目前的綜合國力都無法得到保障。

英國政府真的淪落到那步天地時,虛弱的實力根本無法維持住自己現在的國際地位。向來崇尚實力說話的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以及德,法二國,再也不會把公投後的英國當做一個實力相當,對等的國家來看待。那時的英國,在歐洲能維持住意大利,西班牙這樣國家的地位,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



蘇格蘭公投獨立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將更改成什麼國名,英國國王的地位又應該發生什麼變化?到那時候,這又會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

雖然公投後的英國實力已經難以擔當五常的重任,但是他也不會被踢出五常的。因為把英國踢出去以後,不僅不符合美國與法國的利益,更會因為替補英國的問題,引發窺視五常地位國家的一系列的爭論與混戰,真的有那一天時,會讓今天已經秩序混亂的世界格局更加的詭譎與難測,世界的局面將會面臨更加失控的危險。因此,聯合國的其他四常也會為此事達成妥協,來維持本來已經十分脆弱的聯合國,"僅存的最後一絲穩定"!


相忘江湖71941665

英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不會改變。

原因有三

1,安理會是二戰的戰勝國聯盟,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是打出來,蘇格蘭公投不能改變這一事實,,

2,英國的軟實力:英語是世界第一的通用語言,,英國曾經是很多國家的宗主國,統治達數百年之久;這些國家獨立後,相繼加入了英聯邦,說明了英國對這些國家的潛在影響,如果英國留下全是仇恨和敵意。這些國家應當聯合起來組成"反英同盟″才是,,



3,地緣政治和世界格局平衡的需要: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變動,非同小可,哪個國家上?為什麼上?打破了的平衡如何再平衡?得講到明天早上,,

然而:

若蘇格蘭公投獨立,必將引躍躍欲試的國家再度起舞,加大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改革推力,英國一看自己的地位懸了,肯定會盡力阻撓,新的平衡又出現了,,


bindong1

如果蘇格蘭公投宣佈獨立,英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是不會改變的,這與蘇格蘭公投獨立沒有關係。




車子194229416

公投了,英還是五常。世界格局沒什麼改變,地球依然在轉。蘇也說了,獨立後依然是英聯邦。蘇獨不獨立,英國也在日漸衰弱,基本上沒得救,小島資源缺乏,白人人口缺乏,殖民地基本上都不聽笛了,能如何呢?


海條子

聯合國因二戰結束而成立,美英法蘇中作為五個戰勝國和聯合國的發起國,順理成章的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享有一票否決權。這是由各國自身地位所決定的。二戰後70多年過去了,聯合國歷經改革,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始終沒有變化,估計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有變化。英國在安理會中一貫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即便英國想退群,美國也不答應。何況英國國力日衰,就怕被甩,怎可能自動放棄呢?


手機用戶張和新

蘇格蘭獨立,英國還會是五帶理事國,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印度是英國的幾倍多也不是五帶理事國,除非三次世界大戰再次洗牌,對世界格局應該不會有影響,對英國就有影響,家變小了,自己又人丁不旺,日不落帝國恐怕就要走上未落帝國了,


遊戲人間429

如果成功,英國更受到尊敬,一個國家用和平理性的民意而不是訴諸武力選擇統一還是分裂,說明這個國家遵從民意,人民是真正的國家主人。他不但因成常任理事國還當成為世界的榜樣,引導人們告別暴力,是國家之幸,民眾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