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來啦!30多場精彩活動等你來

昨天,2018年佛山市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三水大旗頭村舉行。未來一個月,佛山將通過舉行文博及非遺講座、精品展覽、非遺體驗等30多場精彩活動,讓市民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佛山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來啦!30多場精彩活動等你來

昨日,來自北京、廣州、佛山等地文化部門及博物館的專家學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佛山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成果。市文廣新局局長陳新文表示,佛山市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活動已連續舉辦9年,去年底,佛山提出“博物館之城”建設目標,將用5年時間實現“博物館之城”建設的“雙驅雙百”目標,全市博物館數量增加到一百家,美術館、藝術館總數增至一百家。目前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開局順利,康有為博物館即將投入使用,近期新成立4家非國有博物館,全市國有博物館數量達到9家,經正式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13家,全市各類博物館50餘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昨日,全市21家國有、非國有博物館在大旗頭村集體亮相,粵劇、石灣陶塑、佛山彩燈、佛山剪紙等非遺項目也在現場進行了展示展演。

市博物館負責人在啟動儀式上為“2017年度佛山文博十件大事與非遺十件大事”獲獎個人和單位頒獎。在藏品捐贈儀式上,市博物館、祖廟博物館、三水區博物館等分別接收了劉桂芳、劉國祥、葉釗、林兆添等市民的捐贈,贈品包括陶藝大師劉傳的陶塑作品《太白醉酒》、石灣窯窯變釉瓶、1950至1960年的粵劇唱片、晚清粉彩仕女茶壺、葉釗書法作品等。而谷長江、周廣莊、魏峻、曹學群等文博專家在研討會上,就佛山建設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據悉,宣傳月期間,市博物館“佛博論壇”將推出以木版年畫、石灣陶為主題的講座;嶺南酒文化博物館將舉辦酒類品鑑知識科普類講座;南海區將在20所中小學舉辦“非遺傳承人大講堂”;市內部分博物館還將根據各自館藏特色,推出13場精品展覽。

佛山打造“博物館之城”有優勢

現今,廣州、西安等城市紛紛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計劃,文博事業對城市的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起到的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谷長江認為,判斷一座城市能否建成“博物館之城”,需要著眼幾個指標:首先是這座城市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否得到有效的保護、是否得到很好的傳承、是否做到合理的利用;博物館事業在這座城市是否已形成規模。此外,博物館在城市的文化建設和文化消費上是否起到支柱性作用,通過打造“博物館之城”,是否看到政府官員與市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得到極大的提高。

對此,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魏峻結合省內博物館現狀談到,去年廣東省內各級博物館已達到270多家,全年觀眾達到5000多萬人次,在地方政府的重視下,珠海、中山、佛山、肇慶等地紛紛建設新館。魏峻贊同佛山推進建設“博物館之城”。他認為佛山的人文、科技資源非常豐富,這是打造“博物館之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次,佛山博物館事業發展良好,政府投入較大,重視程度比較高; 佛山博物館整體佈局相對合理。此外,佛山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較好,從非國有博物館的數量和比例來看,佛山處於較前列的位置。

“另一方面佛山打造‘博物館之城’得到市民廣泛支持。南海博物館每年觀館人數達40多萬人次,順德博物館每年觀館人數超過60萬人次。作為縣區級新館,有這麼多的觀眾在全國是非常少見的。”佛山市博物館館長曹學群談到。

架起博物館與人們的溝通橋樑

昨天研討會的主題是“新時代博物館的超級連接”,可見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樑,而這個橋樑可以理解為更大關係上的超級連接。

研討會上,魏峻認為中國博物館面臨四個挑戰:首先是博物館和全球化的關係,第二是博物館和民眾經濟社會生活的關係,第三是博物館的社會角色,第四是博物館和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的關係。

因此,魏峻建議博物館以更開放的心態創造新的連接。比如廣東省博物館把展覽帶進機場、商場,讓博物館走到民眾身邊。“我不在博物館,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這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讓博物館在無形中融入大家的生活,也讓博物館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禪城區教師蘇永善通過創辦校園博物館“佛山市知隱博物館”,發揮了校園博物館的教育和研究功能。當天,他作為非國有博物館代表發言表示,希望佛山非國有博物館把展示傳統文化及吸引外來文化的長處結合起來,融合到佛山產業發展中,將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