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的房價、未來走勢、自住和投資策略及新加坡的樣板

好久沒來這裡了,看了一篇《北京的房價其實不高》,很受啟發。不打算長篇大論,就簡單說說要點,不明白的自個兒琢磨。

  1、房價高不高?

  那得有個標尺。什麼租售比,什麼房價收入比都是扯淡,只要房子開發商能賣10000的,他絕不會只賣8000,否則還不得被搶瘋了?今天的中國,房子早已經成了投資品,而不是消費品。她不僅滿足了具有定所的基本功能,更承載了發家致富的願望,而且被N多早起的炒家的成績而證實。

中國當前的房價、未來走勢、自住和投資策略及新加坡的樣板

  2、房子為什麼貴?

  之前上海有個工商什麼會的報告,政府在房價裡面拿了6成以上。其實這個帳自己去算,政府獲得土地的成本是多少,招拍掛的收益是多少,各種稅費(契稅、所得稅、營業稅、還有被N多人忽略的對於開發商徵收的土地增值稅等等等等),這些加在一起,有沒有房價的一半自己去計算啊。公開的數據,南京今年到11月,賣地的收入已經佔了財政收入的40%。房價貴了?她能不貴嗎?100萬人報考1.5萬的公務員,城市更新、福利、經濟適用房等不要財政開支?上面分稅制錢都拿走了,地方從哪裡獲得財源?

  房價跌了,稅收少了,地賣不出去了,土地財政怎麼辦?財政支出都是剛性的,你讓地方怎麼容忍房價下跌?

  你想,今年4萬億有了,房價上來了,明年呢?房價跌了地方財政去哪裡找錢?做實業沒錢賺,大家都瘋炒房子,房價會跌嗎?印了那麼多鈔票,20%多的貨幣投放,不炒房子做什麼?炒大蒜?炒辣椒?

  3、自住和投機策略

  自住的,現在房價是貴,可是她估計一兩年之內都還得往上漲,別看政府叫得歡,他可不是希望房價跌,只是讓她不要瘋長而已。賣地的地方財政希望樓價漲了才有財源;買了房子的希望房價漲資產升值;地產商拿地成本高(或者土地增值稅高)有需求的時候當然不會降價;銀行那麼多的信貸投向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那麼多的資金融向城市建設,多少年能夠回本?不靠面向開發商的開發貸款,面向購房者的抵押貸款,拿什麼盈利?

中國當前的房價、未來走勢、自住和投資策略及新加坡的樣板

  但是,我不贊成自住的一定要買房子。超出你的還款能力你會很辛苦,租房也是一個選擇,儘管不合乎中國人的傳統審美。因為房價遲早要跌的,你忍上三年就算不跌或者你財務狀況比做房奴大有改觀也可以追漲啊。

  而對於投機策略,既然是投機,當然是追漲。你看看上海的外灘改造,簡直把上海當成昔日日本的東京灣了,16萬一個平米的價格估計是打不住的。炒吧,記住及早離場就好。房價從來都是追漲殺跌的,買漲不買跌你看扛不住就趁早放盤。ZF是指望不上的,也是不需要懼怕的,她有那麼多的利益在房子裡面,她怎麼可能主動打壓房價。

  4、新加坡的樣板。

中國當前的房價、未來走勢、自住和投資策略及新加坡的樣板

  N多人找了N個理由,可是房價其實很簡單。去看看新加坡政府是怎麼做的。彈丸之地的新加坡為什麼房價不會像香港一樣飛到天上去?雙軌制,是一個負責的民生政府一個合理合法而且聰明的選擇。你有錢隨便買豪宅,越貴越好,政府從中獲得的稅收正好拿去建設政府的廉價房;你負擔不起商品房的,政府有房子給你住;你要炒樓?政府直接徵收差價的100%的所得稅。

  可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政府從房地產獲利太多(地方獲利多,順便解決了上面的分配難題)。

   順帶說說,公積金不是一個房價上漲的因素,而是一個幫兇。N多的有錢的央企管理人員動輒過萬的公積金難道放在賬戶上等著貶值嗎?

中國當前的房價、未來走勢、自住和投資策略及新加坡的樣板

  總結:

  房價的構成很簡單,最大頭的不在開發商,而在政府。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銀行,沒有人希望房價跌。所以房價還會漲,因為每年的貨幣投放量很多。沒有通脹錢也得有個流向。你去問問身邊的朋友,有錢了做什麼,十有八九都是買房子。

  手頭不寬裕的自住需求,別學人勒緊了褲腰帶去硬撐,100萬的房子一年的租金在廣州也就3萬不到,和銀行3年的定期利息差不多。你拿錢好好去運作,租著房子,等財務好了再去買一點不遲。房價她這樣瘋長,也就一兩年左右的好景。急什麼。

中國當前的房價、未來走勢、自住和投資策略及新加坡的樣板

  要投機的,把握好槓桿,你永遠不知道政府想什麼,別把資金鍊繃得太緊自己給自己下套。見好就收,否則等深交所限制你三個月不能買賣股票了才後悔就晚了。

  掂著房價下跌的,現實是殘酷的,至少這一兩年之內房價是不太可能下跌的。現在一本書很流行《請給我結果》,精髓就是行動。你暫時射不下大雁,至少也得去製造強弓,打造硬箭。

  我一向不贊成什麼經濟適用房什麼限價房,那都是非常不公平的做法--政府用納稅人的資源去讓你幾年之後就能高價套現那是不對的。只有一條--廉租房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策略。可是,那些計劃經濟的東西總有尋租的空間所以N多人非常樂意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