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生茶為什麼不是綠茶?

吳本山人

關注守興昌號,跟著內行喝普洱!

普洱生茶到底是綠茶還是普洱茶?關於這個問題,茶葉界一直有所爭議。一些專家認為普洱生茶是綠茶,這是因為綠茶按照加工工藝可以分為四種加工方式,有炒青、曬青、蒸青和烘青。雲南普洱生茶的原料用鐵鍋炒、用太陽曬,在四種加工工藝中佔了兩種,所以國標上就把雲南普洱茶曬青毛茶稱為曬青綠茶,在茶性上它也更貼近綠茶。

但是,為什麼又說普洱生茶不是綠茶呢?

我們都知道,綠茶在加工時採用高溫製程,其目的是要殺死酵素酶,保持茶葉的鮮爽口感。雲南普洱茶曬青毛茶是低溫製程,鮮葉的溫度在殺青時不高於80℃,只是鈍化了酵素酶,“鈍化”就類似於動物的冬眠。在以後長期存放過程中,茶葉與空氣發生緩慢反應。這就是雲南大葉類曬青毛茶和綠茶的本質區別。

我們也可以思考一個問題,鐵觀音和鳳凰單樅都被劃入青茶,但二者實際上有很大差別。中國有3000多種茶葉,其中有1000多種名優茶,把它們全部劃歸到綠、白、青、黃、紅、黑六大茶類中,難免會有考慮不到的地方。普洱茶若想在茶葉界贏得更多的話語權,還需要茶人、茶友們繼續努力。


守興昌號

普洱生茶與綠茶是完全不同的兩類茶,普洱生茶屬於中國六大茶類中的黑茶類,而綠茶是單獨的一類。這是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來劃分的。



一、製作工藝不同


普洱茶經過了殺青、揉捻、渥堆、烘乾,是黑茶的製作工藝,但普洱生茶屬於後發酵茶,隨時間會成長,越陳越香,湯色紅褐,湯質醇厚爽滑,陳香。


綠茶經過了殺青、揉捻、烘乾,沒有渥堆發酵這一環節,是直接高溫殺青的,茶葉中的物質被直接固定在那個狀態不變化了,所以發酵度為零,更沒有後發酵這種說法,氨基酸含量高,茶湯清透,鮮爽,性寒。



二、功效不同


普洱生茶:消食減脂,保護心血管,潤滑腸道等。


綠茶:茶湯微苦,清火明目,清熱去燥;多酚提神醒腦,適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忌空腹飲用,腸胃敏感不宜大量飲用。



三、保存方式不同


普洱生茶:常溫保存,避光,防潮,防高溫/寒凍,存儲需定期通風。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更多茶葉知識,請關注今日頭條“說茶網”。


說茶網

我們都知道茶葉採摘下來都有個初制工藝:攤晾、殺青,揉捻,曬乾。鄒家駒認為這時候的毛料是曬青綠茶工藝,還不屬於普洱茶,《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裡面對於曬青綠茶的工藝解釋也符合這個初制過程,那麼我們實際品飲的時候,新茶是什麼味道呢?

新茶首先苦澀明顯,青味較重,香氣也較高揚,這屬於大葉種的特點,如果是樹齡大點的茶樹碳代謝為主的話苦澀也就是較低而已,相較綠茶苦澀度高很多,這個眾位茶客也都可有所體會。

《GB/T 22111—2008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界定了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緊壓茶。請注意這個緊壓茶,因為標準把散生茶排除在普洱茶範疇了,這個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散茶容易散香,轉化速度過快,也就是說散茶存放長時間可能會出現很多和普洱茶陳化後的情況不符的狀態,同時因為前面界定其為綠茶,後面又要圈定其為普洱茶就會出現一個概念兩種定義,如同用一個規則同時裁判足球和籃球兩種比賽,最終導致足球可用手,籃球可用腳的混亂局面。

其實這些都只是學術之爭而已,普洱茶就是普洱茶,只不過大家要認清幾點,自然就心裡有數了。

雲南大葉種採下來之後的初制,攤涼,殺青,曬乾都是有講究的。我們就從初制工藝開始講講普洱茶特別在哪裡。要特別指出的是用曬青綠茶工藝製出來的只能叫毛茶,屬於初制階段,只能算是中間產物。

殺青,是綠茶、黃茶、普洱茶、烏龍茶等茶的初制工序之一,非普洱茶獨有。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澄清的:

一是普洱茶與綠茶等雖然都採用炒青的方法,但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普洱茶的炒青與綠茶恰恰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蒸發鮮葉中的部分水分,是茶葉變軟,便於揉捻,同時散發青臭味,促使最初良好香氣的形成。但這裡最關鍵的一點是忌高溫的出現,因為高溫會使鮮葉內部儲藏的多種酶失去活性,抑制鮮葉中葉綠素與茶多酚的酶促氧化。因此,80℃成為普洱茶殺青的“生死線”。很多人會對此提出異議,因為在他們的觀察中發現普洱茶的鮮葉殺青,即使按“古法技藝”用手工鍋炒,其溫度也都超過100℃,與綠茶無異。

其實,這與三個細節有關:

二是現代工藝的殺青方法。基本是採用大生產的方式,用設備取代手工,主要設備有履帶式殺青機、轉筒式殺青機、微波殺青機等。雖然烘青方法也是殺青的一種,特點是高溫、快速,效率是手工鍋炒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但它最大不足是溫度容易偏高,導致茶葉葉溫超過80℃。而茶葉中的內源酶(細胞內自帶的酶系)也因為溫度過高失活與鈍化,形成高溫“滅活”效果。並最終導致後續的發酵只能依靠外源酶解決,不能再作為普洱茶的原料。

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有所發現,不管是炒青還是曬青,都沒有進行發酵反應,所以把它們都劃歸綠茶是有一定依據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普洱茶是“一定程度的發酵茶”,所以我們即使是毛料都會放在倉庫一段時間,然後做一下壓制處理,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因為即使壓制過程有個蒸汽蒸軟也沒有把茶的內源酶滅活,於是麴菌發酵與茶葉內部氧化發酵在緊壓茶狀態還是在繼續,於是口感也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這時候的茶已經有了個後發酵的概念存在,已經不符合綠茶的概念了,自然也不可能稱之為綠茶了。

普洱茶生茶在適宜的環境下,由於麴菌發酵和氧化反應是同步進行,也就是多酚類和茶黃素轉化效果差不多,但是其速度較慢,茶的很多特性被保留了下來,比如還有茶香,回甘。首先是多酚類的氧化,苦澀味減少,口感逐漸趨於醇和,存放時間越長苦澀度越低越醇和。其次就是湯色,茶黃素不斷被轉化成茶紅素,於是湯色都會慢慢從淡黃往慄紅轉變。再來就是香氣,茶葉的鮮爽物質氨基酸遇到空氣後逐漸氧化、降解和轉化,使茶葉鮮味消失,陳香顯露,香氣慢慢從浮香往陳香轉變,也就是從剛開始香氣高揚到陳化之後聞之香淡但是入口回香,有個香溶於水,水含香的說法。茶的口感趨於順口,口感變化多樣性都是普洱茶的特點之一。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得出來,普洱茶生茶其原料是曬青綠茶,新茶品鑑也符合綠茶的特性,但是經過一段陳化產生了後發酵過程,這樣茶的特性又有烏龍茶特性,於是要劃歸哪種茶類都有點不合適,也因此有了普洱茶國標標準,不管是熟茶還是生茶,都應該叫普洱茶。

所以要說為什麼說普洱茶生茶不是綠茶,我們都應該有了答案,普洱茶生茶是原料採用曬青綠茶工藝製作,經過自然發酵,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風味可以隨時間變化的茶種。


我心自在無礙

  普洱茶(生茶)從分類上到底算作什麼茶呢?小薇查了GB/T30766-2014《茶葉分類》,這是具有國家公信力的國家標準,不管你認可不認可,覺得跟自己的認識差距有多大,情感有多難接受,這就是國家級標準,勝過任何人,任何專家。首先,在這個國家標準裡,茶葉有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再加工茶共七個分類。沒有“青茶”,所以,第一個排除的就是“青茶”。

以後都不要再說青茶咯,這樣顯得很不專業,因為國家標準裡就木有這個分類。通過排除法,普洱茶(生茶)我們通過常識也知道一定不是紅茶、黃茶、烏龍茶、黑茶、再加工茶。如果不相信常識,可以去查這個國家標準,有清晰定義。那就只剩下綠茶和白茶了。說實在的,通過最近白茶火起來,我們也知道普洱茶(生茶)也一定不是白茶對不對?如果我懷疑是白茶,相信很多人連呵呵都懶得回。

  於是,僅僅通過排除法,再進一步,我們看看綠茶在國家標準裡怎麼說的:“綠茶,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茶女神小薇

普洱茶生茶為什麼說不是綠茶?這是現在普洱生茶歸屬黑茶類,在定義上產生矛盾與爭議的焦點。


按照教科書的分類法,綠茶依製作工序的不同分為:曬青綠茶、烘青綠茶、炒青綠茶、蒸青綠茶四種。在沒蒸壓成型之前的曬青毛茶,按教科書的分類,本來就屬於曬青綠茶類。


那麼,為什麼曬青綠茶蒸壓成型後,就屬於“黑茶呢”而不是“緊壓曬青綠茶”呢?


難道茶葉經過“蒸壓”的工序後就可以改變原來的分類歸屬嗎?

這是緊壓的武夷巖茶大紅袍茶餅與茶磚。



這是傳統工藝製作的福建漳平水仙小茶磚。

如果因為茶葉蒸壓成型後,可以產生所謂的後發酵,以此為由就歸入“黑茶類”,那麼蒸壓成型的福鼎白茶餅、福建漳平水仙茶、與武夷巖茶蒸壓的大紅餅與巖茶餅,也會繼續轉化後發酵,是否也要歸入黑茶類?

這是蒸壓成餅的福鼎白茶餅。


這就是業界與茶葉學術界對普洱生茶納入黑茶意見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茶葉頻道

主要就是製作工藝有差別。雖然二者都有殺青、揉捻、乾燥等環節類似,但目的不相同。普洱茶保留了或者說是鈍化了部分活性物質,屬於後發酵茶,可以長期存放,而綠茶經過以上環節後,高溫殺青香氣濃且未經發酵,沒有後期轉化能力,不可長期存放。

普洱貴在陳化和後期品引價值,而綠茶貴在嚐鮮嫩。

當然,茶菁的選取、保健功能等也是差異巨大,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紫砂學習筆記

一般來說,劃分茶類的標準存在爭議,正常存在茶性(特點、口感)、工藝及原料等三個角度作為劃分依據。個人來說,比較贊同工藝說流派,即通過工藝(製作流程)等來區別茶類。

當然更為合理的劃分可提出供題主參考,即用時間點來界定。如果生茶剛製出,在口感特點上偏近綠茶,但是經過存放和轉化後則更好區分。

望回覆對題主有幫助。


原來網石頭君

製茶工藝不同,綠茶的製茶工藝不同於普洱生茶的工藝:1、殺青目的不同,綠茶殺青溫度,要求在400度左右,目的是快速破壞茶葉中的活性酶,避免茶葉出現紅梗紅葉,保持茶葉的鮮嫩和提升香氣。普洱生茶的殺青溫度一般在45度左右,因為45多左右酶的活性最為激烈,目的是保護茶葉中的活性酶不被破壞,為後期普洱生茶的轉化提供充足的活性酶;2、揉捻不同,好的綠茶需要重炒並重復揉捻5次。普洱生茶殺青、揉捻只需要1次。3、乾燥方式不同,綠茶在反覆殺青揉捻後的乾燥主要是炒幹或烘乾,曬青綠茶很少用。普洱生茶在1次殺青揉捻完成後,馬上攤開曬乾製茶普洱生茶。


泓蘊號茶業

中國茶類的劃分是按製作工藝來劃分的,所以綠茶和生普的區別主要就在於製作工藝。當然還有很多細節上的差別。綠茶通過高溫殺青破壞轉化酶的活性,所以後期無法轉化。而生普通過低溫殺青或者曬青,保留了酶的活性,後期可以轉化。這是我覺得最主要的工藝區別。其他的細節各種都是改良工藝,為了體香或者水的飽和度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