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阿里全資收購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芯片公司中天微這件事?

卜凱軍

觀點:

馬雲的確實未雨綢繆,早在2015年就和杭州中天微開始合作,2016年成為最大股東,2017年再投資5億,2018年4月中興被禁事件後,芯片問題凸現嚴重,如今阿里全額收購,準備動用龐大資金和高科技進軍芯片行業。


分析

中國的芯片市場很大,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排名第一,為什麼不願意自己研發?

主要是從短期商業角度看不划算,直接買買買,效應更高。

原因是燒錢、技術要求很高,第一提煉高純度二氧化硅,做成比紙還薄的晶圓;第二,在晶圓上用激光刻出數十億條線路,鋪滿幾億個二極管和三極管;第三,把每片晶圓切割封裝好——目前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裡能集成150億個晶體管。

確實,我們企業初期為了高速發展,不惜代價購買使用權、專利權,但有些時候,對方不賣,有再多的錢也沒用,總會發生不可抗拒因素,為了不受制於他人,必須自主研發。從中興被禁事件中,作為一家成立33年的通訊公司,多次被美國限制、鉅額罰款,卻沒有花精力在自己短板上,以至於被掐住死穴。

芯片市場很大,阿里的中天微一旦研發出高速光芯片和電芯片,會更加完善生態鏈 ,整體實力也隨之大增,其他IT公司看到人工智能、新零售、區塊鏈,阿里看的更遠: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


總結

在貿易戰期間,因為芯片的問題,確實讓大家覺得和米國差距太大,但現在,我們知道還有部分公司,在研發的路上勇敢前進,芯片研發難度大,但不能因為它難,就停止研發,自己研發起步可能慢些,但走的更遠。


引力波菠蘿蜜

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全資收購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微”)。此事僅發生在美國商務部發布對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後不久,因此備受關注。

首先,這家公司是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什麼意思呢?這就需要解釋一下相關概念。IP Core全稱為“知識產權核”,指的是某一方提供的、形式為邏輯單元、芯片設計的可重用模塊。嵌入式CPU IP Core則是系統芯片的“大腦”。而芯片,又是實現連接、控制和計算的硬件核心,是打造端雲一體的軟硬件能力的基礎。

中天微就是專注做32位嵌入式CPU IP研發與規模化應用的一個公司,主要覆蓋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領域。

阿里選擇收購這家企業,為的是自主研究芯片。阿里巴巴CTO張建鋒稱,“收購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佈局的重要一環。”他還指出,IP Core是基礎芯片能力的核心,進入IP Core領域是中國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

其次,從國家和企業的角度來看,阿里收購中天微也是益處頗多。阿里不僅可以為中天微提供資金支持,還能為其提供技術平臺和整合生態系統等,這也有助於中天微推出更多應用於各領域的芯片。特別是在安防、交通等敏感行業,能夠使用國產自主可控的IP Core對國家安全的意義十分重大。

雖然,我國自主芯片供給在不斷增加,但與國外相比,在很多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阿里作為我國互聯網龍頭企業,收購中天微,也可以看出其在發展國產自主芯片道路上的決心。4月25日,馬雲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講話時就表示,中國、日本等國家需要開發自主半導體技術,以擺脫美國對全球芯片市場的控制。

他稱:

(芯片研發)美國搶佔了先機,芯片市場完全由美國人控制,如果他們突然停止銷售芯片意味著什麼,你們心理清楚。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日本和其他國家需要擁有自主產權的原因。

全天候科技

阿里收購中天微是對的,也是中國提高芯片技術水平最有效的探索之一。

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中興遭受美國商務部制裁,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中興太過依賴外國企業,缺乏自己的芯片技術和產品。甚至有的人生出有一種中興是活該的感覺。

我們並不否認,過度依賴國外企業,確實會給發展帶來風險,尤其是在核心技術方面。但是,作為一家通訊企業,中興是否只有自己有研究和開發芯片的能力,才算是高科技企業,才是不需要受到質疑呢?

顯然,這樣的想法,對一家通訊企業來說,要求有點高,也不太切合實際。恰恰是,通訊企業更多的應當把重點放在通訊業務的拓展,技術的延伸等方面,而不是芯片。芯片的開發與生產,應當由專業的芯片公司研究與開發,生產與加工,

從這個角度來講,就涉及到產業的佈局與規劃,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市場的開放與引導。相關職能部門則要做好相關工作的研究,指導和引導企業去進行技術研究與探索而不是待出了問題再去分析現狀。如果這樣,就永遠只會被動挨打。所謂規劃超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也正因為如此,阿里收購中天微,是非常正確的,按照阿里的經濟實力,特別是達摩院的設立,會在芯片的研究和開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


譚浩俊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羅超頻道”,獲得最新互聯網評論、乾貨和資訊。

中天微成立於2001年,總部位於杭州,在上海浦東新區設有分支機構。“中華芯,天下行”的前兩個字是中天名字的由來,也是中天微系統的使命與目標。從名字可以看到,中天微的成立就是要振興中國國產芯片,而從成立時間看,它跟BAT等互聯網巨頭幾乎在同一時期誕生,雖然相對於Intel等芯片巨頭有些遲緩,不過也算走在了前面。

就在昨天,阿里巴巴宣佈,旗下達摩院正在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是一款AI芯片,將重點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阿里方面透露這個芯片計算能力會是同類產品40倍。不過後來根據阿里達摩院公關的解釋,這裡的同類產品是指CPU或者GPU,而不是NPU。

正如我昨天所言,比40倍更值得的關注的是阿里巴巴開始親自做芯片這件事情的意義。此前阿里巴巴投資了大量芯片公司,馬雲被媒體稱為要買下大半個芯片產業,比如阿里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中天微等多家家芯片公司,其中寒武紀為華為麒麟970處理器提供了NPU。

今天全資收購中天微則表明阿里巴巴將進一步加強芯片自主研發能力,鑑於中天微主要是做CPU的公司,應該與阿里達摩院的Ali-NPU沒有直接關係。從投資到宣佈自主研發芯片再到全資收購芯片公司,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芯片這件事情上一環扣一環,開始動真格。目前因為中興被制裁,國產芯片崛起再一次引爆了輿論,顯得十分迫切,看上去阿里巴巴此時宣佈芯片動作是蹭熱點,實際上卻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不過這是不夠的,軟件層面的去IOE做完後,硬件層面國產化就成為必須,而硬件層面要做到國產化,最核心的自然是芯片,阿里巴巴未來很可能會將其雲計算機房的服務器的芯片逐步替換為自主研發的芯片,此後再對聯想的X86服務器業務展開收購也不是沒有可能,其終極目標是在雲計算業務上實現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部國產化。

芯片的佈局不只是可以左右雲計算市場的格局,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進AI戰略、IoT戰略,未來其智能汽車等等智能設備整合自有芯片,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所以,你看到阿里巴巴在蹭熱點,我看到阿里步步為營,在強化自主技術實力的同時,為國產技術做出一份貢獻。

事實上,不論是研發自有操作系統AliOS,還是雲計算去IoE,以及現在佈局自有芯片,都體現出阿里巴巴對底層技術的重視,去年阿里巴巴投入1000億成立達摩院廣納技術人才,同樣是要強化底層技術研究。馬雲是英語教師出身,是互聯網大佬中最不懂技術的(一個說法是馬雲不大會用電腦打字),不過馬雲卻對外說過:“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比誰都支持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 去年在成立達摩院時,馬雲表示,“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因為我們生於二十一世紀。”

可以看到,當時馬雲就有超越英特爾的野心。“達摩院”首批公佈的研究領域包括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現在看來,芯片只是一個開始。


羅超頻道


北國小江南

這是阿里巴巴進入芯片領域底層研發的一步重要棋子!阿里巴巴CTO張建鋒表示:IP Core是基礎芯片能力的核心,進入IP Core領域是中國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


中天微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大規模量產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專注於32位嵌入式CPU IP研發與規模化應用,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領域,全球累計出貨超過7億顆芯片。


中天微的關鍵詞是「IP Core」,也被稱為「IP核」,IP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所謂「IP核」指的是那些己驗證的、可重利用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的IC模塊。通俗地講,IP核是設計、研發自主芯片的基礎和底層模塊!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IC設計能力正在發生一次質的飛躍,即由ASIC設計方法向SoC設計方法轉變。SoC設計方法使IC設計開始進一步分工細化,出現了IP設計和SoC系統設計。在近些年全球IC市場低迷的情況下,IP是不多的亮點之一。以前是ASIC做好以後供人家在PCB上使用,現在是IP做好以後讓人家集成在更大的芯片裡。


聯繫前不久阿里達摩院宣佈研發神經網絡芯片Ali-NPU的新聞,這次阿里在自主嵌入式CPU IP核領域的收購可以看作是阿里在芯片領域底層研發的重要佈局。


事實上,阿里早在2015年就開始和杭州中天微進行合作,2016年成為最大股東,2017年再投資5億,這幾天中興被禁事件後,芯片問題凸現嚴重,這次的收購意味著阿里進軍芯片行業的決心。


高挺觀點

中國的缺“芯”之痛,由於美國製裁中興,一下子被擺到了輿論和社會的熱點上來,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的重要問題。

最近看了很多相關的報道和背景介紹,這件事其實遠非,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幾個月後我們就能自給自足,和世界最先進的水平站在同一起跑線了。無“芯”之痛是一個系統性的技術研發落後的綜合表現。

首先,中國缺少這方面的人才,從大學學科設置方面,中國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注重應用科技,而忽視基礎研發科技,在全球技術和知識共享的條件下,中國可以隨手捻來,藉助已有的研發結果,進行科技應用的二次開發;但是當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時候,缺少自己的造血能力,就將給自己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中興就是在這方面吃了苦頭。

其次,芯片除了前期設計之外,後期加工、封裝、測試同樣重要,在IC設計方面我國已經湧現出像華為海思、小米松果等一批優秀的IC設計企業。但光設計出來,無法生產也無濟於事。

而芯片製造的核心設備就是光刻機和刻蝕機,現在刻蝕機我國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光刻機卻需要“化緣”來得到。可情況往往是,中國出再多的錢,人家也不買,賣幾臺二手落後的型號,還要附加苛刻的條件,如不能用於研製自主和軍用芯片,實在是太憋屈了。由於美國等國家的封鎖,致使中國在這方面與國外的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


最後,說說阿里收購芯片公司中天微。作為BATJ之一,我個人覺得,阿里相比較其他互聯網帝國,更具有國家責任感,這方面我非常認可阿里的做法。新聞公佈,阿里其實早已經在芯片設計研發和製造方面做了前期的佈局,這次藉由中興受美國製裁引發的國人對中國芯片行業的關注,與阿里全資收購芯片公司中天微在時間上出奇的默契,無論是有意為之,還是不謀而合都是值得讚賞的。

不可否認,阿里如果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的話,不僅會賺的盆滿缽滿,同時也會從根本上為中國企業對於國外芯片的依賴中解套。中國企業不會再受制於人。我覺得這是兼顧大義和盈利的做法。


華為說得好,即便沒有美國市場,我們也是世界第一。中國從來都是在被人看好的情況下突出重圍的。中國“芯”,加油!


旅行指數

4月20日阿里收購了中國內地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中興芯片事件方興未艾,而這個時間點收購中天微確實讓阿里再一次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

2015年阿里便與中天微進行了深度合作,在物聯網領域開發雲芯片(Yun on Chip)架構;2016年1 月,阿里入股中天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去年,阿里再次向中天微注資,支持該公司加大技術研發。

為了加速芯片研發,阿里的達摩院已組建芯片技術團隊,進行AI芯片的自主研發。阿里還先後投資了行業內5家芯片公司。通過此次中天微收購,阿里將整合芯片研發力量,從芯片核心技術能力上實現突破。

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2300億美元,比排在第二名是原油進口金額高出一倍之多,中國芯片需求量佔全球50%,而九成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而整個供應基本上被國外掌控,如果阿里能在該領域取得突破,那麼將會把中國芯片產業以及阿里自身發展帶上一個更高層次。


財經微世界

阿里收購的公司都無一盈利,很多都倒閉,近幾年收購的優酷廣告越來越長,很多轉戰愛奇藝,uc很多都轉戰頭條,千千靜聽,豌豆莢知名的公司都敗在阿里的收購下,所以阿里收購某某造芯片,與其說為了民族工業,還不如說順勢而為,為阿里長勢,為一群無腦的低端消費人群樹立虛假的愛國假象,繼續斂其才,斷其路,成為一輩子的快遞奴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