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單身步入中年:他們活得浪,還是喪?

2014年,美國25歲以上單身人口達到50.2%,首次超過了已婚人口。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克林南柏格認為,科技發展,讓社交變得越來越容易,當人們不再覺得孤獨,對於婚姻的需求也不那麼強烈了。

2017年,德國的非婚生子女達到30%,而法國、挪威、瑞典、丹麥則超過了50%。在這些國家,年輕人生育意願較強,結婚意願較低。

在日本、臺灣,單身人口的結婚意願與生育意願都很低。

內地,第一批單身族已經迎來了中年。單身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你老了怎麼辦”,當他們離衰老越來越近,感受到的是恣意的自由還是刻骨的孤獨?

兔子生於1975。32歲那年,因為很想生孩子,她嫁給了一個想結婚的男同事。孩子不到一歲,兩人離婚。男同事很快與離異女同事再婚,她一直單身到現在。

讓兔子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不會再結婚的是她的母親。她父親中風癱瘓10年,母親一直在照顧他。

“人們經常會美化婚姻。告訴你結婚是為了找伴,老了互相照應,但我看多半時候,是女人照顧男人。年輕的時候,我爸工作忙,我媽照顧他和我;等我長大了,我爸一個人頂10個孩子,要我媽照顧。世界上一定有非常幸福的婚姻,但我父母的婚姻,是把女人變成了終生的保姆。”

兔子有一個關係穩定的男朋友。男朋友離異,有兒子。兩人每週約會一次,經濟各自獨立,從沒討論過婚姻問題。

“結婚這事兒,體驗過一次就夠了。”

兔子把精力都用在賺錢上。前年升職,是公司為數不多的女性中管之一。去年股票行情不好,她購買的股指基金盈利將近20%,跑贏了通脹。在這一輪房價大漲之前,她出錢,說服父母小房換大房。

我讓兔子把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她毫不猶豫地說:一健康,二金錢。

兔子對現狀滿意,至於未來,她給自己設立的目標是:

  • 保持健康生活習慣,讓衰老晚一點到來。

  • 賺錢、存錢,做一個有錢的單身老人。

半年前,42歲的茱莉跟男朋友分手,男朋友帶走了他們養了5年的狗,茱莉很傷心,覺得自己失去了孩子。

茱莉跟男朋友同居了7年,曾經以為的白頭偕老抵不過七年之癢。

“自由和穩定是反義詞,如果你想自由,就不要期待穩定的關係。”茱莉覺得已婚男女白頭偕老不是因為感情,而是離婚太麻煩,畢竟結婚也花了很多錢,同時孩子是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批單身步入中年:他們活得浪,還是喪?

“為了孩子”是很多夫妻繼續過下去的理由——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為了自己每天能看到孩子,不被孩子在情感上拋棄。

茱莉現在跟一個比她小10歲的單身女同事合夥過日子。

我好奇像茱莉這麼怕孤單的人,為什麼不結婚。她說因為沒找到那個真正讓她想嫁的人。

“你想嫁給愛情,結果還是嫁給了生活,這樣的人生我不要。我就想嫁給愛情,哪怕最後只能嫁給自己。”

在感情世界,茱莉是個理想主義者。但隨著年齡漸長,當她發現令自己心動的男生,普遍比自己小10歲以上,慢慢意識到這輩子可能真不會結婚了。她現在把更多感情釋放在生活上,追劇、追星、旅行,反正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父母就她一個孩子,遺產都是她的,金錢對她也不構成壓力。

茱莉讓我想到米蘭·昆德拉的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41歲的李明兩年前去歐洲凍卵。我問她是不是特別想要孩子,她說曾經很想,現在慢慢放下了。凍卵對她而言,更代表一種能力,就是你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李明在香港出生,母親跟一個已婚港商生下她。5歲的時候,母親帶她回深圳開了一家美容院,從金絲雀、菟絲花,成了傳說中的女強人。

李明的媽媽是湖南人,特別想當賢妻良母,可惜命運沒給她機會。她後來結過兩次婚,都鬧得不歡而散。

“我20歲的時候,我媽第二次離婚。我當時就非常清楚地看到,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婚姻。你結了婚,很多事情就要想得開,要有合作精神、湊合的精神。像我跟我媽這種愛鑽牛角尖、一點奉獻精神都沒有的人,就別去禍害別人了。”

至今為止,李明經營最長久的兩性關係,是跟某任男朋友談了一年零七個月的戀愛。“我可能是為愛而生的人。我的意思是愛情,你明白吧?科學家說愛情這種化學反應,壽命只有100天到兩年半,在我這兒,大概是三個月。”

李明跟她母親有10年沒回過湖南老家了。

“特別慶幸我們生活在深圳。像我跟我媽這樣的,如果在湖南老家,就是怪物,是該被浸豬籠的女人。在深圳,你不好好賺錢,才是怪物。”

我問李明,隨著年齡增長,談戀愛是不是越來越難。

李明的回答有些飄忽:“我從不破壞別人家庭,寧願花錢請年輕男孩陪我去國外旅行。他們體貼、浪漫。唯一要克服的是對他們產生感情。女人的軟肋永遠是感情,如果能克服這個,就是無敵。”

此次受訪的10位女性中,只有一個人表示後悔單身。

  • 42歲的趙小姐說:“如果你不想賺錢,就趕緊結婚,婚姻的經濟學屬性現在沒有消失,以後也不會;如果你不想結婚,或者沒想好要不要結婚,就趕緊去賺錢。這個世界對女孩依然殘酷,根本沒有中間路線。”

  • 50歲的白小姐說:“單身不像你們想的那麼容易,更不像你們想的那麼難。有時候它是一個選擇,有時候它就是命運本身。什麼樣的生活都要努力,單身或者結婚,沒區別。”

  • 人到中年,單身的孤獨感是不是越來越強?39歲的張小姐覺得自由本身就是孤獨的。當你不需要事事跟別人商量、報備,也意味著很多東西要自己承受。

“單身不是完美生活,結婚也不是。就個體而言,從來沒有完美。但對於一個社會,完美的標準是既歌頌婚姻的美好、母親的偉大,又尊重單身的選擇。不要像看怪物一樣看我們,即使這是少數人的選擇。再說你們怎麼知道再過50年,結婚不會變成少數人的選擇?”

一切皆有可能。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裂縫,那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小羊說:

自由很好,但它不一定意味著輕鬆。享受自由需要能力,一不怕孤單,二不怕辛苦。

自由的生活可能是辛苦的,而不自由的生活,可能是“心苦”的。

總之,要努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