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11篇。


北宋東路大軍一後撤,契丹反攻的時機就成熟了。

岐溝關大敗

五月初三,天降大雨。

曹彬讓盧斌率領從涿州城中出來的老幼先撤,大軍掩護在後。

打戰最怕士氣低落。現在宋軍來回折騰了一個月,倉促疲敝後撤,哪還有陣型?

而契丹這邊,鬥志昂揚,終於可以乘宋軍潰亂,主動出擊了。契丹的騎兵一路直追,到達岐溝關北。

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宋軍的疲敝步兵,原來前進時很慢,現在面對暴風驟雨般的騎兵隊伍的衝擊,只能爭先恐後的退卻、逃離,正如一片落葉被秋風吹起,無法自主決定方向

根本無法抵擋,什麼糧車、輜重都被拿來當作壁壘,可這能管什麼用?

曹彬由此兵敗如山倒。將士們四散潰退,人喊馬嘶,曹彬與米信僅憑身邊的幾人幾騎衝出重圍。

而後,他們再集齊剩餘軍隊,準備乘著夜色,渡過據馬河,然後宿營於易水之南。

耶律休哥不讓他們休息。他率領輕騎奮起直追,瘋狂掃蕩。蒼茫夜色下,據馬河邊,鐵蹄聲聲,寒光閃閃,慘叫連連。

宋軍將士或溺死、或自相踐踏,傷亡不可計數。劉保勳這原本準備接收幽州的,也就此喪命。

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虧得李繼宣殿後力戰,暫時阻擋了耶律休哥部隊的洶洶來勢。

曹彬、米信率領數萬殘兵敗將繼續往易州逃去。逃到沙河(即易水,後匯入據馬河),逃不動了,開始埋鍋造飯。

他們忘記了耶律休哥在高粱河因何一戰成名。正如當年追趙光義一樣,這次,耶律休哥還是緊追不捨。他循著炊煙,率領騎兵,來到了沙河。

見耶律休哥如此陰魂不散,曹彬肯定想起了當年趙光義的逃離,立刻崩潰了。

接下來,完全是重複剛才據馬河的逃命結局。半數宋軍就此陣亡,沙河為之斷流!

剩下這些活命的,沒敢再休息,一路逃回宋朝境內的高陽關。路上又被契丹追著打,丟盔棄甲,死者數萬。

運氣好的,在據馬河、沙河沒跟著主帥逃的,自行躲到了易州,留下了一點點殘餘力量。而後方負責運糧的數萬挑夫就躲入了岐溝關空城中。

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總之一句話,據馬河、沙河的大潰敗中,宋軍死傷大部,剩下的各自逃命。像崔彥進、米信就不聽曹彬的調動,自己率領一部不知逃哪去了。唯獨李繼隆能夠約束部屬整齊撤到定州,而後再收留敗兵。

這場岐溝關之敗,更甚幾年前的高粱河之敗。二十萬大軍,大部陣亡,北伐主力及全國精銳消耗殆盡,二次北伐的失敗就此註定!

而對契丹來說,岐溝關之戰,無異於一場獻禮,因為五月初五就是蕭太后的生日。

她的戰略意圖完全實現了。東路大軍已被擊破,耶律休哥將宋軍屍體層層堆積,大肆展覽。

熱鬧慶祝一番後,耶律休哥請兵乘勝追殺,以黃河為界。

蕭太后不愧為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盛夏行軍,實乃犯忌,況且此次完全是被動迎戰,山後諸州仍待收復,沒有周全準備的倉促行軍,勝算不大。

所以,契丹隨後就班師回幽州,論功行賞、大肆慶祝。耶律休哥因岐溝關之戰再次立下不世功勳,被封為宋國王。

蕭太后命耶律休哥繼續打掃戰場,並派兵增援中西路,轉向山後用兵,收復失地,並下令準備糧草、武器,待秋高馬肥之際再行南征。

五月初九,趙光義得到了岐溝關大敗的消息。

消息是從易州歸來的王繼恩傳回來的。如果大家沒忘記的話,應該知道,他就是趙匡胤駕崩那晚出去傳信趙光義的那個人。這次,又是他,飛馬入朝過來傳信。兩次傳信,都預示著國家社稷的大變。

趙光義沒想到二次北伐居然又會失敗,更沒想到居然會敗得如此之慘。

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心中駭然之際,他趕緊做出下一步部署。

他下令,曹彬、崔彥進、米信入朝,田重進率全軍駐定州,潘美還代州。

中路的田重進基本是不戰而退,行列整齊地撤得很快

耶律斜軫見田重進後撤,機會難得,不待援軍到來即率領十萬大軍展開攻擊。

五月十五日,他率軍進攻蔚州,在蔚州東北的定安西(今蔚縣東)遇到宋將賀懷浦。

別看賀懷浦北伐前叫囂得厲害,現在一戰而逃,被契丹追至五臺山,斬首數萬級。

次日,耶律斜軫再圍攻蔚州,並進行招降。

此時,潘美正好行軍至此。他原本是準備率軍東進與田重進會師然後圍攻幽州的,沒想到局勢變化太快,只好臨時改變目標,與賀懷浦合兵來救蔚州。

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城中守軍見到救兵,也準備開城出擊。結果,潘美、賀懷浦的部隊被耶律斜軫的伏兵突襲,城中守軍也被契丹軍擊破。

耶律斜軫率兵一直追到飛狐,斬首一萬,並乘勝收復蔚州。

隨後耶律斜軫派兵乘勝攻下靈丘、飛狐。

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中路宋軍所佔地盤,就此全部失去。

班師疏

曹彬等人還沒歸來,朝廷已是一片悽風苦雨。

國家遭此大難,基本把趙匡胤打下的部隊基礎毀於一旦,把建國二十多年的財政基礎揮霍一空,把趙光義和所有軍隊將領的面子丟了個盡。

當此國難之際,誰能力挽狂瀾?下一步何去何從?

挺身而出的是趙普。身在鄧州的趙普,是從朝廷下派的籌糧差使口中才得到北伐消息的;五月初,他又是從潰逃的士兵口中得知兵敗消息。

他推斷,敗局已定;他深知,趙光義處境艱難。

宋史筆談111:雍熙北伐後半段,東路軍大敗岐溝關

他責無旁貸,他義不容辭。在趙光義尚未發出撤兵詔令時,他向趙光義遞交《班師疏》

《班師疏》言辭懇切,包含深情,富含謀略。大意是,馬上秋季了,行軍不利,建議班師;北伐準備不足、時機不對、偏聽偏信,建議懲罰小人;要安定內部、孤立契丹,擇機再舉。

趙普的再造之恩不是第一次了。

趙光義終於有臺階下了,他可以超脫於戰局之外,明確軍隊將領的責任,從而穩定政局。

他在答覆趙普的手詔中說,我本來都部署好了的,結果將帥不遵照執行,尤其是曹彬率二十萬大軍出征,急於求成,後來又往回撤,來回勞苦,導致兵敗,所以責任都在他們啊。

雖然責任推卸了,但是趙光義心底是明白怎麼回事的。當初出征,自己只與樞密院商議,中書完全被隔離。現在看來,這是不對的。

趙光義私下裡對樞密院的王顯、張齊賢、王沔說,你們看著吧,今後我還會不會這樣辦事了!

趙光義都這樣誠心悔過了,樞密院這班人更加無地自容,萬般愧疚。因為,這是自己人在談話,不涉及中書李昉這些外人,用不著掩飾什麼,咱們得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就必須要防止契丹入侵。事到如今,還得依靠老將。

趙光義命張永德知滄州,宋延渥知霸州,劉光義知雄州。

這三人的資歷夠老,曾經的地位也高,賦閒這麼久再起用,就指望這些老將們裝點門面、穩定士氣、把守邊關了。

責任既然分清了,接下來就看怎麼處罰了。

五月十八日,知制誥、知大名府趙昌言上書,請斬敗軍將曹彬等。

趙昌言與胡旦一樣,都因那年科舉而聞名,而且他父親還是趙光義府邸舊人、舅舅是石熙載,全家都與趙光義淵源深厚。

這次上書極為及時,深得聖心。趙光義大加讚賞,敗軍之將可以先不處罰,先把懂事的趙昌言提拔為御史中丞再說。

第二天,曹彬等人歸來請罪。

審吧,要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趙光義令翰林學士賈黃中、右諫議大夫雷德驤等人認真審問。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