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原跡現在藏於何處?

王新阿寶

文物小奇談:《清明上河圖》現身數版本,據聞最真跡藏北京故宮,真假莫辨

《清明上河圖》是目前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古代早期書畫作品之一,更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據目前學術界統一的“看法”,北宋年間由畫院待詔張擇端創作的真跡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版。

目前,流落在全世界的圖卷繪本足有30多幅,且都號稱是真跡,其中最著名的分別是美國國會圖書館1幅,北京故宮1幅和臺北故宮1幅。

1、美國的這一版原是私家藏者所有,上有元代“秘古閣藏”的印章,但內部的街景等有許多“穿幫”的地方,作者很可能是元宮廷畫師或明中晚期畫師。

2、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版本是明代大畫家仇英創作,以明代蘇州城為藍本,青綠設色,風格與原版有很大區別,是當時親族達官相互饋贈的高級禮品,可能是眾多訪本中最經典的一品。

3、《清明上河圖》還有一個清院本,是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宮廷花院的五位畫師(陳枚、金昆、戴洪、孫祜、程志道)合作創作,增加了大量清代才有的猴戲、擂臺、雜技等活動,這個版本還借鑑了西洋透視畫法,藏於臺北故宮,一般都會特指,不會故意混淆。

希望北京故宮博物院能像《千里江山圖》一樣,早日促成此圖公開展覽,正本清源。

我是亦文亦物,自駕5年,行程數萬,撰文700多篇百萬字,解讀山西古建築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