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經濟的區別在哪裡?

寒風

在中國大學的經管專業中,經濟和金融無疑是學院最核心的專業。它們倆內容相近,甚至畢業去向也近乎一致,以至於外人常常混淆這倆專業。本人看來,二者無本質差別,只是研究內容有所差異。具體而言,經濟學關注所有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企業家精神);金融學僅關注資本這一生產要素,並學習得更深入罷了。從這個意義講,金融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


經濟學是研究如何組織生產要素生產人們所需的產品,併合理地分配社會財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基於農耕社會的生產觀察)認為,社會生產的要素有土地、勞動力、資本、企業家精神。據此可以想象一下傳統的經濟生產場景,企業家購買了一片土地,僱傭工人在工廠揮汗如雨地工作。當然,現代經濟發展早已不限於上述4個要素,還包括信息、技術等等。因此,經濟學就是研究優化要素分配的一般道理。為了更客觀地闡述道理,經濟研究從定性論證到了定量分析(數據迴歸或建模型分析)。同理,作為研究資本配置的金融學,研究的是如何更好地分配資本,以獲得最高的收益率。在金融學的研究中,時間價值是核心思想,即未來一塊錢的價值不同於現在的一塊錢,因為你能把一塊錢進行投資,未來就不再是一塊錢。分配現有財富的基礎是對未來收益情況的預估。問題就在於,我們怎麼估計一項資產的未來收益?如何根據風險把未來的錢折成現在的價格(叫折現值或現值)?如果折現值低於現在的價格,就應該賣出資產,因為資產已經不值得這個價了,反之亦然。金融學家就是把這些原理搞懂,同樣也是需要邏輯、數據和數學模型等方法支撐。金融學的研究方法與經濟學無異。當然現在金融學的研究問題已經遠遠比這複雜了。


除了研究內容以外,學科對學生的培養預期差異蠻大的。金融專業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在金融市場賺錢,例如買賣股票、提供融資服務等等。經濟專業更多地是希望學生從事學術研究,探究清楚經濟發展的道理,因此經濟學專業的學生讀博的意願也更強。簡單的說,就是經濟學更學術一點。因此在美國,金融學設立在商學院,經濟學設立在人文學院裡面。當然鑑於二者專業的相似性,畢業生的就業(不搞學術的話)去向也近乎相同,無非就是券商、銀行、基金等等。


投行大師兄

簡單的說:經濟學,會計專業,金融學,財務管理

,大學裡面,任何一個學科,其他的學科都會學到,因為都是互通的,尤其國際經濟與貿易,其中還要涉及到商業法律等相關學科。

複雜的說:你要做經濟學家就去學經濟學,可能以後會到外貿公司或者貨代公司上班呢,就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專業.要是進入銀行或保險業就學財經,,會計,金融,要是在普通單位當採購或者出納要不就是保全什麼的,財務管理就可以了吧

本人建議去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專業.中國與世界接軌,以後會大量需要貿易人才,現在國內貿易人才真正有學問的太少,學出來就無敵了,當然也要家裡有人託關係才能進入相關大型企業上班。

會計專業是供求都比較大的專業,

因為財務管理專業學過的東西,會計專業一樣學過;而國際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對於財務管理專業而言是選修課或者沒有開設這門課程。

從就業來看,兩個專業就業方向差不多,不是進會計師事務所就是進企業。當然,財務管理專業也有進證券交易所的;會計學專業進“四大”更容易些(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如果性格比較適合,不計較企業,相關的工作一定會找到。金融專業是比較高薪的專業,但是進入門檻較高。一般需要高學歷。

金融學屬經濟類學科,會計學屬管理類學科。

金融學專業

概述:

本專業培養具備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是目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都相當急需的人才,屬於熱門專業。

一、專業綜合介紹

提起金融,人們往往想起金錢和銀行,也有些人想起美國作家德萊塞的名著《金融家》。但金融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呢?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的總稱。她是指以銀行為中心的各種形式的信用活動,以及在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資金的融通。金融業在世界各國都有悠久的歷史,是商品貨幣關係發展的產物。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後,貨幣兌換、保管與彙總等活動相繼產生,這些是金融業的最初形態。在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金融活動極大地推進了資本積累和集中的過程。在壟斷階段,金融資本控制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命脈。中國在明末已出現銀行的雛形——“銀號”和“票號”。現在,已有完整的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並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代金融業有兩大趨勢,一是網絡化;一是國際化。由於技術創新的突飛猛進和網絡的無限擴張,金融業進入了網絡經濟時代,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全球金融資本中只有2%的交易與貿易和生產有關,其餘的大量交易都是脫離有形經濟的虛擬網絡交易,金融的網絡化與金融的國際化密切相關,愈演愈烈。我國的金融業,已突破單一國內市場的侷限,開始逐步匯入到世界金融市場的汪洋大海中。

現代金融學採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如果考生具有較好的數學功底,在今後的專業學習中是很有利的。由於眾所周知的“金融業人才高消費”,金融學的本科畢業生並不能顯示出較大的專業優勢,要想在金融業成就一番事業,學至本科還是遠遠不夠的。

由於金融的網絡化和國際化,金融學專業也顯得非常新潮。畢業生適宜在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以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

二、專業教育發展狀況

金融專業在國外的設立還是很早的。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外國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金融學院,如英國的倫敦經濟學院、斯坦福沃頓商學院、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這些著名的金融學院聚集了許多世界著名的教授,為整個世界培養了眾多的金融行業的精英。國內金融專業的設置是比較晚的。由於建國初期,中國實行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財政的地位空前提高,而銀行體系處在附屬的地位,所以金融專業在一開始並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在各大高校設置。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整個金融體系的改革,尤其是四大商業銀行的建立,金融機構在全社會資金融通活動中所佔有的地位不斷提高,貨幣政策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也日益重要。這個時候,金融專業在社會強烈的需求中誕生了。由於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教育界的衝擊,在70年代末各大高校相繼覆校開學的時候,金融專業也相繼在各大高校設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高校的金融專業已經發展成為專科、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流動站多培養層次的重要專業,為了發展中國的經濟,培養大批的金融精英,國家十分重視金融專業的發展,並且著重培養了國家急需的貨幣銀行學方向、國際金融方向和保險方向的學生。現在許多院校開設了金融專業,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但每年的招生人數並不大。一些著名的學校可以進行金融專業學士、碩士以及博士的多層次人才培養。由於金融專業在社會上十分搶手,金融專業畢業生工作後的待遇也很不錯,所以金融專業始終是一個很熱門的專業。各個地方辦的高等院校也相繼引進師資,開設了金融專業,為本地培養金融人才。在中國的高教自學考試中也有金融學專業,並且十分的熱門。眾多的高校開設金融專業,每年的招生量是比較大的。中國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金融學家,黃達教授、厲以寧教授、樊綱教授、宋逢明教授等著名金融學家在各大高校的金融教學和科研中起了核心的作用。

目前國際金融專業正在向綜合化、數字化發展,重視對學生進行大範圍的金融知識的講述,重視進行實證研究和數學金融模型的建立。

國內金融專業也朝著綜合化、多學科交融的方向發展。中國加入WTO,中國的所有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都面臨著外國巨型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巨大挑戰。這就加大了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加大了對高層次金融人才的需求,這些給予了金融專業強大的發展動力。金融專業目前正朝著綜合化、高層次化發展。綜合的金融人才培養和高層次的金融人才培養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會計學專業

概述:

本專業培養具備財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一、專業綜合介紹

會計學是在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研究如何對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活動進行計量、記錄和預測,在取得以財務信息(指標)為主的經濟信息的基礎上,監督、控制價值活動,促使再生產過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門經濟管理學科。會計學專業是經濟類專業中最具實踐性的專業之一,會計也是每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必不可少的一個部門。

1211年意大利佛羅倫薩銀行用借貸複式記賬法記賬,這是近代會計學出現的標誌。20世紀初,狄克西的《高等會計學》、里斯爾的《會計學全書》,初步建立了現代會計學。之後,會計報表分析和成本會計學等相繼出現。到20世紀50年代,在西方發達工業國家,電子計算機引進會計領域,促進了會計數據處理電算化的研究,傳統的企業會計學分化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門相對獨立的學科。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會計人才將會日趨專業化,企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使會計電算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對會計人員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不過,一個最起碼的要求就是,必須有很強的責任心。作為會計,也應該具備比較謹慎的性格特點,就是平時做事要細心。如果是一個粗枝大葉的人,做事馬馬虎虎,就不具備做一個好會計的潛質。與其他的經濟學專業相比,會計學作為一門實用型的學科,必須要接觸很多統計學、審計學等數學學科的知識。所以,會計學專業是比較適合理科生學習的,特別是在高中數學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報考該專業,在將來的學習中,將會比較輕鬆和順科。另外還應該考慮一些比較負面的因素,特別是近幾年來,由於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會計專業成為“熱得燙手”的專業,將來可能和其他熱門專業一樣,會面臨人才飽和、撞車的危險,由於會計學應用性強,這一特點更加突出。考生應該結合自己的情況,考慮正負兩方面的因素,做出適合於自己的選擇。

會計學專業學生需要學習包括經濟學、工商管理學、法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成為一種全面型人才。本專業畢業生首先應該具有紮實的市場經濟理論基礎,對於國家財政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等必須有比較深入的瞭解。至於專業方面的知識,一要掌握會計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及現代企業管理的一些相關知識;還應具有會計信息處理、財務核算、財務管理、財務審計等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不能只會“紙上談兵”。

畢業生適合到各企事業單位做會計實務及會計教學、科研之類的工作,還可以到各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經營管理部門從事會計工作。總體來說就業形勢始終不錯,本科參加工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選擇攻讀研究生,可能對未來的發展更有幫助。本專業工作待遇一般較好,如考取註冊會計師,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在收入方面將會比較令人滿意。不過作為實用型的經濟學專業,會計學專業的出國機會相對較少。

會計學專業代碼:110203。

二、專業教育發展狀況

會計專業是以會計學為基礎,結合其他經濟類課程建立起來的具有悠久歷史的一門專業,本專業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能在各企事業單位獨立從事會計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會計專業的主要內容是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現代企業管理基本知識,熟悉國內外會計慣例和會計實務。會計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經濟發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門,在社會科學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現代會計學體系中,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會計專業可以分為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審計學、會計學史幾個方面。

會計專業歷經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終於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在經濟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佔據著重要地位。

會計概念最早發源地是埃及、希臘和羅馬,早在公元以前,就已經有了反映經濟業務的記錄。儘管這些早期的會計記錄和會計概念值得注意,但僅憑這些並不足以形成會計專業理論。十九世紀是會計理論和實務迅速發展的時期。在1775年以前,有關會計的著作和論述為數很少。而在1775年至1900年之間的一百多年,會計實務和會計理論則處於迅速發展階段。進入20世紀之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英語國家成為發展現代會計理論的開拓者。這期間,最有名的會計專業理論家包括佩頓(W.A.Paton)、利特爾(A.C.Littleton)、哈特菲爾德(H.R.Hatfield)和坎寧(J.B.Canning)等人。此外,在這一時期建立了許多的會計團體,如美國會計學會(AAA)、美國註冊公共會計師協會(AICPA)、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這對建立統一的會計專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最早的會計專業出現在二十年代,會計專業是上海財經大學前身國立上海商學院成立最早的科系之一,迄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會計學,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先後在幾所院校如上海財經學院、廈門大學開設了會計專業,使我國高等院校開始逐步建立起會計學專業的基礎教育。

1951年,國家進行大規模的高校院系調整,比如華東地區16所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會計教師,絕大部分轉入了上海財經學院,人數達108人之多。1954年4月1日,高教部召開全國高等財經教育會議,討論了全國高等財經教育的方針、任務、專業設置、招生計劃、統一教育計劃等問題。1962年又重新對各高校會計專業進行了調整。

1981年11月3日,國務院批准了首批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授予單位,首批會計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授予單位是上海財經大學和廈門大學。在此之後,國內的眾多開設會計學專業的學校逐步有了碩士學位授予權,比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等。

開設會計學專業的如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財經類院校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綜合類、理工科類院校。1999我國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達到了二萬五千人,而隨著每年高考的擴招,會計專業的人數將呈現不斷上升勢頭。

在中國會計專業發展的近百年來,湧現了許多優秀的會計學專家與學者,如上海財經大學的王松年,曾任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1979—1981年任斯諾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客座教授,1991—1992年任美國Metropolitan

State

Collegeof

Denver客座會計教授,現兼任上海市會計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總會計師工作研究會顧問,我國國際會計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等;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及博導李志文,是中國國家會計學院顧問,也是美國杜蘭大學甫理曼商學院的甫理曼講座教授兼副院長及博士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芝加哥大學商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及賓夕凡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副教授等。

對於策略解析以及資金管理有獨特見解。薇芯sftj288,交流有價值的現貨(原油,天然氣,白銀,銅)投資,獲取每日行情資訊!縱觀國際熱潮,在論中國經濟,在眾多國家對比之下,顯然要優越得多,工程及軍事發展自然成型,作為經濟學者,佳星最後送給當下的中國經濟投資者們一段話,唯有心靜如水,方能氣貫長虹


這些專家學者在為各大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也為我國會計專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會計專業要不斷地進行提高,在努力改善基礎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追蹤國際上會計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最新動態,抓住國內外會計領域的重點、熱點和難點,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鼓勵跨學科、跨地域的合作研究,進而推動教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複合型、外向型的高級會計與財務管理人才,使會計專業在教學科研上逐步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希望所有有志於會計專業的學生,能夠真正地喜愛這一極具發展前景的學科,並能夠為會計專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這是我很早以前就準備好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範江川

經濟學就是設計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學科,經濟專業比金融專業泛,比金融專業宏觀。經濟的概念比金融大,包括整個社會的生產、流通、交換、分配。經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經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種可能的選擇中,即在各種主觀與客觀、自然與人際條件的制約下,選取代價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種選擇

金融是以貨幣資金為經營對象的特殊行業,為社會生產服務,只是社會經濟的一個分支。鄧小平說過:金融是血液,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際上來講,金融一般有兩大分支,一個是研究金融市場的規律的,比如金融工具定價等等,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金融工程;另一個分支就是公司金融,研究微觀經濟主體在市場中的行為,比如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等等,就是公司理財。金融即資金的融通,是研究資金的成本價值和資金投向的,研究如何投資與融資

金融是經濟的一部分,金融是經濟的命脈。經濟關注於供給和需求關係。 金融是金錢的流動和兌換。

辭典中對“經濟”一詞的解釋

1.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儘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

3.經濟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世或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如“識局經濟”(《晉書紀瞻》)、“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它的含義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各種經濟活動,如何處理政治、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即治理國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經濟就是家庭管理(見[古希臘]色諾芬著:《經濟論》);

5.經濟就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更多詳情可聯繫筆者威信yhlj007獲取免費學習 )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經濟是指財富;

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1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

1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1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1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4.經濟是指經濟週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1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1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1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

1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1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範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繫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經濟學是處理人類社會的效率與分配的問題.也就是說,他研究的是關於怎樣提高全社會效率和怎樣分配更公平的問題.如果你想學經濟,一定要數學好.當代經濟學,基本上沒有好的數學底子是無法學好的.舉幾個經濟學的例子: 稅收,社會福利, 產權處置,社會如何分工, 國家如何處理貿易赤字...

金融學則是研究關於錢的一切.他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1. 錢是什麼,以及錢是怎樣產生的.(貨幣銀行學呀什麼的就是研究這個.)2怎樣獲取錢.(fundraising),比如如何發股票,發債券...3 怎樣有效率地利用錢.(投資). 4.記錄這個過程.(會計).

我以上所說是是國外的分類方法.注意的是,在中國,會計(accounting)不在金融學(finance)內.但在國內,會計只是金融學的一個分支

筆者為一名金融理財師,專注金融投資領域,主要注重關注國際形勢和重要經濟數據消息,來對大宗商品進行深入研究與實戰。從最早的股票、到目前的黃金,白銀、原油,瀝青,天然氣貴金屬等金融產品,都有獨到的策略解析以及資金管理有獨特見解。

在金融市場,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了老師與投資者的角色,我更希望的是誠心的去交你這個朋友,我能給你的就是:教你如何做好一個資產管理者。我的專業,你的誠業,茫茫人海,若求得一知音,足矣!


為我而顏色

經濟是什麼呢?

只要能賺錢,能創造利潤的都屬於經濟的研究範疇,所以經濟是很大的。

我們總說的宏觀經濟,就是包含了汽車、房產等等的各個產業之和。

所以金融和財經,都是經濟。

金融是什麼,是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

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愛投資官方

簡單寬泛一點來說吧:經濟追根溯源探討的是與之間的關係;金融歸根到底研究的是與之間的聯繫。經濟關注的是資源由於稀缺性如何有效配置,從而有效地驅動物質產生提高人類福利的過程和機制。金融作為剩餘資本或財富融通,是經濟活動運行的催化劑(有利有弊)和潤滑劑;Financial的詞源是Finance即“融資、財政、資金、財源的本意,融得的資金作為資源如何運用便是資源配置的經濟問題,而資本骨子裡是逐利的,資本所有者作為資金的融出方,與實業主共同承擔著由於經濟,政治等波動或衝擊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就是所謂的風險,必定基於現時或未來的回報的。

綜上,從兩個指標:經濟的核心指標價格是交換時雙方的公允價值,金融的核心指標回報率(利率、投資回報率)是資本作為抽象的最具一般性的資源的風險回報。粗略的可以看出由於價值的跨空間交換產生了經濟,價值的跨時間交換產生了金融。故二者相輔相成,可以這麼理解,政治(政治結構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是一國的筋骨,經濟是肉身,而金融是血液,文化是基於由此產生的國家氣質和思想。

回答的比較粗淺,管中窺豹,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憑歌寄意

1. 經濟學是解決在“物力有限而人慾無窮”時如何使兩者達到均衡。可以看到經濟學更宏觀,也更社科,在美國很多大學經濟學系是放在社科院下而非商學院下(btw這就是說有的大學經濟學可以不考gmat)。筆者專注金融領域已有數年、如有投資意向的朋友或者被套的朋友可以加我一起探討V信、jfds919520主幹學科宏微觀經濟學基礎模型都是從“收益——供給”模型中尋找均衡點出發的,結構較金融學中的簡單。後期需要依賴計量手段對這些模型提出宏觀關係進行佐證,否則不過是空中樓閣。

2.金融學是解決在“收益越大則風險越大”時如何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提高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降低風險。可以看到金融學的視角較經濟學微觀,且金融學必在商學院內。金融學的主幹學科非常多,但學習目標無非是如何衡量一家公司或者一種金融產品的盈利能力是否與其帶來的風險匹配,從而尋找投資甚至投機的機會。金融學使用的基礎模型紛繁複雜,有簡單的(例如資產=負債+權益這種恆等式以及一系列收益公式),也有複雜的。

聯繫:

兩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學經濟學的本科肯定也會學財務管理課程,學金融學的本科肯定也會學宏微觀經濟學。

然後兩者都會學點高等數學I。


虎泉小王子


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基礎課程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包括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均衡理論等,還包括博弈論的知識。經濟學下有很多二級學科。


金融學是經濟學的分支,研究的是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核心是資產定價。包括但不限於股票定價、債券定價、期貨定價、期權定價等。平時所見的央行的貨幣政策都會影響利率,從而影響各種金融產品的價格。





雅其金融平臺

經濟學是研究人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的。簡單來說就是買和賣,買賣怎麼樣平衡,怎麼樣相互影響。然後買方賣方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等等。然後再細分發展,就產生很多其他學科了。比如財政呀,貿易啥的。

金融主要是研究貨幣以及相關金融產品的。更好的說法是貨幣的時空價值。簡單基礎的有,股票呀,債卷呀,然後還有期權期貨等等。


財富詞典

簡單來說,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繫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是經濟的一小個分支,只是有自己的側重點

經濟包括社會物質生產的各個環節,比金融的概念大得多。


豫商貸金融

經濟,較為宏觀。金融,較為微觀具體化。就像菜市場一樣,經濟是菜市場的規則制定者,而金融就像一個個攤位去具體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