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20年,北上廣深之後的中國大陸第五城會是哪裡?

洋192109274

重慶

中國直轄市,目前GDP僅次於北上深廣,排在大陸第五位。但是因為人口有3000多萬,人均GDP方面落後於很多新一線城市。

重慶的摩天高樓指數僅次於深圳和上海,排在大陸第三的位置。城區面積和城區人口、金融業規模、總部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城市前列,這也是重慶有希望衝擊中國第五城的原因。

成都

天府之國成都,近幾年發展迅速,多年來蟬聯新一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在國際影響力、世界500強落戶數量、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方面,僅次於北上廣深,成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多年保持內地第四的位置,並有望衝擊前三。所以成都也是中國第五城有力的競爭者。

杭州

近幾年杭州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電子商務之都,杭州的世界500強總部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排在大陸第四位。根據2017年福布斯雜誌公佈的中國最佳商業城市排名中,杭州位居第一位,超過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可見杭州的經濟活力是非常不錯的。也是未來衝擊中國第五城的主要競爭者。

天津

中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前幾年號稱要趕超廣州和深圳,結果2017年遭遇滑鐵盧,經濟縮水,數據造假的風波,最後反被重慶超越,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的機會還是有的,相對來幾率沒有重慶大。

武漢

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龍頭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區位優勢和高校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商業環境和人才資源也是讓武漢成為未來中國第五城的絕對競爭者。


綜上所述:

其實嚴格來說,中國沒有什麼第一城、第二城、第三城..第五城,因為沒有任何評判標準。所以制定一個標準就是GDP總量的話,目前中國第五城是重慶,未來最有可能是廣州,至於什麼原因,大家在評論區討論吧。

關注我 蔣昊脫口秀 精彩不容錯過


蔣昊脫口秀

中國當前五個城市: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深圳,除首都北京外全部都是沿海港口城市。

1、城市最基礎的三個根本是:廣闊的土地、豐富的水資源、便捷的交通樞紐;

2、城市衍生的主要形式:彙集人口、發展服務行業、集中工業企業、發展教育衛生、沉澱文化;

3、特殊的政治歷史機遇:深圳就是特殊歷史政治機遇的代表。

選擇當前大陸經濟發展排前15名的城市,根據各自特色選擇。

1、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北京、上海地位穩固;

深圳形成的巨大人口紅利,保持高速成長,按目前情況,很快將超越廣州經濟;

廣州、佛山一體化後,繼續保持前三位置,沒有問題。

2、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大連、長沙、寧波。選擇十一個城市。

這些城市綜合功能都很不錯,經濟發展潛力都很強。當前,國家戰略是發展中心城市、城市群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綜合看看。

1、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為核心城市,天津北方工業城市和港口功能將增強。天津具備成為大陸核心城市的地理優勢,北京城市圈不能丟失天津港口;

2、長三角城市圈,上榜城市較多:蘇州、杭州、南京、寧波。上海地位不可動搖,那麼,杭州、南京優勢會逐步呈現。蘇州經濟總量大,但不會成為區域核心。寧波無特殊情況不會改變目前定位;

3、珠三角城市圈,廣州、佛山一體化。珠三角香港、廣州、深圳三大城市決定其他城市從屬地位,不可能再有核心城市;

4、成渝地區:重慶、成都已經成為核心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交通樞紐,均具備發展成為全國核心城市的潛力。重慶、成都地處歐亞非大陸橋---西南、華南----東南半島交通樞紐、滬蓉長江經濟帶、滬昆交通帶上。

5、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長沙上榜。武漢,長沙均處長江經濟帶,都是交通樞紐。武漢,處於滬蓉長江經濟帶、京廣通道、蘭福通道大交通樞紐交匯中心;長沙,處於滬昆、京廣、渝廈通道大交通樞紐交匯中心,均作為省會城市,具備大發展機會;

6、東北,按正常情況,瀋陽、大連能入選,但受中日韓關係,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經濟影響,東北經濟恢復需要時間,不再考慮進入前10名大城市;

7、中原城市群,鄭州近幾年發展不錯,但在這個位置高速超越,沒特殊情況機會不大;

8、西北,當前只有西安、咸陽合併才有一點機會,和鄭州一樣,沒特殊情況機會不大;

9、山東半島,整個區域發展均衡,這是山東發展模式。青島不會凸顯,也不會掉落,不會進入全國前十。

根據上述情況,具有競爭的城市為:天津、重慶、成都、杭州、武漢、南京。根據當前情況10年內,重慶、天津爭奪第五,北上廣深渝天津前六,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前十。十年後,重慶、天津、成都、武漢、杭州、南京、蘇州真不好說誰排在前面,不保證沒有黑馬殺出。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中心城市發展將超過沿海非省會計劃單列城市。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按經濟實力說,目前全國各大城市GDP總量排名,(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深圳第三,廣州第四,)重慶第五,天津第六,(蘇州第七,)成都第八,武漢第九,杭州第十,南京第十一。

按城市地位說,重慶是整個中西部地區百分之八十國土上唯一的直轄市,曾經民國政府的“陪都”;天津是四大直轄市之一、首都北京的門戶、華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成都是四川省會、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西南乃至西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武漢是湖北省會、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華中地區(中南地區、長江中游地區)中心城市;杭州是浙江省會、副省級城市、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十大經濟強市之一;南京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城市、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曾經民國首都。

說起來這每個城市都很牛(其實此外大連、青島、瀋陽等也有其牛之處),但要說作為“第五城”,又各有其不足的地方,比如重慶,經濟總量是排第五了,可位置偏遠,再說是靠面積、人口做出來的數字,人均就少了,跟東南沿海比還算是比較窮的,地形等方面也有限制;天津位置、地位不錯,但同樣是比較窮、比較落後的。其他像成都、武漢就更不用說了。

個人覺得,最有可能還是在南京、杭州兩個城市裡選一個,其總量雖然看起來小一點,只是因為規模(所轄地區面積與人口)不如上述城市,人均就超過他們了;再說既然珠三角有兩個一線城市了,長三角也應該有兩個才好,南京與杭州。我更看好杭州,不光杭州目前的總量超過南京、忝列全國前十強之一,而且發展得更快,步子走得更順暢,特色更鮮明,前途更廣闊。

所以說,未來中國的第五城也是第五個一線城市,杭州的可能性最大。


李子遲到了

個人觀點,樓主所說的第五城,其實是大家心目中的第五個領袖城市。

有很多人回答,有從GDP講的,有從綜合競爭力講的,有從近年經濟增速講的,也有主觀判斷的。但本人想強調一個問題,為什麼說到第五城,天津,重慶,杭州,蘇州,成都,武漢等等一大批城市都可以自稱第五,呈現出互不服氣的競爭態勢?

關鍵點在於,想獲得廣泛的被認同,要具備兩個前提條件,1, 基本條件:經濟實力,綜合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經濟帶動輻射力等各方面均具備超強實力。上述幾個城市大部分滿足以上1個或多個條件,當然,滿足的越多說明競爭力越強。

但是,還有最關鍵的核心條件,2:該城市能否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傳統產業領域,技術,文化,創意等)做到領先全行業?帶動到整個產業鏈?能否有行業龍頭可以與全球頂級公司直接競爭?

比如北京代表的中國文化,科教,政治;上海代表的金融,高端製造,總部經濟;廣州代表的商業,貿易,服務業;深圳代表的科技,金融創新,文化創意等等。這些城市在這些領域都是翹楚,有眾多領袖企業支撐了他們領袖城市的地位。

所以說,具備了條件1,很難說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最多是大而不強,或者一段時期內的持續大。當真正具備了條件2,才能說從眾多城市脫穎而出,邁入中國第五城。

不過核心點也就有限那幾個,註定了領袖城市也就那幾個。

結論,短期內,大約10年第五城看不到有實力的競爭者,因為目前可見的領域內,依然被被北上廣深牢牢佔據。其他城市很難超越。


左大元帥

合肥,古稱廬州,位於安徽省中部,東連滁州市、馬鞍山市,南接蕪湖市、安慶市,西依六安市,北靠淮南市。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人口786.9萬。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2016年哈爾濱市GDP產值6274.3億元,在全國GDP百座城市僅排第26位,經濟產值遠遠跟不上其他經濟強市,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國後由一個小縣城發展而來的,直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經濟總量才超過省內的蕪湖,現在雖說是安徽的經濟重心,卻是靠舉全省之力硬拉上來的,安徽大量的資源被用來投資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產業發展就被拉了後腿。

合肥地處中東部交合點,東連南京,西接武漢鄭州,處於3大城市的中心地帶,經濟輻射和影響力不如3市。從東西向看,南京、武漢是距離安徽較近的兩個特大型中心城市.所以合肥的地域優勢不明顯。南京吸引走了皖南人口,武漢也對皖西有一定的吸引力。

一個強大城市背後,往往離不開城市群的支撐。多年來合肥與周邊城市協作發展,打造合肥經濟圈。與武漢南京都市圈相比,合肥經濟圈還較為鬆散,發展不如預期。確實挺讓人覺得“尷尬"的。但不管怎樣,合肥作為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之一,一定會迎來自己的發展的。

合肥的菜系以廬州菜、江淮菜最為有名。代表菜品有臭幹炒千張、廬州烤鴨、包公魚、逍遙雞、三河米餃、肥西老母雞湯、吳山貢鵝等。

合肥是廬劇的發源地,廬劇舊稱“倒七戲”,俗稱“小戲”、“禱祭戲”、“小倒戲”、“小蠻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

合肥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著名景點有長江路、廬州古城、開福寺、包園、三河古鎮、巢湖、紫蓬山、李府等。


機場等小車

提到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北上廣深”也深入人心,一線城市在政治、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和輻射影響能力不言而喻。



很多文章分析京滬之後,廣州和深圳如何躋身“北上廣深”,之後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不同,甚至有一度大家討論四大一線城市的排名應該調整為“北深上廣”。除了四大城市之間的各種發展比較,我們也很在意,“北上廣深”之後,誰會續上這個四字詞語成為第五城?

關於分析一線第五城的文章幾年前就有,可見要成為一線城市還有一定的路要走,躋身到“北上廣深”這個詞語並且固定為一個新的詞可能需要的時間更長,但我們不妨大膽地先在幾個潛力股裡做個預測。


目前較被看好的城市除了房價“四小龍” 南京、蘇州、廈門和合肥這四個城市外,杭州、武漢也被看好是下一輪房價暴漲的領頭者。房價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因此這裡且把這六個城市作為第五城候選者。對幾個城市的GDP、產業結構、交通水平、科教水平等方面做比較分析,從而得出城市整體的競爭水平。

2016年上半年六個城市的宏觀數據統計

從GDP總量上來看,合肥和廈門的排名比較靠後,蘇州在這幾個城市裡排名最高,在全國排名第7,武漢、杭州、南京排名也比較靠前,其中杭州的GDP總量增速最快;再看反映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在六個城市中居首,緊隨其後的是蘇州和南京。

南京


綜合看來,蘇州、杭州、南京三個城市處於上位。

杭州


從第三產業的比重上看,杭州第三產業比重最高,在58%以上,南京位於六城中第二;從各城市擁有的實力企業的數量上來看,杭州優勢明顯,且跟其他城市拉開很大的差距。

從科教水平來看,六個城市都有知名的高校,學術氛圍比較濃厚;城市交通系統完備,其中南京和杭州更為突出,省際交通和國際航道多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蘇州


結合《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來看,蘇州當之無愧是六個城市最宜居的,在全國排名第6,廈門和杭州次之,分別是第8和第11。


此外,位置對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有很大影響,相比蘇杭和南京、廈門四個城市,合肥和武漢的地理優越性沒有那麼大,而蘇州、杭州、南京距離上海比較近,可以很好地承接上海的資源,廈門則靠近臺灣、水利交通便利,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裨益。

綜合以上各個方面,杭州各方面佔優,是幾個城市中綜合表現最好的。



這座城市誕生過哇哈哈集團宗慶後,而近期G20峰會也將在杭州舉行,阿里巴巴的馬雲爸爸為這座城市代言,杭州聚焦目光的背後是它自然、歷史人文、經濟等各方面的吸引力,精緻、開放的現代化國際範兒,這個城市充滿了希望和活力,而G20對於杭州來說,“不僅是榮譽,更是未來。”



杭州這個潛力股,你看好它成為第五城嗎?


贏在路上

真正的第五城可能會以兩種方式誕生。

1.新大區中心(同北上廣)。

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分別為,華北東北大區,華東大區,華南大區的中心城市,是所在大區資金資源,人才勞動力的匯聚中心。一線城市不僅僅是地區內最發達的城市,同時也是地區內的金融中心,享有資本分配權,天然限制了地區內其他城市的發展。除了深圳這個國家保駕護航的奇蹟,三大一線城市在地區內沒有對手,三大一線城市的統治區內,很難出現第二個一線城市。

國內恰好還有兩個,或者說三個處女地,位於四大一線核心腹地之外,分別為華中與華西。其中華西為西南與西北兩個大區。其中華中交通便利,中心城市的統治能力遠遠強於西部。

華中與華西最有可能誕生的統治者,依次是重慶,武漢,成都。因為重慶分別與四川和湖北相鄰,與二者的爭奪比較激烈,所以可能出現兩種情形。

a.重慶成為中西部共主,就像北京作為東北與華北的共主一樣。重慶本身就是直轄市,是中西部政治地位最高的城市,同時重慶也是目前最接近四大一線經濟總量的城市。如果重慶提前成為一線城市,屆時重慶的經濟腹地將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河南,陝西,貴州,甘肅等省,加上重慶本身龐大無比的體量,完全足夠與北京一較高下。

b.成都成為華西的中心,武漢成為華中的中心。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四川和湖北的戰略方向明顯就是向著把成都和武漢打造成一線城市的目標發展,不計代價。中西部目前並沒有一線城市,對於頂級人才的吸引力是比較低的,打造一線城市,構建一個可以承載頂級人才的平臺,對於中西部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重慶,武漢,成都顯然都在這麼做。

在這一點上,武漢和成都相對重慶有明顯優勢。兩個城市主城區,相對重慶更發達,城市功能高於重慶。尤其是科教實力遠強於重慶。

如果武漢成都成功了,那麼湖北四川就將成為新的廣東。成為虹吸中心,而不是被虹吸對象。

2.頂級城市資源再造地(同深圳)。

不論今天的深圳經濟上比香港強多少,在深圳成為一線城市的道路上,香港龐大的資金技術管理模式來源,是毫無疑問的最重要的因素。

香港的力量,在早期遠遠強於北上廣,但香港從來不是中國的一線城市,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卻唯獨不是中國金融中心。這就給了離香港最近的深圳,非常重要的機會。香港的土地和勞動力絕對是不夠的,香港的地價用人成本奇高無比,而香港龐大的資本,需要土地和勞動力來兌現。

可以這麼理解,深圳是香港,在大陸所建造的香港2.0。也就是說頂級城市異地再造,是有希望打造一線城市的。

目前北上廣深目前都發展到了非常發達的水平,地價和人力成本相當高,不約而同的開始了產業轉移。

北京在這一點上的動作最明顯,北京有天津和雄安兩個溢出對象,目前看來,天津作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城市,前途非常樂觀。

雄安新區的建立則是國家級戰略規劃,未來不可限量,但是目前還無法做任何斷言。

天津與雄安未來的經濟腹地,將與北京重和,同為東北華北。

廣州和深圳的溢出地是佛山和東莞,但是廣州和深圳顯然放棄了打造第三一線城市的做法,轉為大灣區模式。珠三角的城市一體化進程非常高,產業分配的格局也非常明朗,佛山和東莞顯然無法承擔金融中心的職責,未來不會成為一線城市,佛山併入廣州,東莞併入深圳的可能性倒是比較大。

上海周邊仍然是群魔亂舞的狀態,一線城市周邊仍然存在發達城市群的現象,只此一家。離上海最近的三個城市分別為南通,蘇州,嘉興。蘇州的發展程度已經相當高,以高科技製造業為主,上海能壓制蘇州的方面,恐怕只有行政地位與規模,蘇州的產業結構已完整,無法接受上海的改造。嘉興體量太小,而且被上海與杭州夾在中間,地緣上崛起的希望很小。

上海真正潛在的溢出地是南通。隨著長江口高鐵網的完善,南通與上海的交通隔閡將逐漸消彌,接收上海轉移,正當其時。而且南通的經濟是蘇北最強,在蘇北沒有對手,因為地理原因,南通完全有機會成為蘇北的中心城市,影響力屏蔽蘇南群魔。

如果南通壯大起來,影響你沿著蘇北大平原向外發散,可能的經濟腹地,將包括蘇北,魯南,安徽,河南等地。看似不起眼,但是蘇北的經濟總量,實際上大於四川或者河北省。

但是這裡我不敢說南通的經濟腹地能與上海重合,因為南通並不具備上海的地位,無法對蘇南進行虹吸。

綜上,潛在的中國第五城,分別為重慶,武漢,成都,天津,雄安,南通。


尹瀟深

根據現在的發展情況及城市投入情況來看,重慶的機會是非常巨大的,遠遠領先於其他城市!



重慶,地處祖國大西南府邸,擁有三千萬左右的人口及領先於其他城市的GDP增長,連續四年保持在10.5%以上,今年上半年的資本投入接近8000億,遠遠高於其他一二線城市!



重慶,在電子產業與汽車工業也有非常大的潛力和發展前景,現代集團投入的100億工業園馬上開始投入生產,長安集團與福特,馬自達,法國DS等相關汽車產業合作也到一定的規模,重慶兩江新區也得到大力發展!



另外,重慶還有一個一直被外界忽略的地位,那就是現在依然是中國舉足輕重的兵工產業基地,雖然一部分現在已經軍轉民,但是,生產的相關技術與設備非常完善,也繼續擔當國家軍工產業的重任!



重慶,還擁有大西南非常高效和完善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從一號線開始,已經逐步擁有了七條軌道交通線路,長壽,北碚,江津,永川等都開始建設軌道交通項目!



重慶,不但開通了多條國內航線,也開通了很多國際航線,渝黔,渝昆,渝成,渝湘,渝西等地方的高鐵及快鐵也在加緊建築或者已經通車!重慶,還是一個非常有特色,有文化,有溫度的城市,重慶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重慶,非去不可,重慶,大有可為!


惪28699826

不請自來,我個人看好蘇州,因為蘇州不僅有世界五百強企業撐著,其民企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而蘇州更是一個歷史名城,雖然很多人說蘇州是一個現代化的大工廠,但空氣要比某些城市好很多,蘇州2016年的GDP大約是15400億,位列全國第七,但是由於國家不夠重視蘇州,導致這兩年的GDP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依舊有許多人相信可能10年20年之後會成為繼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大城市。其實蘇州在很久一起就是中國第五大城市,直到最近幾年才被重慶和天津超越。

再聊聊別的城市,重慶這麼大,基本上和江蘇省一樣大了,GDP也不見得很高,還有N多的貧困人口尚未脫貧。天津的潛力也很好,特別是濱海新區,GDP超過了浦東新區未來也有可能是全國第五代城市。至於武漢成都...是集全省之力來發展自己,自己的小弟很苦,自己富得流油,GDP還不高,拿著東部沿海地區的錢來發展,還天天喊著秒殺一切城市,連蘇州GDP都沒超過。

看我這麼辛苦,點個關注唄,真的很累的


Tostadas

未來10一20年,中國大陸第五大城市會在哪?眾說紛紜啦!

我不想再用統計數字耒說明,每人心中都有的目標城市。

根據我的認知和理解,應該是在這十大城市中,出來一個,這是一件很不得了的大事情,各個家鄉人都為之振奮。

從東部起,南京、杭州、福州、天津、瀋陽、武漢、鄭州、西安、重慶、成都、蘭州、長沙、昆明等,有人就會反駁我,山東是你老家,難道就不能是?是啊,我還捨不得青島呢?

現在我在江蘇七十年,我就是個江蘇人,我說是南京,有友就反駁我,蘇州也有很大機會呦!

這種心情,我很理解,也很同情,誰不希望家鄉有特大城市,將給自己所在省份帶來莫大變化的!

其實,多少事情誰也說不定。一靠努為,二靠機遇,三有中央來定。四十年前,小小崑山只是普通縣城,現在誰敢小瞧,在某種意義上崑山將來能不能是第二個上海,誰能說定?

你能曉得,河北冒出一個雄安新區,她的將來無比輝煌,因為又是中國的最新明星,我們絕不能小瞧,黨中央做出了大決定!

向前走吧,第五特大城市必將出現,如果各地發展都快都好,能不能出現並列老五呢,我看也說不定!

所以,我是江蘇人,我說是南家。當然,要靠發展和機遇了!

不巧,浙江義烏還能變成特大城市,你認為當地人不朝思暮想嗎?四十年前,誰瞧得起深圳,她不過就是香港旁邊小漁村?

大千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