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出場可謂經典。人未至,聲先到。脆生生一句“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就讓黛玉意識到此人是位潑辣豪爽的角色。

語言是人的第一張名片,講話時的方式態度,甚至措辭,都能透露出一個人的性情如何,人品高低。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

是不隨意戳對方的痛處

舅媽有個朋友,兒子早早結婚,她很快抱上了孫子。但幾年過去,與她兒子同齡的表姐三十多了還沒有對象。

這位朋友漸漸開始在舅媽面前趾高氣昂起來。隔三差五就說些“女人年紀越大越難嫁啊”“再不結婚生孩子都難”,諸如此類的風涼話。

明知舅媽為女兒婚姻憂心著急,可她每次見面必將“女人結婚得趁早”的言論宣揚一番,越說越過分,氣得舅媽跟她斷絕了交往。

這不是她第一次因為講話專戳對方痛處而得罪人了:

別人有糖尿病不能吃水果,她偏讚美橘子很甜;別人的女兒遠嫁外地,她就炫耀自己閨女隔三差五帶一大堆東西回來看她…… 處處透著一種自己才是人生贏家的調調。

就在她為自己的“幸福”越來越得意時,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了。

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喜歡踩著別人的痛點,彰顯自己的優越,並且十分享受。

打著各種名義,把別人的傷口撕開。這種人他不是low,是真的壞。

天地為爐,誰不是在和人生苦戰,有著不願提起的傷心事呢?

良言暖心,惡語傷人。

但凡說話有分寸,有同理心的人,絕不會沒事就拿別人的苦難、難堪、無奈取樂,以此為自己的“幸福感”增值。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

是不去打擾別人的幸福

同學阿禾是軍嫂,有次她聊起自己坐了十個小時車去看老公剛回來,一臉幸福,旁邊的人冷不丁來了一句:

“我要是你老公,一定要你坐飛機去!跑那麼遠,真遭罪!”

阿禾被她這幾句話噎得說不出話來,但女生仍在滔滔不絕:

“我看你啊,結婚跟單身沒啥區別,他一點忙都幫不上忙!”

一番話下來,阿禾臉上洋溢的甜蜜蕩然無存,甚至微微紅了眼眶。氣氛頓時尷尬。

當時真想對那個多嘴的同學說,合著就你過得好!

幸福這個詞多少帶點隱私,在一萬個人心裡,有一萬種方式。

你眼中的痛苦,別人看來可能是另一種甜蜜。你嚮往的生活或許正是別人想逃離的。

做人要有界限感,講話要有分寸。不在別人熱情時潑涼水,不對別人的幸福指手畫腳是最起碼的修養。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

是不把話說死說絕,口無遮攔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打著“直爽”的旗號,口無遮攔:

同事換了新發型,大家都誇好看,他來一句“像狗啃的”一樣!

朋友千辛萬苦終於買了房,他說那個地方之前是火葬場你不知道?

客戶問你還記得我嗎?他說你這180斤的大塊頭,我想忘也忘不了啊。

如果對方面露不悅,就以“我就是性子直,你別介意啊”“不過是開個玩笑”“我還不是為你好”來搪塞。

把毒舌當幽默,把刻薄當坦率,說到底,就是自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想著一吐為快,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海明威曾說:我們兩年學說話,要用一生學閉嘴。

多言的人總給人輕浮的印象,而且“禍從口出”,若你所說的不能比沉默更有價值,更令人心神愉悅,選擇閉嘴不言才是聰明的行為。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會說話的人不僅僅是情商高

更是因為心裡裝著別人

言為心聲,一個人會說話的實質是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

作家賈平凹曾寫過一個故事:

朋友有口吃,說話慢。有天路上遇到有人問路,偏偏這人竟也是口吃,朋友就一語不發。過後我問他為什麼不說,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在說與不說之間,朋友為他人考慮的體貼彰顯無疑,品行教養可見一斑。

無論對於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還是家人,任何時候,好好說話都是我們能給予別人最低成本的善良。

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可以是一團暖人的火,也會成為殺人的刀。

前段時間發生在泰國的一場悲劇令人無比痛心。

兒子因沉迷遊戲,終日渾渾噩噩。父親有一天終於忍不住,把兒子大罵了一頓,對他吼道:“有種你就別活了!”,順手把上了膛的槍,放在桌子上準備離開。

就在父親轉身的瞬間,兒子抓起槍扣動了板機,倒了下來。父親以為兒子是裝的,過去對著兒子的腦袋拍了一巴掌,結果兒子的屍體滑落在地……

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

一切發生的如此突然,誰能想到父親憤怒時的謾罵,竟成了他與兒子最後的對話。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越是親密,越是隻顧自己發洩,不管對方能否承受。

試想,如果當時父親能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把握住說話的分寸,或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

語言是有情緒的,有溫度的,不管是對於陌生人還是對親近的人,說話掌握好分寸都無比重要。

說話沒有分寸,口無遮攔的結局往往是傷人傷己。

說出去的話像一把刀,扎向對方心裡,同時也給彼此的關係劃了深深一刀。久而久之,朋友反目,親人疏遠,一回頭髮現,只剩自己形單影隻。

而說話有分寸,懂得體諒,明白哪些可說,哪些絕對不能說,出口如蘭讓人舒服,自然更容易讓人感覺親近,從而擁有美妙的關係,更順遂的人生。

說話是門學問,也是畢生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