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易經用什麼書比較好?

LingYuan156291788

說說我的學易之路。

首先,有一本《易經》,一定要是紙質版的,一定是要帶原文的,堅決杜絕電子書,白話易經等類似書籍,當然,也不是一定不能有,但僅可以作為參考。至於《易經》版本,我是無所謂什麼版本,只要別錯章缺節少字的,都可以。如果可以,再買一本古漢語詞典,我一開始也不用詞典,後來就開始用了,古今很多東西還是差的很大,一開始不覺得,越學越是覺得必要了。如果你不急著“洞察天機”,這些裝備勉強可以了。我自認為自己是個學院派,倒不會去給人占卦算命,個人比較重視於《易經》本身。

然後,我們有了裝備咋辦呢?咋入門?我古文還算過得去,一開始是先看書的,自己看,誰也不參考,基本看完了也就忘光了。大概自己摸索了點門路之後開始看視頻講座了。這個比較講究,呵呵呵……以下言論絕對不是針對什麼,只說個人感觸。首先曾仕強,入門時可以聽聽看,尤其是前面講陰陽,爻位什麼的,他的方法還是比較不錯,至於後面的解卦見解,看心情吧,可看可不看,反正我不看;可以看一下傅佩榮,個人感覺有一定參考性;書籍的話張其成吧……當然這是我個人比較推薦的。現在這些,除了張其成老師偶爾在看,其他基本都放棄了,有些大師很厲害,但他不一定有名,我現在看學習的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大師,不方便透漏,若是有志同道合得以後可以一起分享。

南懷瑾老先生我沒聽過他關於易經的講座,但是聽過他關於打坐氣功以及關於道家的一些說法,老人家的一些說法和我的觀點有點不太一致,所以我一直沒怎麼了解。這就看你是釋道儒大哪一個了。

再然後,認識一些人,多探討。我一開始是自己研究,還覺得自個很了不起,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占卜還挺準,後來認識更多志同道合人之後,相互交流才發現自己很多歪扭的地方,而且高人大有人在,對方不一定在哪一方面有更好的理解何方法,交流會另你有更多頓悟。

最後,不要一味迷信權威,尤其是現代人的權威,順便再警醒一句,《易經》更偏向於道,卻是孔子做的繫辭等等,儒道雖有共通,卻也不盡想通,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悟,不作數的,只是希望每個人又自己的一本《易經》,而不是拾人牙慧,畢竟《易經》本身留從不屑於權威和永恆亙古。

好了,最後祝大家好運。


大禹Fish

易經是中國人的聖經。先要熟讀並記住原文,別看註釋,不建議輕易解讀,為什麼呢?普通人的意識維度達不到10維,最多4維而已。

往古來今,研易大家中,老子、孔子可謂入室,邵雍、焦贛、葛洪可謂登堂,京房、郭璞、尚秉和等入門而已。儒道醫同源,儒家尊易為首,道家尚易,醫家無易不通,“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豈虛言哉?唐人孫思邈,清人尚秉和均通易,易學博大精深,百姓日用而不知,我輩僅見“海市”,若觀“樓宇”,無非兩途:一為外求;二為內索。外求必依科學,內索必依智慧,其有他途?今人聰明有餘而智慧遠離,外求有憑而內索難得。明心覺道之學,幾人習得?智識不足,外求迷亂,必成神棍,誤己害人之徒多如牛毛,誹汙聖經,於傳承無益。

所以,解讀易經需要較多的知識儲備:首先學好高數,其次讀懂相對論,多瞭解量子論和超弦理論。這樣,你的意識維度才可能達到4維,再去提升至5維、6維就容易的多,此路徑需大學及以上層次才可。若無任何基礎,直接解讀易經,必成神棍,害己毀經,智者不取。

從科學路徑入手是最容易的,不會走火入魔,缺點是已有科學知識和觀念易固化,不能放空歸零,反成解讀障礙。可用佛經如金剛經、心經、楞嚴經等破解所知障。

目前最好的易注有三部,一為道德經,二為論語,三為黃帝內經。它們分別從道德、社會、生命三大角度剖析,各有側重點。易經是靠悟的,是最無用之書,注意:無用才有大用!

今人用易經算命,中下之士娛樂耳!上士不為。這也是易經的自我保護方式,雖歷萬年而傳承不衰。

無心讀易最上,目的性越強越無門而入,讀個三年五載,並且只讀不解,必有獲益。解易需從上述三大注入手,以經解經,或許會有較大斬獲,但即使學了二三十年,也僅知皮毛而已。

所以,江湖魚蝦之言,可信乎?


擺渡人2015

初學《易經》我認為最好的一本書就是已故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了。這本書是南先生在臺灣給別人講課之後,他的學生整理了講義從而編成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淺顯易懂,延伸合理,原文解釋等特點註定了他最適合初學者。

一、淺顯易懂

《易經雜說》這本書力求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語言來解釋晦澀難懂的易經原文。他沒有說是把一些比較難懂的起卦方法啊之類的給列出來,他講的都是比較簡單一點的,讓初學者對於《易經》有一個比較直白的瞭解。


二、外延合理

南先生在書中不僅介紹了易經經文的理解,而且介紹了一些對於易經邊延的知識。例如,《易》的起源河圖,洛書;還有方圓圖,納甲等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南先生介紹了像梅花易數,金錢課這樣簡單的起卦方法,讓我們普通人在遇事猶豫不決的時候也能夠起一卦算算。就算我們沒學到家,好歹也有個心理安慰對不?


三、《易經》原文解釋

《易經》原文解釋給我們的並不是單純的對於經文的解釋,也不是從什麼道德啊什麼的出發而言的。而是實實在在的給了我們對於起好的卦的斷法。如果稍微對《易》有點了解的朋友們肯定知道怎麼起卦,但是十個有八個不會斷卦,而會的那兩個裡也可能並不會斷。斷卦就是我們從卦象中能夠看到真實的事情的吉凶走向。

那麼,朋友們看到這裡只要對《易經》有一點興趣的,肯定想入手一本來研究研究了。某寶就有賣的,或者一般比較大的書店也有的。


我們愛傳統

初學易經的人,就傳統而言,歷代註釋是必學之書,但這些書的源頭全部是從《十翼》而來,而本人卻認為凡以《十翼》為準繩所闡發的觀點,均偏離了易經真實本源,所獲理解千差萬別,且無法窺見眾口均認的天地真理或者說規律,歷代名家大師如此,當世名家大師亦如此。記得有一句話叫做“真理越辯越明”,可是對於《十翼》以來的易經,越辯派系越多,且越發晦暗難明,二千多年來,說好的真理呢?竟從未顯現,若真理已明,還辯什麼呢?由此現象即不難判斷,用《十翼》的路子研易,是走向了完全錯誤的方向。真理是基於不可改變的事實得出的邏輯必然結果,例如太陽是發熱的,南極的冰塊是寒冷的,基於這樣的事實,我們必然能判斷在某一相同地方,有陽光的位置的溫度是要比無陽光位置的溫度要高的,而只要知道了何處結冰,即知此處寒冷。真理就是以這種無可改變的定論顯現給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說的是方法和現實結果是否有著必然的聯繫,有,即是真理,無,即是謬誤。易經作為天地一切真理的記錄體,人們對其理解理當符合現實的事物規律,《十翼》顯然沒有這樣的功用,“持中”、“守正”、“得位”,對於現實的人和事物是一種什麼樣的必然狀態?“卦德”對應於何種情況的現實必然狀態?“仁義”只能對人的行為作道德評論,卻不能用於事物的具體表現的描述,比如“這鉗子是很仁義的”,“泰山的迎客松非常守信”,這是十分可笑的說法,對於人的倫理行為的評論語貫穿全部而沒有任何規律描述的《十翼》,怎麼就成了學易的必需了?河圖、洛書反映了天地的原始氣場及其轉換形式,是易經的另一種表現,但對於其發現的傳說,純熟童話一類的東西,卻被歷代名家大師們常常提起,史實告訴我們,即使河圖洛書出現的傳說已經很久了,但其圖說的現世卻源自宋代陳摶之手,不過,也並不因此影響河圖、洛書的重要性,對於易經數理的研究,河圖、洛書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入手依據。若研易理追蹤事物規律,尋求行動指引,則任何一本包含了易經原古經,即包含了全部卦像、卦辭、爻辭的傳世易著,均能作為學易經入門的書,熟讀原古經,不必看任何解釋,不求理解,只求牢記。一讀註釋,必入歧途,若你有足夠智力,可能世上易學又要多出一個派系了。讀者確有志向學易經,請記住上述奉勸,並留意本人在頭條裡的各種評論和答問,只要你熟記古經,本人在評論和答問中的某些東西定能使你領悟到不同於二千多年來眾聖賢對易經的論述。另外,欲噴本人的讀者儘管噴好了,無非是些堅守《十翼》的研易學易者,甚至可能是根本沒有讀過易經的人,我說過,持《十翼》之理論者,不足以與之論易。這就是本人的態度。


亢悔亨貞

《周易》本卜筮之書,孔夫子認為周易“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認為《周易》太利害了,能算準天地人事,於是他著《十翼》來闡明《周易》之理,到漢時王弼掃象後,人們對《周易》的研究重在義理,幾與象數無涉,直到清代出現了來知德、尚秉和等人,才使《周易》象數之學復明於天下,這是《周易》研究發展的大脈絡,學易看書要從今到古,先看近代的,現代大陸人寫的書就不要看了,自己沒搞懂就寫書,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引人入勝,尚秉和《周易尚氏學》、《焦氏易林注》都是近代象數研究集大成者,值得一讀並可登堂入錄。


四一翁

先知道自己學的目的是學術還是應用,就象手機研發者和使用者一樣,使用者只要能瞭解功能會用就成,如果學周易預測的實用性我自己從幾十有關著書中(增刪卜易)是我最後所留下的唯一工具書,從基礎到斷章也很全面,斷章準確度非常高,,,,,


探索三界1

初學易經必須弄懂什麼是易經?為什麼要學易經,通過學習易經解決哪些思想模糊認識和遇到那些難題。我也是不大懂,和大家一起學習。所謂易經包括伏羲《連山易》,黃帝的《歸藏易》,以及後來的《周易》。相傳《周易》是周文王、周公旦、和後來孔子所著,即三易,合成為易經。學易經必須從原著學起,否則就會誤入歧途。在漢末《三國》之後,由當時鄭玄所代表門派把易學引入了邪路,算人的吉凶禍福,命運生死,及陰陽宅的方位風水。詐騙謀利,蠱惑人心,以致於後來謬種流傳,危害非淺。

易經是一部反映一定歷史時期自然界,人類社會狀況,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哲學內涵的書籍,歷史上的易學家又把它稱為玄學。玄是什麼意思?玄就是高深丶奧妙丶神妙的意思。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信息形態一樣,視而不見,聽而無聲,變化萬千,卻有規律。樞機之發,千里之外,應時感動或以招禍,或以致福,可以重複,能夠驗證,故而令人嚮往,令人追求,令人探討,令人迷惘。按廣義推之它包羅世界上萬事萬物,從河圖丶洛書的推演到易經八卦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全部內涵。大到宏觀世界,小到微觀世界都包括進去。還有說易經的易是古代文字日月的合寫,故易是研究日月運行及其規律的。還有的說易是:上知天文三三歸漢裝日月,下曉天理九九化原藏乾坤。所以只有學原著才能弄懂其中奧妙及原理。


荷蘆塘

《易經》有3個版本。I,伏羲氏發明創造的《易經》,內容有陰陽雙魚太極圖和3爻八卦。2,《周易》,周朝文王將伏羲氏3爻八卦推演成64卦。內容有64卦,配有卦辭,爻碎,講的是為人處世,治國安邦的哲學思想。後人將《周易》引伸到占卜。3,孔子編著的《易經》,內容是易經的歷史。建議你去書店,買一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的,賀華章編著的《圖解周易大全》)它含蓋了上面所說的3種內容,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客觀,通俗易懂。其它有關易經的書你不要去買,越看越糊塗。·五年前,書價88·8元。我用了一年時間看通看懂。


了悟一一一佛門俗家弟子

大部分學習《易經》的人,多以好奇占卜的準確而為之,所以用卜筮方面的書為宜。時日久了,覺的占卜難以如願,不準確!漸漸的又去啃爻辭,卦辭,總想找到解決的出路,時日又久了,對爻辭卦辭感到興趣了,因為覺的那是知識,文化,甚至是智慧與精神,所以比占卜有覺的善莫大焉!但最終,依然是懷著許多不解與疑慮而離開了人生!所以什麼書都差不多,因為人無完人,書是人著的,書自然也無完書!只有自己多覺悟,才是真正的“心書”,只有這本“心書”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易經》書!


泥水勞人

給你個建議吧!1,紙質或是上網能查古漢語的詞典。建議《漢典》網,很方便。因為漢語是有演化的,用現代漢語去理解易經不容易看到根本!2,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學》《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3,杭辛齋的《杭氏易學七種》3,沈竹礽《周易易解》4,高島吞象的易經活斷500例!5,張延生的《易象延》,看這些書足夠了!當然也沒必要一下全買,選擇一本相對容易懂的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