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將在多領域展開密切合作

伴隨本月2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之旅的開啟,中德兩國關係正在升溫。這是默克爾連任德國總理後首次訪華,也是她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的第11次訪華。雖是一次常規性訪問,但考慮到當前國際經貿形勢和中歐關係近一段時期的發展,此訪意義顯得更加耐人尋味。據悉,訪問期間,雙方將就中德、中歐關係與合作,以及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拓展新空間等問題交流和交換意見。

“高層交往對中德關係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透露,除了默克爾訪華,年內還將迎來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圍繞“一帶一路”及第三方市場合作、電動汽車、5G通訊以及機器人等領域,中德雙方將展開密切合作。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專家克里斯蒂娜·奧特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德經貿關係緊密程度前所未有,未來雙邊經貿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從雙邊貿易結構來看,兩國經濟有很大互補性。德國對華出口產品主要是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等,中國對德出口則主要是電子產品、紡織品等。

數據顯示,2017年中德貿易額為1805.7億美元,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是德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而在投資方面,2016年中國對德投資29.45億美元,同比增長258.6%。中德貿易在雙方國家經濟中均佔據重要的地位。

“德國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歐關係,尤其是中德關係的走向在經貿合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德國是製造業強國,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對中國製造業技術的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從德國方面來看,中國的轉型升級為德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尤其是增加了高端市場需求,所以二者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據悉,默克爾訪華會關注兩國關於互惠市場準入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的解決,而此前中德雙方也因外資併購審查等產生摩擦。桑百川認為,“中德經貿關係體量巨大,在雙邊關係中難免會存在摩擦,這突出體現在外資併購審查、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中德雙方都對彼此有不同的訴求,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但是雙方都應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態度,不應有歧視性審查等行為。” “中國的開放是堅定不移的,但是也是循序漸進的。”白明表示,近日中國取消了金融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對製造業的限制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漸開放起來,中國也會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

雖然美國與中國、歐盟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局勢緊張,且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但中德之間的經貿合作是主流,摩擦是局部和暫時的,摩擦一旦影響了經貿合作的發展,兩國都會著力改善和解決,放下爭議共同發展是雙方的共識和默契,這是成熟的經貿合作關係。

“未來中德在高端製造、科技創新等領域還會繼續擴大合作範圍,”桑百川稱,經濟的互補性也決定了兩國貿易合作的前景廣闊,加強中德間技術和產能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發揮德國技術的外溢效應,帶動中國產業技術升級,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

“中美貿易戰停火,對美擴大進口不會影響德國利益,中國對德國的市場只會越來越開放,此次默克爾訪華有助於增進了解,解決雙方存在的問題,也釋放出了雙方協作,共同促進多邊貿易體系發展的積極信號。”白明對此次默克爾訪華持積極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