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個月的養老金一發下來,老人就會立馬去銀行取走?

手機用戶64303017153

我認為沒有很複雜的原因,

是一個習慣問題。如同你發了月工資第一時間就會花的反應一樣。

1. 思想觀念

你經常會聽說誰家爺爺奶奶,手裡攢了一大堆錢就是不花,逢見到兒子女兒或是孫子,都會把錢給他們。老人取養老金也是想把錢實實在在的拿到手,他們總是會擔心錢放別處會不安全,放哪都不如放自己身邊,有的保管不善錢都爛了的事件層出不窮。

2. 國家給的

3. 生活的一部分

可能“一起去取養老金”就跟“一起來打麻將一樣”,成為了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我覺得挺好的,有個事掛在老年人心裡,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正事做的人。

在這裡,我也希望老年人不僅有養老金這一項資金來源,更多的可以是兒女孫的孝順。

我有我的見解,你有你的看法,歡迎您的留言評論,展現您不一樣的態度!


懂財帝

“草根影像”對這種現象有幾種不同的觀點:

第二個原因老人習慣於定期存款。與年輕人的理財方式不同,很多老年人更習慣於定期存款。養老金賬戶雖然也有一定的利息,但是利率相比定期存款方式偏低,而且不利於老年人掌握資產情況。所以老年人選擇每月把養老金取出來,然後將多餘的錢定期或不定期存入某個賬戶,一是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息,二是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資產情況。

第三個原因就是生活原因,不取出來他們吃什麼啊。既然叫養老金,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養老的,而且他們也沒有其他收入,所以每月都要取出來,用於購買生活用品。老年人身體條件越來越差,有時候還要經常吃藥,為數不多的養老金也可能捉襟見肘。

第四個原因是經常給孫子輩零花錢。俗話說“隔輩親,親又親”,很多老年人對自己的孫輩格外的親,祖孫間的天倫之樂,是任何物質享受都無法代替的。很多人老人都喜歡準備一定的現金,給孫子們買零食,還時不時地給孫子們一些小額現金,讓他們自主支配。


草根影像

老人每個月把退休金取走是生活常識性問題,因為我們沒有站在老人角度考慮問題,所以才不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自己去聽老人們講才知道為什麼。


有一次我去銀行開卡,正好趕上老人排隊取養老金,我聽大爺大媽們講每個月發退休金的日子銀行大廳排隊的特別多,我就問他們,為什麼要取出來那?用錢的話再取不一樣嗎?

聽了大媽大爺們的說法以後才恍然大悟,接下來我們聽聽大媽大爺們是怎麼說的。

大媽說“辛苦一輩子40年的工齡現在每個月能開2500元左右,你們年輕人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在城市生活日子過的也很拮据,每個月生活開銷水電煤氣等等就要1500元,如果兒女回來又要買水果買海鮮和肉,如果有孫子孫女的更要買些好吃的。如果有個頭疼腦熱的話還需要看病買藥。基本上每個月的養老金沒有剩餘,如果哪家孩子結婚什麼的還要隨禮”


聽到這我就明白了,為什麼老人要把退休金取出來。因為每個月基本上養老金去掉花銷不剩下多少,所以一次性取出來反而更方便。因為老人不懂得網上購物或者用手機付款,他們只能現金消費,這就出現領取養老金的日子老人取養老金的現象。

反過來講,我們年輕人可能一個月不花現金,因為有手機支付和網絡購物,每個月的工資可能都沒取出來就在網上花掉了。


綜合以上因素的考慮,老人每個月把養老金領走是一件生活常識性問題。

相信退休的朋友更懂其中的原因,希望退休的朋友們在下面說出你們真實的想法,讓好奇的年輕人更懂你們。


舉一反三

每到發放養老金的日子,就會有很多老人到銀行排隊取錢。

屆時銀行大廳內會座無缺席,熱鬧非凡。

有的老人甚至會從大清早一直排到下午。

他們還會自帶板凳、報紙等工具,一邊排隊,一邊聊家常,簡直是風雨無阻呀。

但據瞭解,現在老人的養老金,普遍才六七十塊,100快也沒有。

為什麼每個月養老金一發下來,老人就會急著去取走呢?

首先,對於錢,特別是養老金,老人一般都是比較在意的。

每當養老金下來後,因為老人沒有開通短信提醒服務等,所以他們需要去銀行取出,並確定金額。

再加上許多老人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他們每天開銷也不大。

另外,現在還有許多老人,認為把錢拽到手裡,存在家裡才是最安全的。

他們普遍都不怎麼信任銀行,總覺得放在銀行是虛的,拿在手裡的才是實的。

並且養老金的存在,會讓一部分老人產生成就感。

認為自己也能有收入,為子女減輕負擔。

他們也喜歡用自己的錢,為寶貝孫子買東西吃,孫子開心了,他們就開心了。

所以不管老人用什麼方法支配他們的養老金,只要他們開心就夠了。


找靚機二手機

1、老人們平時生活習慣使用現金

而且,有部分老人特別是農村老人,他們的養老金一般都是發放到信用社的存摺裡,實在不方便平時取出,農村裡的信用社也比較遠,跑來跑去也很麻煩,乾脆一次性取走。就算髮到銀行卡上,櫃員機也不多。

2、老人們每月開銷所剩無幾

此外,大多數老人的養老金都不太高,農村的自然不必說,城市職工的養老金只能拿到退休前工資的百分之幾十,大部分用於生活開支,包括食品支出和水電煤氣等等;年老了,會有些健康問題,醫療開銷也大。

有時候,子女和孫子孫女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們還要買些好吃好喝的,開銷相應就增加。子女給老人們錢,老人們一般會說“不用啦,夠花”,更多的是老人們諒解子女們在外生活的壓力,不希望增加子女的負擔,因此老人們最後剩的都不會太多。

3、相比放在銀行卡,老人們更喜歡保管現金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老人有保存現金的習慣,他們大腦沒有儲蓄的概念,也不知道怎麼去保值增值,亦或是投資。相反,

他們認為,銀行也未必靠譜,放在手上心裡才能安心,想用的時候就能用,總有需要應急的時候,例如兒子需要娶媳婦、家人重大疾病等等。

還有一種是養老金較高、每個月都剩很多的老人,他們可能和我們年輕人一樣,會有很多張銀行卡。發放養老金的賬戶對他們而言,只是“工資卡”,應該把錢都取出來,放到自己的儲蓄卡。他們還覺得,“養老金的賬戶”是國家給我的,不是屬於“我自己”。

所以基本每個月到了月初,如果你看到銀行里人滿為患,而且一大半都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不必感到驚訝,抽空跟老人們聊聊你就明白,今天只是到了發養老金的日子。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這個問題,根本上還是與老有關。

首先,老有所養,是政府的責任,同時養老金偏低,讓很多老人入不敷出,所以工資一到,立馬取出,所以希望政府大幅度提高養老保險金。

其次,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意思是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出遠門去求學、做官,萬一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這種是字面的解釋,其實在孔子的時代,人的壽命都不長,在老人老了之後,那麼就有可能面臨去世的可能,所以作為兒女就要時刻關注父母身體狀況,要知道那個時候是沒有現在交通和通訊的,走了就找不到,出了問題就會很麻煩。

兒女怕這樣的事情出現,那麼父母又何嘗不是怕自己不知道哪一天就可能不在人世了,錢不在他的手裡,損失了,兒女也可能得不到的,所以就會馬上安排人取出來,要知道現在老年人除了身體健康原因,一般花錢都不多,有了錢就給兒孫輩買東買西,或者逢年過節給孩子零花錢。

而且老人絕大多數相信現金為王的人,總覺得錢在自己手裡踏實,導致立馬取現金的結果。


煮茶聞書香

為什麼每個月的養老金一發下來,老人就會立馬去銀行取走?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一個答案。問這種問題的人都是小年輕人吧?

確實一般每月十幾號,特別是養老保險發放的日子。公交車上就會多出好多自帶小板凳的老年人,然後前往定點的銀行。

為什麼我說定點的銀行,因為社保以前發放待遇的銀行是指定的,不是說所有銀行都可以領取。而且最早的時候是存摺,我記得青島開發區原先就是工商銀行。

經常還遇到,去排了半天隊,一取錢沒有到賬。有的聰明的老年人,會晚那麼一兩天。聽到其他人領取了待遇,再去銀行。我在公交車上經常會聽到,誰誰說已經發了,他已經取了,我們趕快去吧。然後一群老人組團坐公交車,殺奔銀行網點。

呵呵,老年人對於一個金錢的渴求,比我們年輕人要執著的多。

其實老年人經歷過太多,現在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他們經歷過很多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現在國家能給他們發放養老待遇。自然是一秒鐘都不能多等,畢竟在他們看來,在以前那種沒有電腦的時代,存入銀行裡的都不如拿到手實在。

我們經常會看到老年人把錢藏這藏那,然後潮溼發黴了、老鼠啃了,這一些不幸的報道。我們在莞爾一笑的同時,真的應該思索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善待老人。

我們現今的生活都是他們在,一窮二白的時代,慢慢的,給我們鑄就的輝煌基礎。如果叫現代的年輕人去過以前的生活,大概都會瘋吧。

所以,尊老愛老敬老,付諸到行動上來吧。


暖心人社

換位思考,一個家庭生活費計劃花,所以每月工資發領取工資生活非常正常。

我也是同樣每月領取退休工資,計劃花到下月發工資。普通人民都是這樣,難道不靠每月退休工資靠什麼?吃飯,買菜消費?


劉愛源

答,我也是一個退休的老人,說句實在話,每天都在盼望著發退休金的日子,為什麼?每月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儘管縮衣節食,錢還是不夠花,食品伝格的上漲,蔬菜伝格浮動,人情應酬費增加,水,電,房租費開支等真是無法精打細算,有時愁了上月等下月,這種艱難不好向孩子們訴說,怕引起誤會,說你叫窮,又不好向左右鄰居傾訴,怕人家誤會,得祜不知祜,早點排隊到銀行領錢,其名曰,忙,家內家務事多,還要領孫子到幼兒園去等等,好光彩,生話充滿著陽光,只有晚上就寂後,當老婆面前將工資2000多元如何安排,先急後緩。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湊著過吧,您不提出這樣的問題,真不好意思講出來,見笑了。


河山59286680

剛剛開始時,每個月的養老金髮下來,老人們排起長隊馬上要從銀行取走,而現在隨著我國養老金體系的逐漸完善,很多老人也學會了ATM自助取款,所以現在也有部分老人不急於把錢從銀行拿走,我見過一些人是把養老金積到一定數量,去買理財產品,所以,現在老人也並非全都是養老金一發下來就要領取的。

那麼過去每個月的養老金髮下來,為啥大家要排長隊領錢?甚至還有人排隊一個上午,就是為了領這個月的養老金。我們覺得其中原因有這麼幾種:

第一,我們國家年年都在提高退休職工養老金髮放標準,為廣大老年人生活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作為老人來說,其他渠道的收入已經不多,他們就是想每個月年看帳上的錢是否有所變動,是不是這個月國家給咱加了工資?正是因為每個月都有這個好奇心,所以大家都要排隊領取養老金。

`第二,部分老人的觀念認為,把錢放在銀行,躺在賬上,不划算,拿出來放在手裡才更安心。更何況,人至老年之時,身體容易生病,而生病身上總要有些錢備著才穩妥。現在我們在大城市雖有醫保卡,但是個人若是有個頭痛腦熱的,每看一次病總得要個三五百元的,而現在都市退休老人的月薪也只有3000至4000元,把每個月的薪水馬上拿出來是很正常的。

第三,我國的穩性通脹比較歷害,特別是元旦、春節或者天氣有了大波動,老人們專注的蔬菜和肉蛋價格就要上漲,在很多老人看來,把錢放在銀行裡面,其購買力馬上就會下滑,如果把錢拿在手裡,購買點東西,這樣才安心一些。所以,在工資發下來時候,就急著給家裡添點東西,這樣即使面臨物價上漲,起碼心裡還好過一點,必竟你也在第一時間搶到了一些生活日用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