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年免費乘公交車改成每月若干補助,還會有老年人在早高峰擠公交嗎?

一切孤獨都是罪行

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感慨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對於大多數上班族來說,每天早晨坐公交車上班的時候總會發現,有很多老人也在擠公交,特別是上下班人多的時候,老人特別多,很多人不情願的給老人讓座,於是很多人就在心裡想,如果老人坐公交也要收費,是不是高峰期乘公交的老人就會少了?

當然,而且上海目前就是這樣做的。上海前些年,對於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但是鑑於高峰期老人太多,於是把免費改成了發放補貼,每個月150元的公交補貼,現在好像是180每個月了。這種舉措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早晚高峰期公交車的載客壓力,可以說,效果非常明顯。

為什麼把免費乘車改成補貼之後,就能改善這種狀況呢?

因為這些補貼直接發放到老人手裡的時候,就會變成他們自己的收入,他們不會有事沒事就坐公交出去,這種補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他們主動抑制自己的出行頻率。特別是早晚高峰的時候,老人不能免費乘車,他們也就不願意花錢擠公交受罪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這種舉措是非常適合推廣的,上海市作為試點城市首先實行了這一舉措,對於緩解早晚高峰期公交出行載客壓力有很大的幫助,其它城市也可以效仿,緩解上下班公交載客的壓力。


就是喜歡你1314520

我也是老年人,平日很少乘公交,若外出辦事,大多都是走路或騎自行車,圖的是鍛鍊身體。我並沒有因為國家給我發了免費乘車公交卡而閒著沒事乘車玩。至於因部分老年人在早高峰出行增加公交壓力問題,有人提出了用取消老年乘車卡而以資金補貼的建議,個人表示不贊成,其理由如下。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凡事有利有弊。若取消老人乘車卡,以發補貼方式乘車,那麼不經常乘車的老人基數很大,這既增加了政府財務負擔,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即不乘車的老年人,卻額外增加了收入,局外人有的可能又要說三道四了。

第三,人們對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因為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經常坐車的老人或許不贊成取消老年乘車卡。而不乘車的老人則擁護髮乘車補貼(因為不坐車也發錢心情美美噠),這符合情理和常規。但不能因為如此在社會福利政策實施上變來變去,這樣是沒有盡頭的,因為任何政策的實施永遠不可能達到人人都滿意。

第四,我們看問題的出發點應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即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不能感情用事以偏概全。不能把局部當全局,也不能把個體當整體。無論哪個群體,客觀的說有理智眀事理的人必竟佔大多數,不能因為個別人或少數不可理喻之人的不良行為而否定整個群體。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素質高低之別,總拿個別為老不尊的老年人說事真的沒啥意義。


老當益壯41148740484

如果每個城市都給老年免費乘公交車改成每月若干補助,老年人在早高峰出行會大幅減少,能夠明顯緩解公交擁擠現象,為正常通勤人員提供便利。以上海為例,上海是從2016年6月26日零時開始,終止實行70週歲以上本市戶籍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的政策,取消了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及地鐵的待遇。取而代之的是對上海戶籍老年人進行新的綜合津貼制度。具有上海市戶籍且年滿65週歲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綜合津貼,標準按照年齡段分為五檔,從65週歲一直到100週歲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補貼。

用經濟補助取代“敬老卡”的使用。目的還是為了緩解日趨嚴重的交通壓力,同時也讓老年人過的更體面,活得更有尊嚴。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二個方面的考量1.體現對老年人陽光政策貨幣福利化。2.緩解交通壓力。

1.以上海為例,根據當時大數據的統計顯示,2015年日均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車出行的老年群體佔比在16%左右。而每週一至三次免費乗坐公交車的老年人不超過群體總數的30%左右。更有數據顯示大約有50%以上的老年群體基本不乗公共交通或者很少乗公共交通出行。換句話說,絕大多數老年人是不乘公共交通的。為了體現更加公平的原則,形成陽光照射全覆蓋,個個老人能夠享受陽光政策貨幣福利化帶來的好處,也讓老年人過的更體面,活得更有尊嚴。更是踐行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

2. 新政實施之後,老年人免費坐車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了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共交通壓力,起到調節客流的作用。尤其在高峰時段,減少了老年人與年輕人因讓座等問題引起的衝突概率。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儘管上海有一千多條公交線路和十四條地鐵在運營,後續還有數條地鐵逐漸開通運營。但是上海人口壓力仍舊巨大,特別在早晚高峰期,每天出行人數始終運行在交通體系承受的最大範圍之內。另一方面,如今放在口袋裡的錢再拿出來用,老年人出行肯定要考慮成本問題。乘車兜風現象已經完全杜絕,交通緩解程度大幅提升。應該講這是一種雙贏的舉措,從過去部分老年人群體得益(免費乗車)到現在變為整體老年群體都得益。而公共交通擁擠狀況也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應該給與支持。

事實上,從新政落地並實施近二年的社會效果來看,上海的舉措還是非常受人歡迎的,據調查,70%以上的老人是比較滿意的,社會通勤人員也讚賞。不過政府支付給老人的補貼費用比過去因老人乘車而支付給公共交通的補貼費用要多幾倍,每年達到40至50個億的人民幣。要想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模式,地方政府需要有較強的財政支付能力。同時,公共交通體系將隨著經濟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完善和發達。


上海BlairChe\n

老年人早高峰時擠公交是青壯年人造成的。一是青壯年人上班去了,他們的子女(老年人的孫輩)要上學,必須由老年人護送,要護送就要擠公交。二是青壯年人上班去了,家務事包括買菜做飯都歸老年人了。老年人要去農貿市場和超市必須擠公交。三是有部分老年人要外出跳廣場舞或鍛鍊身體,也必須擠公交。我分析這是造成老年人早高峰擠公交的三大主要原因。要解決這幾個問題只有公交公司增加運力增開早高峰公交班次。就象春運高峰鐵路公路民航增加運力投放一樣,你總不能指責旅客為什春運高峰要回家過年,所以也不能指責老年人早高峰為什約要去擠公交外出,這是同樣的道理。


老解178540963

公交車,不是保證一人一正座的旅遊大巴觀光車。人人都知道,擠公交車是受罪不是享受。年青人都覺得擠公交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難道老年人就不怕苦不怕累,有事沒事去擠擠公交車尋找一下樂趣?近年來網絡上太多太多偏激不理智言論,指責老人坐公交車的行為,好象只要有老人乘搭公交車,他(她)就是貪小便宜的壞人,是十惡不赦的壞人變老了。好象老人就不該有跟據自己的出行時間去坐公交車的權利。說老人乘坐公交車是自私的人,其實你們才是極度自私的人。公交車只能為你們服務,不能為你們認為看不順眼,看不順心的人服務,你們就滿意了吧。


老叔又出山4

這個問題我願意回答,如果全國都向上海市學習將老年乘車卡改為每月發放補貼,老年人趁高峰期乘車的現象決對可減少。因為每個人都有私心,既然國家給了我這項福利,我一天不坐就吃虧了,所以有事無事,小事小事都要天天去坐,只有這樣才心安理得。還有就是年青人心裡不舒服,不舒服的人大都是沒有文憑,沒有後臺,沒有一個好的家庭的年青人,他們覺得自已一天多辛苦還投幣刷卡乘車,而老年人一年到頭都在玩還免費乘車,並且還要求讓坐給他,所以心裡不平衡,就產生了罵老人,恨老人的心裡。我國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離不開前輩人的犧牲付出,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沒有老人的付出中國如今也沒有這樣強大,這個道理年青人不懂,但自已有父有母這個道理該懂吧!年青人奮鬥有困難但不能把責任往老一輩人身上推,應想想自已年少時為什麼不用心讀書,只能給老闆打呢?年青人也應該向前看,也許再過四十年退休後也許免費乘飛機,乘高鐵呢!那時年青人罵你們你們又有何感受?當然有些老年人逞強,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搞不好就動粗的野蠻老人必定是極少數,不要把某些老人的缺點打擊全國上億老人。我完全贊同上海的做法,把老人福利打入卡上,老人也許出去一次買三天的菜,也許有的老人一週出去一次,還有一月出去一次,這個高峰期擁堵的情況不就解決了麼。這只是我的片面之想,不正之處,望批評指正。


手機用戶3955293418謝

現在老年人早高峰出門,他們一般是參加理財教育、養生培訓。理財班和養生班上課時間都是正常工作時間,按老人上課情況積分發獎品。乘車免費改為發放月補,對參加理財教育、養生培訓的人抑制小,發財或長壽比省小錢重要。平時喜歡坐車上早市、逛超市老人,改發車費月補後,他們也許會多走幾步而不再乘車,節省幾元車票錢可買幾斤蔬菜回家。


429方寸世界

首先,提問題的先生要 注重一個事實,人都要老的。有這樣的想法是典型的今日有酒今日醉,只為自己作想。老年人早上擠公共交通主要有二:送孫子上學,到農批市場買便宜菜。他們這樣做是給兒女分擔生活壓力,同時適當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延遲衰老過程,至於晨煉,坐氣車晨煉那是大笑話。主要是我們自身忘了一個事實:對待自家人儘量寬容,卻對別人家的子女嚴要求。比如一老人帶八歲左右孩子坐車,只有一空座,那麼一定是孩子坐,老人寧可站著,同時怪別的年輕人不讓座。試想那不讓座的人他也是他家的孫子長大的呀,他從小就處處優先,現在要他給別人優先實在是轉不過來。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理解老人,另一方面從自己家教育做起,讓我們的孩子要關愛社會上所有的人。還有一點,老年人罵人實際上是大腦退化的表現,俗語老小老小。大家有時間可看一下高爾基小說童年,看看他外公的表現。


靜心隨緣30




去銷老年免費乘車卡、改為現金補助,老年乘車人數會減小10%左右!但是、公交早晨高峰不會因此緩解!

為什麼?:

一、老年人還會繼續帶孫子們入托、上學,這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幫助兒孫、這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

二、老人們習慣乘早公交車去超市、農貿市市場去買菜、買糧等食物,為兒孫們準備中餐和晚飯;

四、乘公交車去郊外鍛鍊、爬山,她們堅持幾十年、不會因為幾元錢而停止與放棄,這己成為他們人生不可分離習慣;

五、探望親朋好友,參加傷亡老人的葬禮,他們肯定不會因此放棄,而且是群體性的活動,家人會陪同;

去銷老年乘車卡,改現金補助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給城市老人現金補助,也得給農村老人補助才顯得公平;經濟發達地區、幾個直轄市能做到,你其他地區還在扶貧幫窮,那裡有那麼多錢來補助坐車費用?

你不為老年人讓座位、那是你的志願,不違法!玩公交、鬧公交的人是極少數!老年人就這點福利、而且這是階梯遞增式的,你將來也會享受,難道你不準備享受?


海海147035523

對於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或是改成每月給老年人補貼的問題,其實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偉大祖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中國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和社會主義福利。但是由於我們偉大祖國東,西,南,北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差距很大,東,部及沿海城市經濟增長和發展速度較快,而中,西部及其邊疆地區經濟增長和發展速度相比不是很理想,這就給名地方的稅收及忚方財政,及地方的就業等,等帶來很大的困難。因為象給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之類的社會福利,所用資金,均屬於地方財政撥款。所以經濟發達省區社就業渠道較廣泛,地方政府財政富裕,怎麼都好辦。為解決城市交通擁擠,就可以採取現金補貼,讓老人少出行的方法,緩解公共交通壓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政府不僅要面對城市的就業壓力,還要面對地方財政資源短缺的問題,如果要想按照經濟發展地區,給老年人每年一次性的現金補貼,是必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另外,一但老年人領了交通的補貼,都不出門乘車,不把所領到的補貼用於交通出行,就會讓從事公共交通的企業紅濟效益下滑,導致一部分從事公共交通行業的人員就業機會減少,或是下崗失業。因此,對於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的問題,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給予老年人的一個社會福利,但又由於各地區省市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執行的方法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要想在全國各城市同用一個標準,一個方法,那肯定是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