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養老?

馬背男兒2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們思想也隨之解放,“養兒防老”或者“養老需養兒”的思想被打破。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扶養子女壓力大,諸多因素導致部分人會選擇一個人過完一生,但隨之而來的養老問題卻很棘手。

在不涉及經濟條件,家庭狀況、工作類別、身體狀態等眾多可能影響養老選擇的前提下,談一下“一個人可以選擇的養老方式”。



請保姆專職照顧,度過老年生活

在年老後面臨的問題,無非就是吃飯、看病,想要更多的娛樂活動,並不現實。請保姆解決一日三餐,遇突發身體疾病,能夠及時就醫,請保姆完全可以解決。但是,選擇這種模式養老,需要儲蓄養老準備金,專職保姆的費用是一筆不小開支。



進入養老院,享受專業服務,安享晚年

養老院是國家為解決養老問題所設立的非營利性服務機構,每年國家財政對於養老院、養老驛站投入力度很大。養老院的護理人員會經過嚴格培訓審核,服務水平更加專業,再者在養老院也有很多同齡老人一同進行娛樂活動,即能解決生計,也能享受生活。



以房養老,淨化身心

現在有省市推出“以房養老”政策,即你可以選擇將房產上交國家,然後由國家為你的後半生“買單”。錢和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尤其一個人到晚年也無子女,錢財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將房上交國家,淨化身心,安享晚年生活,也足以。

發達國家的養老模式確實豐富完善,但是去異國他鄉養老,體驗並不一定會更好,應該對我們國家充滿信心。

也許你還年輕,身邊朋友還很多,但當你老了,身邊朋友逐漸離開世間,沒有子女陪伴,身體條件也不允許你出去旅遊,到那時孤獨感會讓你崩潰,甚至想選擇“安樂死”。所以,一個人過完一生,要慎重選擇!


養老那些事

獨居老人的話,以下幾件事提出供您參考:

1、制定生前預囑。目前國內有一些有公信力的機構可以提供此類服務,在自己意識清醒情況下,把自己身後事安排妥當,交由第三方執行;

2、針對有可能在家中或其他生活場景中突然離世的可能,聯繫民間公益組織和志願服務機構,建立每週/每天的定期聯繫,避免突然撒手人寰卻無人知曉的悲劇發生;

3、在身體尚可,有自理生活能力時,與周圍同類人群的社會組織建立緊密聯繫,分享互助,提高精神生活質量;

4、在身體失能或半失能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儘可能選擇入住養老機構;如選擇居家專人照料,則需同時與社區、志願機構、服務公司等建立三方監管機制,避免護工失德行為發生。

歡迎大家發表意見評論,共同獻計獻策,為獨居老人貢獻力量!


蝸牛故事養老

這個問題比較空泛,不知道您的具體情況,比如年齡,月收入,資產,健康等情況不好說。就當是普通人吧,一般情況下退休金能達到2000元,退休後職工醫保不用再繳費了每月按退休金的3.5%劃入醫保卡。身體健康沒毛病的話每月退休金基本上只能保障有飯吃。 所以建議經常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避免生病無人照顧的情況出現,畢竟按照退休金計算的話是請不起護工的。


數碼喵小撲

要有信仰!多唸佛!就看得開!放得下?活得自在!


慈證

國外不瞭解,只說國內。首先要找一個環境好一點的房,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然後是有自己的愛好,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好身體,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至於物質條件,說的過去就行了。


李向陽19

首先移居國外不太現實,原因都懂的;國內如果是獨自一個人的話,七十歲以前能有充沛精力自己開車時,自駕到處遊覽,七十歲以後行動不便最好就近找一家養老院居住,這樣既不會感到孤獨寂寞(因人是群居動物),同時如果遇到三病兩痛等不適情況也有人照顧


劉承斌SC

一個人去國外養老就免了,語言不通,沒有親人和朋友,會更加孤獨。

找一山青水秀之地,約幾位志趣相投之友,看書,跳舞,旅遊,釣魚,打牌,隨心所欲,互助互樂,人生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