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老人不想住養老院?

蘭心伊悅1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加,養老院逐漸成為一個社會比較關心的熱點話題。為應對老齡化社會,我國部分養老院已經根據老年人的需要,打造好了較系統的基礎設施和提供出較好的伙食.

然而,現實數據顯示,依然有很多老人不願意住進養老院, 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我國屬於傳統觀念較深刻的國家,人們的傳統觀念未改變,認為老人唯有跟子女住在一起,四世同堂,共享天倫之樂才是幸福才是孝順;也有是老人們對於兒女的依戀,捨不得去拆開這個家的概念。幾十年的家庭生活,讓老人們在這個家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可以說已經是根深蒂固。一旦進入養老院,就意味著將這個家拆開。這是老人之所以為什麼選擇在家養老的主要原因,也是養老院體系現在無法補全的最大體系缺陷。

2、對養老院的服務質量問題抱有較大的顧慮。大多數人對養老院會懷抱有疑問,質量真的過關嗎?護理人員服務質量差嗎?基於關係自身養老生活的問題,很多老人還是會選擇已經習慣了的家庭式養老。

4、不自由,不習慣集體生活。老人各有各的脾氣,看起來集體生活多了玩伴,但也多了矛盾,有人群的地方自然就有糾紛。與他人共住一屋的生活也多有不便,雖然生活規律,但終究少了家居的隨心所欲。

5、養老機構價格消費不起。老年人的增多,養老機構成為熱銷,亦正因為老人多,家庭負擔比較重,才會產生養老問題。因此,大部分人並不排斥養老院,選擇不去養老院的原因卻是擔憂養老機構價格上的問題。

其實,我國國內還是存在著很多喜歡或想要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儘管會有一些養老機構的負面信息,但僅僅是少數,目前,我國確實存在有部分養老機構擁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給老人們提供優質的服務,部分護理人員都是持證上崗。不僅如此,養老院的老人們比起空巢家庭的老人在養老院更能享有色彩的人生。進入養老院好處如下幾點:

1. 減輕孤獨感:養老院有許多年齡相仿的老夥伴,還有比較豐富的業餘活動,比起在家生活要有意思得多,因為雖然是跟子女同住,可是子女一般工作都很忙,通常沒有過多的精力陪老人家,而且,老人與老人之間也有更多的話題,不存在“代溝”。

2. 安全:養老院一般白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員,而且有基本的醫療設備,老人如果急病發作,絕對不會因為沒人發現而耽誤了搶救時機。

3. 有利於家庭團結:這個觀點不是說不孝,而是現今兩代人在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等等各個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差異,而且有的時候人歲數大了以後,性格、脾氣可能會不如從前,心理也可能比較脆弱和敏感,老年人與年輕人長久相處起來多少會產生有矛盾,而距離恰是產生話題的一點。

當然,在此基礎上,養老院裡人們的生活不管是多麼豐富甚至獨立也好,終歸最渴望的還是來自親人的關懷和日常的探望,這樣才不會讓他們形成自己已經與家庭脫軌的錯覺。誠然,如果缺乏家人的關心與問候,那麼即使養老院已經十分完善,越來越多的老人還是不會想要住進養老院。


頤福來養老


談到孩子,我們常說:有一種冷,是你奶奶覺得你冷。

談到老人,我想說:有一種養老院,是你身邊的人覺得,你該去養老院。

至於去不去,也不能綁架,那最後還是遵從老人的意願多些。

這個,你剛看到圖片中的那位90歲老人劉奶奶,很有發言權。

她是我的一位鄰居,無親生子女,老伴兒去世近10年,此後她一直獨居。對門鄰居、社區工作者、我、一位老同事、一位老鄰居組成了劉奶奶幫扶俱樂部:有人買菜,有人送報,有人幫交取暖費,有人比如我負責一些複雜有難度的事,因為我最年輕。

這些人這些年,都在做一件事,一邊照顧她,一邊勸她去養老院!結果呢,你懂的。

老人有些錢,去養老院應該是足夠的,檔次她隨便挑。但她總說,我明年再看看,先這麼活著。我認識她七八年了吧,她就這麼頑強過了七八年,5樓也不怎麼下,從八十二三歲,熬到了今年,九十了。

有一次,我打電話三次,不同時段,持續沒人接聽。她很少出門的,所以就有些怕了,越想越怕,去探看,咣咣砸門,有動靜,還活著!——就是這麼直觀的感受。

為啥不去養老院?

吃不慣,沒有這些老朋友常見面,空間不是自己的了,不知道和別的老人能不能處得來……劉奶奶沒有提錢的事,因為她不差錢兒。

她的選擇,也是很多老人的顧忌吧。那就是生活環境的變化。這或許也是很多人組團去養老院的原因,你不願意自己孤零零一個人,七老八十了還要如同闖社會一樣,去適應新環境。

這是去年夏天,我帶她,我斗膽帶她去圓夢——登報尋找當年老班長、好大姐——娟姐(圖片是年輕時,現在91歲了),找到後,去看望。

娟姐沒去養老院,但人家住家屬樓,小獨院那種,兒媳婦照顧著,殷實得很,遠不是劉奶奶所能比的。

這種獨居老人不去養老院,還真是讓人扎心。我該給她打電話了。

你身邊,哪些老人抗拒養老院,理由充分嗎?


遼瀋名醫

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養老機構逐漸成為一個熱詞,很多養老院都很緊俏,進去需要排隊,裡面有很好的醫療措施,伙食也不錯。但是仍然有很多老人不願意進入養老院。我外公在去世前住了一年養老院,我曾經多次探望,也知道其中的一些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可能自由度不夠,有些腿腳方便的老人會在養老院棋牌室裡打打牌,看看電視,但是如果想離開養老院出去走走,就要打電話給子女,徵得子女的同意,向養老院請假才能出門,因為要確保老人的安全。有些喜歡跑動的老人會覺得很不自由。

第二是伙食的問題,有些老人口味比較挑,養老院的伙食雖然不錯,但是一般不會是小鍋菜,會讓他們不太滿意。

第三是心情問題,養老院裡的老人們有些子女經常來探望,有些是幾個月都不見有人來探望,他們內心會有比較,也很思念親人,情緒會有出現問題。另外,養老院裡經常會有老人去世,基本是去世一個,空出一個床位,當然還有自己搬走空出床位的。老人對於共同在一起很久的同伴去世是很驚恐很害怕的,擔心自己就是下一個。有人去世時,他們都會躲的遠遠的。這種感受是和子女居住在一起,含飴弄孫的快樂是天差地別的。

第四是照顧問題,有些阿姨的照顧是很精心的,也沒有抱怨,但是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對於老人的照顧畢竟比較麻煩,特別是臥床的老人,所以有些態度也是很一般的,畢竟不是自己親身父母,是陌生人。

從我的角度看,未來政府還應該多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模式。


科壇春秋精選

1、目前國內的養老機構水平不夠達到養老標準。多養老機構都是私人開的,設施不全,服務態度差,不知道食物的營養搭配,不知道正確的醫療護理。每天只負責讓老人吃飽,更是不注重老人心理與精神的管理看護。

2、老人對養老機構的偏見。不止是老人,包括很多兒女都會認為去養老院住就是不孝順。自己有兒有女,哪怕不能動了,兒女都沒時間照顧他,他也要自己住。而且住還希望住在兒子家。我姥爺就是這樣,要接他來我家他不願意,後來自己實在沒辦法單獨住了,兒子也不養他,才同意來我家的。

3、養老機構頻繁的虐待老人事件。養老院護理人員不給老人吃飯防止老人亂排洩,喂老人吃排洩物,打罵老人。等等。

【老人不願意住養老院是一個社會性問題,想要解決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要有安全舒適,能為老人帶來幸福晚年的養老機構,還要老人們自己思想接受。真正好的養老機構,就應該像是小孩子去的幼兒園一樣。目的是為老人的生理與心理提供服務。】


劉四七

老人不想去養老院的很大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養老院環境冰冷,缺乏家的感覺,而他們期望的是,一種溫馨、平易近人、如家的環境感受。

從設計的層面講,這種感受並非奢華的裝修、高檔的設計能夠帶來,而是用樸實而精心的設計,展現一種實實在在家的感覺。

「家的感覺」正是華鑰對養老服務中心的設計理念,在養老設計這一板塊,華鑰基於甲方需求,自行研發了一套標準化的養老設計解決方案,對適老化設計做出全面深化的解讀應用,賦予長者之家深切的人情味。那麼,就讓已完成5家養老服務中心設計的華鑰設計院,用實景圖為你展現有「家的感覺」的養老機構是如何設計的。

整體色彩搭配

養老服務中心裡溫馨明朗的視覺感,首先從色彩搭配上體現。

清新、充滿活力的綠色,輕快、明朗、充滿陽光的黃色,代表著熱情的服務態度的橙色,是我們在設計中採用的主色調,整體偏暖的色調,讓整個室內看起來溫馨而柔和。

大堂設計

這種暖色系的色調搭配,從我們一進入大廳就開始感受到了,溫暖寧靜的暖黃色,讓老人初來就感受到溫馨與恬適。

服務檯平面

服務檯平面是左高右低設計的,我們充分考慮了老人及家屬前來諮詢可能出現的情況,較高部分方便自理老人或家屬進行諮詢,而較低部分專為輪椅老人設計,方便輪椅老人與前臺人員交流。

護理站前臺凹入設計

護理站的前臺,我們避開主要交通位置,在側面臺腳局部設置 250mm 凹入,方便輪椅老人出入登記。

護理站與過道

搭乘無障礙電梯上樓,就可以步入各樓層暖色系走廊了,牆壁上溫馨的照片牆設計,更賦予孝慈軒家的感覺。

照片牆與走道扶手設計

牆壁兩側的安全扶手尤為重要,和往常扶手不同的是,我們設計了雙層扶手,上層高度專為老年人設計,而下面的一層,其實是為兒童設計的。

走道扶手設計

我們知道老年人最歡喜的時刻,莫過於孫子孫女們前來探望,圍左圍右,而這樣的扶手設計給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和行動不便的老人一個貼心的支撐。

走道

起居室

為老人一天到晚活動最多的地方,起居室設計得是否暖心尤為重要,而對於自理長者與介助長者的起居室,我們在設計中也採用了稍為不同的策略,自理長者的起居室中,我們的設計突出家的溫馨感。因此,也許粗略看來,這和我們家裝似乎沒什麼不同,而細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對細節所做的精心的適老化改造。

起居室床扶手

床頭板的鏤空部分其實是扶手,有助於老人室內活動時隨時有支撐手柄,增加老人的安全感,而床左右兩側的小扶手看似簡單,其實為老人起身幫了大忙,為防止老人走動時踢到床板而產生不便,我們還將床底部抬高20cm,便於老人活動。

起居室防撞條

另一個小細節是牆角的設計,牆壁陽角的彩色條線,並不僅僅是裝飾 ,是為防止老人碰到牆角而設置的防撞條,不只在起居室,防撞條的設計在養老服務中心的各個區域都有體現。都說老年人就像老小孩,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爸爸媽媽,就像保護我們的小朋友一樣。

對生活已經不太能夠自理的介助長者,我們又有另一番設計,最大的不同在於床的設計,介助長者往往不能順利起床,而我們特別設計的床,讓護工藉助搖桿,便可以將床頭部分抬升,讓老人輕鬆坐起,而兩側的扶手也可以隨意拆卸,方便護工幫助老人上下床。

起居室搖桿床

在介助長者的房間內,我們特意將牆壁踢腳線高度比常規設置得更高一些,防止輪椅長者輪椅滑動時破壞牆面。

起居室客廳

而客廳桌子與沙發的細節,我們也絲毫不含糊,桌面邊緣我們採用了反邊設計,防止老人碰到桌面造成物品跌落、水漬溢出等。沙發採用三防面料,防水、防油、防汙,利於清洗維護,減少護工工作量。

桌面反邊設計

另外,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雖然都是溫馨的暖色系,各個房間及各個樓層的顏色卻是略有差異的,這並不是色差,而是「別有用心」設計的,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千篇一律的顏色,會讓老人難以辨別自己是否走到正確的樓層和房間。而略微不同的色彩差異,利於老人清晰辨別,順利找到自己溫馨的小窩。

餐廳設計

餐廳的配色,我們同樣採用了綠、橙的搭配,餐桌採用橙黃這種讓人舒服的色彩,也有助於提高老人的食慾,桌椅的細節也是我們頗為在意的點,桌椅傢俱的邊角都做了圓角處理,任何地方都圓潤無絲毫尖角。


衛生間設計

《奇葩說》裡泉靈姐姐提起她採訪過的一位老人,她問老人多久洗一次澡呢?老人說,儘量不洗澡,因為··· 老人感覺洗澡時很不安全。萬一出什麼意外,會給子女帶來很大的負擔,這讓大家很感慨,我們所嫌棄的老人味,其實是老人對我們的體諒啊。這也反映了普通衛生間,由於缺少適老化設計,讓老人在使用時不可避免產生各種安全隱患。

而我們對衛生間的設計,正是對種種安全問題思考後的總結。扶手是第一位的,淋浴區牆壁與馬桶側面,我們分別設置L型扶手與一字型扶手,淋浴區還特別設計了沐浴凳,方便老人坐在凳上洗澡,在介助老人的房間裡,衛生間鏡子會傾斜15°安裝,讓老人做在輪椅上也可以方便得照鏡子。這樣設計的衛生間,老人還會擔心不安全嗎?

休閒區

書房

一些適於老年人的文體活動,會給老人帶來更多的活力和好心情,我們根據老年人心理特徵與愛好,設計了老人書房和活動室,書房桌面設計也別出心裁。桌角處的黑色部分,其實是柺杖擱置處,方便老人讀書時放置柺杖,活動室裡專為老人設計的設施,讓老人真切感受到老有所樂的情懷,

活動室

住在溫馨如家的小屋,周圍各種精心設計的適老設施,有安全及時的護工照料,平時和老夥伴們看看書下下棋玩玩小遊戲,週末和前來探望的小孫子小孫女聊聊天,享受安逸的小生活。

這才是老年人所期盼的詩與遠方啊!

廣州華鑰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簡稱“華鑰設計”)創立於1996年,前身為建清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隸屬於華邦控股集團,是一家綜合性、多元化、國際化的前沿設計集團,持有國家頒發的建築工程設計資質、風景園林工程設計資質和城鄉規劃資質,在大型住宅區、辦公、商業、文化、教育和其他建築類型等方面擁有豐富的設計經驗。

華鑰設計

中國傳統的養老觀念是養兒防老,老人老了本身就喜歡熱鬧,喜歡兒女繞膝,認為這才是天倫之樂,還有的老人認為自己有兒女,如果去養老院會被認為兒女不孝,有被拋棄的感覺。有的老人感覺養老院缺乏家的溫馨。總之,大多數人對去養老院養老都是排斥的,認為實在沒辦法了,才去養老院養老。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據統計,再過幾年老人和年輕人的比就是7:3,也就是三個年輕人養七個老人,而且年輕人還要上班,還要養自己的孩子,在精力不允許的情況下,對老人只能是有心無力,靠家庭養老已經是不可能,只能進養老院了。 但現在也出了一些新的養老模式,如抱團養老,抱團養老最早出現在知青這個群體,經過幾年的驗證,在當今的中國,“抱團養老”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養老方式,更能讓中老年朋友們體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抱團養老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


香融庭院春曉時

為什麼現在很多老人不想住養老院?

以前我不理解。我曾經和題主一樣,覺得養老院生活規律,一日三餐、醫療護理都有專人照顧,可以給兒女減輕負擔;還有很多同齡老人一起作伴,比較熱鬧,不會寂寞。我曾經想過,自己老了,也進養老院。

但現在,我的想法變了。我以後老了,還是寧願呆在自己家裡,居家養老。

想法的轉變,是源於,親戚家的一對老人入住養老院,我們經常去探望。設身處地,才有了不一樣的切身感受。

雖然現在養老院條件好的,也不少。但老年人和我們一樣,除了物質生活,更看重精神上的需要:

養老院裡雖然有很多老年人作伴,下棋打牌、唱歌看書,看似熱鬧。但是,目之所及,除了工作人員外,全是暮氣沉沉的老年人;每天所談論的、所關心的話題,也幾乎都是老年人的身體、疾病、養老等問題。

腿腳硬朗可以自己外出轉轉和經常有親人來探望的老人,生活氣氛還可以調劑下;那些行動不便或沒人探視的老人,終日處於這種封閉消極的環境裡,就更是悲觀鬱悶了。

而且,老年人各有各的性格和習慣,在陌生的集體生活氛圍內,也難免不適應或產生矛盾。

老年人,不是說,有房間住、有床睡、有一日三餐、有醫療護理就行了。夕陽無限好,更要注重精神的愉悅和生活的充實。

正如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們在自己居住的小區裡,在自己熟悉的街道、社區和公園裡,我們能接觸到蹣跚學步的小孩、充滿活力的年青人、成熟穩重的中年人、自得其樂的老年人等各年齡段的人,能夠感受到青春、活力和希望。我們可以看到、聽到、瞭解到,社會上和身邊的各種新鮮事情。

街上的車水馬龍、小區的街坊四鄰、公園的鳥語花香、菜市的煙火氣息......讓我們覺得自己沒有被社會所隔絕;在家裡,自己親手挑選的傢俱、縫製的窗簾、栽培的植物,每樣物件都充滿著愛和回憶;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我們會無比踏實和滿足。

當然,對於生活無法完全自理,需要人照顧的老年人,也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入住設施齊全、服務完善的養老院,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而家人的關心和探望,也會讓他們得到慰藉。

現在我們已慢慢地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也日益突出。希望社會保障、居家養老、上門醫療、生活服務等便民措施越來越完善,讓大家的養老方式,可以有更加多樣化地選擇。


吾評吾劇

無論願意不願意,老年人住養老院是必然趨勢。我們這一代,每一家一個孩子,孩子面臨職場,住房,養孩的多重壓力,養老人力不從心。老人進入晚年,慢慢失去生活能力,需要身邊有人照顧和陪伴。現在的孩子們接受的教育與我們這代人不同,缺乏責任心和贍養老人的意識,在思想上與老人隔得遠,不可能像我們這代人在自己父母床前恪盡職守,履行孝道。即將老去的這一代人經歷過許多磨難,修煉了堅強的意志和豁達的稟賦,從內心深處疼愛自己的兒女,在將來老未老的時候,就及早謀劃養老事宜,多數人願意去養老機構養老,一是在身體失能之後有人照顧,能夠有尊嚴的終老,二是兒女也能夠力所能及地監護和保障父母,不至於長期在失能父母面前產生厭倦情緒,造成許多悲劇。我認為,老年人進養老院養老,是方便幾方的最好選擇。


太陽神xj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老孃今年91歲,她即使去自殺,也不願意去養老院坐吃等死。為什麼?請聽我慢慢道來。

我娘是農民,養了6子女,仨兒子上了大學進城工作,她卻不願意跟著所謂有出息的兒子進城享福,其實跟坐牢差不多。我娘一直在農村跟二哥二嫂一起生活,我們在城市工作的仨兄弟每人每年平攤一筆養老費給二哥替我們養老盡孝。可以說,老孃是村裡最幸福的老人。她雖然沒有退休金,但幾個兒子每年給的錢她花不完。村裡很多老人都羨慕她老有所養。

去年二哥二嫂也要離開農村,去廣東兒子家帶孩子,老孃慌了神。因為她不願意去當地福利院養老,進城跟兒子媳婦過,又怕與兒子媳婦合不來。老大七旬,居荊州市,家在5樓沒電梯,她不方便去老大家養老。老么居漢口養了二胎,其岳父岳母在幫忙帶孩子,一大家人很吵鬧,老孃也不想去。最後老孃想到了住武昌的我,再婚四五年沒有孩子,家有電梯上下樓方便,也清靜,才決定來我家養老試試。我老婆是土生土長的武漢市人,老孃一度很擔心與她處不來。

現在近半年了,婆媳相處還過得去,只是老婆做的菜,有時不大合老孃的胃口,她已經很滿足了。老孃之所以不願進養老院,首先是覺得臉上無光,養了這麼多兒子,卻沒有一人養她在身邊,卻去養老院坐吃等死,有一種被拋棄了的感覺。

其次,老孃聽說集體伙食很差,定時吃飯,像餵豬,她很害怕。

最後,老孃沒文化,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喜歡清靜,去養老院雖然熱鬧,卻最孤獨不自由,受不了養老院公司化軍事化的統一管理管束。可以說,最後一條是最根本原因,公司化的養老院條件再好,服務再熱情,也不如在兒女身邊居家養老有溫度和溫情。血濃於水的親情,幾乎無可替代。

老孃甚至向我透露過,如果我媳婦對她不好,她就會自己想辦法。這個辦法自然指的是尋短見。

祝天下老人老有所養。


黃衣谷茂堅韌不拔

據我瞭解,現在大多數高齡老人正在苦苦尋找他們養老的地方,並不是不想住養院,第一,他們中有些子女還在上班,無法照看父母,有些子女也部六十歲上下,還要照看他們自己的孫子女,也天法管老父母,更有少數初老退休的,他有原再去找份臨時工,也不想侍候人,凡此種種,高齡老苦不堪言,巴不得有個適合自己的養老院了此殘生,問題是私人養老院收費適中的(一仟五至二仟五)還得自帶床上用品,衛生條件極差,光線暗,空氣惡劣,就是這樣的壞條件,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還得要三千幾,你說誰願進去住?如果子女把他們的老父母送進這樣的養老院,難怪老人說是丟進養老院。好的養老院雖少,但也有哦,那你沒有一萬多兩萬的養老金就別想進了。你想入院生交兩三萬壓金,生活能自理的每月交八仟,不能自理的一萬,自已還要吃藥,治病。這是中,低收入的高齡老住得起的嗎?他們只有說而卻步,,理院興嘆的份。他們在各種養老院門前排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