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為什麼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衝擊時評

不知道,歐文現在對德國和奧地利合併是什麼看法?但肯定是反對的。

因為德國發動二戰的主要藉口,就是要把德意志人統一到同一個國家的旗下,而德國首先合併的就是奧地利,最後捷克這些國家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張一張倒下,那簡直是歐洲人的噩夢。

現在歐洲人反對的,是不能讓德國通過與奧地利合併,再次喚起日耳曼人的那種民族情緒,上一次依靠著美國人的力量,歐洲人將德國人踩在了腳下,現在美國人是不是還有那個意願,幫助他們對付德國人,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那之前歐洲人最害怕的就是德國對歷史上的邊界問題提出異議,因為二戰之後,德國雖然被削弱了,但是其他的國家也被削弱了,而且程度可能比德國人還要大。二戰的時候他們沒有能力對抗德國,現在他們依然沒有力量甚至是更加沒有力量對抗德國。歐洲的和平完全掌控在美國大兵的壓制之下。而美國人在關鍵時刻是不是靠得住,那很成問題。因為美國人有前科,一戰的時候,美國佬呼喚世界和平,但是當他們發現巴黎和會上沒有取得他們期望的利益的時候,就很快把歐洲拋到了一邊,最後導致了德國變成了納粹的工具。


帝國曆史觀察者

因為德國和奧地利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和文化,如果兩國合併那麼德國將在歐洲地區迅速崛起。一個強大的德國不符合歐洲國家的發展利益,因此歐洲國家不讓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1.德國和奧地利歷史上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這個帝國境內通行德語。由於奧地利一開始是神聖羅馬帝國南部新開發的一個地區,這裡人口較少,因此一部分生活在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人民,被遷移到奧地利進行開發,就這樣奧地利慢慢地強大起來。神聖羅馬帝國類似於今天的獨聯體,而奧地利和普魯士是神聖羅馬帝國中兩個最強大的邦國。由於奧地利的實力非常強大,因此奧地利的國王長期擔任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不過這個皇帝只具有象徵意義,他直統治的只有奧地利地區,而普魯士地區並不接受這個皇帝的統治。奧斯曼土耳其從1460年開始向歐洲地區擴張,土耳其相繼佔領了希臘、烏克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波黑、科索沃、阿爾巴尼亞等歐洲國家。1526年土耳其開始侵略捷克和匈牙利,並且打死了這兩個國家的國王。



2.由於土耳其信仰伊斯蘭教,而歐洲國家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匈牙利和捷克的人民決定與奧地利合併,就這樣匈牙利和捷克成為了奧地利的領土。此後奧地利領導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並且佔領了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下的匈牙利、羅馬尼亞、烏克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地區。180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指揮軍隊,滅亡了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而奧地利慢慢地形成了奧匈帝國,普魯士隨後也迅速崛起,並且組成了德意志聯盟。雖然奧地利和德意志聯邦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但是兩國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和文化,所以兩國的民眾交流非常密切。特別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國的國境線根本就形同虛設。1889年一個改變世界歷史的人物出現了,這一年希特勒在奧地利出生

。希特勒從小在奧地利長大,20多歲時前往德國謀生。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多次負傷,慢慢地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的領導人,1938年希特勒用和平的手段使奧地利和德國合併,二戰後兩國又重新分開。



3.德國目前擁有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8270萬人口、2017年GDP是36518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排行榜中排第四名;奧地利國土面積8.3萬平方公里,有876萬人口,2017年GDP是4093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排行榜中排第28位。德國是經濟大國、

科技大國、工業大國、人口大國、教育大國、政治德國,如果德國與奧地利合併,那麼德國的綜合國力將會更加強大。強大的德國一定會對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在歐洲地區的利益產生挑戰,因此世界各國都反對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杜達特洛夫斯基

歐洲國家為什麼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歐洲國家,特別是歐洲列強英國、法國非常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被英國、法國嚴重懲罰德國,其中就有關於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的問題,做了很多防止德國與奧地利合併條款;

凡爾賽條約明確規定: "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奧地利合併。" 1919年的聖日耳曼昂萊條約,也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宣佈奧匈帝國正式解體。大部分德語地區的奧地利承認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南斯拉夫王國的獨立。" "在沒有國際聯盟的同意之下,奧地利不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放棄獨立地位。

可見這些限制德奧合併條款有多嚴,至於說歐洲國家為什麼這麼害怕德奧合併?

因為奧地利與德國同文同宗,合併並無困難。

德國與奧地利原來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民族和語言沒有都一樣,同文同宗,早在19世紀後,德國沒有統一前,奧地利與普魯士都是德意志地區裡面兩個比較大的邦國。不過最終普魯士王國取得先機,在鐵血宰相俾斯麥帶領下打敗法國排除奧地利,統一了德意志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德國。

當時奧地利也是當時歐洲強國之一,也是很有機會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德國統一已經給歐洲其他強國造成了很大恐慌,統一過程中就能打敗法國,一戰時更是給歐洲列強們造成巨大損失,歐洲列強是無論如何不可能讓德國與奧地利合併,不然德國假以時日,會變得更加強大。

更主要的是德國與奧地利合併,並沒有什麼困難,兩國本就是同文同宗,兩國合併沒有多少困難。

不過歐洲列強設置那麼多條款限制德奧合併,好像並沒有什麼卵用,希特勒在發動二戰前夕,由於英、法兩國綏靖政策,納粹德國依然吞併奧地利,大大加強了納粹德國實力,再次給歐洲各國造成巨大傷害。

至於今天歐洲已經一體化了,通過歐盟,歐洲國家已經普遍沒有對於德國奧地利合併的擔心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很多人都說:“奧地利最成功的地方,是讓全世界都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國人。”由此可見,奧地利跟德國的關係非同一般!而德國和奧地利的關係,就像俄羅斯與白羅斯的關係一樣,都是同宗同族、同語同文的親兄弟,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要是德國跟奧地利這對德意志兄弟合併成一個全新的德意志國家,對歐洲的其他國家就是揮之不去的噩夢!將會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的頭號威脅!無論是法國、英國、意大利、荷蘭、波蘭等歐洲國家,還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都堅決不反對德奧合併,維持歐洲幾千年來的碎片化、中小型國家林立、沒有一家獨大的地緣格局,不僅符合美國的利益,更是捍衛德國除外的其他歐洲國家的根本利益與生存保障的千年戰略!

一、歷史上德國的侵略性太強

現如今,全世界的人有一個幾乎的共識,在所有的大國中,最具侵略性的國家不是美國,而是俄羅斯,而最人畜無害的大國則是已經被拔掉了獠牙,偃武修文的德國。

但實際上,自古以來的德國也是極具侵略性,跟俄羅斯比起來毫不遜色,人類自古以來最大的浩劫一戰、二戰都是德國發動的,只是二戰戰敗後,德國被美國、蘇聯、應該、法國聯手閹割,成為了現如今重經濟輕武備的半主權國家。

二、德奧的三次合併都被破壞

在歷史上,德國與奧地利的合併嘗試了三次,無一例外,都遭到了法國、英國、俄羅斯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反對與破壞,最成功的一次是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此舉得到了多數奧地利民眾的支持。

二戰結束後,作為勝利者的同盟國為了遏制日後德國的再度崛起,並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對德國實施殘酷的清算,給他戴上多重枷鎖,其中的一個枷鎖就是決議讓奧地利永久中立,這就在根本上斬斷了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的任何可能!


三、德國的工業能力太過強大

歷來,德國的經濟實力都很強大,特別是工業能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幾十年來,德國一直保持著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位置,身後的法國、英國絕無超越的任何可能。

以金融經濟為特徵的美國、英國,經濟根據日益空虛,都住在緩慢的衰退進程之中。而以工業經濟的德國及其他大國,國力蒸蒸日上,也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貿易順差大國。

2017年,德國的GDP為35954.06億美元,奧地利則是4027.93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排行榜中排第30位,兩者相加高達39981.99億美元,僅比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少3439.61億美元,如果德奧合併,GDP超越日本指日可待,那就進一步拉大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差距。

四、德國的人口更多發展潛力更大

扣除俄羅斯(歐洲人也沒把俄羅斯當作歐洲的一份子),德國是歐洲第一大人口國,擁有8267萬人,奧地利的人口則有875萬,兩者相加高達9142萬,而法國只有6689.6萬人、英國則是6563.7萬人。德國的人口在歐洲國家中佔據比較明顯的優勢,發展潛力也更大,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跟德國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五、不能接受歐洲出現一家獨大局面

幾千年來,歐洲的歷史就是一部分裂史、碎片化,小國林立,從未有過統一的歷史,儘管拿破崙、希特勒都用武力嘗試過,最終都失敗了。至於早期的羅馬帝國,也僅僅是局部統一。因此,歐洲人從來都不知道統一這兩個字的真正的含義。

碎片化的歐洲,小國林立,戰爭從未間斷,給人民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災難。歐洲通過數千年的戰爭與分合,得出了一個安身立命的經驗:絕不容許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普魯士帝國崛起後,這個經驗被所有的歐洲人奉為圭臬:防火防盜防德國!因為德國人的侵略性太強了,對所有的其他歐洲國家都是巨大的威脅!特別是一戰、二戰結束後,德國除外的歐洲人取得了一個高度共識:確保歐洲和平的戰略是——要麼德國統一歐洲,要麼分裂德國。


飛狼

【德奧兩國國旗】

1、歐洲國家害怕德奧合併的歷史原因。以法國為例。歐洲國家按照大小(強弱)簡單粗暴分成兩類,法國基本上一直是列強(一般以30年戰爭確立法國大國地位),但是,在德國統一(德意志第二帝國)後的不到80年時間內被德國打了3次:普法戰爭德軍開進巴黎、割讓阿爾薩斯——洛林、鉅額賠款。一戰西線主戰場在法國北部——比利時地區,經濟損失不說,人口損失約4%、幾乎一代青年消耗在戰場上。二戰德軍再次開進巴黎,沒有美英盟軍,法國難以復國。可見,德語地區合併成一個國家對法國形成的地緣政治威脅。作為歐洲列強的法國尚且如此,歐洲弱小國家的代表——波蘭心理陰影面積更大,波蘭歷史上被德語國家(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4次瓜分(包括二戰),不用合併、德國自身的實力就可以吞併波蘭,如果不是起到在東線牽制德國的作用,波蘭恐怕還是“歷史國家”。

【德國戰勝法國、入侵蘇聯前的歐洲】

2、歐洲國家害怕德奧合併的現實原因。以英國為例,數據說事。奧地利:83878平方公里,881.75萬人,GDP3533億歐元。德國:357376平方公里,8257.7萬人,GDP32634億歐元。法國:約55萬平方公里,6719萬人(含海外領地),GDP2.22萬億歐元。英國:24.41萬平方公里,6605萬人,GDP1.96萬億英鎊(約2.2213萬億歐元)。顯然,德國在人口和經濟規模方面領先老牌列強英法,再合併同樣是發達國家的奧地利,領先優勢更大。英國的傳統外交政策“大陸均勢”幾百年不變,防止歐陸出現一強獨大的國家,德國現在已經是歐盟“領頭羊”了,再合併奧地利,前景是什麼局面?

【英國在歐洲的位置】

綜上,無論老牌列強英法,還是弱小代表波蘭、捷克,沒有歐洲國家願意看到一個更加強大的德語國家出現。當然,德奧合併也不是沒有可能性,比如法國膨脹到拿破崙帝國一樣的實力,英國為了牽制法國,有可能促成德奧合併,前提是局面英國可控。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其實歐洲列強並不是害怕德國和奧地利合併,而是對普魯士極度的不信任。眾所周知,普魯士之所以能夠統一德意志,這和俾斯麥玩套路玩的很6是有直接關係的,假使當時不是俾斯麥掌舵,恐怕普魯士很難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甚至還會招來巨大的災禍。

普魯士玩套路,歐洲列強也是知道的,英國人、法國人和俄國人都不是傻子,但這就好比光著膀子上路嚇跑了一大堆人,你說人家是壞蛋,可問題是被嚇跑的人是自己跑的,光膀子的人又沒幹什麼壞事。所以這就使得歐洲列強挑不出毛病,找不到把柄,可謂是玩的一整套陽謀,大家只是心裡恨得牙癢癢,卻拿普魯士一點辦法也沒有。

因此普魯士既然要把這個套路繼續玩下去,肯定是不能碰底線的,因為任何把戲,都會有被拆穿的那一天,對於俾斯麥這樣的天才戰略家來說,怎麼樣讓這個把戲耍的時間更長,才是最為重要的。如果普魯士要吞併奧地利,姑且不說這會不會帶來法理上的爭議,因為奧地利畢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是德意志地區名義上的老大,把奧地利帶進來恐怕會影響普魯士的地位。假如真的吞了奧地利,讓奧地利徹底認慫,從此認普魯士當大爺,這件事的後果就是讓歐洲列強徹底失去了耐心,因為此前玩套路,搞個普丹戰爭,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件事鬧得並不大,可一旦普魯士吞了奧地利,普魯士的經驗就會加兩倍,自身實力就更不用說了,這會讓歐洲局勢徹底失控。因為原本大家知道普魯士玩套路,對普魯士還是有個預期的,比如說今年增長個百分之10,明年增長個百分之12,這樣大家也有的玩,都能制定平衡普魯士的策略,可一旦普魯士忽然漲個百分之50,那這件事就鬧大了。列強們本來就極度不信任普魯士,對普魯士玩套路非常有意見,假如普魯士真的把奧地利吞了,這不就給列強們出兵德意志找到理由了嗎?恐怕過上幾個月英國人法國人和俄國人就殺過來了,以當時普魯士的國力,恐怕很難同時與三國開戰。

因此不吞併奧地利,是俾斯麥非常高明的決策,這裡面玩了個非常牛逼的套路,叫作偷換概念。因為原本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叫作德國的國家,有的只是德意志地區,而這個德意志地區秉承的其實是一種“天下觀念”,這裡面的天子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時還兼任著奧地利皇帝,因此奧地利其實是德意志地區的天子,而普魯士只是個後起之秀,並不佔有德意志地區天子的法統。所以普魯士搞了個套路,叫作借殼上市,具體的操作步驟就是把奧地利踢出的德意志系統,讓奧地利的法統無法再持續,這樣就讓普魯士成為了事實上的德意志地區老大哥。但是普魯士的小圈子,並不是整個大德意志,只是個小德意志,或者叫北德意志邦聯,這個小圈子並不能代表整個德意志地區,可普魯士偏偏把這個小圈子搞成了名義上的大德意志,也就是所謂的德國。

最後普魯士王國成功上市,把北德意志邦聯弄成了德意志帝國,簡稱為“德國”,德國作為正是國家出現在了地球上,這都從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開始。但自此之後,奧地利和德國就沒啥關係了,很多人只記得德國,但是卻忘記了奧地利也是德意志地區的一部分,還是曾經的天子,可是這種身份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即使今天的德國,只是德意志地區的一部分,可大家也都默認了這個德國,奧地利也只能是奧地利,因此普魯士的忽悠能力,的確是很一流。


圖維坦

德奧本是一家,同文同宗,同屬神聖羅馬帝國。但我們知道,相比於法蘭克和盎格魯撒克遜人在相互爭鬥中形成了獨立、統一且強大的國家,神聖羅馬帝國一直處於斯拉夫人、西歐日耳曼人、北方日耳曼人和教皇的夾縫中,甚至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還偶爾來逛逛。所以神聖羅馬帝國一直都是邦國林立,而且一直被打壓和分化。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之後,歐洲各地的封建領主勢力被滌盪一空,教皇的影響力也慢慢褪去。這樣一來,來自原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和普魯士都有統一的慾望。但是,為何奧地利沒有走上成功之路呢?其實它也差點就成功了,畢竟一個奧匈帝國也是很被人重視的,但他們要想把鐵血尚武的普魯士也整合掉就太難了,一是實力不夠,二是英法俄都不會同意。後來普魯士整合德意志聯邦也是一樣。為什麼俾斯麥在戰勝的情況下還是放棄開進奧地利?一是普魯士也不是有絕對實力能征服奧地利,畢竟奧匈帝國哈布斯王朝政治影響力很大。二是向英法俄表態,以示自己不會追求歐洲的霸權,其戰勝奧地利只是為了保證建國順利。

說到這裡就要說下歐洲地緣政治的基本邏輯。西歐一直都有統一的傾向,而且是政教合一的統一模式,這是承續羅馬帝國、天主教權威和大日耳曼人主義的邏輯。但因為歐洲海岸線長,且複雜、港口多,所以大航海時代後依託港口發展起來的國家或城市就太多了,造就了分裂的基本經濟格局。同時,英法百年戰爭後英國退出歐洲大陸,就開啟了歐洲攪屎棍模式。這是因為它擔心西歐統一後其會被滅國,歷史上羅馬帝國就跨海征服了英格蘭地區,後來納粹德國也差點成功,所以這種威脅是真實存在的。這個攪屎棍利用航海的便利性到處搞分化,經常挑事,拉多方打一方,各種排列組合都幹過。而法國呢?當然是追求西歐甚至歐洲統一,但前提是它來主導,別人來主導是不行的,所以它經常和攪屎棍一起打壓歐洲大陸上其他強國。然後俄羅斯因為崛起得晚,已經沒有機會踏平歐洲,只要它的勢力不跨過東歐平原,英法是願意與它合作遏制其他大國的,但它一旦跨過了,或者在印度洋和地中海周邊用強,英法一定會拍死它,因為那樣英法會在地緣戰略上被包餃子。俄羅斯當然也不允許西歐大陸統一,兩次基本統一後都打它,雖然最終它扛住了,但代價太大了。而且,西歐真統一的情況下,要是還征服了英倫,那俄羅斯人絕對是擋不住的,因為那實力實在太恐怖了。

這種情況下,普魯士與奧地利即使統一也不長久。即使如此,大家還是不放心。二戰後,奧地利永久中立。冷戰後,德國在法律上宣佈放棄加里寧格勒地區(這可是原普魯的核心地區之一。可憐的德國人,康德的家鄉都不是自己的了),並規定德國沒有任何領土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比較拗口,意思就是但凡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都不是自己的領土,因此它對加里寧格勒、奧地利、蘇臺德地區等都不再有利益主張權利),如此才換得東西德合併的機會。經歷過冷戰甚至二戰的人都接受了這些,不知道再過幾代人,德國人會怎麼想這個事情。

這裡也說一下德國為什麼看起來好戰。其實德國人骨子裡是有英雄情節的,從紅鬍子巴巴羅薩到鐵血宰相俾斯麥,都是非常偉大的人物,大大提升了德意志人的存在感,加上德國人精神世界豐富深邃,其民族自豪感非常強。如果其自豪感被羞辱,那麼很容易被誘導走向極端。但這一點不能解釋德國人好戰,因為同樣的事情在東方大國身上也在發生,而東方大國總體上並不好戰。關鍵是德國人所處的位置和時代比較慘。西先有英法,東先有俄羅斯,其立國之本就註定了必須要鐵血加謀略才能成功。而那個叢林法則的年代,它又必須突破大國封鎖才能立足於大國之列,所以它必然激進,必然尚武。經歷大戰的慘痛教訓後,歐洲人意識到不能動不動就用拳頭說話,所以大家才都相對平和地競爭,而不是相互弄死。但大國利益訴求還是在的,所以德法必須主導歐盟不垮,所以英國要退出歐盟,所以歐美一定要把俄羅斯趕得越遠越好(沒有美國,英法也一定這麼幹),所以俄羅斯要在巴爾幹和中東搞事情。


成孝良

奧地利與德國的民族、文化、語言基本相同,兩國1871年以前都屬於德意志聯邦。所以德國內部一直有建立一個包含奧地利的大德意志帝國觀點。

1938年,希特勒的納粹德國,進軍奧地利,受到一些奧地利民眾熱情歡迎。很多奧地利人支持奧地利加入德國。二戰結束後,德奧合併也宣告失敗,奧地利成為永久中立國。

奧地利地處歐洲中心,國土大部分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美麗的多瑙河蜿蜒流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 ,資源豐富,經濟發達。

歷史上的奧地利曾是德意志地區霸主。普魯士崛起後,開始與奧地利爭奪德意志地區領導權,並在卑斯麥時期,成功把奧地利擠出德意志聯邦。二戰前的德奧合併,是兩個同文同種國家,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融合。

歐洲其他國家,對鐵血好戰的日耳曼民族心懷恐懼,不願意在歐洲出現一個大德意志帝國,所以竭力阻止德奧合併。早在一戰結束的《凡爾賽和約》中,就明令禁止兩國合併。二戰後的《雅爾塔協議》也有相關調款,以防止德國將來無法控制。



現在的德國,政治,經濟,外交都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奧地利人民也生活安定富足,雖然沒有德國的影響力,維也納依然散發音樂之都的光彩。兩個兄弟國家和平相處,其實這樣也挺好。


滄海歷史春秋

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從來沒有的事!簡直不知從何提起這個問題!歐洲人一直認為德奧合併是自然的事情!從最開始,認為統一日耳曼民族的就該是血統最純正的哈布斯堡王朝!可惜以奧地利人為核心的哈布斯堡王朝,整天糾結於既得利益,無心也無力統一日耳曼,被普魯士人統一了,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德意志帝國也是為了血統,高貴的日耳曼血統,放棄了俄國選擇和哈布斯堡王朝結盟!結果一戰結果不用說了,哈布斯堡王朝徹底解體!直到二戰,今天我們常提起的二戰標誌都是慕尼黑協議和閃擊波蘭,壓根沒人提希特勒第一個吞併的就是奧地利,連個像樣的抗議都沒有!甚至德國出兵自己的萊茵非軍事區,法國都出兵意思了一下!但是吞併奧地利,沒人願意甚至多一句廢話。因為在歐洲人眼裡奧地利人比日耳曼人還日耳曼人,兩國是早晚的事!直到今天,奧地利最牛的足球隊叫什麼?:奧地利聖日耳曼足球隊!再說了,管這閒事有毛意義?奧地利地處中歐,戰略位置一點不重要,只不過有歐洲藝術和音樂中心的美譽!巴不得德國人吞併後,好好玩美術和音樂去!因為二戰的失敗,當然不允許德奧合併了,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最後西德為了兩德統一,發毒誓,德國永遠沒有任何領土要求!什麼他媽的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啥也不要了,連地位相當於長安的柯尼斯堡都不要了,奧地利當然也就再見了!


青青子衿27837686

歐洲國家為什麼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因為德奧同宗同源,古近代的德奧有三次合併期,都是可秒殺歐洲各國的強國,讓歐洲各國如臨大敵,所以至今歐洲國家還害怕德奧合併。


第一次奧德合併是在1800年之前,當時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中歐霸主奧地利王國。

1805年拿破崙大軍首先橫掃奧地利王國,直接導致奧地利王國解體,讓普魯士從奧地利王國分離出來並逐漸強大,之後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撒丁王國1861年也脫離奧地利統一了意大利。拿破崙是近代第一個拆散德奧合併的人物。

第二次德奧合併是在1910年到一戰結束這段時間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面臨英法俄的排擠,為了強大和崛起,德國開始聯合同宗同源的奧匈帝國再加上意大利,1914年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上是德奧同盟時發行的郵票。一戰導致了奧匈帝國解體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和南斯拉夫四國。至此,曾經中歐霸主奧地利王國解體成了現在的小國奧地利。

第三次德奧合併是在1939----1945年這段時間。

希特勒這次德奧合併對世界影響更大,直接導致英法從神壇上跌落,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以上是二戰中德奧在捷克建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共和國郵票。

下次德奧如再次合併,不僅英法俄要反對,估計美國也會干預,因為美國肯定不希望中歐出現一個更強大的國家。

喜歡古珍郵票下最直觀最形象的近代歷史,請關注本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