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前半生的頹喪、後半生的傳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需要嚴重說明:前半生頹廢而後半生傳奇的人物,有很多。

但是他們頹廢的前半生也不是吃不飽、穿不暖的貧寒生活,起碼不缺吃喝、不缺錢花,這樣才能靜下心來學知識、長本事,為傳奇的後半生積攢實力。

如果有人說某某某前半生是種地的,突然就崛起當將軍、當宰相、當皇帝,你千萬不要信。

說這種話的人不是壞就是傻。

如果沒有前半生的積攢閱歷、看遍世間滄桑,怎麼會有囊括四海的心胸,怎麼會有出神入化的指揮、理政藝術?

真的,頹廢裡是培養不出傳奇人物的。

劉邦:前半生的頹喪、後半生的傳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所有的逆襲者,都是前半生在路上觀眾生百態,積累了足夠的能力,才能在起事後一步步的適應時事、把握機遇而發達。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劉邦,在起義前從來都不是扛起鋤頭種地的農民。他在少年時代就遊俠四方,去過魏國、楚國等地。

這種眼界,在那個年代是很寬廣的了。

劉邦:前半生的頹喪、後半生的傳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在沛縣當上亭長。當了亭長,才能進一步的結交縣裡的老爺們。有了蕭何、曹參等官僚的站臺,才能娶到呂大爺的女兒呂雉。

正因為有了前半生的積累,劉邦才能在秦末大起義中成為沛縣的領頭羊。有了沛縣的根基,劉邦才有資本去投靠項梁、楚懷王。

被楚懷王封侯,劉邦的身份進一步的提高,妥妥的成為諸侯中的一員。

劉邦:前半生的頹喪、後半生的傳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不是諸侯,河南的酈食其、酈商、灌嬰等人會投靠他嗎?顯然不會。如果不是諸侯,秦王子嬰會投降他嗎?顯然也不會。

有了諸侯這個身份,這一切都有了可能。

一路進河南、陷潼關、入關中,隨後在項羽主持的大分封中成為名正言順的“漢王。”當年的遊俠,如今成為了天下十八個王之一。

諸侯王,才有爭天下的資本。

劉邦:前半生的頹喪、後半生的傳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當初大名鼎鼎的陳餘,因為沒有被項羽封王而再無機會。而落魄無名的英布,因為被項羽封為諸侯王,躋身天下重要勢力之一。

劉邦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也站在了這個拳擊場。正因為他是漢王,才能號召“五諸侯”東進彭城。正因為他是漢王,才能開展合縱連橫。

最終,劉邦站在了世界的頂峰,高聲唱著“大風起兮雲飛揚。”

所以,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成功,都是一步步艱辛的腳踏實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