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偶遇老同學我加微信,帶孩子出去玩,回家後我把她拉黑

現在有個名詞叫做曬娃,說的就是家長利用一切社交軟件來分享自己孩子的動態,從衣食住行到成績等等。當然,在所有的家長心目當中,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優秀,最出色的。可是沒有底線也不客觀地炫耀真的就能代表自己孩子的自信與真實嗎?來看看下面這個家長的選擇。

路上偶遇老同學我加微信,帶孩子出去玩,回家後我把她拉黑

我叫陸璇,我的兒子柏豪今年8歲,正在上小學二年級。從他開始懂事開始,我對孩子的教育既開明又講求細節,因此孩子對人相當有禮貌,尊敬長輩,友愛同學,非常地長幼有序。我從來不會不根據現實地胡亂表揚他,假如他真做得很好,我也不會吝嗇我的讚美,對他的表揚都是公開的、面向別人的,而批評則會藏於私下沒人之時。為的就是鼓勵他做得好的行為,而糾正他有缺失的地方也不至於讓他接受不了。我的教育方法應該說是非常不錯的,別人對於我兒子的評價幾乎都是一面倒的正面而積極。

路上偶遇老同學我加微信,帶孩子出去玩,回家後我把她拉黑

不過這個過程我並沒有持續太久,大概十五分鐘之後,我找藉口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了。因為我發覺在此期間,我老同學一直都在炫耀自己嫁的老公如何有錢,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多出色,自己的孩子如何聰明乖巧、活潑機靈等等,她整個話題全都圍繞著這些東西打轉,對於我們訴說當年同學情沒有半點興趣。我直覺上認為我們不是一類人,沒什麼共同語言,也缺乏對事物的基本認同,屬於話不投機的類型,當時就想結束這通誇誇其談快點離開。

路上偶遇老同學我加微信,帶孩子出去玩,回家後我把她拉黑

最主要的是,我發現在餐廳之中,兩個孩子的行為與語言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服務生為他倒水,也會有禮貌地微笑著說謝謝;而我老同學的孩子沒有一點規矩,腳直接就站在凳子上,服務生怕他摔下來就想將他抱下來,結果他還直接拿腳踹人家,顯得一點也不懂事。可是見自己的孩子如此沒規矩,她不僅不阻止,難而哈哈大笑,誇她孩子有個性。除此之外,她還對我兒子品頭論足,說我的教育方法太僵化了,孩子年紀這麼小,跟個小老頭一樣缺乏活力。

一頓飯後,我帶著孩子匆匆回家。我在家翻看她的朋友圈,結果發現這位老同學的動態全是炫耀自己和孩子的,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任何東西,總之就是曬房、曬車、曬包、曬表、曬化妝品、曬娃……照片上字裡行間處處透著很慣著孩子,看完之後我二話沒說直接拉黑了她。

路上偶遇老同學我加微信,帶孩子出去玩,回家後我把她拉黑

我並不是嫉妒她的物質條件比我好,反之,其實我的家境遠在她之上,可是我覺得這些並不是值得炫耀的東西。假如讓孩子從小覺得自己因為家庭的關係比別人活得更有優越感,產生頤指氣使、自覺高人一等的感覺是非常危險而沒有意義的,而如何告訴他們忽略家庭所賦予他的長處,憑自己的行為讓別人對他產生認同感與親近感,才是讓孩子可以更好融入社會的正確途徑。而我老同學的教育方式簡單、直接、粗暴,一句話就可以總結:我家有錢,我孩子因此什麼都比別人出色。這樣的觀點恕我無法認同,因此拉黑她我沒有任何猶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