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沒有尊嚴,我拿什麼面對學生?”

尊嚴,對一位教育工作者意味著什麼?可以這麼說,從教者沒有尊嚴便失去了精神支撐,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教書匠”!一旦教師把教書僅僅當成一個謀生計的職業,而不是一個高尚的育人事業,教育也會失去靈魂,教師、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會受到深深的傷害。


教師“沒有尊嚴,我拿什麼面對學生?”

某鄉村學校一位90後教師小金,三年前,他離開師範大學校園,參加教師招聘考試,進入了這所中學,工資每月到手兩千多元,雖然不高但開銷也不大,學校裡有食堂,還給年輕教師提供了宿舍,加上學校地處農村,沒有多少娛樂項目,所以每月的工資差不多都能存下來。

剛參加工作時,他滿心熱血,準備在教育領域大幹一場。為此,他潛心教學,並一直擔任班主任,然而三年來發生的很多事,讓他有些心灰意冷,自己的一些創意得不到學生家長的支持,自己的一些做法不被學生家長和社會理解。另外,他對部分“問題學生”施加教育,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是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上個月,班上有位張姓學生在地理課上被老師提問,他答不上來,老師說了他幾句,被他認為是老師“找茬”,和老師鬧彆扭,導致課程沒辦法進行下去。金老師在得知消息後非常氣憤,因為這種事在張同學身上發生了很多次,他也多次在金老師面前保證:下次再不會在課堂上與老師發生衝突。這是又犯同樣的錯誤,是典型的屢教不改。

教師“沒有尊嚴,我拿什麼面對學生?”

金老師快步從辦公室走到教室,質問張同學為何再次與老師頂撞,誰知他竟然很無所謂的說:“自己心情不好,老師不小心撞到槍口而已”,看到他絲毫不在意的表情,金老師怒氣難消:“難道你覺得這麼做有理了?難道你覺得這個班級是你一個人的天下?你的行為影響了全班同學的學習,這個責任你擔當得起嗎?”他聽到這番話臉憋得通紅,突然頂了一句:“我就是這樣,怎麼地,哪個要你管”。金老師火冒三丈,大聲呵斥他,沒想到他竟然掄起身邊的凳子要砸金老師,旁邊的幾個同學趕緊過來拉扯,才沒有讓事態繼續惡化下去。

“難道我教育錯了嗎?”金老師回到辦公室反思了一下,他覺得或許是因為張同學太看重面子,而自己恰恰是當眾責備了他,讓他倍感羞辱,然後做出了過激行為。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定要努力去解決它,於是金老師聯繫了這位學生的家長,希望能在放學時跟該學生家長談談。

教師“沒有尊嚴,我拿什麼面對學生?”

放學後,張同學的父親來到了學校,他並沒有立即進入辦公室,而是先和他兒子聊了一會兒。不知道張同學跟他說了什麼,反正他一進辦公室就沒好臉色,金老師一下子找不到話題開始,兩個人就這樣楞了兩分鐘。為打破僵局,金老師起身給他倒了杯開水,然後順勢聊到他兒子最近在學校的情況。

他倒不客氣,直接提到當天發生的衝突,還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兒子是初中生,不太懂事就算了,老師也不懂事,那就不好了。乖乖,這就給老師戴帽子了。此時,金老師剋制住自己,把整個事件過程解釋了一下。這位家長有些不耐煩,他始終認為,兒子在課堂上受到了老師的“侮辱”,不能怪兒子。他的話語中甚至還表達出一種“我沒找老師麻煩就算不錯了”的意思。談話無疾而終。

教師“沒有尊嚴,我拿什麼面對學生?”

其實,金老師只是想從學生或學生家長那裡為自己、為其他老師找回那麼一點點自尊,為師道尊嚴挽回那麼一點點顏面。然而事與願違,學生的蠻橫、家長的庇護讓他徹底敗落。“沒有尊嚴,我拿什麼面對學生?”金老師明顯感覺到來自這位學生以及這位學生家長的不屑和挑釁。至今,那個學生依然我行我素,成了班上地地道道的“小霸王”。面對這一切,金老師又能做什麼?

教師,教書育人乃其天職,他們是教育行為的執行者,他們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這份尊重不僅僅是提高教師待遇、優化教師管理、落實教師權益,還應慢慢改變人們對教師的看法。

一句“不卑不亢、寵辱不驚”送給所有老師。你們從事的是一個高貴的職業,你們的血液裡嵌著尊嚴,所以,不要被漠然的低眉攪亂了方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