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發生時市值蒸發,所有投資者都在虧錢,那蒸發的財富去哪裡了?

Power_G

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泡沫。

股災發生前的那段時間,股市就是泡沫,從總市值上看,成千成萬億計,但是總市值就是一個賬面財富有時候並不是實打實的價值!


股市就是經濟的晴雨表,人們普遍認為它明天是晴天,那便是一漲再漲。

但是,當發生了某件事又或者主力流出大量資金時,股市就會崩盤,如08年的次貸危機,就是樓市過熱後引發的連鎖反應……

換一個簡單的例子:買雞蛋

A有一個雞蛋,以1塊錢賣給B,過了幾天,人們普遍認為雞蛋對人有益,於是雞蛋價格上漲後5塊錢一個,久而久之,加上羊群效應,雞蛋不斷被人賣出買入,價格炒到1000塊一個,此時雞蛋到了Z手中,但是人們終於清醒過來,認為“雞蛋怎麼值1000一個?難到是金蛋?”,人們越發懷疑雞蛋的價值,此時手中持有雞蛋的人慘了……價格一下子暴跌,500到100,50,10,最後跌到0.5元一個,那麼此時雞蛋恢復到正常水平,那麼最後錢去哪了?沒錯,很容易看出,錢都被Z之前的那些人賺走了,Z成為了最後一個傻瓜,也就是接盤俠!


在股市中也一樣,賬面財富不是真正的錢,股市暴跌,蒸發的錢都進入了前面那些人的口袋了,他們及時的賣出變現,唯有最後的人才變成了傻瓜接盤俠!

有時候主力流出了,股市中錢被抽出,賺錢的往往是這些人,只剩下一個空殼,等人們反應過來時,一切都晚了…市場預期不好,人們拋出情緒高漲,一傳十 十傳百,惡性循環,前就蒸發了~

所以想賺錢,就不要當最後的那個“傻瓜”


痞子說財經


1、流動性是市值和盈虧的基礎。股票遵循“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成交原則,即你的價格或時間比別人更有優勢的話,你優先成交。價格優先:比如你5.5元買一隻股票,別人5.6元買和你相同的股票,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別人先成交,你後成交;時間優先:你和別人以相同的價格買相同的股票,你比他手快下單,你先成交。

瞭解這個之後,流動性與市值、盈虧的關係就好理解了。市值的漲跌是虛的,舉個例子:像現在騰訊的股票400多塊,市值3.88萬億(截止5月21日)。但這說明所有持有騰訊股票的人賬戶裡的錢加起來有3.88萬億嗎?不一定!因為市值是按照當時的成交價格計算的,哪怕它在408元只成交了一股,那麼今天騰訊的市值就以408元來計算,可能它的市值漲了好幾百億,而賬戶裡可能只有幾億的股票。因此市值的漲跌取決於成交流動性,流動性越強,在“兩優先”成交原則下,成交價格會不斷變動,市值也會跟著漲跌。

至於盈虧,說白了就是隨著股價不斷變動,在成交的過程中你的錢進了對手方的口袋裡,或者對方的錢進了你這裡。但在股票市場,其實並不僅僅只是零和博弈,因為券商要佣金,國家要收稅,所以也有一部分進了它們的口袋。

2、價格決定市值,價值決定盈虧。分析股價的方法有很多,基本面、消息面、技術指標。但本質上還是由人的心理決定。假設騰訊股票400元,你持有一手。比如現在有一個利好,大家紛紛看好騰訊。這時有人願意花405元買騰訊,而你覺得差不多該獲利了結,止盈點也是405元。OK,一拍即合,成交!這時騰訊的市值就從3.8萬億(95億股本*400元成交價)漲到3.85萬億,因為股票已經值405元了。

那盈虧呢?你持有的400元騰訊股票,可能是上一家割肉賣的,也可能是獲利了結賣的,但無論怎樣你從他手中買過來,你的錢就進了他的口袋,即賣方。那麼當你準備405元賣出時,這時有人花錢買你的股票,你的差價盈利就來自於花錢買你股票的那位,即買方。

那為什麼說價值決定盈虧呢?因為股價不可能無限漲,也不可能無限跌,價格總是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騰訊、茅臺再優秀,短期股價也不可能到1000、1w塊,當然也不會是個位數,所以如果你買得股價足夠高,市場覺得這家公司不值這個錢,那麼你可能找不到買家,手中的股票賣不掉;相反,如果這家公司很有潛力且股價足夠低,很多人都持股待漲,可能會有無股票可買的尷尬境地。當然,這些都是在不考慮流動性的情況下,而實際情況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市場中總有那些“傻子”。

為什麼會虧損,可能是你花的投研精力不夠,亦或是運氣不好等等。可市值,或者說財富為什麼會蒸發,那是因為其本身根本就不是什麼財富,只是人們對它的一種預期,鏡花水月罷了。


小白讀財經

股票達成一筆交易,是因為有買方和賣方願意就這個價格進行轉讓股票,此時的價格我們認作“股票值多少錢”,因為此時有買賣雙方願意就這個價格完成交易,此時的價格就是市場意願認為這隻股票的價值,這個價格便是此時我們認為這隻股票“值多少錢”,就像是一件收藏品,專家估價為100萬元,但並不需要拿出100萬來買這個收藏品。正常來說,這個“值多少錢”是漸變的,而股災,便是不正常的情況,股災出現的時候,市場意願認為這隻股票的價值發生了發然的改變,比如原來100元的股票,由於股災,人們認為它只值10元,所以它就會持續下跌到10元,反映在市值上,我們會發現,市值縮水了90%。

所以當出現股災時,我們會發現,市值大減,每個人都在虧錢,而虧的錢卻蒸發的不知去向,其實這只是我們搞混了兩個概念:“值多少錢”和“有多少錢”。“股票值多少錢”和‘股市有多少錢”是不一樣的,當股災發生時,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而是市場意願認為這隻股票的價值要低於現在價格,因此沒有人願意購買直到股價下跌至市場意願,此時股票的市值降低了,但你持有的股票還是不變的,股票的數量和作用都沒有發生改變,只是它的市場認可的價值發生了改變。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這就是蒸發。

我們可以認為股票作為一種商品,它的價格是根據買賣雙方的意願決定的,就像是擊鼓傳花的遊戲,大多數人認為它的價格可以比現在更高而願意去買,那它的價格就可以不斷攀高,但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大多數人認為它的價格可以比現在更低,那它的價格就會不斷走低,出現很多急於出手的賣盤。

有人說,做股票,最難的是賣,因為買誰都會,但賣卻需要很大的決心,股災發生時,最後接盤的人就成了虧損的承擔者,所以掌握賣點很重要,提前出局可能盈利不多,但往往不會虧損。總而言之,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特別是廣大散戶,小心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


財經早餐

1、我們通常說的錢,有兩個作用,其一是標價,這個東西值多少錢,一個股票的價格就是一個標價;其二是交易,你在一隻股票15塊錢的時候買了1手,就是花了1500塊錢做了交易。

2、股災時市值蒸發,蒸發是用來形容慘烈,其實股價的上漲下跌都會帶來財富的變化。像a股2月6號7號,兩天的總市值下降了3.8萬億,那麼消失的這些錢去哪了? 是在流動中被所有的交易者平攤了。

3、一隻股票從5塊漲到6塊,就意味著有人是五塊買的,有人是5.5塊買的,有人是6塊買的,在每個價位都可能有成交,5塊到6塊整體漲了20%,但有的人5塊買,5.5塊賣的,這個人就有10%的收益,有點人是5.5塊買的,6塊賣的,這個人就有9%的收益,所有的交易者不斷分攤上漲的利潤,最後這個股票漲到比如15塊。

4、這時候股災來了,或者大股東決定減持,比如他的進場價格是1塊,那他就有15倍的收益。但因為股災或者減持出現,就會有大量的賣單,股價會下跌,其他交易者看到後會做出自己的分析,有的人15塊買的,14塊賣出,就虧了點,有的等股價跌到十塊錢才賣,會虧掉30%,也有人10塊錢賣了,但是他的買入價格是5塊,那他就有1倍的收益,每個交易者的情況不一樣,會根據股價做出交易決策,然後在眾多交易的作用下,股價下跌或者上漲。

5、所以不論上漲的收益還是下跌的虧損,都是由所有的交易參與者平攤的。 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要有充分的流動性。如果沒有流動性,那麼買入或者賣出都比較難,那麼就會出現沒有交易的情況,沒人買或者沒人賣,港股就有大量這樣的股票存在。


大貓財經

大道至簡。

首先要搞明白,整個股票市場是虛擬的,所謂的財富也只是賬面的,只有當你賣掉股票兌現為貨幣後,這時才是現實財富。

打個樸素的比方: 一杯帶很多泡沫的啤酒,其實真正的啤酒含量可能只有五分之一杯。在賬面上和再你心中它就是一杯啤酒,但是誰喝了一口,他喝到的就是沒有泡沫的啤酒,因為相當於他兌現了,這是杯中啤酒的泡沫比例就更高了。若把20%的真啤酒鬥喝光了,理論上就只剩下泡沫了,但現實其實那時它連泡沫也沒有了,只剩下空氣了。

所以,股市暴跌時,禁止大股東減持,因為哪怕他們平均減持20%的股票數,那麼股市可能就沒法玩了。為什麼?因為,大股東是絕大部分持有的是原始股票,他們把一杯20%的啤酒在上市時就已經變成了至少一杯賬面啤酒,若他們都總賬面的虛擬啤酒換成真啤酒走人了,那麼所有散戶守著一堆純粹的泡沫哭吧,所以,這是國家對散戶的保護,也是對上市大股東的基本道義的強制。看看剛上市開板前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就差不多明白了,把今後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預計利潤都提前兌現了,或者把公司按照市淨率這個幾倍乃至十倍幾十倍的價值兌現了,咋整?誰兜底?

算算我們的股市市值至少50萬億吧,我們國家發行的基礎貨幣還不到40萬億,要知道股票兌現拿出去的錢,若不再投資(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即使你把錢存在銀行,銀行也就通過信貸又流到市場了,而且經過幾次可能就變成了3~5倍的貨幣乘數),可是基本相當於基礎貨幣啊,至少是現實的貨幣,不是賬面虛擬的了。當然是說在股市在沒有跌倒非常非常低的情況下的兌現,因為這是按照目前的市淨率和市淨率計算的。

總之,股市大跌,所謂的財富蒸發,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說法,與現實財富不是一回事,比較準確的表述是,股市大跌,股市的泡沫含量比例降低了,賬面財富縮水了,但能賣掉的前提是有人買了,所以,整個股市所含有的真正啤酒總量不變 ,只是有人喝走了真啤酒,又有人帶著真啤酒(錢)進來了。


中國心0000000001

股市是零和遊戲,歷來都是一賺二平七虧,拼不是所有投資者都在虧錢,就好比股災踩踏式奔盤,因為各自都把價格壓的再低然後急於出貨,所以導致它的市值蒸發,本來是指五塊的你三塊就賣了其中就蒸發了兩塊,市值本來就是你給的起就價格高就高你給的低就低,只是人們的主觀判斷,人類並非理性的,同一個東西的價格會隨著心裡不而波動,所謂的市值只是一種記賬方式,其核心是以成交價格代替整體價值而已,蒸發的市值一部分在投資者之間轉移了,另一部分則從賬面上抹去了。打個比方,比如今年市場總共生產1萬瓶茅臺酒,



市場價格現在是1000塊一瓶,那麼千的總市值就是1000萬,然而逢年過節,茅臺酒的需求量大增,市場給出的價格已經達到了2000塊一瓶,那麼它的總市值就是2000萬了,前期條件下是他還沒有賣過出去,這個時候他的事實就增加了一倍,然而它惜售指旺價格會再高,



然而節日很快就過去,結果又回到了原來的1000塊一支,那麼它的總市值又蒸發了一千萬,那麼這1000萬哪裡去了呢?那麼如果當初我要1000萬全部買了在2000萬賣給你,現在價格又回到了1000萬,那麼你虧了1000萬我賺了1000萬,你還是拿著手中的1萬瓶茅臺酒,而我卻從你手中賺了1000萬,額你的1000萬鈔票的形式轉給了我,這裡的1000萬卻蒸發了,因為估值下降,然而在股票市場裡很少有這種整體操作的,通常情況下都是加上交易費手續費,證券交易印花稅,本來十塊的股,你突然出八塊賣出,又有人八接住了,那麼它就憑空蒸發了兩塊,還有加上手續交易費這些,這些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



市值都是圍繞價值波動,市值都是無形的,是看不見的,好比如品牌一樣,比如說王老吉,他風光的時候,王老吉三個字就值兩百億。這就是無形的價值,也許沒人喝的時候,他這三個字送給別人都沒人要,也就是說市場憑空蒸發了200億。所以說很多時候蒸發財富就是這種方式蒸發掉的,扣除那些交易稅印花稅,其餘的都是無形之中蒸發了,就好錢不值錢一樣,就好比如前幾年100塊可以吃一頓大餐,現在100塊有可能吃幾個饅頭,一個比喻而已。小夥伴們也不同見解可以一起評論留言,互相討論?


湖南小彬哥

股市其實是一種變相的龐氏金融(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它的正面作用是幫助上市公司融資),因為很少有公司為股市價值買單,諸如中國這種不規範市場上,那些空殼套錢的所謂的上市公司,還有很多多年難得一分紅的公司。

百分之八十的股票是一個龐氏騙局,只有少數是價值增長,分紅回報的。其實良性的佔百分之二十已經是很多的了。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股票只是一張空頭支票,你願意在上面寫多少就是多少,

股票只有在最終兌現時才有價值,其他時間都是一種預期遊戲,就是一幫人用一堆錯亂的信息在一起炒概念,炒預期。

之所以說股市類似龐氏騙局,是因為,在實際的股票運行過程,所有股票現有的價格都是被上家透支了的,所有接盤的人本質而言都是接著一種賬單,下家只有把這張賬單價值炒得更高,或者在市場預期這個股票估值可能更高,找到一個更大的冤大頭或接盤俠為止。

所以當你買了一隻單價為一千元的股票時,這估值為一千的股票其實實際價值可能是5元,甚至一元不值,所以不存在財富蒸發一說,現在這個股市市值一萬億,只是代表已經有人從這個賭場裡面用一堆票劵換走了上萬億的現金。

這個股市跌下來的原因是:沒有更多的資金進入這個股市,沒有更多冤大頭進入這個賭場,沒有更大資金的接盤俠,預期遊戲玩不下去,空頭支票只能縮水或被打回原形。

所以,通常不存在財富蒸發這一說,在一個預期賭博遊戲裡面,財富早就被上家透支了,留下的那個賬面數字只是一個陽光下的泡沫。

很多人炒股其實就是在玩預期賭博遊戲,在這個龐氏金融裡面,很多人都知道,只要自己不是高位崩塌時的接盤俠,自己自己能夠找到你自己更能出價的冤大頭下家,自己就是這場遊戲的贏家。

所以,很多抱著這個僥倖心理賭博的散戶紛紛表示被割韭菜了,特別是中國這個基本沒有價值投資股市裡面,莊家如飢似渴,他們賺的錢的本質上就是通過一種不規則玩法,從億萬散戶那兒洗劫過來的,只是玩法稍微隱秘一點,時間跨度長一點,遊戲過程曲折一點,看起來輸贏參半一點。

就像在一個賭場裡面,莊家的贏面遠比散戶大很多,但是散戶都覺得自己要聰明一點或者運氣好一點,由於中途有輸有贏,所以散戶的這種被掠奪感並不強烈,如此而已。


依凡論道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兩種解法,從股票市場來看有人虧錢也肯定有人掙錢,有人利用信息上的優勢賺走了大部分投資者的錢,還有中間者提走了一部分,本質上不存在蒸發一說;但是如果考慮股災的後果,

把視野放到整個經濟體,確實存在財富蒸發,聽我給你解釋。

首先單論交易市場,有買必有賣。

無論是低吸還是高拋,每一手成交都一定對應一個買方賣方,最終接盤的自然是虧得最慘的,股災來臨跑得快的就成為了勝者,但一般這樣的是機構投資者或者具備信息和分析實力的,所以會造成所有散戶虧損的現象,但是盈虧總額應該是平衡的。


股市可以理解為一個另生的資金池

在這裡面,只有交易,股價高也好,低也罷,實際上公司通過上市已經拿到了大家的融資,股價再怎麼變化不過是作為晴雨表的功能,同時提供了一個退出的機制,也就是說你不想玩了找人賣掉,從流通市場來看就是為每個人對一個公司未來發展的判斷付費,你看好的話就進來,市場會給你紅利,因為你是為企業和經濟發展出了錢,但是因為這樣也出現了大量的投機者。


當然,這個遊戲還存在中間費用,交易是會產生稅費的,還有各種諮詢費用,信息購買支出等等,所以股票流通市場單從流通上看某種程度上是負和博弈。

股災導致的經濟低迷是連鎖的反應

這就是我要闡述的第二點,股災發生,挫傷了消費者信心,整個經濟呈現十分低迷的現象,甚至出現擠兌,大肆囤積居奇的應急舉措。現代的經濟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靠信用撐起來的,或者說是在消費未來,一旦股災發生,借貸無法正常運行,生產和消費受阻,經濟滑落,從溫和的通脹變成通縮,經濟甚至出現負增長,自然財富也減少了。


總結一下,所以我的看法是從股票市場來說,應該是接近零和遊戲,有得有失,但是股災的結果導致的經濟下滑就會挫傷消費信心,抑制生產,換句話說也就是財富好像蒸發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能帶給你新的啟發,歡迎一起留言討論。


凱恩斯的貓

這麼說吧,錢去哪了?竟然股災發生大家都在虧錢,有人問虧的錢去哪了?同理牛市中投資者多數人都能輕而易舉的賺到錢,那賺到的錢從哪裡來?

打一個比方,有10個人2塊錢買進一支股票,竟然大家都買了這支股票這支股票有資金流入,也就是說有錢投它看好它的未來前景,這支股票價格必然上漲,加之股票市場杆槓效應或者說市場炒作行為市值被放大,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上,會發生什麼情況?一是大家都不賣出繼續持有,過高的價格又無人買進,實業又無法兌現,也就是說無人接盤了,這支股票的出路是什麼?這10個人的出路又是什麼?因為沒人接盤這10人都賣不出去,最後這支股票同樣還是面臨崩盤!二是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後,有2個人賣出了,這支股票資金髮生撤退行為,股價下跌成為必然,這2個人的2塊變成8塊,那麼剩下的8個人怎麼辦?他們的2塊還剩下多少?有人會說還剩5毛,但是真相恐怕是沒有5毛!

上述是最可能發生的兩種情況,與此同時這裡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價值損耗,其實就好比能量消耗一樣,就算高位出貨的雖說是賺錢了,能量消耗依然存在。其實市值蒸發最快就是第一種情況無人接盤,甚至說價格被炒到一定高度無人敢接盤,這種情況就好比牛市後的股災。而第二種情況,因為市場莊家高位套現後,市值實現了價值迴歸,甚至說到了一個低估值區,那麼未來市場可能會被再次看好,發生資金流入行為,那麼價格必然會迎來上漲。其實最好的市場就是有人買有人賣,一味的跟風買進,最後只會面臨無人接盤的現象,股災隨之而來。這也就是牛市的時候,大家都在買,看似大家都賺錢,但是當股災來了多數人都套牢在高位!

市場投資行為,始終如一!“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傅。”在浩瀚的投資市場中,竟然選擇了投資,研究所謂的市值蒸發,不如學會怎麼賣!


言道生

股市幾乎不產生任何價值。

一隻股票發行價1元,被持有的大戶或者叫主力拉昇到一個價位,比方說拉到10元。被賣出,主力盈利9元。10元買進的人,可能會接著拉昇至15元賣出,盈利5元。15元買入的人持有,後經過暴跌到1元,我們可以說財富蒸發了14元,其實這14元沒有蒸發,是被第一個主力掙了9元,第二個主力掙了5元。兩個主力總計掙了14元。第三個持有者損失的14元就是被前兩個主力賺走了。

股市幾乎不產生價值!你掙的錢就是別人賠的錢。

但是有一點,股票會分紅,這才是股票的價值所在!作為一個規範的股市,客觀上講,真正的價值增長,就是分紅。

但是在中國,除了大的機構,幾乎沒有人在乎分紅,都想賺快錢,都是在博傻,誰接了最後一棒,誰虧損。主力們也是樂於這樣的股市,分紅與割韭菜相比,還不夠撒牙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