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高了,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慾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週內出現黃疸。嬰兒出生時,體內往往攜帶了多於正常需求的紅細胞。這些多餘的紅細胞就像一個個鼓鼓的小圓餅,裡面充滿了黃色的色素,即膽紅素。當這些紅細胞被體內的廢物處理系統弄破時,膽紅素就被釋放出來。其實我們體內每天都在進行這種程序,但我們的皮膚不會變黃,這是因為我們的肝臟——體內主要的過濾器官一把這些多餘的膽紅素處理掉了。

寶寶黃疸高了,怎麼辦?

正常的(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的肝臟還沒有成熟到能處理膽紅素的程度,所以這些黃色的色素就沉積在皮膚上,讓嬰兒的皮膚變黃了。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三四天後皮膚開始變黃,這是正常的黃疸。只要寶寶體內的“膽紅素處理系統”逐漸成熟起來,讓多餘的膽紅素逐漸變少,黃疸就自然消失了。這個過程通常需要一兩週,不會對寶寶產生傷害。

不正常的(病理性黃疸)。

如果寶寶出現了黃疸(大多數寶寶都會出現),你一定要請教醫生,確認是哪一類的黃疸,再來決定你用不用擔心。以我的經驗來說,父母的憂慮值通常高於嬰兒的黃疸值。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髮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

寶寶黃疸高了,怎麼辦?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

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原因

1、紅血球破壞過多紅血球破壞過多,這多半是間接型的高膽紅素造成,它可以自由進出腦部,一旦腦部發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產,就更容易造成傷害,因為黃疸主要就怕對腦部造成傷害。黃疸太高會造成腦部產生核黃疸,導致腦部神經發展障礙,甚至會死亡。但如果膽紅素指數不高就可能沒有問題。

2、肝臟代謝減少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沒發育完全,膽紅素經肝臟排洩出來,代謝來不及也會造成黃疸。如果寶寶因為感染造成肝臟功能有問題,或者肝、膽道有先天性異常也會導致黃疸升高。

3、混合型 當然也有可能以上兩者原因均有,這需要由醫生來判斷比較好。

4、餵母乳造成 許多人會認為餵母乳與黃疸有關,其實並不盡然,專家認為要把其他造成黃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說是因為母奶造成黃疸。由於前1個星期的黃疸,有可能是因為餵食不足所導致脫水,這時如果指數小於20mg/dL就沒有問題,因為至今還沒有因母乳性黃疸產生腦病變報告的文獻,所以一般不用終止母乳餵食,但如果超過20mg/dL,可以暫時停止餵母乳,用嬰兒奶粉輔助。如果在48小時之內黃疸改善再重新餵食母乳,膽紅素可能會稍微回升2~4 mg/dL,對寶寶不會有影響。

或許你想了解這些!

3、促進生理性黃疸治癒的根本方法是加強代謝,多吃多拉,所以母乳餵養應每天保持8~12次餵奶,這樣不但可以保證母親有足夠的產奶量,同時還能將嬰兒體內的膽紅素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5、千萬不要服用作用原理不明的藥物褪黃疸(對,說的就是茵梔黃!)此類藥物起效本質也是加強代謝,怎麼加強?通過某種原理造成小兒腹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