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了呂伯奢,呂伯奢真的是冤枉的嗎?

亂神虎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從洛陽逃出,改名換姓,向東行,出關過中牟縣被亭長抓住送往縣衙,放曹操的是縣裡的一名小官,和陳宮沒有關係。陳宮大約是在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東郡擊敗黃巾軍時投奔的曹操,而曹操從洛陽董卓那裡逃出來在中牟被捕是在中平六年(189年),那時兩人根本還不認識。“捉放曹”和陳宮沒半毛錢關係。



這裡邊就說明了個問題,曹操殺呂伯奢一家除了他自己身邊沒有證人。《三國志》裡並沒有提到呂伯奢此人,相當可能曹操只不過在呂伯奢家借宿了一晚,未發生過什麼事,陳壽認為沒有必要,不足以載。

《世說新語》裡記載曹操路過呂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個兒子在,太祖自以為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殺八人而去”,曹操無故懷疑呂伯奢變節要捉拿自已去領賞,但《世說新語》為佚事小說集,所收內容龐雜,不足以當信史。

孫盛的《雜記》更無聊,居然寫“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已,遂夜殺之”,聽到鍋碗瓢盆變奏曲就會想到別人會殺你?


而最早記載“呂伯奢”的是王沈的《魏書》,記載“呂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魏書》是官史,如果曹操正如所記是出於自衛,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講出,如是誤殺,那麼完全沒有必要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提及此事,除非當時不在現場的呂伯奢追問,但《魏書》並沒有交待後來有關情況,而呂伯奢也再未被提起。

《三國演義》裡這一段曾有細心的讀者發現過疑點。呂伯奢是一家之主,為何不叫僕人去打酒而親自去,並且天色已晚。豬明明已經被捆住準備宰殺,為什麼呂家人還說“縛而殺之,何如”,貌似不合邏輯。呂伯奢說去西村打酒,那西村在西邊,曹操向東逃亡,怎會半路又碰上呢。當然這質疑對象本就是小說,當不得太真。


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呂家被滅門事件,這是歷史留下的謎,後人只能推斷。呂伯奢之子得知來拜訪的人是朝廷要犯,和曹操發生衝突,也有可能呂伯奢不在,而賓客得知來訪之人是朝廷懸賞捉拿的犯人,便合謀將其綁縛送官府而發生打鬥,曹操為自保殺人。具體什麼情況就是本文一開始講到的事後除了曹操能發聲,其餘人都無可奉告,這才有了各種猜測。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如果從文學手法的角度而言,“三國演義”裡曹操殺呂伯奢這一情節,可謂精彩一筆,畫龍點睛的一筆,曹操的自私、殘忍、無情和猜疑,全在這一點上飽滿有力地凸顯了出來。讀者可能忘記了曹操許多政治軍事上的精彩舉措,卻永遠記住了這一幕:曹操一面拿著流淌著呂伯奢鮮血的寶劍,一面自負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然而,老曹真的天生就這麼嗜血無情嗎?文學的歸文學,歷史的歸歷史,其實,從一些史料的細枝末節中,我們可以看出曹阿瞞這孩子的心理掙扎歷程。歷史的真實,不只是材料的真實,也包括心理的真實。 其實,史上的曹操,不是那麼神經大條,在王允面前扛下刺殺董卓的任務。曹家的孩子,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憑他的腦子,是不會去幹刺客的勾當的。況且伍孚刺殺董卓慘敗的事例,他又不是不知道,老曹是個動腦子先於動刀子的人,他不會去幹刺客的勾當。歷史上他也沒刺殺過董卓。 然而,曹操逃跑的事情是千真萬確的。為啥逃跑呢?原來是辭職了,但在強大的肥董手下辭職是件很危險的事。大學者蔡邕一度拒絕董卓的徵聘,結果董卓殺氣騰騰地說:你不來,我殺你三族。當然,董卓人品比明成祖過關,人家明成祖誅人十族。 董卓還是蠻器重曹操的,他要拉攏曹,封他為驍騎校尉。曹操有遠見,知道憑老董這付德行,在長安混不了多久,於是就跑,隱姓埋名地跑,“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 接下來,捉放曹的戲來了。這是真的,但主角不是陳宮。



我們不能責備“三國演義”虛構陳宮捉放曹,還是那句話,文學的歸文學,歷史的歸歷史,將陳宮放到捉放曹的位置上,倒可以為以後陳宮被殺前,曹操與之談交情做好了鋪墊,從文學創造而言,這是合理的。 捉曹操的是中牟的一個亭長,也就是一基層鄉鎮幹部,連鎮長都算不上,然後扭送到縣政府,公安局。縣裡的功曹是個有心人,他認為眼前的這個人是豪傑,抓了可惜,於是向縣令打報告,請求釋放,於是曹操得以逃脫。也沒有縣令跟著曹操一起跑的事。 小說裡的捉放曹,顯示的是陳宮的正義感和義氣,而史料裡,顯示了一個政治事實:董卓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力在減弱,一到河南,董卓的命令就不管用了。而且縣官、功曹放跑了曹操,也不用擔責任,不用一塊跑。 接下來,在成皋,也就是呂伯奢家,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其始末如何,看其當時和稍後的記錄。在“魏書”裡是這麼記載的,曹操不是一個人跑的,還帶了幾個親信,“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呂伯奢不在家,也不是上市場買菜買酒去了,反正出外了。呂家幾個公子在家,還有賓客,曹操投奔其家,結果呂家的人先動手,也不是政治覺悟高,要抓曹操報官,而是貪曹操的財,一家人和幫兇一擁而上,不料老曹是個能打的,把呂家人殺了幾口,“太祖手刃擊殺數人”,然後跑了。 從這個記載來看,老曹完全是正當防衛,而且也沒有說是誘殺呂伯奢,也就是說不存在防衛過當的問題。 但是,這一起刑事案件到了“世說新語”裡,就改了,改成是曹操是疑心呂伯奢家裡人要圖謀他,於是不顧呂家子弟熱情招待他的事實,連夜殺了呂家八口人出逃,這個記載裡的曹操,很血腥。曹操的動機變了,從正當防衛到因疑心而殺人。但還是有一個事實很清楚,沒有殺呂伯奢,因為當時“伯奢出行”。


而在東晉史學家孫盛的記載裡,這起刑事案件極其生動,從過程到人物心理,都有記錄。首先是曹操聽到呂家有“食器聲”,是食品器具的聲音,於是疑心呂家要殺他,“遂夜殺之”。這發出聲音的器具,絕對不是鍋碗瓢盆,而是殺豬刀之類的吧。引起疑心的細節有了,殺人之後呢?在“三國演義”裡,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時,是沒有表情的,而且是殺了呂伯奢之後說的。而在孫盛的“雜記”裡,曹操知道殺錯人之後,還是滿愧疚的,表情是“悽愴”的,說的是“寧我負人,勿人負我”。 一個“悽愴”,道出了曹操驚弓之鳥後的內疚,痛恨和惶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悔恨,同時不得已為自己開脫,不像“三國眼裡”裡,完全是宣揚自己的人生哲學。前者良心未泯,後者泯卻良知。孫盛沒有見過現場,但他對曹操心理的把握,還是有道理的。其實孫盛筆下的曹操,比演義裡的曹操,心理層次更豐富,更細膩。


孫盛的記錄,還是肯定一個現實:曹操沒有殺呂伯奢。 從刑事案件的角度而言,曹操殺呂伯奢是冤案,但從文學創作的角度而言,卻是妙筆,把曹操的狠,全盤托出。 至於這起案件,到底是曹操正當防衛,還是曹操疑心殺人呢?很難說清了,可能曹操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故意汙衊呂伯奢家的人搶劫也有可能,隨著曹操政權的滅亡,後面的人才敢記錄真相,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文學上,曹操濫殺已是鐵案,而在史實上,則是個疑案。當然不要緊,文學的歸文學,史學的歸史學。


昭烈名臣

曹操有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是在殺了呂伯奢一家之後說的,那麼呂伯奢是不是冤枉的,我們得從三國演義與正史的說法來說了。

三國演義的說法

曹操帶著七星寶刀想要行刺董卓,被發覺之後,就改獻寶刀,然後就乘著馬從東門逃走了,直奔老家譙郡。在中牟縣給抓住了,幸好縣令是陳宮,就把曹操給放了,還跟曹操一起逃命。

兩人到了成皋,曹操說他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就住在附近,打算在那邊借個宿,陳宮說很好,兩人就到了呂伯奢家。呂伯奢說他家裡沒有好酒,他得出去買些回來,讓陳宮與曹操兩人先等著。

曹操與陳宮兩人在那邊坐著,忽然聽到莊後有磨刀的聲音,曹操說,呂伯奢有點可疑,我們去聽一下。就聽到有人說:先綁後殺,怎麼樣?曹操說:我們如果不先下手,就要被抓了。

曹操就和陳宮拿著劍進去,將八個人全部殺死了。到廚房的時候,發現那邊綁著一頭豬,兩人才意識到錯怪呂家了。兩人就離開了呂家,在路上,碰到了呂伯奢,曹操又把呂伯奢給殺了。所以,呂伯奢一家真心是十分的冤枉的。

正史的說法

正史一共有三種說法。

魏書說:曹操路過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呂伯奢的兒子和他的賓客一起劫曹操,曹操就將這幾個人都殺了。

世說新語說:呂伯奢出去了,五個兒子在,曹操懷疑他們想要害自己,就殺了八個人,然後就離開了。

孫盛雜記說:曹操聽到有動靜,以為是要害自己,然後就把呂家人給殺了。

按第一種說法,呂伯奢不冤,而按第二第三種說法,呂伯奢確實很冤了,主要是曹操疑心太重。


歷史簡單說

哈哈,好巧,今天看這想這,沒想到頭條碰到這個問題。

曹殺呂,呂不冤。

媚過必有詐!

曹刺殺董卓,不是為自身功名,當時曹已經是董身邊紅人,董卓旁邊武有呂布,文有曹操,若為自身功名,是絕無可能主動請纓刺殺董卓。乃為天下。

刺殺董敗,全國通緝,被陳宮拿下,又被陳宮釋放,一起逃亡老家。

在這種背景下,人驚魂未定,呂居然提出去買酒宴請,媚!不符常理,誰有心情。收留要犯,滅門之罪。

曹操當時身處亂世肩負匡正天下使命,所有都是棋子,都可以犧牲,沒有這樣境界的人只會誤解: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也只會勿讀這段歷史。


先知中道

不聽老麥瞎掰扯,說說歷史也挺好。那老麥就與諸位說說這個曹丞相由於神經過敏誤殺好人的事情唄。這個問題,咋說呢,本身就有些演義的意思,合了《三國演義》的拍了。

首先,我們先來掰扯一件事情,到底有沒有呂伯奢這個人;既然掰扯,那自然得從正史中去看看。

首先是《三國志》,三國志作為三國期間的正史記載,通篇沒有提及呂伯奢此人;然後是《魏書》——三國官吏所做的國家大事記,這裡面有記載:呂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啥意思呢,大體意思就是呂伯奢想捉了曹操去領賞,所以曹操瘦人了幾位。作為一部大魏國的宮廷記錄,既然有記載,那麼說,呂伯奢此人在歷史上是存在的,而且確實是被曹操所殺。只是這個理由與雜史中記載的不一樣,這裡的理由很充分,曹操是為了自衛才殺死呂伯奢。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雜史,《世說新語》、《雜記》以及三國演義都記錄了此事,而且記錄的內容也差不多:伯奢出行,五個兒子在,太祖自以為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殺八人而去。大體意思是,曹操懷疑呂伯奢要出賣自己,所以先下手為強,手刃了一家八口。

好了看到這裡,我們應該大體總結出一個基本事實:呂伯奢在歷史上是存在的;曹操確實殺了呂伯奢一家。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殺了老呂一家呢?我們就再試圖從蛛絲馬跡中分析分析。

首先來說,正史的《魏史》同樣記錄了這樣一件對於曹操並不光彩的事情,肯定有其原因——不得不記錄。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大魏的史官也不得不去記錄這件事情?——闢謠!那麼,當時的情景應該是,坊間都在流傳著曹操手刃多年老朋友的事情,而且是因為自己懷疑老朋友出賣自己,所以先下手為強,手刃了對方一家。而且此事在坊間肯定被傳的有鼻子有眼,這大大有損曹操的形象,於是史官不得不將此事單獨記錄下來,並且給了一個相當說得過去的理由:是老呂出賣曹操在線,曹操是為自保才殺了他們。

那麼,真正的事實是什麼呢?讓我們再次回到曹操這個人本身,無論正史還是野史,曹操多疑,這是達成共識的,那麼作為一個多疑的一代梟雄,其實無論呂伯奢出賣還是沒出賣過曹操,只要在他逃亡過程中,知道他的蹤跡的人,只要有機會,曹丞相肯定大多也會一劍下去,手刃了對方。所以,當時到底是呂伯奢出賣曹操在先,還是曹操懷疑他們在先,呂伯奢這一死,在所難逃!



老麥說說

實在受不了了,沒有正經回答的。網上除了罵曹操自私的沒有別的了,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根據名家觀點,我還是自己說吧。

首先要對多疑下個準確的定義,那就是過分小心翼翼。沒有確實證據,僅僅根據依據就小題大做。縱觀曹操的奮鬥史,有多少他想象不到的死裡逃生,可見多疑也未必是毛病。

其實呂伯奢案件中有不少疑點,所以曹操懷疑,只是當時智慧不夠,沒有指出來。

下面說說這些疑點。

第一,呂伯奢去買酒,為什麼進內宅好長時間才出來。買酒至於商量那麼長時間嗎,也許是別的大事要反覆琢磨吧。

第二,呂伯奢家裡七口人,為什麼讓年老的呂伯奢親自去買酒呢。一般家族都是老人管大事,小輩或者僕人幹粗話。這種跑腿的需要老人親自去嗎,似乎呂伯奢去辦大事吧。

第三,呂伯奢為什麼匆匆離去,如果是著急,為什麼最後這麼晚才回來。什麼事這麼慌亂,而又耗費這麼長時間。

第四,曹操殺人後發現豬已經綁好了。為什麼呂家人說先綁,然後再殺。這是個病句,或者是,綁的不是豬,那是誰呢。

第五,呂伯奢原話說是去西村買酒,怎麼曹操往東跑,竟然半路上遇見了去西村買酒的呂伯奢呢。也許呂伯奢沒有去西村,而是去東面辦大事了吧。

第六,呂伯奢真的那麼講義氣嗎。已經說過曹操的父親,聽說兒子出事,不想著花錢找關係救自己的獨生兒子,卻只顧自己逃跑。而呂伯奢這個異姓人就這麼講情義嗎。

第七,陳宮真的是好謀士嗎。他的判斷就百分百正確嗎。這個小說可以看出來陳宮過於情緒化,能記恨曹操一輩子。所以失去理智,也不是算無遺漏。這次事件他也未必能看出來毛病所在。

綜上所述,呂伯奢特別有可能是向官府出賣曹操,讓家人把曹操拿下。後來看曹操要跑,才出面攔阻,卻被殺了。而官府人沒有湊齊,所以讓曹操跑了。

可惜的是,證據不足而且又沒有官兵出面。而曹操以自己的名言來做結案分析。這件公案也成為了疑案。

可惜的是不少人只知道痛罵曹操,而忽視了這些關鍵。


亂神虎

曹操與呂伯奢的故事進程:董卓入京後,表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拒絕了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陽,抄小路回老家,路過朋友呂伯奢家時,把他們一家都殺了。

這事主要記載在《魏書》,《世說新語》,孫盛的《雜記》等書中,裴松之也引入《三國志 武帝紀》的注中。

《魏書》記載:曹操帶領數位騎兵到達成皋,拜訪故人呂伯奢,但呂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同搶劫曹操,掠奪馬匹和財物,於是曹操手刃擊殺數人。

《世說新語》記載:曹操拜訪呂伯奢,呂伯奢出門,其五子皆在,極盡賓主之禮,曹操自以為董卓暗中安排人員謀害他,在夜裡曹操手提寶劍殺死八人離去。


孫盛《雜記》記載:曹操聽到食器之聲,以為要謀害自己,便在夜裡殺害了呂家人。

三書所記,可以概括為兩種說法。

其一,按照《魏書》所記,曹操之所以殺害呂家人,是因為呂伯奢的耳機兒子搶劫他的馬匹和財物,屬於正當防衛,過錯不在曹操。

其二,按照後兩書的說法,曹操是因為疑心而殺人,呂家本來盛情款待曹操,卻反被曹操所殺,實在冤枉。



我們沒必要究根結底那種說法對,畢竟不合實際,但可以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來糾正下兩處瑕疵。


第一,無論是哪種說法,呂伯奢都沒有被殺,因為呂伯奢已出門,並不在家中,《三國演義》描寫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最起碼還有呂伯奢一個倖存者。

第二,《三國演義》描寫,曹操聽到了“食器之聲”,但應該不是洗碗的聲音,而是磨刀子的聲音,曹操這才起了疑心,提劍殺人,殺了之後才發現呂家人是準備殺豬宰羊款待自己,誤殺了好人。


八風秀

呂伯奢這個人物的存在完全是為了引出曹操那句令人心寒的話——“寧我負人,勿人負我”,或“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殺沒殺呂伯奢?裴松之的《裴注三國志》裡就給出了不同說法。

1、魏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2、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3、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以上三種說法完全是事情越傳越走樣的典型,但都沒說曹操殺呂伯奢本人。到《三國演義》,明確說曹操故意殺呂伯奢,演繹得有鼻子有眼,把曹操寫成多疑和殘暴的壞人。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

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鞽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幹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當夜,行數里,月明中敲開客店門投宿。餵飽了馬,曹操先睡。陳宮尋思:“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便欲拔劍來殺曹操。正是: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

其實《三國演義》裡曹操殺呂伯奢這段的漏洞太多,多到讓人懷疑曹操有沒有殺呂伯奢的地步,簡直就是豬隊友。現分析如下:

1、殺豬還用問怎麼殺嗎?如果他家人從未殺過豬,呂伯奢不會只吩咐一句殺豬就外出買酒。古代沒有現代化屠宰場,殺豬肯定是綁起來殺,想想也不會是掄起大刀一刀斬之。

2、縛一豬欲殺,豬被綁起來時難道不喊嗎?“殺豬似的嚎叫”這個詞了說明豬垂死掙扎的動靜,呂家人殺豬不可能靜悄悄的。曹操和陳宮也不是聾子,能聽到人的對話,更能聽到豬的嚎叫,聽到了豬叫誤會就會解除。

3、曹操和陳宮為什麼要搜家?如果曹操懷疑呂家圖謀抓捕他們,肯定選擇立即直接出逃。故事裡曹操和陳宮卻是“拔劍直入”,殺了八人,還不走,反而繼續搜索,只至搜至廚下。這完全是故意滅門的舉動啊,呂伯奢早已外出,犯了疑心病的曹操不想爭取時間儘早逃走,反而在呂家搜索有沒有漏殺的,太不合情理了。

4、連呂伯奢共殺了九個人,曹操和陳宮身上就沒血?偏偏又是個明月夜,曹操和陳宮敲開客店投宿時,店小二發現不了異常嗎?

5、當夜,行數里,月明中敲開客店門投宿”,逃出作案現場數里就要住宿了,不是“匆匆如漏網之魚,急急似喪家之犬”,而是“泰山崩於前而失不驚”。也難怪,他們真的不著急逃跑。

總結:呂伯奢很冤,呂伯奢被用來當作抹黑曹操的菸灰,真的很冤!


龍久於池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文字記錄說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三國志》中對此事不曾提及,但是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其他史書,對此有3種說法。

一、《魏書》記載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二、《魏晉世語》記載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三、《雜記》記載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無人負我!”遂行。

《魏書》是當時曹魏時王沈、荀顗、阮籍三個人一起編寫的,是曹魏官方的史書。《魏書》中對曹操出逃至呂伯奢家裡這事都有記載,可以證明這個事確實存在。

但是不管是《魏書》、《魏晉世語》,還是《雜記》中,都沒有明確表明曹操殺了呂伯奢。但是,曹操的確殺了呂伯奢家裡的人,這個毋庸置疑。

《魏書》中說是因為呂伯奢的兒子和呂伯奢的賓客搶曹操的馬匹和財物,這個說法就不可信了。呂伯奢是曹操的故人、舊友,曹操出逃之際還敢來呂伯奢的家裡。說明二人熟識,知根知底。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過來搶曹操的馬匹、錢財,這個就荒唐了。

相反,《魏晉世語》和《雜記》中說曹操怕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告密,以曹操多疑的性格,這種情況是有很大可能發生的。

因此,說曹操殺呂伯奢,這個是冤枉了曹操。但是,曹操因為多疑而殺了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魏書》中曹操被搶財物因此殺人的說法。


天飛鶴

僅談《三國演義》。


有幾個有意思的地方,我也搞不懂。


其一:

曹操從洛陽都城逃出來之後,飛奔譙郡,路經中牟縣,為守關將士所獲......

中牟縣位於河南省中部,隸屬省會鄭州市,東接古都開封,西鄰省會鄭州,離洛陽168多公里,騎馬跑,平均按照20Km/h的話,要8個多小時,拼死馬,30Km/h,也得5個多小時。



好不容易花了5-8小時,到了中牟縣,被抓了,也就是說:

董卓下令捉拿曹操,那個時候沒有電話,通訊基本靠人騎馬,跑到另外的地方通知才行,曹操不吃不喝飛奔過來的時候,董卓的逮捕通知已經傳達到了,董卓的通訊兵都是神速啊!這期間,還得有人畫曹操像,畫完之後拿著去各地通知。


其二:

曹操拐了陳宮一塊跑了之後,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


那麼成皋在哪兒呢?在洛陽跟中牟縣的中間。

合著曹操跟陳宮跑了三天,不認路,走錯方向了?什麼情況?

還有,曹操之前肯定是到過呂伯奢的家中,不然他怎麼言之鑿鑿的說:這就是呂伯奢的家。

如果單純聽說過,誰這麼有能耐,在沒導航定位的時候,準確的尋到一個人家。。。。。。


其三:

呂伯奢是曹操父親的結義弟兄,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也就是說,曹嵩是個地位不低的人,那呂伯奢肯定也不是一般人。

這樣一來,呂伯奢家中為什麼只有這麼幾個人?呂伯奢有多清廉,也不做官,家裡都沒有好酒了,還得自己去買酒,這一大把年紀。

自己去就自己去吧,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也沒啥,可是,連個招呼客人的人也沒有?就這麼放任曹操倆人待在屋裡?總得有人陪一下吧?


在殺了呂伯奢一家之後,陳宮看曹操不行,心灰意冷,也走了,然後曹操連夜趕到了陳留找爹去了。


一夜從成皋跑到陳留,也是很厲害了。


到了陳留,就輕鬆的找到了他爹,說明他爹在陳留還是有自己的地方,他能輕鬆找到,當時陳留的老大,肯定也接到了董卓的官文,為什麼不捉拿呢?陳留難不成已成了曹嵩的地盤?


董卓難道不知道麼?


好吧,囉嗦了一大堆,那呂伯奢是不是冤枉的呢?


肯定是啊,純粹是為了黑曹操而編的嘛!三人成虎,何況還經過了一千多年呢!



以上,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