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袁守城和玉帝到底是什麼關係?

苡居Ync66290

一、圈套,一切都是圈套:

之所以說涇河龍王是死得最冤,這是因為他從頭到尾都落入佛家的圈套中。西遊記講述的是佛道之爭的故事,唐僧西天取經是如來謀劃的宣揚佛教蠶食道教勢力的表演秀,這次表演秀的起點正是大唐首都長安,凡陰謀陽謀都必須有鋪墊和導火線才顯自然,魏徵處斬涇河龍王正是最重要的鋪墊之一。

仔細閱讀斬龍故事前後的情節,主要環節是:漁樵問答-龍王擔憂-賭雨風波-違旨施雨-求情唐王-魏徵斬龍-地府經歷-水陸大會-贈送袈裟-觀音顯靈-西天取經。

這些情節邏輯嚴謹,一環扣一環,所有參與的人僧鬼神都不知不覺入了局,按照如來和觀音事先寫好的劇本扮演各自的角色。

二、冤,實在太冤:

涇河龍王是這個故事的犧牲品,之所以讓他死,一是他的死很有震懾力,二是他的死順理成章。

龍王是負責施雨的,雖屬於水德星君的下屬,但地位超然,和風伯、雷公、雲童、電母級別相當,豬八戒的前身天蓬元帥也是這個級別。而涇河龍王又剛好是主管長安附近一帶水域的最高水神,只要他的死才能讓這個故事的推進不顯突兀。

但是高級神仙被處死,推波助瀾的人當然必須有足夠的本事才行,為什麼這個人會選算命先生袁守誠呢?

三、到底是人,還是神?

袁守誠很厲害,算得很準,他預測:“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然後金衣力士就手擎玉帝敕旨徑投水府而來宣旨了,旨意毫髮不差。

對於這一點,有人說袁守誠算出玉帝的想法,也有人說袁守誠就是玉帝在人間的化身,但六甲番人認為,這兩點都不對。

玉帝在西遊記裡雖有些昏庸,但他畢竟是六界之主,如來名義上還歸玉帝管,他的想法恐怕就是如來佛都無法預知的,更何況人間一個算命先生?難道袁守誠是三清化身?

至於玉帝化身說,那就是純屬就事說事,完全不顧前後故事情節,前文提到斬龍事件是西天取經的鋪墊,玉帝化身去推動西天取經,這邏輯完全不對。

那麼袁守誠為什麼會知道玉帝的旨意呢?

只有一個解釋,袁守誠並不一定能推演玉帝的旨意,不過有人提前告訴他了,這個洩密的人級別不會太低,在天庭裡的地位比龍王還要高,且和水務有關,很有可能是水德星君。

而袁守誠也不會是一般人,他至少是知道玉帝、涇河龍王、魏徵、唐太宗等人的,也熟悉天條天規的問斬程序,後來消失無蹤估計是投奔佛教去了。

至於佛教哪位菩薩羅漢是袁守誠修煉成就的果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請您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這個問題,我謹從《西遊記》原著描寫的情節來談一談。

袁守誠(提問中的“城”應為“誠”)出現在《西遊記》原著中的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其生得“相貌稀奇,儀容秀麗,”能知前後,善斷陰陽,是當朝欽天監臺正袁天罡的叔父。

從表面上看,袁守誠的正式身份是唐代著名的術士,他在長安城裡擺了個卦攤,給人占卜算命。

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他的侄子是欽天監袁天罡。袁天罡可是著名的星象學家、相士、道士、風水大師、預言家——用今天的話說,這是一位各種開掛的學霸級大師。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天賜的機遇是另一方面。就像今天所有的成功者,晉級之路不可能一直都是光明磊落。更多不為人知的時候,他們需要和相關利益方合作。

靈山集團有發動取經工程的打算,受天庭管理的龍族濫生為患——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袁大師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還洞悉人聞。仙、佛、道、人四方面微妙的關係,他可是參悟的透透的。

有些事情,大咖是不能親自出面動手的,因為殺雞不能用牛刀,因為大咖一動驚天地泣鬼神。怎麼辦呢?就得由大咖的親信或者心腹出面,替大咖完成心願。

袁守誠是袁天罡的叔父,袁天罡是欽天監又是開掛的學霸級大師。所以,袁叔父可以視為袁大師的“親信”;而袁大師亦可以視為天庭的“心腹”。

取經工程的開始需要一個由頭,而這個由頭就是得讓信道的唐王李世民知道靈山的厲害。靈山需要天庭配合,送唐王李世民一份奇特的大禮,附帶一次奇幻之旅。這一點“小事”是不可能讓天庭的上仙們動手的,所以,給涇河龍王下套,誘騙他上勾,夢中斬龍頭,都是由自帶“通天本領”的凡人完成。

其中,袁氏叔侄和魏徵起了關鍵作用。

他們既是人間天子的肱骨之臣,又是天庭帝王的得力干將,他們考慮事情的第一要務,不是對哪個王朝的忠誠,而是對利益的權衡。

這樣的人,古今都有。

(電視劇裡袁守誠的形象)

(因利益使然,被做局斬殺的涇河龍王)


白馬晉一

西遊記中說了這麼一段故事。


袁守誠在京城中擺地攤算卦,教漁人著時捕魚增加收穫量,從而驚動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為了河中生靈,化身找袁守誠打賭預測下雨,為了取勝,謀士鰣魚獻計作弊修改時辰和降雨量,但被袁守誠發現,袁守誠預測龍王有滅頂之災,將被人曹魏徵暫首,並教龍王找李世民求情,李世民可以留魏徵下棋,魏徵下棋時候睡著了,魏徵是忠臣平時很辛苦,李世民不忍叫醒他,讓他睡,沒想到魏徵在睡夢中斬了龍王的頭。後來龍王託夢李世民喊冤,嚇得李世民不得安眠,於是找來秦瓊尉遲恭通宵守門,幾天後找畫家吳道子畫下秦瓊尉遲恭的畫像貼在門上。後來又把魏徵的畫像貼在後面上。


這段故事裡,玉帝沒怎麼出面,只是下了聖旨給魏徵夢斬龍王。


在說袁守誠和玉帝的關係之前,先說說唐朝的兩個官:袁天罡和魏徵。


袁天罡是稱骨算命法的發明人,是當時朝廷的官,欽天監的部門主管,是著名的星相家。用現在的話說,袁天罡是國家天文臺的臺長,是一名天文科學家。

袁天罡還是一名作家,和李淳風合作寫了《推背圖》,傳說他是李淳風的師父。

他曾經給剛出世的武則天看過相:“龍瞳鳳頸,極貴驗也!可惜是個男子,若是女子,當為天下主!”


袁天罡是袁守誠的侄子,袁守誠是唐代著名術士,袁天罡的本領估計是向他叔叔學的。



天罡是什麼意思?

天指代時間。

罡是四正,東南西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古代確定四正有兩種方法,第一是晚上看星空,北斗的斗柄在這是個特殊的日子分別指向正東正南正西正北。第二是白天看日影,通過圭表的日影長度位置來確定四正,夏至這天正午時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長,春分秋分居中。


天罡常常和地煞對應。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其實都是古人利用天干地支來紀錄日子的術語。

日影的規律年復一年,天罡分為三十六個刻度,每個刻度對應十天,即古代一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彝族的十月曆,則將一年分為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原理差不多。地煞則是五天一候,一年七十二候。


袁守誠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守誠,就像太陽運行的年規律一樣,日影長度的規律年復一年從不改變。


包括姓,袁是圓的繁體字裡面的部首,圜,方框裡面是本來是瞏,袁字加個目。袁和天有關,因為天圓地方。


玉帝為什麼要派魏徵來砍涇河龍王?

首先和魏徵的名字有關係,徵字裡有個正。

最重要的是魏徵的背景。

他原本是李密的謀士,後來跟李密投靠李淵,再後來成了李世民哥哥太子李建成的謀士,李世民殺李建成奪位後沒有殺魏徵,反而重用魏徵。因為魏徵敢諫。是忠臣,是儒家學子學而優則仕的模範。


古人認為天人合一,人間的治理取法天界的治理。

袁天罡的正是治時,時即天,魏徵的正是治人。





說回玉帝。


西遊記是一部集儒釋道三教歸一的文學作品。

如來是佛家最高代表人物,太上老君是道家最高代表人物,而玉帝是儒家最高的代表人物。佛家的最高境界是佛,道家是仙,儒家是王。這些都是聖。

玉帝是天上的帝王,李世民是天下的王。再如孫悟空是猴王,打虎的劉伯欽是獸王。

他們都是儒家的代表。


玉帝和太上老君為何都在天庭,而如來在西天?因為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原的,佛教是外來的。


袁守誠和玉帝之間的關係用一個字來點明,那就是:天!


玉帝在天上授時;袁守誠在天下受時。


為什麼要斬龍王的頭?

涇河龍王在這段故事裡代表了什麼?

天文學中有個現象叫做日行跡,即每日固定時刻固定地點記錄太陽的位置,一年下來這些位置點將形成一個8字。

古人用龍來形容這個日行跡。

易經乾卦中提到的“潛龍勿動”對應冬至,“亢龍有悔”對應夏至,“飛龍在天”對應秋分,“見龍于田”對應春分,如上圖中的四個綠點。

雙龍戲珠中的珠就是太陽,雙龍就是陰龍和陽龍,陰龍指赤黃夾角為負,陽龍指赤黃夾角為正。

傳統節日龍抬頭就是陰龍即將抬頭成為陽龍的節日。

關於日行跡現象,古人幾千年前就發現了,並用甲骨文玄字來表示。

甲骨文中的8字衍生了兩個字,一個是午,一個是玄。

午字記錄的是每天太陽到達最高點的位置一年下來連詞一條南北正向的直線段。上面的一道弧線表示太陽東出西入,中間的一豎就是南北正向,中間的一點表示當天太陽已經到達最高點,也就是午字的本義。


而玄字在小篆中的字型增加了午字的前面兩個部件,一弧和一豎。道家將日行跡比喻為葫蘆。民間收藏葫蘆以帶龍頭為上品,正是這個玄字把葫蘆和龍頭關聯了起來。

斬龍頭就是把玄字上面的龍頭去掉,剩下完整的8字,即日行跡。


如果讀者有細節控,不難發現給涇河龍王出主意作弊的謀士是條鰣魚。為什麼是鰣魚?因為鰣字裡有個時字。涇河龍王和袁守誠賭的其實就是是天時。

時字古文是日之寸,日規上日影走一寸就是一個時辰。圭表上日影走一寸就是一個時節。

漢字本身就是靜態的紀錄照片,仔細看可以看到很多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信息。

袁守誠的守字是房子里加個寸字。

古代偷鹽蛇叫做守宮,

宮字其實就是一個房子裡有個8字,這個8字就是日行跡,和官字一樣。

守宮屬於蜥蜴類,蜥蜴的蜴字有個易,易就是太陽移動很短的時間,忽然之間。蜥字裡的析就是把太陽的移動分成一格一格。


迷途中的玖伍貳柒

袁守誠,唐代著名的術士,袁天罡的叔叔。在《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中袁守誠正式登場,作為一名術士他精準的算出了渭河水族的位置,傳授漁翁張稍捕魚的方法,涇河龍王非常生氣也非常恐懼,就去長安城找他的麻煩。就關於袁守誠與玉帝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大膽猜測,


首先,袁守誠可能是玉帝的化身,玉帝作為天庭之主,修煉時間十分長久,所以化身到人間的可能性十分巨大,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袁守誠作為一介術士,算出玉帝的想法。


還有一種可能是託塔李天王的二兒子木吒所控,這算命先生來得突然,走得迅速,行蹤非常神秘,身為一名凡人,卻不怕龍王,知道自己無死罪,而且對天條相當熟悉,連罪名和行刑人、行刑時間都知道。而當李世民驚魂地府三日遊的時候,有兩個人到了長安街頭,這兩個人,一個是觀音,一個是哪吒的哥哥木吒,也稱惠岸行者。



只有木吒才能知道玉帝的旨意,只有他才不會受天庭懲罰,只有他才不怕唐王怪罪,只有他才敢把龍王引進套,因為,他的背後站著觀音,觀音背後站著如來。至於木吒是幻化成袁守誠,還是控制了袁守誠,那只有西天集團才知道了。



總而言之,這袁守誠並法力不一定強大,但是背景一定雄厚,他可能是化身在市井的玉帝,探查人間疾苦,同時排除異己,也有可能是西遊集團中安排的一枚暗子,間歇的推動著西遊的發展。


一樹梅花一放翁

袁守誠是一個很突兀的高人,雖然有著明顯的身份,但是他的能力讓人質疑,能算出玉帝心裡所想,這能力不簡單,恐怕三界之中少有幾人或者沒有人能幹成這樣的事情吧。玉帝如果知道了能繞過他嗎?

一個隨便掐指一算就能把玉帝的聖旨給算出來,那還有什麼算不出來的呢?不光對玉帝是一個威脅,恐怕對三界都是一個威脅吧。袁守誠如果能把凡間皇帝聖旨算出來,這能力還說讓人信服的。玉帝上修煉一千七百五十劫,道行也是不淺的。

其實袁守誠另有其人,他是觀音菩薩所化,觀音可以變換幾百次。她提起兩年來到長安城,目的是尋找機會打通與唐王的聯繫。

不幸的是觀音找到了涇河龍王,並且把涇河裡的秘密告訴了貪婪的漁夫,漁夫無休止的捕撈河裡的水族,涇河龍王也是擔心自己的子孫後代,就想辦法哄走袁守誠。沒想到正中觀音菩薩下懷,陪了夫人又折兵。

也就是觀音菩薩有能力指使玉帝下聖旨,所以觀音菩薩在涇河龍王那裡也就是隨口一說,涇河龍王不以為然的走了,因為他知道自己是龍王,下不下雨是自己說了算的,玉帝一般不頒佈聖旨。沒過多久玉帝竟然真的下旨降雨,絲毫不差的聖旨,嚇壞了涇河龍王。

涇河龍王為了贏得賭注,保護水族,在旁人的慫恿下,作出了違背聖旨的事情,延遲下雨,剋扣雨點。瞬間被玉帝知道了。玉帝為何這麼關注這場雨呢?是觀音菩薩讓人在那裡清查雨點,龍王下完之後,觀音派的人也就稟報了玉帝。玉帝不管怎麼樣只要感違背聖旨就是死罪,並不知道事出有因。

再想想豬八戒、沙僧當年犯點小錯誤,就遭受嚴重的刑法,更合理違背聖旨,從古至今都是死罪。所以觀音欠涇河龍王一條命,之後涇河龍王在取經完成後也沉冤昭雪了。



李家公子

西遊記中袁守城和玉帝到底是什麼關係?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玉帝;是權衡三界內外,主宰的最高決策者,尊稱玉皇大帝。他的神殿乃屬道教聖地,在沒有度升之前,是黃老帝君和元始天尊對他的點化後,經過了三千二百劫磨難,才得以修成金身。二 ,袁守城;是唐代著名的術士袁天罡的叔叔,也是元始天尊道教門下的一個門人,有著通天遁地的本領,掐指一算,就能知道天地和人間之事。

三 ,元始天尊乃是道教的最高的神之一,其座下弟子門人眾多,而且涉及的面積廣泛,只要是有點道術的術士,可以納入道教行列。四 ,結合以上分析,玉帝是元始天尊點化而修得金身,也是道教的神,袁守城也是通曉道教的卜天之術,也屬道教的門人弟子,所以可以斷定玉帝和袁守城的關係,乃是同門中人。


江西農村兄妹

袁守城和玉帝關係?

我想了好久才回答這個問題。這位是想說袁守城和玉帝有什麼關係合謀害死了龍王。

小說就是作者編的故事,編得好合情合理天衣無縫,那就是文學家。編得一般被廣大讀者吐槽一頓,從此銷聲匿跡,編得太差連見讀者面的機會都沒有。



《西遊記》除了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之外,故事的前因後果,人物是哪裡來的最後到哪裡去了都安排得非常到位 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西遊記》是一本好的文學作品。

最早認識字的人不多,像這種書都是在茶館書社有人講說的。那就有怎樣把聽眾一次次拉回來的手段,不識字的老百姓最愛聽什麼,當然是神鬼故事,即便是人間的事也往往加入一些神鬼狐妖之類的情節。



玉帝天神也不可能是姜子牙封的,哪有人封了神,神再管人間的事。沒有這樣的邏輯。假如說真的有玉皇大帝,那他應該是一個道德非常非常高尚的人,怎麼可能和一個算卦的共同謀害龍王呢。

書中就是編一個這樣的故事一方面吸引人,另一方面引出後面一系列故事。


7老師262366556

《西遊記》一切的起點在唐朝,而故事的推動者不是主角唐僧,而是一個名叫袁守誠的道士。

袁守誠常以一尾金鯉為價執導漁夫打漁好去處,使得涇河的水族日稀,涇河龍王作為涇河老大,自然要來解決問題,所以化身凡人,與袁守誠打了個賭,只賭那明日的降雨時間和點數,欲將袁守誠趕出涇河流域。因為涇河一代降雨是涇河龍王的工作,所以他自然勝券在握。

出人意料的是龍王剛回龍宮就得了玉帝降雨的旨意,竟與袁守誠所料無二,王龍為了賭約,擅改降雨時間,犯下大錯,而後才有魏徵夢斬龍王,唐王魂遊陰司,三藏獲贈袈裟的故事。

如此看來,這涇河龍王和袁守誠簡直就是整部劇裡的開幕人,可是眾所周知,唐僧的西遊之旅早已是被安排下的,所以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一切都只是策劃人的一場戲。

否則玉帝作為三界之主,其聖意豈是一般人能夠窺探的?人間的皇帝尚且定了個枉論聖意的罪責,更何況是玉帝?所以袁守誠頂多是個槍手,其背後必有高人。

有人說袁守誠可能是玉帝扮的,我覺得不然,佛道分家是古來皆知的事,唐僧西遊乃傳播佛法,是佛家的事,而玉帝屬道家,不至於屈尊去辦這些事。而且西遊記裡,神仙們出手相助,往往是因為自家寵物惹了事,從未見過主動出手的,太監都不急皇帝為何要記?

我覺得袁守誠最有可能是觀音扮的,觀音在《西遊記》裡神通廣大,又是西遊的總執行人,她完全有本事自導自演這一齣戲,所以我覺得袁守誠和玉帝應該沒太大關係,反而和佛教的脫不開干係。


壹條電影

  • 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

袁守誠的侄子是大唐國欽天監的臺正,欽天監什麼玩意兒?大概相當於國家天文臺吧,主要工作是觀察天象,編寫曆法。臺正呢,就是天文臺的正臺長。

如此看來,涇河龍王這次算是踢到鐵板了。不僅沒有砸了人家的場子,還把自己的小命給弄丟了。

要說袁守誠和玉帝沒半點關係,有點太絕對。袁天罡作為欽天監臺正,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觀察玉帝,額不對,觀察天上的活動。

而袁守誠叔侄作為是欽天監的臺柱,他們仰臉一看天上的雲,便知明天是什麼天氣,會不會下雨,下雨的話會下幾點。

對於天象來說,玉帝的內褲都被他們叔侄給扒光了。除非玉帝特意針對他倆,要不然基本上所有的颳風下雨,都會被他們算的死死的。

玉帝以萬物為芻狗,又怎麼會針對袁守城,給他穿小鞋呢?人家能看穿你的行動,是人家的本事,你違反了我的旨意,你就是欺君。

至於袁守城死後會不會升仙,那是後話。袁守城活著的時候,就是簡簡單單的欽天監臺正的叔叔,跟玉帝只有半毛錢關係。


紙老鼠鼠

袁守城應該就是唐代的袁天罡的化身,一個精通五行八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他推算出涇河那裡魚多那裡魚少這好解釋,但是說到袁守城竟然能夠推算出玉帝的旨意這就了得了。取經是玉帝和如來制定的項目,觀音菩薩是項目經理,路上的一切都是他們幾個安排好的,袁守城應該也是這個取經項目經理親自操作的,袁守城就是觀世音,那袁天罡是不是觀世音的化身呢?這個需要更多的史料來推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