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16字箴言:文化要軟,制度要硬,道要用深,術要用高

企業要走得快、走得久,主要靠的就是“兩條腿”:一是文化,二是制度。文化引領企業的方向,制度驅動企業前進。

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沒有文化的企業就像沙漠,缺少生命的活力。文化產生自然的影響力,潤物細無聲,可以搶佔人的心智,牽引人的思想,驅動人的行為,是一種非制度的強大驅動力。這與“道”如出一轍。道即道德、道義,是人們做事情的基本原則,具有抽象性、規律性和相對穩定性,主要針對人的精神層面。

文化在順境中可以令人感受到它催人向上的力量,在逆境中這種力量得到更大的引爆,所以經過痛苦和淚水澆灌出來的團隊,這種文化的滲透使其最有生命力,會更加生生不息,源遠流長。文化要保持一種純粹性,沒有純粹性的文化肯定是弱化文化,被弱化過的文化就沒有神聖性。文化的力量在於重複、重複再重複,重複的時間越長、次數越多就越具有生命力。文化傳導的精髓在於故事、故事再故事,吻合文化的故事,越講越能讓文化佔據人的心智,融入骨髓。文化的大忌是修改、修改再修改,修改得越多,越分散文化的內力。

然而,在為上千家企業做企業文化諮詢案的過程中,我發現太多企業有文化跟沒文化一樣,表面上企業文化建設搞得熱熱鬧鬧、形式多樣,而實際上企業文化真正發揮效用的卻很少,更多的是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效果、企業經營業績脫節,企業文化是“掛在牆上、說在嘴裡”,但卻印不到心上、落實不到行動上。為什麼?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做企業,在打造令人篤信的企業文化的同時,同樣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因為,一個沒有制度的團隊是一盤散沙,手上的都是沙子,你怎麼能抓得多、握得牢?弄不好,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快。而有了制度的框架,便可以將沙子裝在其中--固定有形,規範版圖,讓其有秩序、有規範地存在。

可以說,制度是團隊的共識,神聖不可侵犯;制度是企業的筋骨,漠視制度就會“傷筋動骨”。好的制度讓好人堅定地留下來,讓他從中找到做好人的價值和快樂,獲得持續做好人的力量;好制度就是讓壞人趕緊走出去,讓他覺得留下來沒有價值,而且是一種痛苦,讓其自動放棄。這就好比“術”,術即技術、謀略、方法,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變,主要針對人的物質層面。

然而,在與上千家企業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影響企業執行力的壞制度太多太多。何謂壞制度?壞制度對企業有何危害?所謂壞制度,就是會把好人變成壞人的制度。這些企業所作出的決策不是胎死腹中就是中途夭折,或者形同虛設;企業的制度沒有落實,決策沒有付諸行動;太多特殊人員,公然踐踏制度的神聖性,導致制度沒有任何硬性的力量。

為什麼?太多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深思!慶幸的是,在與眾多企業領導者的接觸中,在世華10 年的運營過程中,我找到了清晰而有效的答案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有八個字--“文化要軟,制度要硬”。

一個企業如果只有文化沒有制度,要麼自然推動,要麼軟弱無力;一個企業如果只有制度沒有文化,要麼執行有力,要麼執行崩盤。只有把軟性的文化做到極致,把硬性的制度貫徹到底,軟硬兼施,才能相得益彰,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企業要持續強大,需靠三“治”:人治靠能人,法治靠制度,心治靠文化。一個企業如果單靠人治,也許規模小的時候還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當這個企業越做越大的時候,就必須打造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企業文化,並通過有效的制度,把它貫徹到底,即“精於術而以道為本,守於道而以術御事”。

虔誠祈願此書的出版,在未來10 年,能幫助更多企業領導者提升管理智慧,放大生命高度,拔高人生境界,讓看到此書的讀者擁有更高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使得企業有統一的價值取向,能更好地向願景衝刺,能夠同一群人發出同一個聲音,也希望在未來運營企業的過程當中,文化牽引更有能量,制度踐行更加有力。

所有的成長,道是最有生命力的,而一切的術最終都會淘汰,只有道彌足珍貴而且長久。然而,術又是見效最快,道卻見效最慢,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道術兼備,兩者兼修。這也是本書充分彰顯的定位。期許所有的讀者朋友,在企業管理和生活中,道能用得深,術能用得高,發揮出企業和自身巨大無比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