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心靈小語

文筆上的區別就不細說了,金庸文筆流暢順滑,古龍文筆奇譎,區別很大。但是這不是他們最主要的區別,因為文筆只是個工具,是為小說服務的。

我認為金庸小說與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有兩點:

第一,金庸重視故事性,古龍則重意境。

金庸集東西方故事技巧之所長,融會貫通,青出於藍。他的小說在故事性上達到了頂峰,引人入勝。

比如《連城訣》,簡直是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的翻版,可以說他完全學到了大仲馬的精髓。《雪山飛狐》有日本小說《羅生門》的影子,但是比《羅生門》複雜得多,主體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不同人從各自的視角描述了二十年前的離奇往事,技巧非常高超。

所以金庸最喜歡寫英雄的成長,小人物的逆襲。為什麼?因為這樣寫故事性強,能吸引人,是成年人的童話。現在的網絡小說,大多學的是金庸的套路。

古龍小說的故事性則比不上金庸,而且是差得遠了。古龍小說中主角的行動有時缺乏邏輯性,彷彿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著主角走。古龍很多小說,比如陸小鳳系列,模仿偵探小說的寫法,但是往往到最後突然抓出一個之前出現過的配角說,這就是兇手,強行解謎。這些都是他講故事技巧不高的表現。

當然古龍的小說勝在意境,他寫的人物都是來去如風,放浪不羈,個個瀟灑似黃藥師,頗有魏晉風骨。因此讀古龍的小說,不能太在意故事情節,要去體會其中的意境,就像讀詩一般。

第二,金庸寫的是現代人眼中的古代人,古龍寫的是穿著古代人衣服的現代人。

金庸小說裡的人物,都是處在一定歷史背景之中的。他們有的參與到了歷史的進程中,有的則為古代的社會文化所影響、束縛。比如陳家洛,一心想著光復漢人河山,甚至甘願將心愛的戀人送給乾隆。比如楊過,因為搞師生戀被宋代禮教所不容,引出一系列故事。這些都是現代人不會遇到的情景。金庸是以一個現代人去想象古人會怎麼做。

而古龍呢,他隱去了故事的時代背景,就是為了不用古代的思維去限制自己筆下的人物。古龍的人物具有很強的現代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歡樂英雄》,我看了感覺這就是大學男生寢室啊。

所以古龍的小說,雖然寫的是武俠,但又不僅是武俠。你給他的故事換背景,可以變成西部牛仔的故事、太空騎士的故事、古惑仔的故事、商戰的故事等等。


夢露居士

關於金庸和古龍作品的區別,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金庸和古龍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創作出發點的不同,金庸寫人的江湖,古龍寫江湖裡的人

金庸先生在成為著名武俠小說作家之前,已經是非常著名的時評家,他的身上富有傳統中國文人的家國情懷,也正是這種歷史責任感,使他在武俠小說創作上選擇了借古喻今這條路線,所描述的,是大時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管主角還是配角,都為推動整個故事服務,

最終所傳達的都是“為國為家,俠之大者”這一觀點,這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情懷,更是一種治世理念,為了實踐這一理念,郭靖戰死襄陽,蕭峰捨身取義,張無忌掛冠而去,韋小寶也放棄了滿漢之別拒絕刺殺康熙,當一個人的武功天下無敵,名望足以呼風喚雨,卻能勇於犧牲,放棄權勢、地位甚至生命,去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無疑使人深受觸動。

各種金庸式的悲劇,都來自於固有觀念造成的偏見、衝突,而自我犧牲是金庸式俠客最為突出的特徵,至於金庸武俠小說的政治隱喻,結合創作時期特殊的歷史事件和背景,網上也有很多分析文章,武俠小說能夠具備如此深度的作品,至今無人可以超越。

金庸的作品因其格局和深度,已經超越了武俠小說的侷限,一代文學大師,當之無愧,有人說金庸穿鑿歷史,就我個人的觀點,這種穿鑿本身恰恰是最為難得的創新,歷史是發生過的事實,如何在歷史中敘寫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而古龍出身貧寒,自幼混跡社會底層,雖然其本人從來沒有公開承認過,但是他和黑社會份子關係密切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方面制約了古龍的眼界,但是另一方面卻使他對人性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早期古龍為了混稿費,也寫過很多不成功的作品,但是在他不斷求新求變這一理念下,從《歡樂英雄》開始,古龍驚人的文字天賦和深刻的人性洞察相結合,終於大放異彩。

在金庸的作品中,讀者為大俠高尚的情操所感動,而在古龍作品中打動我們的,卻往往是人性中共通的部分,寂寞,軟弱,痛苦,迷茫,當然也有絕境中的樂觀,困窘時的灑脫,如果說武俠小說本身是一種超現實的創作,古龍小說中關於人性的現實寫照,才是最讓讀者感動的部分。

通過挖掘人性中的缺陷和弱點,使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更為閃耀,每一個古龍所創造的成功角色都是複雜矛盾的,為情所困的李尋歡,玩世不恭的陸小鳳,痛苦扭曲的傅紅雪,就算最接近神的盜帥楚留香,也如渣男般四處留情,但是也恰恰是這些不完美的部分,拉進了人物與讀者的距離,金庸一代宗師令人高山仰止,古龍卻是每一個武俠愛好者心裡的朋友,那些顛沛流離的日子,無數痛哭失聲的夜晚,有歌有酒的時候,那些迥異而鮮活的俠客,便如一縷涓涓細流,陪伴著你,撫慰著你,鼓勵著你。

我們總是能從古龍的小說中得到一種力量,去挑戰自己不敢面對的事情,那些使我們痛苦的,也許是宿命,但是能夠戰勝這種痛苦的,也正是我們自己。


最後我想引用金庸作品和古龍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兩段話,通過這兩段話,也能夠看到立意上本質的不同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金庸

痛苦能使人清醒,人活著就是痛苦,那本是誰也無法避免的事情,你若能記住這句話,你一定能活得更堅強些,更愉快些。因為你漸漸地就會發現,只有一個能在清醒中忍受痛苦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義,他的人格才值得尊敬。——古龍



一笑風雲過


最大的區別是金庸的小說很多有書君是一口氣通宵看的,如《鹿鼎記》四大本,不到兩天就看完了。每一部都看了,有些還反覆看多遍。而古龍的小說,看得很累,沒有完整看完一本的。

金庸的《神鵰俠侶》《俠客行》《鹿鼎記》《天龍八部》等,是成年人的童話。

每當工作壓力大,心情不佳時,翻看這幾本小說,總會為其環環相扣的情節,天馬行空的武功,名動江湖的兵刃,纏綿悱惻的愛情,蕩氣迴腸的氣概,為國為民的大俠之大,身不由己的人心之險所吸引。


讀兩遍後,隨手翻一頁都可以繼續往下讀,確實是休閒解壓的好幫手。

古龍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還好看一點。不然真的連他的小說名,主人公是誰都記不清楚。

造成這個區別的原因是:


一、武功描寫不同


金庸描寫的武功一招一式,都講的詳盡透徹、生動具體。


你來我往,每一個動作都那麼逼真,就像在自己的眼前交戰。


很多人能把金庸小說中的招式脫口而出,如數家珍:洪七公、喬峰的降龍十八掌,周伯通的左右互博,段皇爺的一陽指,過的楊黯然銷魂掌,小龍女的玉女劍,段益的六脈神劍,凌波微步,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

金庸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九宮八卦,醫道,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的最高境界。


金庸還著力描寫人物練功的艱難歷程和堅韌性格,並有聲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禍得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必然寓於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金庸“武功”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金庸的比武,是論劍,講求點到即止。


古龍的“武功”我一招也記不得,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追求無招勝有招,重精神不重招式,強調以快取勝和“攻心為上”。


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鬆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錯誤的。


“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 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比武,是決命,一招出手,只有生死。 

二、表現歷史不同


金庸小說依附歷史,虛構故事。各種史料信手拈來,穿插在小說之中,有如真人真事,讓人信以為真。


他把人的命運和家國天下聯繫起來,個人命運總是在歷史中沉浮,這也是讓人捧起就愛不釋手的原因。


如蕭峰夾在宋遼之間,痛苦不能自已;郭靖夫婦最終戰死襄陽;張無忌權謀玩不過朱元璋;最慘的是陳近南,死於小人之手。

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只是純粹的江湖。


三、寫作特色不同


金庸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


他的小說博採百家,把古今中外的文學元素和類型元素,一股腦地全裝進了他的武俠小說,又融合中西寫作技法,既典雅古樸、慷慨多氣,又詼諧幽默、妙語連珠,極高地提升了小說的觀賞性。


金庸武俠小說人物形象各具特色,雖然有的亦正亦邪,性格複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但善惡涇渭分明。


古龍的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創造性的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


古龍的小說受西方偵探推理、懸疑驚悚小說影響比較大。書中暗藏玄機,各種行怪陸離之事比比皆是。


他打破了以往武俠以段為主的方式,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排列方式。重視人性的矛盾掙扎,整體感覺有些壓抑。


古龍善於寫浪子的內心世界,浪子受盡苦難。其作品主人公性格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甚至變態,自尊心強。小說人物黑白混沌,正邪相容,很難確定好壞之分。


古龍寫了太多聰明人故事,人物形象有重複。還有作品中歧視女性現象。


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有關。


四、稿費計算不同


金庸當時的稿費計量標準是按字計算,所以他寫上百萬字的長篇。


而古龍的稿費是按行數來計算,就是說一行只寫了一個字,也按一行的稿費算。


所以古龍對與場景描寫,人物武功描寫大量使用短句,採用的都是意識流,用破碎化的語言跳躍式的思維來寫偵探推理、懸疑,很費腦,這才是讓人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絕大多數人都看過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尤其是金庸,他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幾部小說被港臺內地百拍不厭,可也算是中國電影電視的經典題材了。古龍的小說,相對來說,似乎沒有金庸小說那麼熱乎,但其幾部經典如《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鳳》系列、《小李飛刀》系列、《七種武器》系列等也是武俠迷們萬分熟悉的。所缺的是未能很好的搬上熒幕,且次數也比不過金大俠被熱捧的那幾部小說。更不知為何,古龍的小說被拍出來後,離原著也就差了十萬八千里!甚至感覺有那麼點心痛!呵呵

金庸

金庸的小說情節緊湊有序,步步為營,邏輯性強,也更為平和,小說多了些“科學性”。主人公的的前塵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歷史典故,雖然不甚真實,放置於小說中,卻銜接連貫自然,對於不知歷史的,有以假亂真之效!如《天龍八部》、《射鵰》、《神鵰》等幾部小說都是在動盪不安的歷史背景下展開的。金庸小說的人物是在地上走的,往往具備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點,如郭靖的憨厚老實,楊過年少時的倨傲,張無忌的躊躕不定。

古龍的小說情節相對散漫,卻更為典折離奇,寫的輕靈飄逸,灑脫浪漫莫如《楚留香》,在小說開篇對盜帥楚留香欲盜“白玉美人”而以便箋:“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此手法有如桃李春風撲面而來,別開生面!古龍小說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陸小鳳》、《楚留香》等是以偵探模式在武俠世界裡多管閒事,最終挫敗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對手往往在最後才出現,即使出現也另有後著。而且無論武藝都大大強過小說主人公,但卻往往失敗於被主人翁以弱勝強或終因天網恢恢而邪不勝正。古龍的小說對於仇恨的描述最佳的莫過於《小李飛刀》,小說中主人公一直處於一種謙仁,疾病纏身加心靈受煎熬的狀態,令讀者感同身受!李尋歡的“謙讓”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而林嘯天對於李尋歡反就此生下了怨恨之心!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卻似人間少有,故事也似曾見識過的傳奇。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主人公一開始大多都不太厲害。讀者可以看到主角的成長過程,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緣的綜合,慢慢變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這個過程中,主角大多能結交個很可愛的女孩,層出不窮的好運也往往由助人為樂,不貪,善良等美德帶來。這是金庸的童話:成長過程中的故事總是最多姿多彩的。等你看到主角大成之時,這本書的第三十九、四十回也就到了。

古龍

古龍的童話呢?一個武林奇才,幾乎誰也不知他的武功是哪裡來的,也幾乎從沒敗過。甚至沒人見過他出手(他會略帶寂寞地告訴你:“見過我出手的人,都死了。”),面對一個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陰謀,大黑色組織,大懸案,全靠主人公的機智,武功,魅力一個人來解決。他身邊也會有美女,也會有奇遇,但美女只是解他寂寞,奇遇只是助他脫險,而不是與他貼心,助他成長的那種。等到案件解開,賊首失敗,真相大白時,你就已翻到了書的最後一頁。

所以金庸從第一本《書劍》到最後一本《鹿鼎》,每一本都在求新求好,試圖更上一層樓(他自己也認為後期的作品比前期的好,長篇比短篇好),因為以他成就之高,他追求的還是成長,因為他只在進步中感覺樂趣。等到他認為不能再有大的突破的時候,就象他的書一樣,他隱退了。

古龍呢?一個稀世奇才,才華橫溢。但你看不到他有什麼進步,有什麼發展。因為在他的世界裡,他的才華已儘夠了。他面臨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解決了一個再去對付下一個,直到生老病死。所以你覺不出他文章越寫越好,而只知道他臨死前還是一樣的爬格子換酒喝。

金庸在寫第二本書《碧血劍》時,功力就已經超出古龍。就象郭靖學了一招亢龍有悔,超過了靈智上人。此後郭靖一直成長到華山論劍,天下無敵,而靈智上人終究還只是和樑子翁、彭連虎他們混在一起。

武俠小說,首先是小說。

小說,和語錄、寓言、哲學都不一樣。古今中外多少偉大的小說,也不知有多少共同點,但有一條大概都不能少,就是好的小說,通過講一段故事,讓你明白一些事情和道理。故事要有可信度,要讓讀者如臨其境。道理最好不要灌輸,要讓讀者去自己體會。

金庸的小說,男主角木呆如郭靖,聰明如楊過,豪放如蕭峰,無賴如小寶,女角也是或美如天仙,或聰明絕世,加上奇遇怪事層出,按理講和讀者生活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和讀者的個性也是毫不相似。但讀起來仍覺得篇篇故事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網上想娶金書女角的,想當男角的,大有人在,可為一證)

原因何在?金書中的主角配角,時間地點,武功對話,都很合身分。即便是一個無關大局的小配角,說的話使的功夫,都是和他自己的身份角色符合。這樣一來奇遇再奇,秘笈再秘,讀者也覺得這些事是可能發生的,這些人是可能存在的。也就不知不覺的有了參與感。

我們雖然不能純從配角寫得好壞來判斷一個作家的能力,但一個好作家是應當注意而且有能力把筆下的每一個角色寫好的。所以個人認為,在這一點上,金庸是絕對的大家,而古龍不是。

古龍的小說,我認為是以情節詭異取勝,論起可信度卻不太行。古龍對那些小角色不知是不屑花筆墨,還是不會花,總是寫得千篇一律。還時常有那種在一個小街上忽然所有人(老婆婆,擔夫,乞丐……)都忽然變成高手用所有武器攻擊我們主角的可笑場景。難怪讀古龍書總是覺得那是另一個世界裡的事情,有些遙遠。其實即便主角,古龍也不是寫得很正常,大多數有一種受虐後自認偉大的孤獨。

叨叨嘮嘮了半天,只是想說,金庸筆下的主角,從人品、武功、性格、經歷上都不比古龍筆下的人平凡。所以我不贊同金庸要把男主角寫得平凡來討好讀者一說。金的主角之所以可信,並不是因為他們平凡,而是因為金大師的高超功力把他們寫活了。

至於古龍的那些“警句”,就不用說了吧。強灌的格言,終究不如自己從書裡生活裡體會得來的深刻。   武俠小說,除了小說外,是寫武功,和俠。寫武功,離不開比武。

這裡有一個現象,就是比武雙方的人越厲害,在江湖中的地位越高,這一戰就越引人注目,越精彩。比如下圍棋的人,提起當年吳清源和木谷的八番十番棋,總是激動不已,津津樂道。因為他們二人都是他們那時代的數一數二的高手。高手決戰,不用知道詳情,說起來就令人激動。

古龍可以說深知此點,而且很好地利用發揮。他筆下的所謂“一戰”很多,而且都是絕世的高手對決。這一點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可謂發揮到了極點:他給天下高手來了個大排隊。所以全書充斥了第一打第二,第二打第三,第五打第十一,等等等等。他比前渲染氣氛,比後回味無窮的水平又很高,所以就形成了他寫武功的風格。

但這實在是一種投機取巧之道。因為這樣寫很賺便宜,可以很好地掩蓋他對詳寫武功的想象力的缺乏。咱們來看看在他筆下反覆提及的“昔年xx與xx那驚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多姿多彩”的一戰:上官金虹與李尋歡(《多情劍客無情劍》)是關在屋子裡打的,紫衣侯和日本劍客(《浣花洗劍》)是沉到水底打的,燕南天和移花宮主(《絕代雙嬌》)等我們到時已打完了,楚留香和石觀音(《楚留香》)是打鏡子,西門吹雪和葉孤城(《陸小鳳》)打時我們只能聽到幾個觀眾評論……如此一次是新穎,二次是風格,三次四次就令人失望,用得太多則不能不承認他不太會寫真正的武功,所以只好靠比武雙方的地位,和這一戰的重要性,來吸引讀者。   其實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武功”。金庸也不知道。但正如《倚天屠龍》裡面提到的,當年寫乾坤大挪移的人,寫到了第九層,自己功力也已不夠,只是悠然一念之間,縱橫想象而已。金庸正是如此!他自己未必是什麼武林高手,但以他無比的想象力,寫出了象張無忌光明頂獨抗六大派,張無忌戰少林三老僧(《倚天》),黑木崖眾人戰東方不敗(《笑傲》),桃花島三考郭靖(《射鵰》)等等截然不同,驚心動魄的精彩場景。寫得詳細、曲折,而又十分令人信服。這一份功力,古龍如果有,他筆下主角也就不會總是略代寂寞地說:“見過我出手的人,都死了”之類的話了。

舉個例子,古龍寫武功象是連環畫。大家哎喲作勢半天,卯足了力氣,一招就沒了。金庸則象是個拍得很好的電影,有特技,有慢鏡頭,遠拉近挪,看得過癮十倍。

我始終有一個感覺(可能是錯覺),就是古龍筆下的英雄,和他們與朋友之間的友情,是最讓古龍迷們熱血沸騰,激動不已,津津樂道的地方。情節的曲折,武功的詭異,結局的出乎意料,似乎都只是附帶的優點。   金古相比,寫作技巧不論,武功高低不講,談否戀愛不提,有一個很大的區別,私下認為,是古龍筆下的人消極避世,自我封閉,痛苦不堪,而金庸筆下的人積極入世,改革開放,快樂無比。

那金庸迷和古龍迷之間的區別,也就不遠了。

一頂大帽子扣上,有一點玩笑的成分,但細想想,古龍書中印象最深的李尋歡、阿飛、楚留香、西門吹雪、蕭十一郎、傅紅雪他們幾個人。裡面除了楚留香外,大家似乎都是痛苦的。

他們痛苦,從根本上是因為他們都是孤獨的。不是說孤獨有什麼不好,但古龍筆下的英雄,在心理上與世完全隔絕。朋友,只是他們自我的一個延伸,除了極少數的朋友外,他們就又把自己封閉起來(蕭十一郎的case有點不同,他自我的延伸是個紅顏)。除了朋友外,世界在他們的眼裡是不公平的,是極度黑暗的。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朋友”在他們的世界裡是如此偉大和重要。為了朋友李尋歡可以拋妻棄家,痛苦一世,阿飛在數度掙扎後終於發現女人是假,李尋歡(朋友)才是真。有沒有想過,阿飛如果沒有李尋歡,傅紅雪(?)如果沒有葉開,會成什麼樣子?

許多人神經失常,正是因為被他們的“朋友”出賣。那就象自己的手持刀捅了自己,不發瘋才怪。如果李尋歡有一天出賣了阿飛,阿飛會不會發瘋?他甚至能不能活下去?

就想到了金庸的《連城訣》,狄雲在受了那麼多的苦,和折磨,和出賣,和背叛之後,他最多想,世人太難了解了,或許我笨,不能明白。他仍然不恨誰,仍然願意相信世人,仍然願意愛與被愛。相比之下,古龍的人物是否有些太小家子氣了?(傅紅雪,蕭十一郎……)

我相信,金庸之所以在《連城訣》全篇大悲劇的最後,寫了一段稍帶喜劇的結尾,無非是想表達對人生的一個看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即使人生是不公平的。

本來挺喜歡古龍的。可是一有人拿他跟金大師比,我就特別的不舒服。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嘛!古龍的很多書很好看,但如果因此就說他與金庸不相上下,是否有一點對金大師不尊敬?

古龍的毛病之一,個人以為,就是他不懂女人。你如果看過金庸的書,現在回想一下,應該能想起不少女主角,個性鮮明,可親可愛,跟活的一樣。再想想古大俠書中的女角,嘿嘿,能想起誰?我閉上眼想了半天古大俠筆下的女人,只能想起以下三類:

第一類,以楚留香的那幾個紅塵知己為代表,特點是:貌美如花,溫柔似水,心胸開闊,面目不清。心胸開闊是指她們或者只求一夜,或者數女共事一夫,相親相愛。面目不清是指她們根本可以互換,毫無個人性格。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這種女人只是古龍的幻想,真實世界裡即便有一倆個也不多。

第二類,以林仙兒為代表,特點是:貌美如花,身材誘人,總愛脫衣,以為一脫可以征服天下所有男人(其實美女一脫,的確可以征服大多數男人,不過這是題外話)。我總會猜想古龍曾上過這類女人的當,所以會認為世間美女都是此類。

第三類,像朱七七一類,比較正常的,可惜很少。這一類女子是你我日常能見到的,應該好好寫,可古龍就讓人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個人猜測是古龍總夢想第一類的,卻總碰上第二類的,而對第三類的瞭解不足。

當然古大俠在書裡也寫過“如果誰自以為了解女人,就是個大傻瓜”之類的話(大實話!),但這並不能做為他寫不好女人的臺階。如果你認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你可能認為寫不好女人不能算做大缺點,但我認識的很多人中,看武俠是武俠與愛情並重,那麼古龍就決比不過金庸了。


精彩愛視界

這個問題,應該算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從剛開始痴迷於天馬行空的武功,名動江湖的兵刃,到到纏綿悱惻的愛情,蕩氣迴腸的氣概,再到為國為民的大俠之大,身不由己的人心之險。

武俠小說總是被冠以閒書,頗有不務正業之感。所以別的小說,歷史演義的,社會風貌的,都叫小說,唯獨武俠小說總是要被單獨拎出來,好似上不了檯面,入不了文學的殿堂。但當我們真正讀懂這其中的滋味,才知道我們讀的武俠小說,其實跟別的小說沒有什麼大的不同。

武俠小說也可以寫風土人情,可以寫推理偵探,可以寫家國天下,可以寫兒女情長,可以寫人心險惡,可以寫世俗倫常,唯一不同的地方,恰恰應該是武俠小說讓人著迷的,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那就兩個字:“武”和“俠”。


先說金庸先生的小說

查翁之於武俠小說,梁羽生評價過,古龍先生也評價過,他們說的話或許不同,但有一點絕對是一致的:武俠小說到了金庸是一變,變成了一座山峰,高山仰止那種。

有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百科全書,山醫命卜,星象八卦,無不包含;有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國學啟蒙,詩詞格律,經史子集,無不囊括;還有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中西貫通,歐陸名家,美洲耄宿,無不諳熟。

金庸的家世,身世,閱歷,註定了他會將一些“根”一樣的思想潛藏在角色中,場景中。所有的角色都是有出處的,所有的門派都是有傳承的,所有的幫會都是有因循的,江湖世界從來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所以查翁筆下的英雄,是要問出處的,是要刨根究底,是要回答他從哪裡來的問題,身世也好,武功也罷,都是存在這一顯著特點的。大俠們都會有一個生命主題在牽引。大俠的角色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平凡無奇的,他應該有成長的過程,有遭遇的磨難,在他與周遭發生關係,產生反應的時候,他的性格就已經逐漸豐滿,逐漸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

可能他是完美的,他為國為民,他先人後己,他豪氣干雲,他忠貞不渝,他家國情懷,但是這些都與他的成長有關。他在與世界的交互中,學得了武功,塑造了人格,匡扶了正義,成就了俠名。

查翁的江湖,當然是宏達的,幅員遼闊,人物眾多,市井商旅,達官顯貴,三教九流,無所不在,俠客們放置在這樣的背景中,因為看似淡薄卻有著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而顯得愈加高大偉岸,因為看似微小卻做出撼山嶽動雷霆的義事而顯得難能可貴。

我們感受著這個波瀾壯闊,卻也有著細膩縝密的世界給予的深切感受,它有崑崙之巍巍,有大河之湯湯,有螢火之茫,有燭光之熹,它塑造不是哪一個人,不是哪一群人,是一個江湖,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人,但其中總有著一種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人心之間。

再說古龍先生的小說

愛他的人,愛的不容任何人侵犯;詬病他的人,說他其實就是個會寫小說的流氓渣男。

他的經歷是不幸的,是飽含了辛酸與淚水的,因為有朋友的幫助,他才能夠活下去,才會有後來的自己。他從來都不吝嗇對於朋友,對於友情的著墨,濃墨重彩,大肆渲染。

他的江湖裡有相見恨晚的朋友,有以死相知的朋友,有義無反顧的朋友,有生死兩忘的朋友。他喜歡對友情的讚揚,因為他覺得這是最純粹的情感,沒有利益的相倚,沒有名望的相顧。

他的筆就像只皮鞭,抽打著江湖中的人。販夫走卒,會困窘於捉襟見肘的家庭溫飽;名門望族,會桎梏於無可選擇的身世責任。每個人都是在踽踽而行,無論你是哪一種人,總有一種力量讓你無可選擇。

他們的抉擇總是一場內心的革命,他是一種心靈焦灼,煎熬,是一種彷彿被別人放在手心,任人蹂躪的痛苦。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你不願意做,卻不得不做,誰也攔不住;有些事卻一定不能做,刀架在脖子上都不能做。

古龍的江湖裡,人物大多是滿級出場的,是出於武功巔峰的,他們在與世界的交互中更多的是自己的內心的糾結,那種糾纏,痛苦,讓讀者感覺那字裡行間彷彿就是自己的呼吸。所以我們能夠感受傅紅雪的煎熬,蕭十一郎的孤獨。

每個人的生命,總該是有個歸宿的,古龍寫的是人生的歸宿,人生的方向。他喜歡用意境來烘托人物的內心活動,他也喜歡用語言的溝通去反應人物的內心,所以我們總是能夠他小說里人物說的一些話,卻總是對情節記的不夠清楚。我們在人性的洞察糾葛裡,窺探世界需要的正義與慈悲,社會需要的博愛與公平。


金庸寫的是故事,故事裡有無法忘卻的人物;古龍寫的是人生,人生裡有難以磨滅的感受。

金庸寫的是人所在的江湖,古龍寫的是江湖裡的人。
金庸想要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古龍想要解決我們到何處去。
金庸寫的是你路過的全世界,古龍寫的是你所擁有的全世界



魚山坎坎侃侃古龍

我覺得他們兩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描寫上了。而不同的描寫的原因又在不同稿費計量標準上。

金庸當時的稿費計量標準是按字計算,所以金庸小說金庸的小說端莊大氣,跌宕縝密,動輒就是百萬字的大長篇,語言風格極為講究實化,對人物的外貌,場景的介紹,武大的一招一式都層層雕琢,細緻入微。比如對於降龍十八掌來說都要帶入易經的思想,寫的有形有質。


(正如金庸所描寫的那樣,好美。)

而古龍的稿費計算更接近現在的計費標準,簡單來說就是按行數來計算,就是說如果一行有20個字,你只寫了一個字,那也按20個字的稿費算。所以古龍對與場景描寫,人物武功描寫採用的都是意識流,用破碎化的語言化實為虛,刻意用簡短的語言營造一種朦朧感。比如,詩化:秋,木葉蕭蕭,夜,冷月西垂。別有一番意境是吧。


(正如古龍風格,意境流。)

稿費的蝴蝶效應引來的不同的描寫風格,一個儘量把場景實化,從而採用大篇幅的描寫鋪墊,引人入勝,造成武俠空前盛世,成為武俠大家。一個儘量化實為虛,描寫簡化詩化,營造意境,形成獨特的古龍體,為今人所膜拜造就不朽豐碑,成為武俠奇客。


夾心個個



可以說啊,作為80後的我,真的是看金庸古龍的小說長大的,他們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也沒有少看,現在就談談我的看法。

金庸在朝,古龍在野。金庸主流,古龍非主流。金庸博大,古龍憂鬱。金庸深邃。古龍深沉。金庸涇渭分明。古龍黑白混沌。

金庸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他的小說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各色人等星羅棋佈精彩紛呈。好比鐵壺煮水。初始很一般,但隨著情節展開,各種人物紛紛登場。開始大放異彩。猶如沸水滾滾上升,最終是熱氣直上雲霄。但金庸小說主流卻是在朝,沒有離開歷史大方向。各種史料信手拈來,穿插在小說之中。有如真人真事。讓人信以為真。可以說金庸的小說是陽光的(鹿鼎記不算),讀起來不壓抑。讓人值得回味品嚐。

古龍的小說恰恰與金庸的相反,一開篇就奇峰迭起,讓人目瞪口呆。各種任務晦暗不清,黑白不分,充滿灰色地帶。古龍的小說永遠在野。與主流向反。古龍的小說受西方推理驚險小說影響比較大。書中暗藏玄機,各種行怪陸離之事比比皆是。正邪相容,很難確定好壞之分。古龍的小說幾乎沒有歷史背景。完全是天馬行空,無章法可循。也缺乏主流思想意識。充滿對主流價值觀的不懈。古龍的小說讀起來有些壓抑。感觸頗深。在社會摸爬滾打多年才能感覺古龍的深意。

總體而言。雙方都是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值得好好品讀。


清水空流

我個人的愛好非常廣泛,除了打球,看nba,玩英雄聯盟,我也看小說,無論是傳統的武俠小說還是網絡中的玄幻小說,我基本上都看。我是一個愛好廣泛的人。

上個世紀,我國的文壇出現了兩個風雲人物。他們現如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們的作品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還是男女老少,幾乎都喜歡觀看。

但是我個人認為,金庸先生其實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家,而古龍前輩則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家。金庸先生的作品中,喜劇是主流,而古龍先生的作品中,悲劇似乎是一條主線。郭敬明為什麼喜歡看古龍的作品,因為郭敬明也是一個習慣以悲傷作為主題的作家。


金庸先生與古龍先生小說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從文字上來說。

我認為金庸先生的文字,更加吸收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

我們可以來看一段文字。

我個人比較喜歡他的倚天屠龍記,於是就摘抄一段。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作這一首《無俗念》詞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學名家,有道之士。此人姓丘,名處機,道號長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類拔萃的人物。《詞品》評論此詞道:“長春,世之所謂仙人也,而詞之清拔如此”。這首詞誦的似是梨花,其實詞中真意卻是讚譽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說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又說她“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不與群芳同列”。詞中所頌這美女,乃古墓派傳人小龍女。她一生愛穿白衣,當真如風拂玉樹,雪裹瓊苞,兼之生性清冷,實當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 “無俗念”三字贈之,可說十分貼切。長春子丘處機和她在終南山上比鄰而居,當年一見,便寫下這首詞來。

從金庸的字裡行間,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他所依據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宋詞,還是古文的運用,完全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們再來看看古龍先生的作品。

我個人比較喜歡他的天涯明月刀,於是就摘抄裡面的一段。

天涯遠不遠?”

  “不遠!”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麼會遠?”

  “明月是什麼顏色?”

  “是藍的,就像海一樣藍,一樣深,一樣憂鬱。”

  “明月在那?”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麼樣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遼闊寂寞,如明月般皎潔憂鬱,有時一刀揮出,又彷佛是空的!”

  “空的?”

  “空空濛蒙,縹緲虛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處都在。”

  “可是他的刀看來並不快。”

  “不快的刀,什麼能無敵於天下?”

  “因為他的刀已超越了速度的極限!”

  “他的人呢?”

  “人猶未歸,人已斷腸。”

  “何處是歸程?”

  “歸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見?”

  “他沒有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現在雖然找不到,遲早總有一天會找到的!”

  “一定會找到?”

  “一定!”

如果懂一點文學的,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古龍先生,更加善用詩化的語言,吸收的是西方哲學得思想。

這二人可謂是一中一西各有千秋。作為武俠文壇的兩位大師,是當之無愧。



我們再從武功的描寫方面來看。

金庸先生更加註重和強調內功的使用。而古龍先生則更加註重招式的使用。

古龍先生的主角大多是一招就能搞定對手,主角大多以奇怪詭異的招式為主,內功的話,則很少描寫。

代表人物有小李飛刀,李尋歡。彈指神童楚留香,蕭十一郎,陸小鳳,西門吹雪,傅紅雪,葉開,沈浪,三少爺謝曉峰等等。

但他們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武功招式詭異,有的以怪取勝,有的以快取勝,基本上都是靠招式取勝。

我們再看金庸先生的主角。主角大多內功牛逼。你像喬峰,郭靜,楊過,張無忌,段譽,虛竹等等。基本上內功都是非常牛逼的。不用出招,直接靠內力就能震退對手。

最後,我認為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愛情觀的處理上。愛情無論在武俠小說還是玄幻小說中,都是一個永久不變的話題。在歷史上,被無數文人騷客所歌頌。當然。這二人也不例外。

金庸先生的人物,大多愛情美滿,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比如張無忌,段譽,虛竹。

而古龍前輩的呢,大多以悲劇收場,雖然偶爾有一個完美的。但也是少數。

比如沈壁君嫁給了連成壁。比如傅紅雪喜歡的女人,一生只喜歡公子羽。而李尋歡的女人卻嫁給了自己的好兄弟。

我想這也與二人的性格和遭遇有關。金庸先生出生書香世家,表哥是著名詩人徐志摩。對人處事比較樂觀。時常一副笑臉。而古龍先生,則看似一張苦瓜臉。據說,他還得罪了黑社會。

但是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為中國武俠小說所做的貢獻是不容質疑的。他們為觀眾帶來的歡樂是值得肯定的。

這二人,完全配的上巨匠和大師這兩個稱號。

文—飛天魚


飛天魚

在眾多武俠作家的書中,古龍是獨具個性的奇葩。他的書既是武俠小說,也是散文集,還是哲學筆記。他所講的故事情節變幻莫測,懸疑重重,驚險恐怖,但讀起來卻讓我覺得有一種真實感,因為他的書的主題是在揭示和塑造人性。

他的書並不執著於功夫的高低,而是在一種極具寫意的氛圍中來展現生活和生命的衝突。尤其是他的文字充滿靈性的光芒和浪漫的氣息,比起那些只注重故事本身的武俠小說,更具藝術上的成就。

而我對古龍武俠小說的看法也經歷過曲折性的轉變。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推崇他的小說,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才慢慢領略到他的文學才華。

在我上中學時,金庸的書佔據著正統的地位,是“暢讀榜”上久之不衰的至尊。誰要是能搞到一本金庸的書,在班上的地位也會平步青雲,甚至壓倒班長和學委。打飯不用排隊,喝水有人備上,點名幫助答“到”,儼然是一個擁有萬貫家產的財東。要想從他那裡借來看,得提前預定,而且要“進貢”,並根據貢品的貴重程度決定借閱者的閱讀次序。

大家之所以喜歡金庸,是因為他書裡的一招一式都講的詳盡透徹、生動具體。你來我往,每一個動作都那麼逼真,就像在自己的眼前交戰,讀來酣暢淋漓,如沐三月春風,恨不得自己也參加進去,鬥它三百八十回合。

而古龍在當時卻處於邊緣地位,因為他的書對話太多,顛來倒去如墜雲霧,不知所云。再加上對重大決鬥場面的描寫過於簡單和玄妙,超出現實太高,往往不能理解,有一種不盡意的感覺。就像在宴席上喝酒,酒杯已經端在手中,領導訓話太長,最後仰頭而飲時卻發現搖晃的只剩下杯底一滴了。

等到上了大學,經過高考一年的疲於奔命、勞神傷心後,我再次拾起武俠書籍來重溫那種刀光劍影的生活,卻忽然被古龍深深吸引住了。他的詩化空靈的語言如此清新暢快,激情跳躍而充滿浪漫和悲劇的氣息,如一朵初綻的花在清晨的雲霧裡亭亭玉立,走進一看,那花瓣上竟有晶瑩的血珠在滾動。這是一種神韻,一種山水畫般的寫意。

細讀之下,你會逐漸發現文字背後竟是一首首哲理詩,蘊藏著深奧的人生哲理。他善於營造神秘而富有靈感的意境,行文中言猶未盡卻意蘊千古的,如細細咀嚼,會獲得一種人生意義的昇華,感受到生活的變幻無常和美妙。讀金庸是一種熱乎乎的激情之感,而古龍卻帶有遠山上冰川的純淨和溪水裡青藻的浮游,身在煙霧裡眼前卻是一派明朗之霞光。

金庸是端莊的古樸的,而古龍是瀟灑無羈的,如春風盪漾,很飄渺,又很絢爛。金庸的書具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而古龍的書卻是自由奔放的藝術美感。
在我的眼中,真正好的武俠小說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從那些俠客的成名歷程中我們會回望自己成長的道路,從那些波瀾曲折的江湖故事中我們認識了人生的無常,從那些悲劇性人物的命運中我們學會了人文關懷。文字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和載體,真正的內容卻是我們每天的生活以及對生活的感悟。

陳令孤

新派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無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金庸的小說中,醫卜星象皆可融入武功之道;古龍的小說中,講求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像孔雀翎、暴雨梨花釘,幾乎就是現代科技的雛形。

金庸小說情節如長江大河,層層鋪敘,一浪勝過一浪;古龍小說情節則如霧中奇峰,詭異難測,若隱若現之間崢嶸盡顯。

金庸是劍,雍容而不失典雅,中正平和,堂堂正正,有王者之相,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古龍如刀,偏執而又隱含霸氣,招招走偏鋒,是黑道梟雄,展示的是偵探小說的奇詭。

金庸是黃藥師,天文地理無不涉及,陰陽五行皆可為武學之淵源;古龍是阿飛,終日混跡於虎豹狼群之中,武功招式盡是自性命相搏間千錘百煉而來。

金庸是禪宗,講究頓悟,令狐沖一夜間通獨孤九劍,楊過於刻骨相思之際創黯然銷魂掌,皆是此理;古龍是密宗,注重苦修,傅紅雪每日練拔刀千遍,李尋歡終日刻木自苦,但一旦功成,出手一招,天地失色。 

金庸講武如紋枰論道,高段低段之間,差距昭然,高手相爭,勝負皆在千招之外;古龍講武則如火槍手對決,無論高手低手之間,對戰之時,所爭者只在一息之間。 

金庸的比武,是論劍,講求點到即止;古龍的比武,是決命,一招出手,只有生死。 

金庸喜劍,殺盡仇寇,難求一敗的,是劍;古龍好刀,出手一招,例不虛發的,是刀。 

當然,金庸也講劍,古龍也用刀。但即使有了號令天下的屠龍刀,後面卻還有誰與爭鋒的倚天劍;西門吹雪手中握的是劍,可他人卻是刀——偏激的刀。 

事實上武道本雲:刀求厚重,劍尚輕靈。可兩位大師卻偏偏反其道而行,於是便有了三寸六分的小李飛刀和無堅不摧的玄鐵重劍,由是可見,能自成一徑者,便可稱宗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