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只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蘭考縣地處豫東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鹼、內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同志以身作則,艱苦奮鬥,務實為民,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圖為焦裕祿在田間勞作。


焦裕祿,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只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蘭考縣地處豫東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鹼、內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同志以身作則,艱苦奮鬥,務實為民,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圖為焦裕祿在田間勞作。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這是群眾自發送別焦裕祿時的情景,人山人海。

焦裕祿下葬那天,四面八方的鄉親們都來圍觀,就在將要入土的時候,人們喊了起來:後面的人為了能見焦裕祿最後一面,有的人爬到焦裕祿的棺材上阻止掩埋,直到後來的所有人都見到了焦裕祿最後一面,才將其下葬。

1966年2月22日,焦裕祿遺體從鄭州遷到蘭考。一位張姓大爺是跟著父親一起去為焦裕祿送葬,“蘭考老火車站廣場上,堆滿了輓聯和花圈,人山人海,黑壓壓的都是人。”張大爺說,廣場上很多人是披麻戴孝去的,從老火車站到大沙丘,三里地的路程,有的人走一步叩一個頭,走了整整仨小時,街道兩旁也擠滿了送行的人。


焦裕祿在蘭考的日子只有475天,但蘭考人民對焦裕祿充滿了敬意和無限懷念。。當時的蘭考縣149個大隊,475天的時間裡,焦裕祿在120個大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行程5000多里。

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泡桐,現在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金盃銀盃,不如老闆姓的口碑,焦裕祿已經去世54年了,但是寶貴的焦裕祿精神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