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新變化

隨州論壇是 隨州地區第一大官方網絡媒體,查找隨州本地最新資訊請登陸隨州論壇網及其兩微一端,搜索“隨州論壇”關注。

5月8日,晴空萬里。

行至隨縣吳山鎮聯建村,寬敞的水泥路直通村組,路邊紅葉石楠吐出新芽,山上樹木蔥蘢,漫山遍野的黃牛在林中吃草嬉戲……好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聯建村位於鄂豫兩省三縣(隨縣、棗陽、桐柏)交界處,地理位置偏僻,山勢縱橫,交通閉塞。全村432戶167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44戶406人。“這裡曾是吳山鎮最貧窮的一個村,沒有通村水泥路、沒有手機信號、沒有自來水。”村支部書記楊青文說。

山村新變,始於精準扶貧。

2015年年底,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中行、市建行、市農發行、湖北銀行等單位組成扶貧工作隊進駐聯建村後,昔日的窮山村開始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終於有了水泥路”

從吳山鎮區出發,半個小時車程,來到聯建村。

“2015年第一次來聯建村,走了近4個小時,還是從棗陽繞過來的。”該村原“第一書記”沈燕回憶。

交通不便是阻礙大山深處的聯建村發展的重要因素。“以前鎮上到村裡的道路由於貨車碾壓,超過一尺深的車轍隨處可見,而村裡也處處是坑窪不平的石子路。”楊青文介紹說,村裡沒有任何集體收入,解決出行問題難如登天。

要想富,先修路。駐村工作隊向交通部門申請了項目資金,同時每個駐村單位自籌部分資金,兩年間投資近200萬元為村裡新修8公里水泥路。

2017年,隨著一條近5米寬的水泥路蜿蜒至大山腹地的桑園,實現了該村居民到村委會、鎮區全通水泥路的夙願。

窮山坳修通“致富路”,改變了聯建人的生活,給聯建村帶來希望。

“通信網絡實現全覆蓋”

2015年12月16日,扶貧工作隊正式進駐聯建村,原“第一書記”沈燕在村裡走訪發現,村民們對通信信號呼聲最高。“整個村信號不暢,特別是桑園,方圓幾公里沒有手機信號,在桑園打電話,要麼上山頂,要麼走出石門。”楊青文說。

解決群眾呼聲,駐村工作隊跑出“隨州速度”。經過多方協調,從上報到審批只花了一個月時間。2016年2月5日深夜,移動公司的技術人員來到村裡安裝信號塔。次日凌晨2時,信號塔安裝完畢,楊青文將第一個電話打給了沈燕“報喜”。

2017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通信信號塔全方位“升級”。桑園、王衝兩座全新的全網通信號塔拔地而起,保障了全村通信、網絡全覆蓋。

“村民生活方便多了”

聯建村易地扶貧搬遷點,70歲的沈本銀正在做飯。“老房子塌了,村裡將我們都搬遷過來。”沈本銀說,“連櫃子和床都給我們準備好了,跟以前生活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跟沈本銀一樣入住這裡的還有18戶24人,都是五保戶,大都是孤寡老人,無依無靠。

“你們坐,我給你們燒點水。”沈本銀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嘩”流出。

“以前沒自來水,喝水要自己挑。”沈本銀說,“還有以前晚上電燈是紅的,電視根本看不成。現在生活方便多了。”

“現在生活確實方便多了。”楊青文說,“去年駐村工作隊籌資45萬興建自來水設施,在自來水廠打了一口深井,直徑5米,深10米。全村380餘戶1200餘人安全飲水有了保障。”

“以前村裡只有3臺變壓器,電壓長期不穩,這兩年新增了7臺變壓器,還有3臺正準備建設,用電有了保障。”沈雪麗接著說。 “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聯建村有2萬多畝山場,草肥水美,是理想的放牧場,而且這裡有“放天牛”的傳統。“就是把牛趕進山裡放養,年尾時把牛牽回家。”吳廣華解釋,“今年養了10頭牛,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吳廣華以前是貧困戶,妻子患病,女兒上學,沉重的負擔壓在他一人身上。駐村工作隊為其定向施策,幫他申請了危房改造、大病救助、“兩免一補”等政策補助。“該享受的政策我都享受了。”

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吳廣華重拾信心,養牛養羊,餵豬餵雞,種植艾蒿,去年收入3萬多元,摘掉貧困帽。

隨縣華隆生態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牛棚裡,數十頭新生小牛顫顫巍巍學著站立。“目前存欄500多頭,年底計劃達到1000頭。”理事長沈義成介紹,今年年初,合作社作為村精準扶貧產業基地,吸納了68戶村民入社,帶動全村鄉親攜手奔小康。

精準扶貧,產業幫扶是關鍵。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建設3座光伏電站增加村集體收入,大力發展牛羊養殖、艾蒿種植等特色產業,引導幫扶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截至2017年底,該村已脫貧98戶283人。

“下一步,我們將聯手旗峰電商在線上銷售牛肉,更好地惠及貧困戶。”新上任的“第一書記”劉洋展望未來,“艾蒿等特色產業也逐漸擴大規模,2019年整村脫貧有望。”

山村新變,仍在繼續。聯建人正在迎來美好的未來。

寧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