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生卵為什麼背上還揹著一隻蟾蜍?

仰望星的那頭

生卵的是雌性蟾蜍,背上爬的那個是雄性。蟾蜍卵受精方式是雌雄雙方分別把精子和卵產水裡,在水裡靠著生殖細胞的活動產生受精卵,成不成全看天。

😂題主問出這個問題也是挺醉人的。


來看世界呀

蟾蜍生卵為什麼背上還揹著一隻蟾蜍?

蟾蜍的這種行為叫做“抱對”到了繁殖季節,雄蛙會到水邊發出叫聲,吸引雌蛙,通過叫聲和水的震動,引來雌蛙。

蟾蜍的抱對現象是蛙蟾類在產卵前直到產卵結束一種繁殖行為,只有當雄蛙和雌蛙抱對後,才會停止鳴叫。那為什麼要抱對呢?雌蛙就是到了繁殖季節如果沒有雄蛙抱對刺激,也是不產卵的。抱對在蟾蜍的生物學意義上是刺激雌雄排精產卵。

春夏之交,水溫回暖到10度以上,性成熟的雌雄蟾蜍就會抱對繁殖,雄蟾蜍一般會比雌蟾蜍提前一到兩週發情。抱對前,雄性一般會集中在池塘有水生植物旁邊鳴叫,吸引雌性,當性成熟也到了發情期的雌性就會響應雄性的鳴叫,遊弋於雄性旁邊。

抱對也一般是在雨後的傍晚進行,抱對後一般在兩三個小時就完成了排卵,之所以要抱對,他們並不是交配,兩是抱對後刺激雌雄產卵,在雌雄排卵的同時也刺激了雄性排精,所以說,蟾蜍卵是在體外受精的。


鄉野小楊

這種現象叫“抱對”。

蛙類為雌雄異體,受精場所在水中而不是體內,也就是體外受精。每年春天,鄉間水流中都能看到一隻青蛙揹著另一隻青蛙——抱對。需要說明一下,蛙類的抱對並不是在進行交配,只是生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對,僅僅就是抱著😓)。之後雌蛙將卵排入水中,雄蛙也將精液排出,精子和卵細胞就這樣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成為受精卵,最後孵化成長。



可能這麼說大家會覺得就這種受精方式而言抱對沒什麼意義。但是研究表明,如果把雌雄青蛙分開讓它們無法抱對,那麼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裡,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細胞。所以說抱對對於青蛙的繁殖還是很重要的。主要是通過抱對來促使雌蛙排卵。抱對現象是蛙蟾類在產卵前必不可缺的繁殖行為,雄蛙用前肢緊緊抱住異性的腋下而蹲伏於其背上。其生物學意義顯然是與刺激兩性同步排精產卵和提高受精率具有密切關係。


陌上已無桑

這裡面,充滿了“愛的自然天性”。

蟾蜍產卵後,雄性蟾蜍充當了“接生員”的身份。

雄性蟾蜍揹著許多剛剛產出的蟾蜍卵,是為了保護這些蟾蜍卵不被其他捕食者吃掉。這就是“父愛”。

而蟾蜍卵是自然孵化的。蟾蜍卵變成蝌蚪狀,再到完整的蟾蜍體,整個變化過程,都是在雄性蟾蜍身邊發生的。

在眾多“孩子”當中,常常會有個別孩子會依賴“父親”。所以雄性蟾蜍揹著小蟾蜍,這是“父愛”與“孩子依賴性”的動物天性!

這就跟人類一樣,小孩子常常依賴在父母的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