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傻嗎?遇到攻不下的城池,為什麼不繞過去,原來大有講究

在一些歷史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兵壓境攻城略地的場景。看到這個場景,都會有所疑惑:為什麼一定要傷亡巨大的去攻下一座城呢?不能直接繞過去嗎?

所謂城池有兩個解釋,一是單指城牆和護城河,這是單純的軍事防禦設施;一是指城市,它在軍事防禦設施之上,加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意義。
古代人傻嗎?遇到攻不下的城池,為什麼不繞過去,原來大有講究

這就是說,城池除了屯兵以外還屯有大量的糧食。在古代由於生產力和交通的制約,後勤保障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一旦缺少糧草,可能比打了敗仗還有嚴重,有可能會未戰先敗。

因此如果繞過去的話,就沒有了為軍隊提供糧草的後勤保障基地。一個沒有後勤保障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古代人傻嗎?遇到攻不下的城池,為什麼不繞過去,原來大有講究

想想漢武帝北征匈奴時,軍隊只有幾萬人,但是後勤保障的隊伍卻有將近十萬,這是不能繞城池的根源所在。

其次,繞過城池也不一定安全。因為繞過城池,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後背留給了敵人,前路未卜,這相當於讓自己腹背受敵,就好像有些玩家總喜歡越塔殺人,直取水晶。
古代人傻嗎?遇到攻不下的城池,為什麼不繞過去,原來大有講究

而且,城池的位置一般來說都是在交通要衝,是必經之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是小規模作戰還有可能繞過去。大規模作戰,後勤部隊根本過不去就只能攻下來。

當然,對於那些久攻不下的城池,也不是一定要死磕到底,會採取一些計策。比如說圍而不攻、火攻、水攻……相比繞路,這些方法更加穩妥,攻城略地,補充兵員、駐紮軍隊、打開補給通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