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佗中醫解讀高血壓,分享治療高血壓的經方經驗

金華佗中醫解讀高血壓,分享治療高血壓的經方經驗

一、清熱瀉火降壓

常用用於三焦熱邪熾熱,邪傷脈絡,故見頭暈頭痛等證的高血壓病。常用方有黃連解毒湯、三黃洩心湯、瀉心湯等。

黃連解毒湯,方中黃連清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為君藥;黃芩瀉上焦之火,為臣藥;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引邪熱從小便而出。二者為佐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瀉營分之熱,黃連洩氣分之熱等。清熱解毒之品可“冷卻”血液,減緩血管壓力,對出血性腦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腦部的血流量,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亦有效果。

二、和解少陽,疏肝降壓

常用於邪中少陽,而見目眩等證之高血壓病。常用方有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龍骨牡蠣湯等。

大柴胡湯與小柴胡湯,兩方中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以除少陽之邪;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薑,以治嘔逆不止,共為佐藥。大棗與生薑相配,能和營衛而行津液,並調和脾胃,功兼佐使。少陽鬱熱則用小柴胡和解少陽,清熱疏肝,少陽鬱熱合併陽明裡實證與大柴胡清熱疏肝,靜順陽明,三焦疏通則高血壓症狀解除。

柴胡龍骨牡蠣湯常用於伴有神經官能症的高血壓病患者,方中柴胡、桂枝、黃芩和裡解外,以治寒熱往來、身重;龍骨、牡蠣、鉛丹重鎮安神,以治煩躁驚狂;半夏、生薑和胃降逆;大黃瀉裡熱,和胃氣;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參、大棗益氣養營,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熱,鎮驚安神之功。五臟安和,則血脈平復,從而達到降壓的作用。

金華佗中醫解讀高血壓,分享治療高血壓的經方經驗

三、燥溼化痰,利水降壓

體內水液不得輸化而發生痰飲證,痰飲停留或滲注於體內某一部位而引發高血壓病。常用方有溫膽湯,小半夏加茯苓湯,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五苓散等。

溫膽湯,理氣化痰,膽為清淨之府,性喜寧謐而惡煩擾。若膽為邪擾,失其寧謐,則膽怯易驚、心煩不眠、頭暈頭痛等不適;膽胃不和,胃失和降,則嘔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竅,則可發為眩暈,甚至癲癇。治宜理氣化痰,和胃利膽。方中半夏辛溫,燥溼化痰,和胃止嘔,為君藥。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半夏與竹茹相伍,一溫一涼,化痰和胃,止嘔除煩之功備;陳皮辛苦溫,理氣行滯,燥溼化痰;枳實辛苦微寒,降氣導滯,消痰除痞。陳皮與枳實相合,亦為一溫一涼,而理氣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滲溼,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薑、大棗調和脾胃,且生薑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

金華佗中醫解讀高血壓,分享治療高血壓的經方經驗

小半夏加茯苓湯,苓桂術甘湯,澤瀉湯、五苓散等利水滲溼降壓。痰飲停留脈絡,組織等,水飲證溼邪蘊結三焦,則脈絡血壓偏高,上逆於上而發頭暈頭痛等,利水滲溼,水氣下行,血壓得降。

四、益氣養血降壓

氣血虧虛,脈絡失養,故見頭暈,頭痛等高血壓病。常見方有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甘草湯等

金華佗中醫解讀高血壓,分享治療高血壓的經方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