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淘葫蘆都有哪些祕籍?

曲奇不知道

我是《愛瓠說》小瓠。

昨天我去農資市場買種葫蘆的肥料。偶然看見化肥店裡面放著兩隻大瓢葫蘆,帶皮曬乾的。對於我這種閱葫蘆無數的人,還是一眼就被它們吸引了。它們就像可愛的寵物一樣令人挪不動步,可見葫蘆是多麼的深得人心。



對於很多喜愛葫蘆的人來說,很少有機會和時間去葫蘆的專賣市場或者產地去精心的挑葫蘆。往往就是在早市夜市地攤上遇到了就買幾個,拿回去享受一下把玩和創作的樂趣。 通常大家認為地攤上哪有好的精品呢?然而不然,在葫蘆專業市場裡,高價買到一個適意的葫蘆,固然可喜,但是要是在地攤上,根據自己的眼力,很低的價格淘換到好的甚至精品的葫蘆,那就是本事。經常聽古玩行裡撿漏的說法,學問,其實完全可以用在挑葫蘆上。因為葫蘆不同於古玩,每年都有,數量眾多,賣家往往是種植戶,拿到市場上的很多都是好葫蘆,所以完全有機會淘出自己的寶來。(其實在葫蘆市場,古玩市場淘葫蘆的方法也是一樣)。

地攤有寶,就看怎麼淘

我們不管是去市場還是看地攤,首先要"吃一看二眼觀三":

一遠望過去,先就能判斷該攤是不是種植戶的攤。種植戶的攤基本都是貨物豐富,大小都有,還有幾個作品。另外種植戶與二道販子的區別,還在氣質上:比較大方,但是基本一口價,因為他給的都是比零售價位偏低的價格,太低了他就不理你。也因為如此他也不會賣的多貴,因為他有貨有料。 (非種植戶有的會把品相稍差的降價出手,但是開始的出價不低,因為他有成本)

鐘意的寶貝,就在燈火闌珊處等你

看二,先別急,挑葫蘆就像挑美女,先把一眼看中那個拿到手,因為在裡邊這是最合意最有緣的那個。然後再挑其他的。 眼觀三,看看旁邊又沒有別的攤位,貨比三家不吃虧,一比,價格就高不了。 在這個基礎上,慢挑細選,要點是:一總有型正的型絕的。二必須是成熟度高,墜手的。葫蘆不夠熟,就沒有玩的價值。

絕品往往也藏在某個地攤一角

三皮色要沒有瑕疵的——有瑕疵的買回來那種缺憾,能讓你老不痛快。 接著就是講價了。種葫蘆的愛葫蘆,你得跟他套瓷,講種葫蘆的不容易,誇他種的好,問他葫蘆的學問,自己選的這葫蘆有多不可心……其實這也是一樂,交流產生信任和知識流通——人家一看,奧內行,不懵您,您尊重我,得哩,最後還能給您饒一個。地攤,能貴到哪兒去?最後您開開心心,請回來一盤一玩,看著越來越多的,經過把玩變得價值不菲的"葫蘆群",不亦樂乎。

淘換個大的,又便宜又方便

玩葫蘆的樂趣主要有三,一在逛在挑在同類交流切磋。二在盤在玩在收藏在顯擺。三在創作在雕刻在藝術的享受。逛地攤逛大集逛廟會逛古街逛舊物市場,是人生的樂趣,懷舊的良方。葫蘆就是因由,就是載體。歸隱有介質,瓠中日月長,讓我們逛起來,淘起來。

我是《愛瓠說》葫蘆文化,書法篆刻,工藝美術的小築。葫蘆藝術的推廣者。關注即可獲得古今中外海量葫蘆藝術,歷史源流,工藝技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