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講究“行氣”與“書勢”,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

臨池管窺

一、何為行氣?何為書勢?

行氣,需要理解“行”這個概念;書勢,主要是“書”這個詞。

在這裡,行指的是章法中行與行之間的安排組合,因此,行氣就可以理解為貫穿在一幅書法中,行與行之間的氣勢。

書勢裡面這個書字,其實主要的意思是書寫的意思。因此主要是代指動作,所以書勢可以理解為,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書寫一個字的時候所要構造或者形成的姿勢。

二、兩者區別

他們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從章法層面考慮的,因為行氣明顯是涉及到行與行之間的安排組合問題。

而書勢主要是在書寫過程中的問題,涉及到筆法方面。

三、書勢和行氣的重要性

書法,坦白地講,就三個方面內容,筆法、結構、章法。而在這裡面,筆法問題和章法問題尤為重要,因為不論時代怎麼變,筆法和章法是變化最小的。對於一個書法作品,尤其是有明顯的書法自覺之後,章法到底怎麼樣安排,基本上都有一套固定的規範,很少有變化。

至於筆法,那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書法就是研究用筆的學問。把筆法問題研究了,再怎麼寫書法都是對的,都是好的。

但是結構就不一樣了。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可見結構安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貌。

因此,在這三者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章法和筆法,而所謂行氣、書勢,就是這兩者的綜合運用。

把他們掌握了,書法就寫好了。

四、如何研習?

對於這兩者,我認為學習方式是不一樣的。

行氣的學習,雖然是章法問題,但是章法更多的是一個人修養和胸襟的體現。除了多寫作品、多練習之外,還需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內涵,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有文化氣質。

而書勢,更多的是在筆法上技巧上的掌握,雖然需要勤加練習,但是有技術可言,只要把技術掌握好了,然後好好練習,就可以掌握好書勢,寫出一手好字來。


松風閣書法日講

可以這樣理解,行氣是指描述作品一行或通篇的氣息(脈)的術語;書勢則是指一個字甚至一個點畫或通篇作品所呈現出的勢態或整體的形勢規律。他們的最大區別在於氣和勢。

氣脈無論是一個字或一幅完整作品都具有,而行氣則將氣脈限制在了一行之內。勢態在一個字、一個點畫、一行或通篇都存在。這兩個指標在書法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技法準則。無行氣,字比散漫,嚴重的使得作品失去丰神。字、點畫、通篇缺少勢態,字比僵化,布若算子。



基於此人們把筆勢定義為是指一種點畫依著各自特殊的形體姿態的寫法。也包括因勢生形,因形得勢。點畫在字的結構中所處的位置不同,書法家用筆結體特點不同,因而變化無窮。通常說“側鋒以趨勢”是指的點畫線條造型取勢。


氣是指氣韻、氣勢、氣脈。《學書要論》裡說,一字八面流通為內氣,一篇章法照應為外氣。梁同書則說:氣從熟的來。行氣一般來說即為“一畫生一字,一字生一行,一行生通篇”。也可以說是字字相生,行行相生。

實際上氣和勢,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小裡說,一字之內既有氣的問題,也有勢的問題,包括作品的行或通篇佈局。





翰墨書道

書法中講究的“行氣”與“書勢”大都表現在行草書法作品中,這兩種書法藝術表現形式只有那些楷書功夫極深或對書法藝術理解透徹的人方能做到。“行氣”是霸氣也是偉人的膽氣。也只有偉大的人或霸氣十足的人才能在書法藝術作品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來行氣。例如毛澤東詩詞


時而幾個字一行,時而兩三個字一行,甚至一個字一行。行中時而密不透風,時而疏可跑馬。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沒有絲毫懈怠。而“書勢”則包含筆勢和作品的整體氣勢兩個方面。首先,筆勢是指書寫者在嫻熟的用筆基礎上,筆走龍蛇盡情發揮,字與字連帶自如,筆畫之間轉折舒暢。例如草聖張旭狂草局部圖 其次是書法作品的整體氣勢。書法作品的整體氣勢是行氣和筆勢的高度統一。如圖所示 行氣需要筆勢補充,筆勢需要行氣來完成,二者相互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