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和郭沫若的書法,各自有什麼特點?

小城有舊事

這兩個死對頭放在這裡,我該說什麼呢,不論誇誰,另一個都會想從地裡爬起來毆打我。

但是吧,說實話,不是我為了表現自己的求生欲多麼強烈,他們倆的書法都各成一家,那麼我就簡單說說兩位老先生的書法特點吧。


康生

郭沫若


在開始講之前容我開個小差,其實我本人是非常喜歡郭沫若的名字的,他的名字透露出一股高端文藝青年的內涵。


郭沫若在年輕的時候流亡日本,那時候他的風格還沒有形成,加上他喜歡臨摹晉唐書法家的作品,所以在風格上還是保留著晉唐書法家的特點給,比如說灑脫自然。


他早年有著碑學功底,至後來的融匯碑帖,再到晚年的風貌獨立,其書法風格就有著明顯的差異了,很激情也很浪漫,筆墨之間非常的飽滿。



康生是不喜歡郭沫若的,這一點書法界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

他在革命年代,長期領導秘密戰線工作,康生精於文物收藏與鑑賞,擅長書法與繪畫。康生真草隸篆眾體皆能,尤善章草,自成“康體”, 堪稱大家,可以說他的章草,其水平相當高。


就這麼說吧,當年南京的高二適都認為康生寫的比他好,要知道高二適的草書也是頂呱呱的,連他都說康生的章草甚好,可以說是建國後幾乎“無出其右者”。


他的書法特點間架勻稱,功力深厚,線條流暢,運筆自如,給人的感覺就是儀態萬方,姿態萬千。雖然說學識不如郭沫若,但是就書法而言,依然是可圈可點,有自己的風格卻又不缺乏可陳。





東家APP


馮沫2

平心而論,康生和郭沫若都堪稱文化界的泰斗級人物。二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造詣頗深,同時也都是爭議很大的人物。把郭沫若和康生聯繫起來,更多的原因就是康生對郭沫若先生的書法水準一句流傳甚廣的評價,由於語氣頗為不屑,一直為大家津津樂道。其實細想一下,在當時的環境下,郭沫若和康生都是文化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就算有些想法,一般也不太可能寫出這樣的話來。



拋開其它因素不談,若是單論書法,康生的書法水準甚好,其書法作品頗有秦漢遺風,用筆結體均相當精到,古意盎然,堪稱大家;郭沫若先生的書法以行草見長,還是頗有些功力的。但是,無論是藝術底蘊,還是整體駕馭能力,郭沫若先生的書法比之康生明顯還是略遜一籌。


儘管如此,以康生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對自己的言行還是會相當注意,輕易不會說出那麼淺薄的話來。最大的可能是,有人借康生之名,用集字的方法對郭沫若先生的書法做出非常不屑的評價。當然,這也只是猜測,真相還需要更多的佐證才能知曉。

因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康生的書法作品現在並不常見。郭沫若先生的書法作品和題字卻流傳甚廣。因為康生素有書名,這樣就顯得更為神秘。其實從康生不多的書法作品中,其書法水準的確不容小覷。但是康生的書法作品中竟然也抄寫過郭沫若先生的詩句,再加上郭沫若先生寫給康生的書信來看,二人雖然談不上惺惺相惜,至少私交也並沒有傳說的那麼不堪。

是非成敗轉頭空,斯人已去,過多的臆測和想當然的評價已經毫無意義。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謝謝你的精彩提問。最近網上有一種起鬨的說法,說康生說了,我用腳指頭夾個木棍都比郭沫若的字寫得好。

這話本來就極其不靠譜。好歹康生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就算看不起郭沫若的書法,也不至於用擺地攤的語言蔑視郭沫若吧?



其實,那些寒磣郭沫若書法的都是根本不懂書法,不學無術之輩,這些人詆譭郭沫若的書法,有意義嗎?有價值嗎?

至於康生的書法。我們拋去歷史的政治問題。就書法論書法。

康生的書法真不是差書法,而是較好的書法。 康生為人聰明精細,書法繪畫都很喜好,而且,康生的繪畫也頗有文人畫的味道。


不過,據說自己誇口說,比齊白石還好好。 我無法確定這是不是康生本人說的,還是開玩笑說的。

但是,康生的繪畫雖然不俗,也沒有超過齊白石的可能。畢竟,康生也是一個業餘繪畫愛好者而已。

康生的書法取法隸書、章草二王,可以說遍師古法,而且也偶涉金文,有全面的書法造詣。

在康生的書法學習中,確實成績不俗。不過,僅僅登堂尚未入室。

康生雖然諸體皆善,然佳者無一。他的書法,沒有突出的新意和特色。


比如,你是以章草著稱,還是以行書著稱? 恐怕都談不上。

他只是書法大劇院裡的一個票友而已。在康生這種同時代,像他這種造詣不錯的書法高層領導人比較多。

那麼康生的書法是不是比郭沫若好? 我看,那就不在一個級別了。

郭沫若其他功勞成就我們就不提了,就書法而論,真不是一般書法家可以企及的。

郭沫若對書法非常酷愛。早年寫得一手“館閣體”,用今天朋友們的話來說,就是先看看你是楷書,那麼,我告訴你,郭沫若的楷書很漂亮。


但是,郭沫若的一個大文豪,館閣體對他是一種羞辱。

所以。郭沫若從四十年代就書風大變了。 逐步形成自己的面貌了。

書法家形成自己的面貌其實也不難,但是,要有一種時代精神,美學價值,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郭沫若可以說超越看自己。他的書法是大家公認的。

而且一些重要題字,是他的手筆,這也足以說明,國家對他書法的讚許。 比如為故宮博物院的題字,至今也是為大家稱道的。

為什麼“故宮博物院”幾個字那麼多人喜歡?因為他有一種時代精神。

故宮原來也有一個題字,是用顏體字寫的。好是好,但是給人一種陳舊沒有生氣的感覺。


郭沫若給故宮的題字,大氣磅礴生龍活虎,顯示了封建帝王之家,現在屬於歡樂的人民,我們是人間的主人。

所以,郭沫若的題字,給人進入故宮一種自由和主人翁的感覺。


如果故宮博物院是康生的題字呢?會有那樣高度的時代美嗎?絕對不可能! 我們再看看“中國銀行”這四個字,是不是也像故宮北院的題字一樣,有一種新時代的美呢?

如果康生題“中國銀行”幾個字,你都不知道他會寫成什麼樣呢,因為康生根本沒有自己的風格。

這就是區別,這就是距離。

不比不知道。

我們欣賞書法要善於比較。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話,同樣適用於書法欣賞。

以上千千千裡馬的個人觀點,歡迎你提出補充和批評指正。謝謝。


千千千里馬

網上廣泛流傳一封書信,說康生對比目魚說,他用腳寫字都比郭沫若強。

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認為康生確實鄙夷郭沫若。

但我初看此信,就斷定為假。 1. 康生未曾擔任過政府職務,不會用共和國主席辦公廳箋; 2. 書法拘謹,與康生其它書法不合,也與內容不合。3. 康生交遊中並無比目魚這人,而此信內容非密友不足道。康生再狂妄,也不會對陌生人如此非議他的文友和同志郭沫若,那是發神經啊。當然,這三個判斷僅從外圍入手,還不構成實據。

後來進一步調查,才發現早有人批露:比目魚是一程序猿,他建的字庫也名比目魚,這封信是該字庫集康生字而成,本為遊戲之舉,沒想到傳出來居然被人當成真的了。

有人說,他人回憶錄中寫道,康生確有相似的話,但查無實證,不足為憑。

康生和郭沫若有交情,論書論畫論詩。下面兩幅書法,一幅為康生抄郭沫若詩,一幅為郭沫若寫給康生信,均為去年拍買市場所見,讀者可以比對。


有人說,郭沫若書法在唐宋之間,康生則直追秦漢。那是因為他沒見過郭沫若的書法變化。郭沫若在30年代研究甲骨文金文時,書法受此影響,古樸質實。到50年代才習慣以蘇體行世,但已然自成一家。要之,康生郭沫若都是文人書法,渾然天成,充滿意趣,匠意較少。


王可期

郭沫若的名氣可謂大矣,他不但是一位詩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書法家,郭沫若的書法以行草書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郭沫若的書法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八字要訣。



打一個比方說,郭沫若的書法就像一個風韻猶存的少婦,而康生的書法就像一個板著面孔的老學究。


歷史常常會給我們開玩笑,像康生這種在某些方面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他能夠左右開弓寫梅花篆字,他的書法才能是多方面的,真草篆隸諸體皆能,尤其擅長章草,他的書法被稱為“康體”。

康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四大書法家之一(有康生,郭沫若,沈尹默,齊燕銘),康生曾用筆名“魯赤水”,是想以大畫家齊白石一爭高低。




郭沫若和康生的書法對比:郭沫若是文化名人,具有多方面的淵博的知識,所以他的書法作品具有文人氣質,韻味無窮!康生的書法作品比較正統一些,也可謂力道千斤。


京東千里行書法

在大家心裡,康生和郭沫若在書法上應該是死對頭。

郭沫若的書法,運筆奇絕,筆勢開張,自成家法。

康生博學多才,書畫具精,曾自號“魯赤水”以此叫板齊白石,書法上諸體皆精,猶善草書。

康生題寫的“曹娥碑墨跡”,結構高古,用筆靈動,可見功力。

左手草書亦成一秒,最善左右同時開弓寫梅花篆字。

仿寫宋體木刻字,並補書。文中說“初次仿寫,不成樣子”可見康生用筆之精熟,對各種書體駕熟就輕。

再來看看郭沫若的字

運筆渾厚靈動,且有氣象。

筆力雄強

題寫的故宮博物院原稿。

其實感覺,郭沫若字行書更適合碑刻,線條渾厚,刻出來會非常大氣。

雖然傳言二人因書法有過爭議。

但事實上,二人確實合作過書畫,有一副康生畫作,郭沫若進行了題字,再者二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關係應該並非傳言那樣。

至於康生寫給比目魚先生的“信”說自己腳趾頭夾木棍也比郭沫若好,這個肯定死存在的。因為原作筆墨不俗,而且草書風格也是康生一路。上世紀章草大師出名的不多,所以不會有人模仿出這種水平。

至於為何情況下說出這種話,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