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小飯正義匯

在心理學中,這種心理被稱之為反依賴者,與過度依賴屬於兩個極端。

對這種人來說,他們是不會跟別人開口要求幫助的,即使明白對方能幫到自己,但還是寧願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完成某一目的。

在反依賴者的心目中,若非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請求幫助的,他們認為那是很麻煩、且可恥的。同時他們也反感別人請求他們的幫助。久而久之反依賴者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獨行俠。



深度剖析反依賴者的研究表明,一共有三個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產生。

第一、信任

反依賴者的情商通常較低,無法輕鬆的完成人際交流,他們幼年時遭受過別人不願意幫自己的心理陰影,從而產生了對別人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一共分兩種情況:1、不相信對方有本事幫自己,偏執的認為自己比對方強;2、不相信對方願意幫自己,他們缺乏足夠的自信,對方不經意間的舉動會讓反依賴者產生對方已經拒絕自己的錯覺。


第二、自卑

如果自己接受了別人的幫助,那麼說明別人能做到的自己做不到,會讓自己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恥辱的心態。這種觀點過於偏執,要知道,術業有專攻,沒有人是萬能的,孔子尚且不恥下問,又何況我們呢?第三、自閉

反依賴者的朋友不多,他們就像電影裡的獨狼,拒絕別人的幫助,同時也是拒絕別人進入自己內心、排斥他人的一種表現

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獨立,真正的獨立同樣是需要同伴的,反依賴者是想讓自己在別人的眼裡是獨立的,他們擅長用獨行俠的姿態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脆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理奶爸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在心理學中被稱作“依賴無能者”或者“反依賴者”(counter-dependent)。

他們會盡量避免向他人求助,即使萬不得已開口求助,他們也會因此感到強烈的尷尬和羞恥。同樣地,他們也不希望別人依賴自己,因為在他們看來,依賴本身就是可恥的,自己的事情應當自己解決,而不該讓他人代勞。

那麼,在“不願意麻煩別人”的行為背後究竟是怎樣的心理呢?

1. 接受別人的幫助,會讓他們感到低人一等

依賴無能的人可能擁有一種脆弱的自尊感。

對於一般人來說,得到他人的幫助是心生溫暖的,但是對依賴無能的而言,接受幫助等同於承認自己的弱小和無力。對方高高在上,而他處在低位,需要他人“賜予”,這種低人一等的感受會刺傷他們的自尊,甚至使他們厭惡自己。這是他們寧可硬撐,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原因。

2. 不願意麻煩別人,是因為缺少這三種信任

依賴無能者可能是信任感缺失的,這裡的信任包含了三個方面:第一,相信有人是願意被我們“麻煩”的;第二,相信對方是有能力幫助自己的;第三,相信麻煩別人、提出需求這個行為不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

缺乏第一種信任的人害怕被他人拒絕,很容易將他人的一句話、一個表情理解成對他的拒絕,因而不敢提出需求;缺乏第二種信任的人不認為別人有能力幫到自己,因而麻煩別人只是徒勞,甚至還會欠下人情;缺乏第三種信任的人擔心求助會使人看輕他,也害怕有人利用他的脆弱對他造成傷害。

3. 不麻煩別人,是為了看起來“獨立”

依賴無能者拒絕他人的幫助,逃避幫助他人,只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裡是“獨立”的,這種“獨立”會讓他們獲得對自己的正性評價——我能照顧好自己,我不需要任何人。即使他們心中有對他人的需求,想要與他人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他們也強迫自己不去這麼做,因為那會破壞他們的獨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獨立”並非發自內心,而是基於他人的評價,並不是真正的精神獨立。

如果你也從不願意麻煩別人,上面的三種心理戳中你了嗎?

Reference

Weinhold, J.B., & Weinhold, B.k., (2008) The flight from intimacy : healing your relationship of counter-dependency, the other side of co-dependency.


知我心理學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當一個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是多麼渴望有人能站出來,伸出援助的手,來拉我們一把啊。當我們得到幫助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會對幫助我們的人,感激涕零,有的,因此成為至交;男女相幫的,甚至會因此而締結良緣。但是,有時候,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某個人想站出來幫助我們,我們卻會果斷地拒絕對方,說:對不起,我已經不想麻煩你了。這時候,彼此間的關係,似乎,都結束了。為什麼呢?

比如,當我們不想再麻煩某個同事的時候。同事之間,互幫互助經常有,所以,同事是最經常在一起共事,一些小事情,也是最需要同事來幫忙解決的。但是,有時候,同事之間也可能會因為一些利益的紛爭,一些職位的競爭,甚至一些小小的誤會而難以消泯,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很微妙。而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以前都是某個同事來幫忙,而現在,你卻一點都不想麻煩對方的了,這時候,你們之間的那種親密的關係,似乎,就結束了。所以,我們要儘量避免和同事發生一些不必要的,不愉快的事件。


比如,當我們不想再麻煩某個朋友的時候。朋友之間的關係,是人際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一種關係。人與人之間,因為了有了朋友,才有了心靈相通的靈魂溝通,才有了生活中的很多樂趣。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友情,都經得起時間和事件的考驗,當兩個人有了誤會,彼此有了難以逾越的鴻溝的時候,那麼,一方有麻煩,卻不會再找朋友幫忙的時候,這時候,兩個人的友情,似乎就要劃上了句號。這樣的事情,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所以,朋友也是在大浪淘沙中慢慢沉澱的,到了最後,真正的至交,為數不多,三五個而已。但這,也好。

比如,當我們不想再麻煩某個親人的時候。親人之間的關係,有的,是因為血緣關係,有的,是因為親戚的關係,所以,親人之間的關係,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人,在遇到經濟危機,或者落難的遭遇,這時候,有些親人會避之唯恐不及。這樣的表現,我們必然會看到眼裡,以後我們再有麻煩,估計也再也不會向這個親人祈求幫助的了。這時候,你和這個親人之間的關係,也已經是貌合神離,難以彼此靠近的了。


再比如,當我們不想再麻煩曾經深愛過的某個人時候。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一兩個深愛的人,當兩個人走到一起,去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而產生誤會,或者因為性格的原因,而吵架分手。分手之時,彼此的心,自然的傷透的了,這時候,你有了某些困難,需要其他人幫助的時候。對方也許在等著你提出幫助,而你卻再也沒有聯繫他(她)。這時候,兩個人的世界估計彼此都在下著冷雨,在♫ 《今夜又下著小雨》♫ 的旋律中,從此,再也沒有對方的音訊。

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一旦錯過,就可能再也無法後悔,再也無法挽回。當我們走過人生歲月的風風雨雨,當我們來到心如止水,萬事淡然的年齡,我們也許,就再也不想去麻煩和自己有過一些瓜葛的某個人的了。這不是我們的自私和小心眼,這只是許多人在自己人生歷程中常常能夠遇到的一種無奈而已。


南山大叔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大多是善良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值得他人付出的。下面具體從生活中和工作上兩個角度來分別詳細說說這種心理的情況。

1.生活中

一個人如果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那麼他就會需要一個人獨自做事,久而久之,他很獨立但也很孤獨,他享受孤獨也偶爾害怕孤獨。他往往也是說到做到的老實人,自尊心強。

例如,小J是一個很堅持自我的人,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找不到人陪,也會自己獨自一人去完成去冒險。在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因為暑假時間比較長,他不想白白浪費掉時間,就規劃要去外省旅遊,還約上高中的好友,結果好友在即將出發的前一天爽約了,小J不再臨時邀約其他好友,而是堅持自己去了外省,那是他第一次獨自出遊,很勇敢,很冒險,他既享受也害怕,但是還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完成了長達一個星期的外省一人遊。

平時,小J很少主動約誰去幹什麼,因為擔心別人沒時間,影響別人的原先安排;自己遇到一些事情,如需要找房子和搬家,也不願意麻煩別人,都是親力親為,自己去實地看房子和找房子,和房東溝通各種事宜,自己搬家......有時候,他會為自己的獨立和勇敢驕傲自豪;有時候,他也會覺得自己沒有一個可以談心的人,可以隨叫隨到、互相幫助成長的人,為此孤獨寂寞。

挺矛盾的,但是每件事都有兩面性,小J的這種做事風格鍛鍊了自己,也偶爾帶來困擾,我建議他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的時候,還是可以主動點詢問他人的,比如搬家的事,這麼繁重的任務,總是自己一個人扛著,多辛苦呀,你尋找他人幫助,之後在他人有困難時,你再幫助他,這樣一來一往的互相麻煩中,一段關係就被鍛鍊強化出來了,有時候是需要這些所謂的“儀式感”去多接觸外面的人和世界的,這樣人也會活得開心些。

2.工作上

如果在職場中,你能獨自一人完成工作,給個人和公司帶來收益,當然最好不過,但事實上,一個工作任務的完成,總離不開他人的合作完成,或者說你要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是需要他人的幫助的,所以從不願意麻煩別人,在工作上是不提倡的。

小P的工作能力很強,在工作上的表現很優秀,把自己的成績展現無遺的同時,也給公司帶來不錯的利益。但是在公司裡,他很少需要同事們的幫助,都是一個人獨自承擔很多工作任務,當然他也能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期下來,總會有扛不住的時候。近期他負責的一個項目,就是一拖再拖,沒能按時完成工作量。

他是有助理的,但助理的工作量也很多,能幫上忙的都是一些瑣碎事,所以小P能自己做的,一般都自己來做,近期由於任務實在太重,還延期了,只能安排助理幫其分擔一下工作量,大家分工合作協助完成工作。

別逞強,能力強的人也是需要別人幫助的,或許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樣才能進步。能力不強的人,更需要多“麻煩”別人,多學知識,多溝通交流,傾聽分享,鍛鍊自己的個人能力和職場能力,變得更好。


職場理性派

在心理學中稱這類人為“反依賴者”。


我們身邊就會有這樣的人,他們看著很獨立,什麼事情都能自己解決,不喜歡麻煩別人。甚至也不喜歡去麻煩自己的伴侶。那麼反依賴者有哪幾種心理呢?


一、怕給他人帶來麻煩,自己會感到愧疚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種類型,自己非常怕給他人帶來任何麻煩,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這是一種過度擔心,有時候小事情上請求別人的幫助,別人不會覺得是在麻煩自己,所以只是自己過度的去揣測對方的心理。有時會害怕對方不願意幫助自己,拒絕自己的請求,所以為了避免尷尬的情況乾脆就不去尋求幫助。


二、無法和他人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

在他們眼中,所有的朋友都是普通朋友,他們覺得沒有什麼可以交心的,放心的吐露心事的朋友。他們不會主動和別人建立一種比較親密的關係,當然在別人主動示好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躲避,其實是缺乏一種信任,對自己和對別人都缺乏信任。不能夠敞開自己的心扉。就算他們和自己的伴侶在一起,伴侶也會覺得很難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三、自卑心理

乍看起來,這個問題好像和自卑沒什麼關係,其實不然。有一些人其實內心非常的脆弱,你覺得他很不錯,但是他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算他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強,也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可,但是他自己不肯去相信。他堅信自己能力不如別人,不斷否定自己。他不願意尋求別人的幫助,因為那樣會讓自己感覺跟弱。這種軟弱的情感會在別人幫助他時越來越強烈。


其實,在人際交往中,適當的“麻煩別人”和“被別人麻煩”是有助於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交流的,通常非常好的朋友都是一來二去麻煩出來的。因為肯為你解決麻煩的人都是真心待你的人,你肯付出時間去幫助的人亦是你重要的人。


高太爺

我不知道從心理學上是怎麼解釋這種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說點自己的經驗吧,我就是那種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我深知這類人雖然節制內斂,但其實內心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曾經跟一個朋友出門,她特別願意麻煩別人,比如在火車上請人幫忙放個行李什麼的。我總是很嚴肅地制止她,說,讓我來。儘管我放行李時的樣子岌岌可危,過程中差點掉下來砸到自己,我也覺得比向別人求助踏實。

跟別人求助,通常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被對方拒絕,這個在我看來非常的尷尬,那一瞬間,甚至會有被整個世界否定的感覺。不願意求助別人,通常首要原因是害怕被拒絕,自我修復能力極差。

第二個是你可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但是不得不有所付出,比如說有人哪怕幫了你一點小忙也會以大恩人自居,心理強大的人會一笑了之,但心理弱小如我者,會不知道如何是好。從內心而言,我是不認可的,但人家把氣氛弄得很像那麼回事了,又很難不接受這種暗示,那種感覺也相當不好。

還有第三種,人家很客氣地幫助了你,也沒有以恩人自居,但我自己不知道怎麼去面對,特別害怕欠別人的情,希望趕緊結算,如果一時半會沒有機會,就會覺得掛賬的感覺特別難受,又容易放大自己給別人製造的麻煩,即使正常跟人相處,也覺得矮別人三分。

總之,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看上去佔據空間不大,其實哪裡哪裡都有刺,哪兒哪兒都是痛點,往往是小時候與家人相處不善引發了某種失調,自己難受別人也難受。再有,不喜歡麻煩的人,往往還很吝嗇,他們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另一面是,非常討厭別人麻煩自己。

再說與我同行的那個姑娘,她就是一個挺樂於麻煩別人的人,但是跟她相處起來很放鬆很從容,這可能跟她在一個充滿愛的相對比較鬆弛的環境下長大有掛,我覺得她的狀態更好一點。


閆紅說

我以前就是這樣的人,不到萬不得已,真心不願意麻煩別人。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面子薄,不好意思開口

面子薄啊,不好意思開口求人,話在嘴邊都說不出口。

寧願自己花很多時間去折騰,也不願去尋求別人的幫助,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比如之前,有個朋友做區塊鏈投資,我挺感興趣的,但折騰了好一會都沒成功,我又不想去麻煩別人,不好意思開口,最後還是自己折騰。

第二,害怕被拒絕

這種情況本質上其實是不信任,很可能是雙方關係不到一定程度,擔心被拒絕。

而一旦被拒絕,心理肯定還是會失落。

這種人呢多半內心是柔軟的,卻又很敏感,非常在意人際和諧。

當然,同樣有個原因就是臉皮不厚啊,怕被拒絕而“丟人”。

第三,不願欠人情。

性格獨立又倔強,不喜歡欠人情。

也不是害怕人家後來找自己,單純就是性子倔,不喜歡欠人情。

其實別人來尋求我幫忙的時候,能幫的話還是樂意的,就是不願意去尋求別人幫助。


後來我意識到一些問題,觀念發生改變了。


第一,弱關係很重要

其實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而且人和人就是相互的嘛,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

弱關係也是非常重要,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而拉近彼此距離的方式之一,就是互相幫一些小忙。

第二,幫助別人也是一種成就,別人很可能是樂意的

你擔心別人拒絕你,可實際上,別人還不好意思拒絕你。

而且,倘若能幫助別人,往往這個人也會覺得挺有成就感的,所以,很多時候,只是你自己在給自己設限。

當然,還是不要老麻煩別人,給別人帶來太多困擾。

第三,臉皮越來越厚了

年齡越大,臉皮越來越厚了。

開始不會那麼膽怯、畏縮或是猶豫踟躕,如果尋求別人的幫助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就會主動去尋求別人幫助,

臉皮越來越厚了。


當然,總的來說,獨立自主還是需要的,儘可能不給別人添堵,

但是,如果切實有需求,那麼,該尋求幫助的時候就尋求別人的幫助,有往有來嘛,關係反而越發親密,只不過需要保持界限和尺度。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不知道你覺得如何?



馮起升

心地善良的人都害怕麻煩別人,我們周圍大多數人都是具有同情心和善良想法。想想你自己?是不是也特怕麻煩別人?對了!這就是一種大眾心理。



生活中各種人都有,善良的人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別人帶來麻煩,而有的人就好像天生所有人都欠他似得!而且心裡沒有公共利益,只有自己的道理。比如有的人在公共場合,明明身邊就有垃圾桶,嗑瓜子非要吐的滿地,在他心裡覺得:清潔工不就是打掃衛生的嗎?這就是他應該乾的!

還有些人,天生不怕麻煩別人,覺得只要是方便自己,都理所應當,比如:經常讓同事帶這帶那,讓別人幫自己幹活就好像天經地義一般,但如果同樣的事你讓他做一次,他反倒說你這個人怎麼斤斤計較的?

怕麻煩別人就是不願意佔別人便宜,因為內心善良,總不忍把好處都劃拉到自己眼前。我就是這樣的人,不但不願意麻煩別人,而且特怕別人不高興。在單位裡看到某人因為工作過人際關係上的事不高興我就特難受,有時候其它兩個人因為都不願意做某項工作會鬧得不開心,我看到的話如果有空閒就會主動把那件事幹了,大家都高興了。


還有一個原因,不願意麻煩他人,說明這樣的人內心自尊心、自立感比較強!不願意拖別人的後腿。

就我自己本人來說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不願意麻煩他人,從心理上說其實或多或少的都有點自閉。怕與他人相處,不願意別人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一般這樣的人社交能力不足,喜歡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天馬行空。


孤獨倒班人

從心理學角度講,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實際上內心是想告訴大家“請不要來麻煩我”。

這類人認為“麻煩別人”會給自己帶來心理負擔,在潛意識裡就是,如果我麻煩了別人,就要擔負著未來“別人麻煩我”。

“從不麻煩別人”缺乏協作能力

無論是身邊人還是影視劇裡的英雄人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能自己做就不麻煩別人,這類人大多都缺乏協作精神。不願意與別人協作,對別人缺乏信任感,對自身盲目自信。

“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能力

在某種前提下,“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能力,主動讓自己的弱點暴露給對方,或者主動讓自己欠別人的人情都是一種社交能力。看似“麻煩別人”實際上是“送給對方一個人情”。當然這裡並不包括“老賴”或者嚴重依賴型人格的人。

“麻煩別人”與“不麻煩別人”是兩代人

應該說,上一代人,也就是5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不願意麻煩別人,因為覺得自己沒能力償還,或者覺得沒面子。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獨立生存的手藝,很少與別人分工合作。比如我父母那一代,自己家的家居都是自己親手打的,對生活需求也沒那麼高,因此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因此朋友也比較少。


而今天,很少有人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大多都是靠分工合作生存的,因此會經常會麻煩別人。當然,今天的麻煩別人實際上是與時代接軌的,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恐怕很難生存了。


白希文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一般都是心地善良,脾氣古怪,喜歡孤獨寂寞的人。這種人遇到事情喜歡自己一個人用盡全力去解決,不想麻煩別人,不想欠別人人情。

生活上,這種人一定是動手能力很強,學東西也快,手到擒來,做事利索,不拖泥帶水,追求完美,要是和別人一起做事,別人偷懶,耍賴,這種人第一個看不慣,並且會毫不留情說對方,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於是就比較難處事。

經濟上,這種人比較獨立,也比較穩健,不太喜歡冒險,一般做穩定的工作,不適合做生意,心善的人有自己道德底線,坑蒙拐騙,吃喝嫖賭的事不幹,不願意跟別人借錢,怕欠債,有債在身上,吃不香飯,睡不好覺。然而別人跟這種人借錢,有富餘的話,雖然心裡不願意借,但抹不開面還是會借出去,心軟。

性格上,多愁善感,優柔寡斷,還脾氣暴躁,脾氣大了,不管什麼人都會爆發出來,吃軟不吃硬,非常容易得罪人,但大家偏偏喜歡找這種人幫忙,因為知道這種人好說話。天天在一起,有時候會感覺不到什麼,可以忽略不計,當一旦離開了,總感覺缺少了什麼,每個人都會牽掛,有感覺,覺得如何有他在的話,可以解決很多事情,會想起他的點點滴滴,他的好!

總之,這種人是一個好人,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如果你遇上了,請你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