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仍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是做理財?

恰巧同學少年

銀行存款是最基本的金融服務體系。在我們國民心目中一直有這樣的觀念:銀行的存款,政府背書,安全有信譽。當然也有各種需求的人:



1.存款觀念:咱們社會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持有銀行存款安全,沒風險的觀念。在他們心裡不願意嘗試新的理財方式。也因為很多互聯網理財,包括銀行理財的風險新聞見諸報端。這部分人群堅持存款最安全,本金不丟,並且有少許的利息。起碼獲得心理安全,至於其他的理財,也不願意要那麼多。也不考慮通貨膨脹問題,他們認為通貨膨脹,他手裡的錢也不丟,至於金融意義上少不少跟他沒關係。這樣的存款目前還是銀行的主要客源。



2.生活需要:很多70後的家庭,他們腦子還有存款觀念,認為存一部分最安全的現金也是為了能抵抗風險的。遇到急事還是現金為王,所以這部分人會拿出一部分財產進行存款。

3.業務需要:有個關鍵詞叫擺賬,很多公司也會存款給客戶看,展示實力。當然也有現金流考慮的因素,財務會把現金拆分幾個部分。一部分放活期,一部分存短期,一部分理財。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抵押存單貸款。也是公司靈活的財務制度之一。

4.生活需要:這就很正常了,所有人會存款的,無論放在哪個銀行裡,都會日常使用,應急使用,或者存幾個月拿出來去旅遊,購置大件物品等。

總結:存款是最基本的金融方式。理財只是金融方式的第二備選方案,最合適的財產增值方法,當然還是投資,未來只有創業和股權投資才能抵抗資產泡沫。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銀行是廣大用戶可以看得見的實體金融中心,而網上的諸多理財產品用戶“看不見,摸不著”,存在騙局的可能性較大,風險較大。因此,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對銀行的信任很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現在的社會里,往往中老年人才是有存款的人,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有的還承擔著房貸,信用卡等負債。而在中老年人的認知裡,銀行就是存錢還會有利息賺的地方。所以這就是他們認為的理財方式。

很多人缺少對理財產品的瞭解,或者承受風險能力低。有些人通過了解還是願意購買理財產品的,有些人一聽說可能會虧本,更願意賺取銀行微乎其微的利息,而不是承擔虧損的風險。而且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對長,不夠靈活。對很多人來說存在銀行的錢不僅安全,在緊急時刻也能隨時取用以備不時之需。

而且在前幾年有很多關於理財的第三方公司非法集資,導致大家對理財公司的產品很不信任。大多人的存款還是靠自己工作賺來的,他們不願冒險,但是具有一定投資理念的,又怕自己炒股全是綠、保險怕被坑、借給地下高利貸沒有膽、投資入股企業沒門道、實物投資眼觀不行等,對於這種投資理財很多人還保持一種觀望的態度。

但總的來說,銀行存款是一種傳統的理財方式,雖然利率不高,也不至於賠錢。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因而選擇的理財方式不同。什麼樣的理財方式都不重要,適合自己就好了。


環球老虎財經

如題,其實理由不會很多,簡單來說三個方面:第一信任度,第二風險把控,第三不知道,第四錢不夠。我們逐一來看看具體都是什麼意思。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第一點信任度的問題,其他的財富管理產品比如基金、信託、保險,甚至期貨保險等投資產品,在現代中國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時限遠比銀行要晚,銀行存款天然具備信任感,無論是四大行、地方銀行還是後起之秀的商業銀行。其實現在有能力考慮資產配置的人,已經很少僅僅考慮銀行儲蓄這一點,但是就近兩年諸如貝恩、波士頓等諮詢公司的調研顯示,就算是在高淨值、超高淨值人群中,儲蓄仍舊是佔比最高的理財方式。

第二風險把控,我們知道銀行利率確實比其他理財產品或者投資產品的利率低,但是,從風險來說,也就是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虧本,銀行存款安全性遠遠高於其他理財產品。購買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提醒您“投資有風險”,而在銀行存錢基本是沒人會跟你說這句話的。銀行存款利息會下調,但是虧本的風險已經微乎其微。

第三不排除一些人不知道其他的理財方式,當然也可能是不瞭解,所以不選擇。至於最後一點,且不說一些投資產品如信託需要百萬起,銀行理財和一些分紅保險都是需要年萬元起或者一次性五萬到十萬起,有些人手裡也許沒那麼多錢,三兩萬也不會放那麼多現金在身邊,那麼也就只能選擇銀行存款了。


家族企業雜誌

銀行理財一般5萬起,而且到期才可以取,不方便,現在的家庭開支一般都存活期或者放餘額寶裡。

每年還是有部分收入存銀行,因為保本,安全。存個定期,避免直接花了。

還有就是好多家庭有房貸,可以儲蓄的資金不多,為了避免意外,每年還是在銀行存一點資金。


冰海航行

有句話說的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句話放在理財這件事情上也同樣適用。

每個人對所謂理財的理解和追求不一樣,你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別人會覺得很奇怪,反之亦然。



你覺得銀行存款利息低,大家應該選擇理財產品。可存銀行的人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還有理財這個事情可以做。這真的不奇怪,我父母就從來沒有理財的概念,錢都是活期放在銀行的,直到有一天我實在看不下去,幫他們買了一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比餘額寶高,可以達到4.6%,同樣隨存隨取。看著每天都有收益進賬,老兩口開心的不行。在他們眼裡,所謂理財就是存銀行。

除了這種完全沒有理財意識的人以外,不知道怎麼操作也是一部分原因。就像我父母那樣,如果不是我幫他們操作,即使他們知道理財收益不錯也不會買,原因很簡單--不會。



並且他們也不會去問別人,甚至也不會去問銀行裡的工作人員,沒有原因,就是從來沒想過要這麼做。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基於對理財產品的不信任。一直以來p2p等互聯網金融篇了一批人,銀行又允許破產了,銀行理財產品也打破剛性兌付了,一些人把這些聯繫到一起就不信任理財產品了,很正常。

所以什麼事情都不要奇怪,有人信就有人不信。


逸然決然

這個問題是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這麼多人還選擇存款而不是做理財?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廣大中老年人攢得錢也不容易也是自己畢生血汗錢,因為理財產品怕有風險不保本不保息,中老年人心有餘季他們保守思想還是存銀行保險,因而這對於國家和私人都有利,雖然利息低存銀行忱頭墊了高沒有風險也保住了成本也有利息,一舉兩得何不樂為呢?人各有志主導地位在你本人。


戲迷阿德1

投資回報和風險永遠成正比。存定期雖然回報比較差,但起碼保夲,安全。所謂理財有個人理財和機構理財。各人理財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是投資證券市場。一則需要專業知識,二則風險大。機構理財就是直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回報可能比定存高,但風險也大。一般來說,年輕人可以把部分資金用於理財;老年人還是定存比較好


方軍5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試著來回答下。什麼樣的人會選擇存款而不是做理財呢?我能想到的,就是這麼幾類人: 1. 老年人,觀念非常傳統,只相信銀行存款,對於其他的理財方式不屑一顧。這是老一輩人勤儉致富、無風險存錢孳息的經驗所致,也不能說他們不對,至少這樣的老年人不會被各種眼花繚亂的非法集資、非法理財矇騙,兒女比較省心。 2. 個體和私營企業主,營收資金很快就要花出去進貨、購原材料、給工人發工資等等,而理財以定期居多,不能滿足資金流動性的需求,他們也就不想操這心去提高收益了。 3. 國企。我們知道現在國企管理的越來越嚴了,各級國資委對下轄國企的各項限制性規定簡直能把經營者捆死,其中一個重要的限制,就是金融性投資一般需要預先核准、備案等等。正規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風險不高,但也算是投資行為,國企經營者不想為了這個事情大費周章的走流程,說不定給個人帶來不必要的風險,老老實實存款就好了。 4. 是投資者對於風險的認知和偏好。我們都知道銀行存款是肯定保本的,保收益也是確定的,除非銀行破產倒閉,這種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銀行理財產品,銀監局規定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承諾保本保收益,如果承諾了,多半是不正規的野雞平臺搞的,風險你自己判斷吧。


伊帝沙男裝

現在的理財產品很多都是不保本的,也就是有虧損本金的風險,都是預計年化利率多少,那個到底銀行拿去投資賺錢有沒有成功是銀行說了算,即時賺了錢我也可以把財務報表作假說沒有賺錢,你能怎麼辦,甚至說虧本了 本金也虧了一點,你能怎麼辦,


平安是福17723612975

選擇存款的人,對於自己的財產是比較保守與思維比較傳統的人,一般思維比較現代化的人都會喜歡投資在多個地方的渠道上,以此能更快速的增值自己的資產,不過有句話說,你看中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所以,銀行是需要存點的,因為穩嘛!股票可以拿一定的出來玩玩,一萬幾千塊也可以啊!P2P我個人建議也可以投,不過儘量選擇名氣大點的,穩一點的,可以收羊毛啊!蚊子再小也有肉,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自己衡量好再決定,因為本錢是你的,虧了我不會負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