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值錢了?

情渡紅塵君

你好,嗨住租房回答這個問題。

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

現在大家都有一種感覺:錢越來越不值錢了,100元的鈔票進超市,買不了幾樣東西就沒了。30年前油條5分錢一根,現在2元,上漲40倍;30年前一斤大米0.12元/斤,現在一般米的價格都在3元,也有25倍;如果從1998年住房貨幣化開始算起,18年時間,全國平均房價上漲了15倍左右。


如果不考慮物品的流通速度和貨幣的流動速度,假定市場上總共有1萬斤大米,央行當年發行總貨幣是1萬元,那麼每斤大米的價格就是1元;如果央行覺得政府財政虧空,印了10萬元鈔票,那麼相應每斤大米的價格就是10元。大米從1元漲到10元,就是老百姓感受到的錢不值錢(通貨膨脹)。

存錢的習慣只能讓錢更不值錢

通脹是一種粗暴的財富轉移,通脹使社會財富轉移到富人階層,因為富人一般是負債投資,使用槓桿用錢生錢;窮人不能使用槓桿,因為需要有一定經濟基礎和抵押物。中產階級可貸款買房,這是唯一使用槓桿的地方,其他方面要從獲得銀行低息貸款似乎也不太可能。而窮人習慣儲蓄,厭惡風險。


在通貨膨脹過程中,負債者受益,儲蓄戶受損。1980年到今天,中國真實的年通貨膨脹率約在11.9%。如果按照這個數據計算,100萬元10年後和20年後分別相當於今天的32.45萬和10.43萬。恰好說明了存錢是隻能讓錢更不值錢。


無限的錢投資有限的土地才會保住價值

房價為什麼會不停的瘋漲,不值錢的錢是無限的,值錢的土地是有限的,價格當然一直上漲。現在各國的印鈔機,美元、日元、人民幣,印出來後,最先拿到這些新增貨幣,是銀行、財團、富人,他們用這些不值錢的錢買走尚未上漲的值錢的商品(土地),然後坐等升值。

一線城市及熱點城市,房價不停拉開與其他城市的差距,有些小城市的房價根本漲不動,有的能有緩速上漲。大學畢業留在一線城市的人,他的同學回縣城當公務員,大家都供了一套房子。在一線城市的什麼都不用做,只要靠通貨膨脹,資產就將數倍、十倍高於縣城的同學。而且,抵押物越值錢,可以從銀行借更多錢,就越來越靠近印鈔機,兩者差距越拉越大。因此積累財富靠的不是存錢而是投資有限的物品,比如房屋,是現在人們最靠譜的投資方向。對於房屋信息的掌握,平臺的選擇最重要,嗨住租房是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不問是不是,就直接問為什麼簡直就是耍流氓。

錢越來越不值錢這樣的事,確實發生過,從過去到現在都可以用“越來越不值錢”來講,但是不代表未來的錢仍然會延續這種趨勢。

那麼問題來了,錢為什麼會越來越不值錢呢,絕大多數朋友可能會回答:“通貨膨脹”,這麼回答當然沒有錯,但這是基於結果的回答,而不是基於過程,我舉個例子,大家或許就能夠比較清晰理解了:

假定市場上總共有1萬斤大米,央媽當年發行總貨幣是1萬元,那麼每斤大米的價格就是1元;如果央媽覺得政府財政虧空,眾多“兒子”缺錢,印了10萬元鈔票,那麼相應每斤大米的價格就是10元。大米從1元漲到10元,就是老百姓感受到的真實的通貨膨脹。

過去幾十年,基本上就是在延續著這場方式,對大家而言最切身的感受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那麼問題來了,未來的錢還會像過去一樣,延續這種方式嗎。這個同樣,沒人能夠打包票,

但是從近兩年的發展趨向來看,人民幣正在變越來越值錢!

從以下幾點就可以得到佐證:

1、中國戰略機遇期可能已經結束了。1991年以來,西方國家倡導全球化自由貿易,形成了一些擁抱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平臺,帶來全世界分工,中國得以有了戰略機遇期。這個時期可能已經結束了,即便沒有結束,中國也需要用“一帶一路”的方式來努力主動地延長這個過程。

2、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平臺。自2012年之後到現在,中國一直秉承頻繁的反週期的刺激調整政策。但從2016年到現在,中國政府反週期的刺激政策不僅比較少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撤了。2016年下半年對房地產剎車,現在開始對金融剎車。

3、人民幣的匯率開始變得穩中有升。如果前兩個是基於過程,那這一點就是基於“結果”最直接地體現。

整的來說,近一兩年,人民幣已經出現了“開始值錢”的訊號,但是會不會成為長期的一個拐點,目前還值得“考察”,但這起碼是一個好的訊號。

(-東南偏北)


天天說錢

錢不值錢的直觀表現是物價上漲,深層原因是通貨膨脹。簡單地解釋就是,發行的貨幣太多了,超過經濟增長速度。

所以錢越來越不值錢的主要因素是,發行的貨幣,超過現實中的貨幣需求。換一種表達就是,只要發行的貨幣速度,超過經濟增長點速度,那麼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那麼錢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從一般規律來說,目前越來越不值錢是一個永恆命題,不會是短期行為。我們從最基本的M2與GDP比值方面來了解,為什麼錢越來越不值錢。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M2(廣義貨幣)=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1990年年末,中國的GDP總量是18667.8億元;M2總量是15293.4億元。M2/GDP=0.81。

2000年年末,中國的GDP總量是99214.6億元;M2總量是134610.3億元。M2/GDP=1.35。

2010年年末,中國的GDO總量是401512.8億元,M2總量是725851億元。M2/GDP=1.80。

2017年年末,中國的GDP總量是827122.0億元,M2總量是1676800億元。M2/GDP=2.02。

看看這一組數據就可以知道,經濟在高速增長,但M2增長速度更快,所以錢是越來越不值錢。也就是中國經濟總量從1990年到2017年增長了44倍;但發行的貨幣,卻增長了109倍。也就是2017年的1元錢,只相當於1990年的4毛錢。但實際上還達不到這個標準。

簡單地說,在1990年,1元錢可以購買價值1.23的東西;到了2000年,1元錢就只能購買價值0.74的東西;到了2010年,1元錢就只能購買0.55的東西;到了2017年,1元錢就只能購買價值0.49的東西。

錢不值錢是長期趨勢,不是短期行為,未來依舊是這樣的。因為發行貨幣的增速,總是要超過經濟增長速度,全球每一個國家都這樣。但發行貨幣突破了一個極限時,就會引起通貨膨脹,比如現在的委內瑞拉等。

當發行貨幣增速只是略高於經濟增長速度的時候,那麼就會保持一種溫和通貨膨脹狀態,發行的貨幣就會保持比較堅挺的狀態。


波士財經

問為什麼越存錢越窮和問為什麼別人可以那麼有錢,而我卻那麼窮是一樣的道理。這種自憐自艾的心態真的不好。

為什麼只會越來越窮?因為你不懂得理財,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分配自己的金錢啊。你當你是銀行還是餘額寶?把自己的錢存起來就可以升值或者漲利息了?

永遠不要奢望可以通過存錢的方式去變得富有,這跟坐在家裡等著天降財富雨是一樣的,想要賺得更多的錢只能去努力的工作啊,或者用自己機智的頭腦去創業啊。賺錢的方式那麼多,不試一試怎麼知道?


環球老虎財經

錢看起來越來越不值錢了,這需要看一下具體參照物。實際上,與房子增值速度相比,錢確實是越來越不見用了,十年前一百萬元可以在一二線城市購買到一套房子,但如今只能夠交到首付款,甚至首付款也交不起。不過,與其它生活物品相比,錢使用價值下降幅度卻相對緩慢一些,例如十年前家庭生活支出,按照一家三口計算,大概需要2000元,如今大概需要4000元。不過,與之相比,對於一些產品十年前與十年後的今天,價格相差不大,錢在這些領域的貶值速度反而不那麼明顯。對於錢越來越不值錢的原因,一個在於貨幣持續擴張,我們的錢卻在不經意間被稀釋了,實際使用價值明顯降低;一個在於社會財富分配有所失衡,財富分配多聚集在少數人身上,導致越窮的人,他們的錢越不見用;此外,仍與真實通脹率有關,具體看每一年CPI增速與M2增速與GDP增速水平的比較,而投入與產出的不均衡,反而容易造成財富分配不均衡,錢越來越不見用的現象。


郭施亮

錢不值錢是因為紙幣太多了,同樣的東西本來價值100元,現在價值還是100元,但是紙幣發行量翻了10倍,那麼這個東西現在價格就是1000元。

我們看到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等現象的背後都離不開貨幣發行量,從1998年到現在,貨幣發行量大約翻了10倍,那麼相應的物價、房產價格等基本上翻了10倍以上。這幾年超量貨幣大部分流到了房地產領域,所以對民生影響較小,而房價出現了一輪又一輪的上漲,害苦了剛需購房者。

要解決高房價、高物價的根本途徑就是將這些多餘的資金再回收回去,但是放出來容易、收回去難啊!

在美國等外圍流動性收縮的背景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感受到了壓力,但目前經濟處於觸底階段,如果這個時候回收流動性力度過大會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所以在兩難面前,房價還會有一段時間表現機會。


財經微世界

準確的說,物件上漲不是錢不值錢的原因,物價上漲是錢不值錢的一個表現。

錢不值錢的原因我認為有一下幾點:

1、錢多了。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錢也一樣,錢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怎麼知道錢多了呢?看貨幣發行總量,這個數據是政府部門發的,可以自己網上搜一下,看這幾十年增長了多少倍,看完嚇死你。

2、大量借貸。以房貸最為明顯。假設某地只有一所房子,你需要購買這所房子,你只有你父母給你的1塊錢,如果沒有借貸,那麼賣房子給你的這個人最多隻能一塊錢把房賣給你,因為只有你買,你只有1塊錢,但是現在可以借貸了。賣房的說,這房賣3塊錢,借你2塊錢,你用3塊錢買了房,現在欠賣家2塊錢,你之後的時間相當於要為賣家工作來還這兩塊錢,要知道你父母工作一輩子才攢下來1塊錢給你,你以後要還2塊錢給別人,壓力不小啊。 通過借貸,當下的錢就多了,錢多了就不值錢了嘛。但是借來的錢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透支你未來的,相當於是你未來辛苦賺的錢。過去的錢與未來的錢集中到當下,所以錢多了。

3、貨幣流動加快。一個瓶子一個蓋,這個瓶子可以一直保持密封。突然加到兩個瓶子一個蓋,只要不停的換蓋子,也能保持這兩個瓶子不會過多的暴露,然後繼續增加空瓶子,五個瓶子兩個蓋,可能還能遮住,但是手法要很快了,試想十個瓶子3個蓋會怎樣呢? 你還分得清哪個蓋子屬於哪個瓶子嗎? 貨幣加速流動,你的錢下一秒到我的口袋,你知道他的錢下一秒就會到你的口袋,自然敢花錢,敢越花越多了。自然就感覺錢不值錢了。只要蓋得過來,才懶得管錢是誰的呢? 到手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其實有些東西漲得並不快,例如豬肉,我記得03年五花肉4塊,現在也才15塊的樣子。汽車,不增反降。

但有些東西漲得很快,例如房子。

想要保值增值,買對商品是關鍵。

【關注我,你給我問題,我給你答案】


公子長安

錢不值錢不是物價上漲造成的,物價上漲與錢不值錢講的是一會事。

錢不值錢是通貨膨脹造成的。貨幣只是記賬符號,本身不等於財富,所以才有通貨膨脹一說,我們舉例來看:

在一個原始的孤島上住了三個人,為了生存都需要有點生活資本嘛,所以一個人種水稻、一個人養豬、一個人種大白菜,但時間長了只吃自己生產的東西都有點膩,所以想換換吃法,於是種水稻的找到養豬的,五斤水稻換一斤豬肉怎麼樣?



養豬的也很高興啊,終於可以不用只吃豬肉了,於是同意。

種水稻的又找到種白菜的,一斤水稻換兩斤白菜怎麼樣?

種白菜的也欣然同意。

於是三個人都過上了有主食,有菜有肉的日子。

但問題來了,總有些時候會出現有人願意交換但有人不願意換的情況。

突然有一天來了個村霸,說你們這麼交易太費勁了,我發行一個貨幣,分別給你們的東西定個價,豬肉10塊,水稻2塊,白菜1塊,你們通過我的貨幣交易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節省成本,貨幣拿到手裡也不用馬上兌換成食物,解決了有些時候不想兌換的問題。



三個人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村霸根據三個人生產出來的水稻、豬肉和白菜總量算了要發行多少貨幣。

可村霸也不是雷鋒啊,當大家都習慣於通過貨幣交易時,村霸就偷偷多印了一些錢,自己去買了豬肉、水稻和白菜,小島上的錢多了,可物品少了,於是豬肉漲價20塊錢一斤,水稻漲價4塊錢一斤,白菜漲價2塊錢一斤。三個人都很開心自己的東西價格漲了,多掙錢了。但有都要面對自己買東西時的價格也漲了。

社會財富沒增長,流通的貨幣多了,或者社會財富的增長不如貨幣增長快,這就是通貨膨脹。


逸然決然

錢多了就自然不值錢了,錢是人民銀行發行的,而人民銀行是依據外匯儲備(美元)來發行人民幣——具體為什麼我說不清楚,或許還有其他依據,據說16年一年就增發了20萬億人民幣

而美元,美國人想印就印,每當出現經濟危機他們就開動印鈔機,拿紙幣換全世界的各種商品和資源(價格往往很低,匯率其實也是美國人的話語權大),這樣可以穩定國內經濟,所以美國的物價比較穩定,因此可以說:歐美國家其實是在盤剝世界其他國家。

為什麼其他國家一定要收美元呢?舉個關鍵例子:沙特的石油如果宣佈不再以美元結算,那麼沙特現政權可能會被美國扶持的力量推翻(比如胡塞武裝),親美政權上臺還是要接受美元!還有其他打壓方式:經濟制裁,武器禁運,指控你人權問題,或說你不民主,說你獨裁,說你發展生化武器,各種挑撥離間.......最後一招直接動武,想想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

美政府發行美債:

美聯儲依據美債發行美元:(他們還是要儘量控制美元的發行總量的,不可能無限制,否則美元信用立馬就崩潰了)

美元被各國賺去:

各國用賺取的美元購買美債:(美國應該希望各國都來買美債,而想要用美元購買美國的資產特別是科技公司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華為在美受到的種種排擠就是一個例子,日本當年買遍美國,結果被教訓了。買奢侈品是歡迎的,因為價格昂貴,起到一點回收美元的作用,沙特富豪等於用大量石油換跑車,中國人用勞動換蘋果手機

結論就是,對很多國家來說,辛苦賺來的美元很多時候只能用來買美債)

這樣美元又回到了美聯儲(便於他們控制,外面的美元太多自然不是什麼好事),留給其他國家的就是一張欠條,借錢的是孫子,欠錢的是大爺

美元相當於是國際硬通貨

中國對外貿易需要美元,各國都需要用美元才能在國際上買到石油,而石油產量是受控制的,不會出現一個國家把美元全部拿去買石油的情況,全世界都被美元綁架


米彌米謎

這個問題值得商榷。錢值不值錢,就是講用一樣的錢,買同樣的物品,買到的物品越多,就越值錢。買到的物品越少,就越不值錢。從社會經濟的發展來看,實質未必是這樣。有的時候,現在的錢反而比以前更值錢了。拿現在的收入和七十年代的收入相比,幾乎增加了一百多倍。有人之所認感覺現在的錢不經用,主要是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高了。以前親友來訪,都在家裡招待,而現在都去酒店、飯店。看場電影,三、五十元,小菜一碟。一件(套)服裝,一雙鞋,上點檔次的,幾千元,上萬元,眼都不眨。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過去一、二千元,可造三間平瓦房,現在在三、四線城市買個套房,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幾百萬。這樣,錢當然不經用了。除了房價,商場的很多物品並不比以前貴。拿家用電器為例,以前買一臺普通冰箱,要大半年工資,現在只要一、二個月的工資就可以了。還有的物品用品更新勤了,特別是穿著類,有的還大半新,就不要穿了。凡此種種,不一一例舉了。只要在平常日子中稍微節儉一些,就不會有這種說法。講錢不值錢,有很大一部分是大手大腳浪費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