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的城市發展和地下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如何調停?

宋韻茶香

開封市宋代稱為汴梁,是北宋東京汴梁,汴梁多次遭到水災,現在的開封是在地面6-9米以下北宋東京城遺址上建立的。

清明上河圖,古開封景物

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莊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

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七個王朝在此建都,歷經千年夢華。

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汴梁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蔡京等幾代宰相用全國之力營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

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北宋時開封是“東京汴梁”。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侵佔北宋後,稱為“汴京”。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中都大興府,改汴京為“南京開封府”,為金國陪都。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顏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開封府”為統治中心。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為避蒙古軍鋒,遷都“南京開封府”。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開封被蒙古軍圍困的情況下,逃出開封,遷都歸德府。元惠宗至正年間紅巾軍起義首領劉福通把開封作為都城。明太祖洪武年間,朱元璋曾一度把開封定為“北京”。

而由明起,直到中華民國撤守為止,開封都是河南省的省會,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1954年,才將河南省省會遷至平漢鐵路(京廣鐵路)經過的重鎮鄭州市。

說這麼多,就一個意思,開封可是七朝古都,有2700餘年的歷史,中國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歷史文化瑰寶,誰如果破壞了,誰就是歷史民族的罪人!是鼠目寸光,是劊子手!哪怕以發展的名義也不行!!人民不需要帶血的發展。說句迷信的話,千年帝都,龍氣所興,破壞了,有傷國運和華夏族運!

如何解決發展和保護的矛盾呢?很簡單。

第一:地下古城遺址之上和地上古城一律不準新建建築。

第二:用10到30年時間,逐步拆除地上不符合古城風貌或者對地下遺址危害較大的大體量建築。為什麼不是立刻拆除,這裡就本著節約的美德,中國建築30來年壽命,到使用壽命終期立刻拆除。

第三:新建建築、新建城區必須遠離地下古城遺址。

第四:地下古城以上道路限制流量和噸位。地下古城以上嚴謹新建道路。新城區與地上古城區之間道路,要繞行地下古城遺址。


古今社會趣聞軼事雜談

第一 充分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完善有助於發展經濟,文物是具有多種社會功能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發展旅遊經濟的重要資源 ,從這個意義上講 文物也是生產力,所以保護文物將促進發展壯大旅遊經濟的基礎性工作, 同時經濟的發展為文物保護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第二 健全法制確立標準,深入開展宣傳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因地制宜逐步完善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配套的文物保護法規體系和諧共贏道路, 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督力度提高違規違法破壞文物的單位和個人的損失成本。

從個人角度看處理好他們的關係本人推崇文物旅遊業。旅遊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支柱產業關聯度大投入少效益回報率高是一種環境成本最低的朝陽產業,按照文物有效合理利用的原則充分挖掘文物資源文物神秘面紗,結合實際合理開發利用不僅變文物景點弘揚傳統文化,對提高區域知名度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的產業鏈,具有強勁的持續發展力,同時還能輻射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文物保護和發展對於一個地方來說 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 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妥善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係 著眼於綜合效益和長遠效益走和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心宇585

這個問題看起來麻煩,其實呢,也並不難。走過了一些彎路之後,現在的規劃可說是正適合開封的情況。老城區儘量少動,東西面新城可以發展現代化。

記不清包公湖南岸是哪任辦的好事,周邊是旅遊區,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築,卻搞起來了一個現代化小區,真是大煞風景。

老城區可以慢慢發展,主要以復古為主,最好是全城都搞成步行街,機動車禁行,這樣就可以完美解決擁堵的問題。而且地鐵是絕對不能修的。

環城牆周邊,濱河路、黃河大街、東京大道、公園路必須要建幾個大型停車場,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建成高架路,外地自駕旅遊的再不會因為堵車而心裡添堵。

現在開柳路互通已經開工,可以大大緩解金明大道上的車流壓力,但是高速下站口還明顯有點少。比如說大廣高速只有杜良和陳留兩個口,而且離市區有點遠,路又不太好,需要解決。

鄭民高速的南苑車流量也大,另一個位於杏花營,離市區偏遠,如果能在對著火車站附近再開一個下站口就更好了。


亂眼看世界

歷史上也有。以經濟發展為主。適當保護。所有的建築都不拆遷怎麼經濟發展。哪裡來的地。所以適當保護是對的。有錢可以更好的保護。保護那些有特點的文物。


阿森聊世界

現在說開封地上地下古城保護已經有點晚了,不能再議而不決了。我認為:

首先,是做好古城規劃,並立法確立其權威性。規避我們這種體制一任官員一套搞法的弊端。

其次,是以法依圖嚴控新建設項目,不符合規劃要求的老建築到期不得續建,減輕拆遷矛盾和成本;新建築必須符合規劃。

其三,政府把古城保護重視起來,不能完全市場化,尤其財政要有長期投入預算,有資金保障。

其四,結合老城改造、新區建設,鼓勵老城區居民搬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